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装人:和平弥撒

武裝人:和平彌撒》(The Armed Man:A mass for peace)是一部由威尔士作曲家卡爾·贊堅斯創作的弥撒曲。这首作品是由英国的皇家兵械庫委托,为纪念新千年和科索沃战争的受难者而创作。和此前的布列顿战争安魂曲都是反战题材的作品,也採用了基督宗教中的彌撒的元素。此外还结合了一些其他的元素,特别是第一和最后乐章使用了十五世纪的歌曲《武裝人英语L'homme armé》(L'homme armé)。

歌词除了取自一般的彌撒禱詞(除沒有使用光榮頌,以及羔羊經放置於迎主曲之前)外,也包括了伊斯兰教宣禮詞圣经中的《诗篇》和《启示录》、以及由吉卜林丁尼生和在广岛市原子弹爆炸中的倖存者、日本詩人峠三吉英语Tōge Sankichi 所創作的文學作品。

“武装人:和平彌撒”在2000年4月25日於倫敦皇家阿爾伯特音樂廳作首演。参与演出的有英国国家青年合唱团(National Youth Choir of Great Britain英语National Youth Choir of Great Britain),国家音乐家交响乐团(National Musicians Symphony Orchestra),朱利安·劳埃德·韦伯,指挥是格兰特·卢埃林

配器

管絃樂版本

室樂版本

作曲家於2004年另外編成了一個規模較小的室樂版本[1]

  • 木管樂器:長笛(兼任短笛、非必須)
  • 銅管樂器:3小號(第3小號為非必須)
  • 敲擊樂器:3名(第3敲擊樂為為非必須)
  • 管鐘(非必須)、D音鐘、風鈴(只用 Mark Tree)、三角鐵、椰鈴、鈴鼓、小鼓、大鼓、軍鼓、座地筒鼓、低音筒鼓、定音鼓、鈸、爵士鼓

另外,亦有由非作曲家改編的管樂團版本。所有樂譜均由博浩出版社負責發行。

備注

  1. ^ 1.0 1.1 1.2 作曲家要求鋼琴或絃樂團兩者選其一,而當採用鋼琴時,則必須另有一名大提琴手。

曲目列表

樂章 英文標題 中文標題 歌詞來源 語言 演繹者
1 The Armed Man 武裝的人 佚名(1450–1463) 法文 合唱團
2 Call To Prayers 宣禮詞 伊斯蘭教宣禮員召喚信徒舉行禮拜的首篇禱文 阿拉伯文 穆斯林
3 Kyrie 垂憐經 彌撒 希臘文拉丁文 女高音及合唱團
4 Save me from Bloody Men 救我脫離喜愛流人血的人 詩篇56:2-3 及 59:2-3 英文 男聲合唱
5 Sanctus 聖哉經 彌撒 拉丁文 合唱團
6 Hymn before Action 出徵前的讚歌 魯德亞德·吉卜林:《七海》 英文 合唱團
7 Charge! 衝吧!
  • 英文
  • 英文
合唱團
30 秒靜止
器樂結尾
8 Angry Flames 憤怒之火 峠三吉英语Tōge Sankichi 英文翻譯 女高音及合唱團
9 Torches 火炬 摩訶婆羅多》第1卷,第19章,第228段[4] 英文翻譯 合唱
10 Agnus Dei 羔羊經 彌撒 拉丁文 合唱團
11 Now the Guns have Stopped 槍聲已經停了 基爾·威爾遜英语Guy Wilson (historian) 英文 女高音及合唱團
12 Benedictus 迎主頌 彌撒 拉丁文 合唱團
13 Better is Peace 還是和平好
  • 英文
  • 法文
  • 英文
  • 英文
合唱團

錄音版本

武裝人: 和平彌撒
The Armed Man: A Mass for Peace
卡爾·贊堅斯录音室专辑
发行日期September 10, 2001
类型弥撒曲
时长67:22
唱片公司維京唱片
制作人卡爾·贊堅斯

樂曲在現場首演後不久便進行了錄音室的市售版本,於2000年夏季於Air Studios進行,由作曲家本身指揮倫敦愛樂樂團英國國家青年合唱團英语National Youth Choir(合唱指揮為米高·布雷英语Michael C. Brewer),2001年9月由維珍唱片發行。

在2010年的重發版本,加入了他為紀念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犠牲的叔父而寫成的《For The Fallen Article》。

注釋

  1. ^ The Armed Man: A Mass for Peace (ensemble version). [2024-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06). 
  2. ^ The Works of the Rev. Jonathan Swift, Volume 7, Horace, Book III. Ode II.
  3. ^ „Dulce et decorum est pro patria mori“, Q. Horati Flacci Carminum Liber Tertius, Nr. 2, Verse 13 ff.
  4. ^ Mahabharata 1, 228. [2024-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04).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