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Mihara57/2010
歡迎
您好,我也是台南人,已經參與維基百科六年。有編輯上的問題歡迎與我討論。--Jasonzhuocn (留言) 2010年7月1日 (四) 08:53 (UTC)
嗯您好,你怎麼知道我是台南人?怎麼看出來的?我不知道怎麼留言給你,所以只好打在這裡。--Mihara57 (留言) 2010年7月1日 (四) 09:07 (UTC)
- 簽名後方的(留言)就通往我的對話頁。以後若要與特定對象留言,可以在搜尋欄位打上 user:用戶名,就可以找到對方。--Jasonzhuocn (留言) 2010年7月1日 (四) 10:04 (UTC)
邀请您参加第八次动员令
亲爱的维基百科用户Mihara57/2010您好:
为了提升中文维基的条目数量及品質,第八次动员令會於2010年7月1日开始,8月28日结束,我們竭誠邀請您积极参与。
本次动员令分為大、中、小動員令,中動員令的四个主题分别是世界各地、自然与自然科学、最多语言待撰写条目和基础条目,小動員令的二个主题分别是战争及军事武器以及侵权待拯救条目。
- 关于本次动员令的详细信息请您参见:第八次动员令。
- 请收到此邀请函的维基人,利用 {{subst:动员令/8}} 指示,将此动员令轉贴到其他还未收到此动员令的维基人讨论页上,如果您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响应本次动员令、积极建立新条目,也请帮忙散发动员令,因为能否将动员令传播出去,是历次动员令成败之关键,大家一起合力才能提升维基的服務及品质!感謝您!
- 邀请人:Berting Li (留言) 2010年7月4日 (日) 03:49 (UTC)
邀請您加入2010年台灣秋聚討論
文件存廢討論:通知
您好。您上传的文件File:Lusia.jpg已列入Wikipedia:檔案存廢討論中,具體原因及討論請參閱該頁面。圖片可能是缺乏图像版权标志等重要資訊,如是者請盡快補充,否则文件一定会被删除。同時藉此機會提醒您,维基百科極為注重著作權,请参考相關的Wikipedia:图像使用守则#版权、Wikipedia:版权信息#图像指导以及wikipedia:合理使用準則等指導頁面。谢谢!--Wing (留言) 2010年7月24日 (六) 14:47 (UTC)
英寸(in)
请将日文版的単位系換算模板(自动)移植过来,这样大家都省时省力,英寸的问题,我也没意见。(当年我们一堆人就是没移植成功)
资料在此:ja,请努力吧。(因为事情都是有前因后果的)—我是火星の石榴 (留言) 2010年7月24日 (六) 17:18 (UTC)
对,是这样(香港艺人做得很彻底,台湾艺人却非常罕见)。因为那时候是艺人模板刚建立,虽然当时本条目已经存在,但条目是比较乱的,当时大家大规模在更换到艺人模板(统一规范化 格式化 以前用的演员资讯框是比较乱的),顺便做了条目资料扩充和维基化,基本算是推倒重来的,虽然不能算真的新条目,不过其实也差不多了。这个是我们当时挂上去的。这个是转换成英制的作用。我们都是自己手工算好,然后再做成统一的格式。究其原因,上面我说了,是因为日文那个自动计算的转换模板,我们尝试移植到中文来使用,结果失败了。如果有人能完成移植工作,那这个(in)无疑是可以移除的,在有人完成移植之前,还请按照标准格式来做吧。
至于源码问题,放心,有简繁转换和NoteTA,只要读者正确设置了阅读编码,一切都是全自动的,若是发现转换错误,可以到简繁转换去报修,虽然我也承认简繁转换经常坏—我是火星の石榴 (留言) 2010年7月25日 (日) 13:22 (UTC)
用in还不是有部分考虑照顾不懂厘米的海外华人(相信两岸没这问题,但华侨或者华人都有这问题 而且人不少)。
“第一次打开条目的页面时,是未转换的状态”这是明显的系统设置没做好嘛,做好设置不可能是未转换状态的。除非整个系统坏掉了。
“之前在编辑中国大陆的条目,也会细心地将繁体转成简体,心底想的是当地阅读者的方便”这没必要,真的没必要。在维基的人,即使是大陆这边,对繁体BIG5的识别率也接近百分百。除了康熙字典等等里面刊载的极少数极端冷僻字。可以说,完全做到了马英九提到的一句话 识繁书简。这没问题的。我们这边就是写繁体很麻烦而已,毕竟从小开始就是简体了。只有老一代才系统学过怎么写繁体字,1949年之后出生的人都不行(于是写不好)。
