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学潮

九一八学潮发生于1931年9月至12月中国,高潮为12月17日南京的珍珠桥惨案,是中国学生运动史的重要一页。事缘九一八事变后,时任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蒋中正拒绝对日本宣战,爆发敦促出兵的学潮,直至12月17日仅教育界就有109起宣传救国的运动,形式包括召开会议、请愿游行、通电、传单、演讲等。[1]

12月15日在学潮被殴的蔡元培陈铭枢,是中国学生运动史上被殴的最高级官员之一。

1931年背景

 
1931年江淮水灾后,汉口市政府正门

1931年6月-8月江淮水灾,15万淹死,连同饥荒与瘟疫计200万死。[2]国民政府主席蒋中正在洪水时忙于第三次江西剿共,9月1日通电《呼吁弭乱救灾》指“天然灾授,非人力所能捍御……中正惟有一素志,全力剿赤,不计其他”。至九一八事变,蒋介石消极应中国东北被侵吞,同时加紧剿共,遂引起学潮

9月学潮

9月28日国民党中央在报章刊《告全国学生书》,“可战而不战,以亡其国,政府之罪也;不可战而战,以亡其国,政府之罪也;备战未毕,而轻于一战,以亡其国,政府之罪也[...]宣战与否,此在信任政府之人民所不必问,负责政府所不宜答者也。外交尽应公开,军事自有机密”。[3]9月29日,上海7,000余学生赴北平请愿,蒋介石接见。[4]

“退守山海关”引爆12月学潮

特务绑架学生领袖

11月22日,关东军进逼锦州,11月25日驻国际联盟代表施肇基提出国民革命军退守山海关,划锦州为中立区并由英法联军驻守以震慑日本(注:国际联盟在12月7日决议放弃中立区计划)。[5][6]

放弃锦州震撼学生。12月5日,北京大学南下示威团300多人在南京游行,首都卫戍司令部镇压,33人伤,185人被捕(当中32女生)。[6]12月9日,上海中统局特务绑架学生领袖。[6]

捣毁外交部、劫走蔡元培

 
1931年5月南京国立中央大学珍珠桥惨案后遭军警包围。

12月15日,3万余学生到外交部国民党中央党部抗议,蒋介石国民党第四届中央委员蔡元培陈铭枢国民党中央党部接见。[7]接见时学生喊口号“国联是强盗机关!”,质问中华民国为何不退出国际联盟蔡元培指出“国联是帮助我们的,所以不退出”。学生不满,陈铭枢被拉倒在地脚踢,蔡元培被劫走,拖行地上时头破血流。部队鸣枪,蔡对学生说“你们别怕,历来运动枪要响一响,它不打人,我知道它不打人。”[8]

学生被关押,监察院院长于右任和党中央监察委员吴稚晖探视。以下按照亲历者杨鹤亭的记述。吴稚晖先开口:“今天我又给大家放屁来了,臭哩,愿意听也得听,不愿听也得听”。于右任入正题问“大家看愿走不愿走?”此时中央党部职员(学生称“小狗”)大呼“活埋他,枪毙他,掂刀捅他!”,学生于是回答“于先生既然叫我们走,您看我能不能走?我们走不了。”于右任护送学生走出,没多久中央党部职员拿着棍棒追来,于右任向党部职员又磕头作揖,党部职员虽不满于右任但也只好卖面子,并捶手顿足“哎呀,我们的党呵,我们的国民党呵。”[8]

12月17日:捣毁中央日报报馆、珍珠桥惨案

相关条目

引用文献

  1. ^ 〈全国青年学生抗日救国运动情况简明统计表〉(1931年9月22日-12月17日),《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1编政治第4册
  2. ^ Republic of China Report of the National Flood Relief Commission 1931-1932. 1933.  图片11,在页90-91.
  3. ^ 〈中央告全国学生书〉《大公报》,1931年9月29日。
  4. ^ 〈蒋召集训话〉《大公报》,1931年9月30日。
  5. ^ 《宋子文傳》. 武汉出版社. 1992年: 第51页. 第6章"在九一八事变前后"
  6. ^ 6.0 6.1 6.2 陈振江; 江沛 (编). 晚清民國史. 台北: 五南文化. 2002: 80. 
  7. ^ 郭廷以. 《中华民国史事日志》1931年分段. 艺雅出版社. : 2046, 2082, 2083页 [2020-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4). 
  8. ^ 8.0 8.1 杨鹤亭. “九一八”学潮亲历记. 脱稿于1930-50年代,曾刊于1990年代, 搜狐重刊于2017-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