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装人:和平弥撒

武装人:和平弥撒》(The Armed Man:A mass for peace)是一部由威尔士作曲家卡尔·赞坚斯创作的弥撒曲。这首作品是由英国的皇家兵械库委托,为纪念新千年和科索沃战争的受难者而创作。和此前的布列顿战争安魂曲都是反战题材的作品,也采用了基督宗教中的弥撒的元素。此外还结合了一些其他的元素,特别是第一和最后乐章使用了十五世纪的歌曲《武装人英语L'homme armé》(L'homme armé)。

歌词除了取自一般的弥撒祷词(除没有使用光荣颂,以及羔羊经放置于迎主曲之前)外,也包括了伊斯兰教宣礼词圣经中的《诗篇》和《启示录》、以及由吉卜林丁尼生和在广岛市原子弹爆炸中的幸存者、日本诗人峠三吉英语Tōge Sankichi 所创作的文学作品。

“武装人:和平弥撒”在2000年4月25日于伦敦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作首演。参与演出的有英国国家青年合唱团(National Youth Choir of Great Britain英语National Youth Choir of Great Britain),国家音乐家交响乐团(National Musicians Symphony Orchestra),朱利安·劳埃德·韦伯,指挥是格兰特·卢埃林

配器

管弦乐版本

室乐版本

作曲家于2004年另外编成了一个规模较小的室乐版本[1]

  • 木管乐器:长笛(兼任短笛、非必须)
  • 铜管乐器:3小号(第3小号为非必须)
  • 敲击乐器:3名(第3敲击乐为为非必须)
  • 管钟(非必须)、D音钟、风铃(只用 Mark Tree)、三角铁、椰铃、铃鼓、小鼓、大鼓、军鼓、座地筒鼓、低音筒鼓、定音鼓、钹、爵士鼓

另外,亦有由非作曲家改编的管乐团版本。所有乐谱均由博浩出版社负责发行。

备注

  1. ^ 1.0 1.1 1.2 作曲家要求钢琴或弦乐团两者选其一,而当采用钢琴时,则必须另有一名大提琴手。

曲目列表

乐章 英文标题 中文标题 歌词来源 语言 演绎者
1 The Armed Man 武装的人 佚名(1450–1463) 法文 合唱团
2 Call To Prayers 宣礼词 伊斯兰教宣礼员召唤信徒举行礼拜的首篇祷文 阿拉伯文 穆斯林
3 Kyrie 垂怜经 弥撒 希腊文拉丁文 女高音及合唱团
4 Save me from Bloody Men 救我脱离喜爱流人血的人 诗篇56:2-3 及 59:2-3 英文 男声合唱
5 Sanctus 圣哉经 弥撒 拉丁文 合唱团
6 Hymn before Action 出征前的赞歌 鲁德亚德·吉卜林:《七海》 英文 合唱团
7 Charge! 冲吧!
  • 英文
  • 英文
合唱团
30 秒静止
器乐结尾
8 Angry Flames 愤怒之火 峠三吉英语Tōge Sankichi 英文翻译 女高音及合唱团
9 Torches 火炬 摩诃婆罗多》第1卷,第19章,第228段[4] 英文翻译 合唱
10 Agnus Dei 羔羊经 弥撒 拉丁文 合唱团
11 Now the Guns have Stopped 枪声已经停了 基尔·威尔逊英语Guy Wilson (historian) 英文 女高音及合唱团
12 Benedictus 迎主颂 弥撒 拉丁文 合唱团
13 Better is Peace 还是和平好
  • 英文
  • 法文
  • 英文
  • 英文
合唱团

录音版本

武装人: 和平弥撒
The Armed Man: A Mass for Peace
卡尔·赞坚斯录音室专辑
发行日期September 10, 2001
类型弥撒曲
时长67:22
唱片公司维京唱片
制作人卡尔·赞坚斯

乐曲在现场首演后不久便进行了录音室的市售版本,于2000年夏季于Air Studios进行,由作曲家本身指挥伦敦爱乐乐团英国国家青年合唱团英语National Youth Choir(合唱指挥为米高·布雷英语Michael C. Brewer),2001年9月由维珍唱片发行。

在2010年的重发版本,加入了他为纪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犠牲的叔父而写成的《For The Fallen Article》。

注释

  1. ^ The Armed Man: A Mass for Peace (ensemble version). [2024-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06). 
  2. ^ The Works of the Rev. Jonathan Swift, Volume 7, Horace, Book III. Ode II.
  3. ^ „Dulce et decorum est pro patria mori“, Q. Horati Flacci Carminum Liber Tertius, Nr. 2, Verse 13 ff.
  4. ^ Mahabharata 1, 228. [2024-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04).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