按你这样的话,香港全部人都可以回粤语版去了,有几个会转换成当地编码照顾读者的。
这个问题么 算是编辑量不大的人最容易的一个错误吧(我开始和你一样 结果被人处理过两次就是),其他一些问题,需要澄清,稍等—我是火星の石榴 (留言) 2010年7月26日 (一) 18:33 (UTC)
这个...随便你了,因为这个转换系统,本来就是为了解决这种问题而开发出来的(也只有中文一家用 汉字实在博大精深)—我是火星の石榴 (留言) 2010年7月27日 (二) 17:15 (UTC)
文件正在编辑请使用inuse模板
就是这样:{{inuse}}避免编辑冲突。--苹果派.留言 2010年8月7日 (六) 10:37 (UTC)
邀請參與2010年台灣秋聚
Re:大度橋
你說的是不是微縮影資料?據知,很多舊報紙都被微縮影,但目前我還不知道怎麼利用這一份資料,也就是說怎麼查詢我要找的資料是在哪一份報紙與第幾版上,如果有人肯教我,當然是樂見其成,這便是我手上寫出來條目,其來源都全是期刊、論文、書籍,當然是少部分條目是有用報紙做為來源,但實在很少,我當初要找八七水災的資料也覺得苦惱中,這便是大度橋條目裡沒有提及八七水災的原因。-yiken (留言) 2010年8月13日 (五) 15:46 (UTC)
感謝狀
從編輯紀錄得知,經敝人查閱文獻後,確認純屬敝人的筆誤,感謝閣下修正,特此告知。—yiken (留言) 2010年9月4日 (六) 13:45 (UTC)
我寫的條目
已清理。--Mihara57 (留言) 2010年9月4日 (六) 16:13 (UTC)
Re:提醒閣下最近出的紕漏
Mihara57 君,您好:
有關本人在石桌條目的修改「失誤」,已回覆於User_talk:Yiken#Re:提醒閣下最近出的紕漏,敬請參考。-Kolyma (留言) 2010年9月30日 (四) 13:18 (UTC)
- 別人跟他講,他倒似乎明白,唯獨我向他交談一番,他卻是不明白,這代溝從以前就存在,對我而言,無論公事或私事,與他談起來等於跟沒談一樣,他講他的,我講我的,既氣又好笑,不免因為我表達出問題才這樣嗎,這值得我省思一番,只見這事上,唯有閣下與他直接交談,可謂「路見不平」。(這則回覆屬私事)-yiken (留言) 2010年10月18日 (一) 15:14 (UTC)
Mihara57 君,您好:
上回忘記謝謝您的提醒:我當時的確沒有注意到 yiken 君已留下「→交通: 2月還是9月?通車日待查」的編輯摘要,否則就不會惹出這些問題。-Kolyma (留言) 2010年10月20日 (三) 13:12 (UTC)
谢谢你的提醒
2009年5月,这个模板就在互助客栈里讨论过,形成的共识就是将其只放在讨论页里,请看维基百科:互助客栈/其他/存档/2009年6月#关于图片请求模板。当时Liangent已经用机器人批量的处理过这些条目,而我隔一段时间也会定期清理一下,因为条目数比较多就没有一一写原因了,我以后尽量加多一点编辑摘要吧。--长夜无风 (留言) 2010年10月1日 (五) 14:01 (UTC)
您創建的條目可能侵犯版權
請求已處理,故將原文清理,原文見歷史存檔。--Mihara57 (留言) 2010年10月7日 (四) 19:37 (UTC)
關於TOTW候選
目前該頁面仍有若干重要、篇幅不長但語文版本數目過少(少於十個)的候選只有提名人投票或反對票佔總票數三分之一以上,如en:Chemical database、en:Star Wars sequel trilogy、en:Lucifer Chu、en:Consumer capitalism、en:Mamoru Miyano、en:Pet food、en:Glebe, New South Wales、en:Kurganmashzavod、en:Product certification、en:Test method、en:Government-sponsored enterprise,希望能參與TOTW候選投票,畢竟先前已經有一些這類的候選落選(如en:Fear