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岡山文化蛙形玉飾

花岡山文化的文物,被公告為中華民國國寶

花岡山文化蛙形玉飾,出土於花蓮縣壽豐鄉鹽寮村鹽寮遺址,年代約在距今2,800至2,300年前,是新石器時代花岡山文化代表性玉飾之一,應是作為墜飾使用[1]

花岡山文化蛙形玉飾(©Pbdragonwang)
花岡山文化蛙形玉飾(©Pbdragonwang)

概要

岡山文化蛙形玉飾於1994年進行鹽寮遺址發掘工作時發現,其外形如蛙形動物,量測尺寸約高37mm、頭寬25mm、頸寬8mm、足寬26mm、最後厚約12mm、頭厚約10mm、肚厚9.5mm、重量13g[2],由臺灣閃玉製成,背面雕鑿有一雙圓潤大眼以及分岔雙肢,腹面的頭部則可見有如口一般的缺刻,推測可使用細繩纏繞配戴。本件蛙形玉飾造型特殊而稀少,是臺灣史前時期少有的立體動物形玉飾,且為該類型唯一完整標本,表現出臺灣史前時期精良的玉器製作技術,具有重要歷史文化與藝術價值,並依此於2014年指定為國寶[1],現典藏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3]

參考來源

  1. ^ 1.0 1.1 花岡山文化蛙形玉飾. 國家文化資產網.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2022-1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02) (中文(臺灣)). 
  2. ^ 花岡山文化蛙形玉飾. 文創資源加值網.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2022-1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1) (中文(臺灣)). 
  3. ^ 花岡山文化蛙形玉飾.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2022-1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1)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