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留美幼童
大清留美幼童指中国历史上首批官派留学生。早年容闳曾留学美国,成为首名就读耶鲁学院之中国人。1870年,容闳倡议派幼童前往泰西肄业之计划,获其好友丁日昌赞同,并且得到曾国藩、李鸿章支持,成立“幼童出洋肄业局”。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120名幼童赴美国留学,幼童出洋时平均年龄只有12岁,容闳亦被任命为留美学生监督及清政府驻美副公使。但随后数年,驻美公使陈兰彬不断地要求撤回学生,与容闳争论不休,李鸿章从中调停。
然而1881年,留学之事出现变数。李鸿章本欲该批学生进入军校就读,但美国政府当时只允许日本人就读军校,而拒该批学生于外,陈兰彬故主张全撤留学生。再加上留美幼童习染西洋风气,甚至归信基督教和剪辫,令保守的清朝官僚十分不满,上奏批评要求撤回。最终朝廷准奏,召回幼童。除了部分因病和擅自留美不归者外,其余均召回国授予职务。
虽然这次留学运动未能完满成功,但这一批留学生返国后均对中国现代化有贡献。当中最著名者为外交官唐绍仪、刘玉麟、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香港行政局首任华人官守议员周寿臣等。
留美过程
派出
第一批幼童于1872年8月11日由上海出发,跨越太平洋,在美国旧金山登陆。他们乘坐刚刚贯通北美大陆的蒸汽火车,到达美国东北部新英格兰地区,从此开始了他们预定长达十五年的留学生涯。
幼童们被分配到54户美国家庭生活,其中康涅狄格州34户,麻省20户。他们以惊人速度克服了语言障碍,成为各学校中最优秀的学生,所得优异成绩令美国人惊叹不已。据不完全统计,到1880年,共有50多名幼童进入美国的大学学习。其中22名入读耶鲁大学[1],8名进入麻省理工学院,6名进入伦斯勒理工学院,3名进入哥伦比亚大学,1名进入哈佛大学。
洋化、现代化
幼童在美国接受西方教育,过美国式生活,随着时间推移,这些幼童不愿再穿长袍马褂,经常是一身美式打扮,甚至不少幼童更剪掉脑后长辫。一些幼童受宗教文化影响,渐渐地信奉了基督教。幼童学习西方教材,不但学到了许多崭新自然科学知识,也接触了启蒙时代的人文社会科学,使他们渐渐失去了兴趣学习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不太遵守烦琐之专制礼节,进而认同个人权利、自由、民主等先进理念。他们与美国女孩子暗暗约会,参加各类体育活动等,凡此种种新变化都被清政府保守官僚视为大逆不道,不可容忍,一场围绕留美幼童之中西文化冲突无可避免。
遭召回
1881年,原定十五年的幼童留美计划中途夭折,全部学生被召回国。当时,耶鲁大学的22位留学幼童中只有詹天佑和欧阳庚二人顺利完成学业。容揆和谭耀勋抗拒召回,留在美国完成耶鲁大学学业。李恩富和陆永泉则是被召回后,重新回到美国,读完了耶鲁。
此群中国历史上首批官派留美学生回国后即遭到社会谴责,当时1881年9月29日《申报》写道:
国家不惜经费之浩繁,遣诸学徒出洋,孰料出洋之后不知自好,中国第一次出洋并无故家世族,巨商大贾之子弟,其应募而来者类多椎鲁之子,流品殊杂,此等人何足以与言西学,何足以与言水师兵法等事。性情则多乖戾,禀赋则多鲁钝,闻此辈在美有与谈及国家大事及一切艰巨之任皆昏昏欲睡,则其将来造就又何足观。
建树晚清
留美学生回国后参与了中国最早的矿冶、铁路、电报建设,活跃在此等新兴产业。一部分人又历经了1884年清法海战和1894年清日甲午海战,甚至为国捐躯。直到20世纪初,这些当年的留美幼童纷纷成为朝廷重臣,在外交领域,更是当仁不让地代表大清国,足迹遍布世界各地。
- 詹天佑:著名铁路工程师,运用折返线原理修建京张铁路。还曾经在福建水师任教职。
- 唐绍仪:中华民国第一任国务总理,促成南北议和,参与《拉萨条约》,与英国签定《中英续订藏印条约》。
- 梁诚:驻美国公使,向美国交涉返还1500万美元庚子赔款。
- 唐国安:清华大学首任校长
- 蔡绍基:北洋大学校长
- 邝荣光:中国第一批矿冶工程师,曾发现湘潭煤矿。
- 沈寿昌:大清北洋水师济远舰大副,在丰岛海战中指挥军舰与日本海军作战,并英勇战死。
- 周寿臣:晚清重要官僚,二十世纪前期香港政商界著名人物。
- 容星桥:参加了辛亥革命,协助建立民国。
- 方伯梁:清政府京张铁路电讯工程师,山海关路矿大学堂校长(即唐山铁道学院和西南交大前身),奉天农工商司副司长(奉劝道副道台)。
留美幼童名录
每批30人,共120人,名单如下:[2]
参见
注释
- ^ 此22位是:詹天佑、欧阳庚、容揆、黄开甲、梁敦彦、张康仁、锺文耀、蔡绍基、唐国安、谭耀勋、李恩富、容星桥、曾溥、陈珮瑚、刘家照、陈钜溶、陆永泉、祁祖彜、卢祖华、徐振鹏、锺俊成、钱文魁。
- ^ 注记说明:关于此名单可参阅:徐润(1927)。《徐愚斋自叙年谱》;陶希圣主编(1977)。《食货史学丛书》翻印本;Thomas E. La Fargue(1942)。《China’s First Hundred》(Washington State College)
- ^ 黄锡宝在美留学期间去世于上海。见Wong Sic Pao, CEM Connections, Retrieved on 2011-11-2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1900年在天津于义和团围城时被误杀。见Chun Kin Sing, CEM Connections, Retrieved on 2011-11-2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曹嘉爵(1863年-1875年4月18日),名字一作家爵,在美留学期间不幸去世于哈特福幼童出洋肄业局内,后来成为第一位葬于哈特福德的中国人。他可能是曹嘉祥的兄长或堂兄。见Tsao Ka Chuck, CEM Connections, Retrieved on 2011-11-2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延伸阅读
- 钱钢、胡劲草,大清留美幼童记,香港:中华,2003年,ISBN 9628820826
- 高宗鲁,中国留美幼童书信集,珠海:珠海出版社,2006年
- 中国留美幼童联络网
- 中国留美幼童纪念学会
- 中国文化研究院 留学之路(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