of youth、en:Fear of crime、en:Science education、en:British comics、en:United States of Africa、en:Artistic license、en:Customer experience、en:List of deadly fungi、en:Genna crime family、en:Go Ask Alice、en:Four Freedoms (Norman Rockwell)、en:Sino-Albanian split、en:Physics and Star Wars、en:CD-Text、en:LGBT tourism、en:Smart power、en:Second Superpower、en:Nomenclature codes、en:Basketball (ball)、en:Kick-Ass (comics)、en:WoWWiki、en:Asian Century、en:Tofurkey、en:Comparison of Star Trek and Star Wars、en:Bo (dog)等),我並不希望類似案例重演。--RekishiEJ (留言) 2010年10月7日 (四) 19:25 (UTC)
討論存檔
閣下可以為討論存檔來代替清理,雖然在維基百科:討論頁指導裡沒有方針明文規定需要強制執行,但閣下有需要的話,可參見維基百科:如何將討論頁存檔,我剛在別人的討論頁協助存檔,這倒是可以做為範本供閣下參考。—yiken (留言) 2010年10月17日 (日) 15:37 (UTC)
大度橋來源造假事件
關於以下這段原文:
“ | 清代已有居民利用竹等材料興建便橋,構成一座竹篙仔橋。 | ” |
首先我得告知閣下一項壞消息,我抽空翻查文獻後,雖然還在查,但近乎可謂「造假」,目前我查無另一文獻有此記載,故無法以誤植論之,這表示是本人對此有著失去學術精神的行為,為此深表遺憾。當今之計,我只能勿一錯再錯,以及盡力避免重蹈覆轍,謹此向閣下與讀者們致歉。-yiken (留言) 2010年10月17日 (日) 16:56 (UTC)
大度橋來源誤植事件
誤將《台灣演義》節目中台灣百年天災 水災史播出大肚溪鐵橋與大肚橋視為現今公路橋樑的大度橋,本人承認創建大度橋條目之前,已經閱過有關影片,這部影片是其中之一,會誤植原因是節目播出的大肚橋與這張圖片所示大肚橋是一樣,加上《台灣演義》節目是先播鐵路橋樑的大肚橋,之後就播公路橋樑的大肚橋,並且節目旁白沒有明確講出哪個大肚橋是被沖斷而阻絕救難人員往南前至彰化救災,未注意到而兩者混之才誤判。當今之計,我只能勿一錯再錯,以及盡力避免重蹈覆轍,謹此向閣下與讀者們致歉。-yiken (留言) 2010年10月17日 (日) 16:56 (UTC)
關於第14期台灣條目質量提升計畫討論
本期提昇條目為:蔣渭水,目標為提升至乙級以上(參見維基百科:條目質量評級專題)。雖然仍沿用舊版特色,但仍有做些微修訂補強,期盼您能關注相關條目並請至〖條目提升討論〗留下您寶貴的意見。--安可 留言請按此 (請來啟動質量提升討論) 2010年10月21日 (四) 10:36 (UTC)
拜託
以下這段話來源於此:
舉個例,Yiken曾進行一次中彰大橋的大改寫,2010年10月17日 (日) 19:32 Yiken (討論
——貢獻) (7,476位元組) (加入來源並改寫),原資料為「初建於1979年(民國68 年)10月[來源請求]」,改寫後的資料為1979年11月,所據資料為《臺灣道路發展史》。其實我本來想改寫回10月,因為我看到有些資料是寫10月底(10月8號的《經濟日報》預計的完工時間,不知後來有沒有逾期,但後續的報紙幾乎都說是10月完工),不過想想差一月的兩種版本我覺得比較沒關係,而且11月是通車儀式,就算了。
拜託,閣下留這段話在我的討論頁是做什麼?閣下是否查閱《臺灣道路發展史》?別忘了,閣下對我編輯有所質疑,建議參閱Wikipedia:可供查證,履行實地查閱並親眼目證此動作,不就可以確實知道是文獻記載上問題或是我編輯筆誤的問題,懇請閣下留話的措辭可以先對事再對人,以免閣下招來非議。-yiken (留言) 2010年10月24日 (日) 14:33 (UTC)
