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望齡(1562年—1609年),周望歇菴,又號石簣浙江會稽(今紹興)陶堰人,明朝政治人物、文學家探花公安派成員之一。

陶望齡
《古聖賢像傳略》之《陶文簡像》
《古聖賢像傳略》之《陶文簡像》
大明國子監祭酒
籍貫浙江會稽縣
族裔漢族
字號字周望,號石簣
諡號文簡
出生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
浙江會稽縣
逝世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
浙江會稽縣
親屬(父)陶承學
出身
  • 萬曆十七年己丑科進士及第
著作
  • 《歇庵集》20卷等

生平

陶望齡為南京禮部尚書陶承學之子。萬曆十三年(1585)中式浙江鄉試第二名。萬曆十七年(1589年)己丑科高中會元,殿試一甲三名進士探花),授翰林院編修。官至國子監祭酒[1]万历三十二年離京告歸。[2]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因母喪哀毀而卒。文簡

成就

其詩文理論與公安派主力袁宏道相呼應,也主張為文應抒發當時代個人的真性情,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說法,也極力贊成靈性說。除此之外,陶望齡在後期也轉入佛教宗籍研究,亦為禪宗知名人物,與其弟陶奭齡以講學聞名。[3]

著作

陶望齡著有《歇庵集》20卷、《天水阁集》13卷、《解庄》12卷等。後世輯有《陶望齡全集》。

注釋

  1. ^ 《明史》卷二百十六《唐文献传》
  2. ^ 陶望齡《辛丑入都寄君奭弟書》云:“此間諸人日以攻禪逐僧為風力名行,吾輩雖不掛名彈章,實在逐中矣。一二同志皆相約攜手而去。”
  3. ^ 《明史·劉宗周本傳》載:“越中自王守仁後,一傳為王畿,再傳為周汝登、陶望齡,三傳為陶奭齡,皆雜於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