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病毒

(重定向自Portal:Viruses

歡迎來到病毒主題!

SV40病毒
SV40病毒

病毒是無法獨立生長複製、僅能在宿主細胞中複製的小型病原體,廣泛分布於地球上所有生態系動物植物真菌細菌古菌等所有生物皆會被病毒感染。第一個被發現的病毒是菸草鑲嵌病毒,由马丁努斯·威廉·拜耶林克於1899年發現並命名,迄今已有超過6000種類型的病毒得到鑑定。

病毒由遺傳物質DNARNA)和蛋白質衣殼組成,有些病毒還具有脂雙層構成的包膜,衣殼形狀常見者有螺旋形與正二十面體等,還有較複雜的複合型(如感染細菌的噬菌體)。病毒的大小一般僅有細菌的百分之一,介於10至300奈米間,大多無法以光學顯微鏡觀察,而需使用電子顯微鏡巴爾的摩病毒分類系統將病毒基於遺傳物質種類和複製機制分為七種。

許多病毒可感染人類而造成疾病,包括感冒流感水痘愛滋病SARS等疾病皆是病毒感染所致,不同的病毒的致病機制各異。疫苗接種抗病毒藥物可以預防、治療部分病毒的感染。病毒的具體起源過程仍未知,目前對此有許多假說,分別認為最早的病毒可能來自退化的小型細胞、從生物基因組中跳脫的DNA或RNA元件、或在細胞生命起源以前就已經出現。

精選病毒

Ebola
Ebola

伊波拉病毒屬絲狀病毒科的一個屬,其下包含五種病毒,可感染人類而致伊波拉出血熱,此病症狀包括噁心嘔吐腹瀉、膚色改變、全身痠痛、體內出血、體外出血、發燒等,且其致死率很高,部分毒株甚至可高達80%。此病毒得名自剛果民主共和國(舊稱薩伊)的伊波拉河,接近首次於1976年爆發的部落。伊波拉病毒是人畜共通病毒,主要的感染途徑是透過患者體液傳染,如血液、汗、嘔吐物、排泄物、尿液、唾液或精液等。狐蝠科蝙蝠可能是此病毒的自然宿主。

病毒感染

克里米亞-剛果出血熱
克里米亞-剛果出血熱

克里米亞-剛果出血熱(CCHF)是一種病毒導致的傳染性疾病。症狀包括發燒肌肉痛頭痛、嘔吐、腹瀉皮膚瘀點,通常於暴露病原後2週內發病,可能造成肝衰竭等併發症。倖存者通常在發病後2週左右康復。

克里米亞–剛果出血熱通常由咬或接觸患病的家畜來傳染,患者通常為農民屠宰場工作者。病毒也能透過體液接觸傳播。診斷則需偵測血液中的抗体、病毒RNA或病毒本身。此病為一種病毒性出血熱,預防的方式主要為預防蜱咬;目前沒有商業化的疫苗。治療主要為支持性療法利巴韦林可能也有幫助。

克里米亞–剛果出血熱最初在1940年代發現,分布於非洲、巴尔干半岛、中東和亞洲,通常以區域流行英语outbreaks的形式出現。2013年,伊朗俄羅斯土耳其乌兹别克斯坦出現了約50例患者,患者的死亡率介於10%到40%之間。

疫情

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是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所引發的全球大流行疫情,被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歐·古特瑞斯形容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全球面临的最严峻危机,截至2021年1月全球已有超過1億人染疫,超過200萬人死亡,是人類歷史上致死人數最多的流行病之一。目前明确已知的首宗感染個案于2019年12月1日在武汉市发病。1月23日,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宣布采取疫区封锁隔离措施,这是近代公共衛生史上第一次对千万人口规模的大城市采取封锁措施。1月30日世界衛生組織亦于当日宣佈疫情为「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2月中旬,中国大陆的疫情达到发展高峰,而2月底義大利、韓國與伊朗三國的確診人數急速增加。3月11日世卫宣布此次疫情已构成“全球大流行”。10月5日,世卫表示全球约10%的人口可能已感染病毒。