捨之擇用
回覆閣下對我的這則留話。對我而言,這情況確實履見不鮮,但在維基百科是頗少人關注此學術分歧上議題,往往在條目撰寫上,只能採折衷方式以替之,但仍難免會出現主觀性擇用,這是無可厚非,可惜在維基百科就是曾經有人抓著這柄,一直猛戳( 指不當言語 )我所撰寫條目裡頭的這一個毛病,因此曾與這位維基人有此糾紛,後來對方似乎看我無理取鬧而沒有繼續講,所以這怎麼可能完全避得開主觀,令我至今不解,回想起來是不禁無奈感歎。-yiken (留言) 2010年10月24日 (日) 15:50 (UTC)
- 回覆這則留話(綠色)。閣下回覆不就是呼應了我之前的答覆(綠色),這似乎是暗示我不明白閣下的話,請恕我的愚昧,我自認為明白閣下的話,若閣下認為我有不明白之處,懇請指點。-yiken (留言) 2010年10月24日 (日) 16:36 (UTC)
- 我所說的折衷,閣下似乎與《閣下被誤導了》這則討論混淆了。折衷是呼應閣下給我這則回覆(綠色),簡單來說,我說的折衷就是閣下所提出平息編輯爭議可能的方法,閣下不正是舉出註釋這一個方法嗎?-yiken (留言) 2010年10月25日 (一) 12:27 (UTC)
閣下被誤導了
回覆閣下對我的留話( 綠色 )。我現在沒打算回覆他的話,只見閣下留話給我可知是被他給誤導了,我文中提及此一方法僅適用於條目是有文獻,又有{{vc}}模板,但這樣的情況出現是不多的,所以我個人是認為他顧慮這種條目出現情況很多是多慮了,我找了兩個條目做為範例說明:
上述兩種版本並無{{vc}},所以請閣下想像成具有{{vc}}即可。我原意是此一方法僅用在條目有{{vc}},但閣下提及{{fact}},這效果與{{Unreferenced}}相近,{{fact}}好處在於整個條目對某段話有疑可用之,因此照他清理做法來看,推斷若此舉是看到黑影就開槍(見模板就清除掉),確實是有必要將此一方法套用於{{fact}}情況上,不過諷刺是這麼做最不好,因為失去{{vc}}、{{fact}}用意,所以提議選擇保留條目貼著{{vc}}或是{{fact}}原狀(指不要清除模板),若選擇清除就得將{{vc}}、{{fact}}兩模板刪除,因為失效而無實質用處。-yiken (留言) 2010年10月24日 (日) 16:24 (UTC)
閣下的修訂
閣下的修訂我看過了,其實這兩本文獻,因為我都看過,而我引用的部分又恰好這兩本文獻都有記載,所以我選擇其中一種文獻,但不知閣下的修訂是為了什麼?-yiken (留言) 2010年10月25日 (一) 13:51 (UTC)
Re: 關於討論:臺北市道路列表的渭水路
說實話,這麼久遠以前的討論其實我也忘的差不多了,現在我對這個討論自然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意見,既然你已經在條目討論頁中提出,建議是觀察幾天後若是沒有其他人的回應,就先照你的想法進行編輯,如果有人有不同意見,自然就會再跳出來一起討論。—Alberth2-汪汪 2010年10月31日 (日) 15:50 (UTC)
- 原先是123.192.22.56,換isp了,目前仍然不太打算使用帳號,你可能不會理會
- 不過還是提一些可注意之處:
- 在1946年(鄭定邦到台北之「前」)那一版的臺北市路名表中有四個非常值得注意的路名→清芳街(指余清芳),永福街(指劉永福),渭水街(指[[蔣渭水]),福星街(指羅福星)。這四條除了清芳街在現代台北市找不到影子外,另外三條在1947年(鄭定邦到台北之「後」)那一版的臺北市路名表都找得到,渭水街換到光華商場那邊變渭水路,福星街被福星國小替代(福星國小就在福星街旁邊,這兩者都在中央市場近鄰,中央市場就是西寧電子商場),永福街換到老松公園那邊。
- 在1946年(鄭定邦到台北之「前」)那一版的臺北市路名表就已經有延平路,中山路,中華路,中正路,大同路,光復路,東園街,西園街,新生路,三民路,民族路,民權路,民生路。鄭定邦到台北之「後」,延平路改成延平北路,中山路改成中山北路,中華路換位子,中正路改成中正東路(1954年改回中正路,1970年再改成忠孝東路一段及八德路),大同路改成大同街(1990年再改成昌吉街跟民族西路的巷子),光復路換位子,東園街不動(萬大計畫時後半段併入萬大路,前半段保持東園街),西園街改成西園路二段,新生路改成新生北路,三民路取消(民生社區開發時找別的位子再度起用),民族路換位子,民權路換位子,民生路換位子(1970年鄭定邦命名的民生路拓寬後改成民生西路,同時舊的、1946年命名的民生路闢建,從道路預定地變成真正有路,叫民生東路)
