湛若水
湛若水(1466年11月20日—1560年5月16日),初名露,字民泽,避祖讳更名为雨[1],后又更名為若水。字元明,號甘泉,學者称甘泉先生[2],晚号默翁,廣東增城人,祖籍江浙莆田(今福建)[3],明朝理学家。進士出身。
湛若水 | |
---|---|
大明南京兵部尚書 | |
籍貫 | 廣東增城縣 |
原名 | 湛露 |
字號 | 字民澤,又字元明,號甘泉,學者稱甘泉先生,晚號默翁 |
諡號 | 文簡 |
出生 | 成化二年十月十三日 (1466年11月20日) 廣東增城縣 |
逝世 | 嘉靖三十九年四月二十二日 (1560年5月16日) 廣東番禺县 |
墓葬 | 湛若水墓 |
出身 | |
| |
著作 | |
|
生平
生於成化二年十月十三日(1466年11月20日)。弘治五年(1492年)中廣東乡试举人,弘治十八年(1505年)登乙丑科进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擢編修。當時王守仁在吏部講學,湛若水、呂柟與其相唱和。不久,奉命出使安南。正德年間,母親逝世,丁內艱歸鄉,為其守墓三年。守喪結束後卜居西樵山講學,來此求學的書生,湛若水會先要求其學習禮儀,而後才能入席聽講,興起者甚眾。嘉靖初年入朝,陞翰林院侍讀,不久陞南京國子監祭酒、禮部侍郎,官至南京礼、吏、兵三部尚书,後致仕歸鄉[4]。嘉靖三十九年四月廿二日(1560年5月16日)逝世于番禺的禺山精舍,享耆壽九十四歲,后归葬故乡增城天蚕岭[5]。追赠太子少保,谥文简。
學派
湛若水师从陳獻章,是嶺南學派的主要領導人,曾在南嶽衡山紫雲峰下衡岳寺廢址上築樓建宇,名為甘泉精舍,並在此講學,後人又稱之為甘泉書院。“天下靡然從之,號陽明之派曰浙宗,甘泉之派曰廣宗,而王陽明早逝,甘泉獨以高壽作人,學者慕風而至,得以及門為慶倖。”[6]
著作
著有《甘泉先生兩都風詠》、《甘泉湛子古詩選》、《樵風》、《湛甘泉先生文集》、《聖學格物通》、《三礼经传测》、《春秋正传》、《楊子折衷》、《古文小學》等。
註釋
- ^ 明·湛若水,《增城沙堤湛氏族谱》(跋):“若水以侍母不赴會試者十有三年,又以鄉舉舊名犯始祖治中公諱,遂權改名『雨』”
- ^ 黎业明. 湛若水年谱.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9. ISBN 978-7-53255-346-4 (中文(中国大陆)).
- ^ 明·湛若水,《增城沙堤湛氏族谱》(卷26):“公諱露,其先閩中莆田人也,在元為廣東道德慶路總管府治中,宣授奉訓大夫。自莆遷南雄,轉遷增城,卜居甘泉都之沙堤鄉。”
- ^ 清·黃宗羲,《明儒学案》(卷37):“選庶起士,擢編修。時陽明在吏部講學,先生與呂仲木和之。久之,使安南冊封國王。正德丁亥,奉母喪歸,廬墓三年。卜西樵為講舍,士子來學者先令習禮,然後聽講,興起者甚眾。嘉靖初,入朝,陞侍讀,尋陞南京祭酒,禮部侍郎,歷南京禮、吏、兵三部尚書,致仕。”
- ^ 陈裕荣. 增城天蚕岭湛若水墓考. 岭南文史. 1991, (03): 20–21 (中文(中国大陆)).
- ^ 清·屈大均,《廣東新語》(卷10):“先是甘泉在京師,與陽明講求正學,天下靡然從之。號陽明之派曰浙宗,甘泉之派曰廣宗。而陽明早世,甘泉獨以高壽作人,學者慕風而至,得以及門為慶幸。噫嘻,可謂盛矣。”
延伸阅读
[编]
參考文獻
- 湛若水,《增城沙堤湛氏族譜》
- 黃宗羲,《明儒學案》
- 屈大均,《廣東新語》
外部連結
- 广东历史文化名人:湛若水
- 鍾彩鈞:〈湛甘泉哲學思想研究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朱鴻林:〈明儒湛若水撰帝學用書《聖學格物通》的政治背景與內容特色〉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