导致本次疫情的疾病2019冠状病毒病,由感染病原体至症狀浮現之間的潛伏期一般情況下由1至14天不等;沒有感染跡象或僅有輕微感染跡象的感染者也可以將病毒傳染給他人,故症狀篩查無法有效檢測。這次疫情僅花四分之一的時間就造成沙士事件十倍的确诊數字,疫情爆發的初期,亦遇上全球醫療與民生用品因為恐慌性消費導致供應不足、傳布假新聞與針對不同族裔的種族歧視等問題。而疫情扩散对全球航空旅游娱乐体育石油市场金融市场等方面造成巨大影响。

针对2019冠状病毒病的预防及治疗办法尚不明确,支持性療法是目前的主要治疗方法,对轻症患者可以使用瑞德西韦等广谱抗病毒药物以降低转重以致死亡的概率;重症患者则可以使用地塞米松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保持社交距离、佩戴口罩、保持人及物表面清洁可以有效预防2019冠状病毒病的传播。

精選圖片

Sopona

瑪麗·蒙塔古·沃特利夫人英语Lady Mary Wortley Montagu感染天花並痊癒後,將鄂圖曼土耳其帝國人痘接种的防疫做法帶回英國

圖片來源:Jean-Étienne Liotard英语Jean-Étienne Liotard (1756)

語錄

艾莉森·喬利英语Alison Jolly

推薦條目

相關新聞

世界各國的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示意圖

2月26日:進行中的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已在全世界造成超過1億1000萬人染病,其中超過250萬人死亡。WHO

2月18日俄羅斯阿斯特拉罕州有七人感染甲型流感病毒H5N8亞型(均無症狀),此為首次發現H5N8感染人類的報導,過去認為此病毒株僅感染禽鳥,去年便造成大量雞隻遭到撲殺。WHO

2月14日幾內亞東南部的城鎮古埃凱英语Gouécké爆發新的伊波拉病毒疫情,共有7人確診。 WHO

2月7日剛果民主共和國北基伍省再度爆發伊波拉病毒疫情,有1人確診感染。 WHO

2月4日肯亞裂谷熱疫情自去年11月爆發以來已造成32人感染,其中11人死亡。 WHO

11月21日:治療2019冠狀病毒病複合型單株抗體REGN-COV2 抗體組合英语casirivimab / imdevimab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紧急使用授权英语Emergency Use Authorization,用於12歲以上的輕度至中度患者,本月稍早FDA已授予另一種單株抗體Bamlanivimab英语Bamlanivimab緊急使用授權。 FDA 1, 2

11月18日剛果民主共和國赤道省伊波拉病毒疫情正式宣告結束,此疫情於去年6月爆發,共造成130人感染,其中55人死亡。 UN

你知道嗎?

傳記

希拉里·科普羅夫斯基(Hilary Koprowski,1916年-2013年)是波兰犹太人,美国病毒学家,為研发脊髓灰质炎疫苗的先驱科学家。科普罗夫斯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到美國定居,开始了对脊髓灰质炎疫苗的研究,1957年至1991年,科普罗夫斯基任威斯塔研究所英语Wistar Institute主任。1995年他获授指挥官级芬兰雄狮勋章,1997年获授法國榮譽軍團勳章勋章。2013年,科普罗夫斯基因肺炎费城逝世。

防治

干扰素(IFNs)是一類細胞信號傳送蛋白,為在动物细胞在受到某些病毒感染后分泌的具有抗病毒功能的宿主特异性醣蛋白。细胞感染病毒后分泌的干扰素能够与周围未感染的细胞上的相关受体作用,促使这些细胞合成抗病毒蛋白防止进一步的感染,从而起到抗病毒的作用,但干擾素對已被感染的細胞沒有幫助。1954年,日本傳染病研究所的長野泰一、小島保彥發表了「病毒干擾素發現」的報告。1957年,英國科學家艾力克·艾薩克斯英语Alick Isaacs让·林登曼英语Jean Lindenmann亦發現了干擾素,並將之命名。1980年代以後,人類已經可以通過生物工程手段批量生產干擾素用於臨床治療。

分類

病毒的子分類

主題

任務

維基專題與相關主題

相關維基媒體計畫

进入以下维基媒体计划可获取更多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