- 在1946年(鄭定邦到台北之「前」)那一版的臺北市路名表有開羅街(指開羅會議),羅斯福路(指小羅斯福),鄭定邦到台北之「後」,羅斯福路換位子,舊的羅斯福路改南昌路,鄭定邦拿羅斯福路這個名子命名南昌路西側尚未闢建的道路預定地,這個制度被臺北政府沿襲,舊的信義路四段改名文昌街,舊的基隆路改名嘉興街及舟山路皆沿襲自此
- 在1946年(鄭定邦到台北之「前」)那一版的臺北市路名表有雙連街及民生路,鄭定邦到台北之「後」,雙連街改名民生路,民生路因為尚未闢建所以沒取名,但是台北市政府出版的文宣刊物《絕版與復刻》中收有一份1948年的改名對照表寫說雙連街改名民生西路,民生路改名民生東路,1970年已經改名為民生路的雙連街在拓寬後果然再改名民生西路,沒取名的民生路道路預定地在闢建後果然命名民生東路,1980年代民生西路旁邊的一條小巷命名雙連街
- 在1946年(鄭定邦到台北之「前」)那一版的臺北市路名表有中華路,鄭定邦到台北之「後」,中華路改名建國南北路,然後把台北城西城牆命名中華路,台北城南城牆命名愛國西路,這表明鄭定邦的命名方式是沿襲上海的命名方式,上海縣城拆掉被命名為中華路和民國路,鄭定邦只是將『民國』換成更具有教條訓示意味的『愛國』
- 在1946年(鄭定邦到台北之「前」)那一版的臺北市路名表有復興街、仁愛街、和平街,鄭定邦到台北之「後」,復興街、仁愛街、和平街都換位置變成大路,再加上建國南北路、信義路、忠孝路(1970年改成忠孝東路二及三段),把復興街擴張成復興南北路加上建國南北路是從上海帶來的命名方式,上海有復興東西路加上建國東西路,甚至北平(「北京」)的復興門內外大街加上建國內外大街也是1946年國民政府命的名,仁愛路、和平東西路加上信義路、忠孝路是鄭定邦自己的主意
- 除了東園街、西園路二段外,看不到鄭定邦用台北市舊地名命名道路(大直已經湮沒的下塔悠街可能勉強算第三條)。
112.105.176.42 (留言) 2011年1月29日 (六) 10:33 (UTC)
- 可是感覺話不能這麼講,當時的省轄(及縣轄)市只有台北市被鄭定邦重新來過,其他城市像是高雄有名的一心二聖三多…也是在1946命名的就沒被重新來過,被說不適合的就只有一次而已,至於里名,我是不知道為什麼實施地方自治後為什麼里長鄰長會被市民看做是很不重要,在民國3~40年代,連區長都是民選,還是很有地位的,鄭定邦把舊地名保留在里名中(而且在艋舺、大稻埕、大龍峒大量使用)而不是保留在街道路名中(需注意清代舊路在市區改正後大多消失湮沒),一樣是有經過再三權衡考量的,而且應該有跟台北本地人開會討論
- 需注意清代舊路在日本殖民時代多次市區改正後這些路大多消失湮沒掉了,再怎麼命名也無法將名字放到原來的道路上,原來的道路已經湮沒變房屋了,只能把名字放到附近依都市計畫新開的道路上,還可能放錯位置,這有意義嗎?
- 還有一個麻煩在,像是迪化街一段,在清代這不到一公里的路就有南街、中街、中北街、普願街、杜厝街這麼多路名,真的這麼用,門牌怎麼編?貴德街也是,不到一公里分成千秋街、建昌街兩段,還有衡陽路,鄭定邦到台北之「前」1945年取名文武街,這是錯的,清代文武街是重慶南路一段,出這種錯上司敢放手讓他們做嗎?而且衡陽路在清代也西門街、石坊街兩段,一樣有門牌怎麼辦的問題。可以看看這個連結就知道勉強作下去只會徒增困擾112.105.172.128 (留言) 2011年2月23日 (三) 04:52 (UTC)
關於羅馬拼音與英文名字
這道理很簡單,別被字面所誤解。只要有中文名字的人,一定有羅馬拼音的名字;換句話說,所謂羅馬拼音的名字其實就是本名。名字的羅馬拼音絕非是所謂的英文名字。至於這裡英文名字,可以把它想成是另一種“別號”,方便他人(包括會講中文與不會的)稱呼,因為絕大部份東方人自己隨意取的英文名字都沒有法律效力(除非去外交部登錄過aka)。誰的“別號”會跟自己的“本名”一樣?
