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017年8月14日公佈首批。

历史

2017年8月14日,香港政府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公佈首份「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它為政府提供參考依據,並為那些具高度文化價值和急需保存的項目,在需採取保護措施時訂立保護緩急次序。這份名錄涵蓋了4大類別,包括表演藝術、節慶活動、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及傳統手工藝,合共20個項目[1]

列表

香港非遺代表作名錄
項目名稱 類別 香港非遺清單編號 簡介 地區 年代 活動日期 公布批次 备注
粵劇 表演藝術 2.6 粵劇為廣東省主要戲曲劇種,紮根於廣東、廣西兩地,盛行於東南亞、美加及澳洲等海外華人社區。粵劇文本、音樂、功架、排場及服飾等都是其重要元素。 不分地域 清代至19世紀中葉 全年 [2]
西貢坑口客家舞麒麟 表演藝術 不適用 客家人在慶祝農曆新年、婚嫁、祝壽、祠堂開光、新屋入伙、迎賓、太平清醮、神誕等喜慶場合都會舞麒麟,在香港與本地傳統音樂和武術結合發展出極具本地特色的造型、步法和套式。该项目於2014年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 新界西貢區坑口 清代至19世紀中葉 全年 [3]
全真道堂科儀音樂 表演藝術 不適用 全真道堂科儀音樂属道教科儀音樂,蓬瀛仙館傳承的科儀演唱的經韻腔調受粵曲、粵劇、廣東小曲及儒、釋等宗教音樂的影響。该项目於2014年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 不分地域 20世紀初至日治時期 全年 [4]

参考

  1. ^ 粵劇列為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香港政府新闻网. 2009年10月2日(星期五) [2015-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 ^ 粵劇.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料庫. [2022-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3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 ^ 西貢坑口客家舞麒麟.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料庫. [2022-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3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4. ^ 全真道堂科儀音樂.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料庫. [2022-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3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