說到這裡,如果你常接觸國內外正式的英文文件,上面絕不會說你的名字的羅馬拼音是「英文名字」或“English name”,那個就是你的“name”。你取的英文名字若去做了登記,在官方文件上就是你的“aka”,就算是一個被公證過的“別號”。此道理就是我上頭說的差不多。
反之亦然。在我們中文使用者來看,從來不會覺得以中文書寫的「馬泰奧·里奇」是個中文名字,但我們都知道這是他名字的“拼音”(音譯)。可是若他取了個名叫“利瑪竇”,我們會認為這是他的“中文名字”。所以,以羅馬拼音書寫的Tzymann就是其本名的拼寫,而非其英文名字,毋庸置疑。
如果說,今天{{藝人}}只有一個欄位叫「英文名字」,那麼或許大家也就將就下。但是現在既然現成的模板分開了(當初要分開就是有它的道理),說明也寫得很清楚,為何還要混在一起不可?-- Marcus Hsu talk 2010年11月17日 (三) 15:31 (UTC)
- 對於一般人搞不清「中文名字的羅馬拼音」與「英文名字」的差異,我能理解。但是這並不代表我們條目的編者就必須跟著搞不清楚。更何況,我強調一點,此模板既已有「羅馬拼音」拼音欄位足以表明Tzymann這個「名字」,何必在「英文名字」那欄再畫蛇添足填一次?還有,維基強調的是第三方資料,而不是當事人說法。甚至,在日文維基都曾出現,藝人的條目寫上本名(真的本名)被共識打回退的案例。-- Marcus Hsu talk 2010年11月18日 (四) 04:07 (UTC)
恭喜!您創建(擴充)條目已獲推薦
恭喜!您創建的條目第3屆金馬獎 已獲得台灣條目提升計畫精選推薦,另外近期類似條目有第6屆金曲獎(2010年11月25日創建),敬請前往提出意見討論,此計畫亦有其他需要您關注的條目,歡迎您一起動手改善提升這些條目,祝編安。
推薦人:吟遊詩人~安可 留言請按此 2010年12月10日 (五) 00:28 (UTC)
關於林默娘公園
有關條目已交维基百科:互助客栈/條目探討,歡迎發表意見。—Nivekin※請留言 2010年12月13日 (一) 15:39 (UTC)
恭喜!您擴充條目已獲推薦
恭喜!您大量擴充的條目林默娘公園 已獲得台灣條目提升計畫精選推薦,敬請前往提出意見討論,此計畫亦有其他需要您關注的條目,歡迎您一起動手改善提升這些條目,祝編安。
推薦人:吟遊詩人~安可 留言請按此 2010年12月14日 (二) 06:03 (UTC)
感謝您的貢獻,林默娘公園、第2屆金馬獎、第3屆金馬獎初步評定已經送薦至WP:DYKN,熱心提醒您,雖主編者不可投(+)支持,但您仍可修改DYK提問內容與發表(!)意見。--吟遊詩人~安可 留言請按此 2010年12月16日 (四) 00:45 (UTC)
- 感謝您擴充思薇爾,審閱後認為該條目應已符合DYK標準,閣下可前往WP:DYKN提案或在期限之前由主持人協助送件,感謝您的貢獻。--吟遊詩人~安可 留言請按此 2011年1月2日 (日) 13:27 (UTC)
- 已代為提名—220.131.139.237 (留言) 2011年1月2日 (日) 17:50 (UTC)
2010年12月
您在臺灣靈異節目的编辑记录显示您似乎参与了一场编辑战。请注意,回退不过三原则规定,一位编辑者在二十四小时内对于一个维基百科的条目是不可以执行三次以上的回退。此外,在不同条目进行大量有争议的回退严格来说虽然没有违反回退不过三原则,但仍然会被判定是回退编辑战。若您继续回退,您将可能被禁止编辑维基百科的内容。所以请您不要繼續进行大量的回退操作,并善用讨论页来与其他编辑者交流,以图达成共识,以免發生进一步的罵戰或編辑戰。您也可以在Wikipedia:争议的解决找到相关指引。--HW (留言 - 貢獻) 香港維基侵權案 2010年12月19日 (日) 01:11 (UTC)
臺灣星章
臺灣星章 | ||
謝謝您對於台灣相關條目的貢獻Wolfch (留言) 2010年12月24日 (五) 06:44 (UT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