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秉瑞
李秉瑞(1856年—1917年),中国清朝政治人物,广西临桂县人,光绪九年进士[1],曾为礼部主事、台湾民主国军务大臣、近代义勇军创建者。
生平
李秉瑞为光绪五年(1879年)己卯科举人[2],光绪九年中式(1883年)癸未科三甲进士[3],任礼部学习主事[1]。光绪十三年(1887年),光绪帝亲命李秉瑞等12人为“游历使”,与程绍祖前往德国考察[4][5][6]。
光绪二十年(1894年),清日甲午战争爆发后,台湾守备紧张。唐景崧署任巡抚后,先后调刑部主事俞明震、副将陈季同至台,李秉瑞也主动请求效力[7]。次年,清朝让福建台湾省予日本,士民反对无效,遂议自立。巡抚唐景崧改台湾巡抚衙门为总统府。改台湾布政使司衙门为“台湾承宣布政总理内务衙门”,以俞明震为督办,李秉瑞及陈季同为会办,掌管内政事务。改台湾营务处为“台湾军务衙门”,以李秉瑞为督办,俞明震为会办,负责国防行政业务。另有“台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以陈季同为督办、李秉瑞为会办,办理对外交涉事务[8]。
参考文献
- ^ 1.0 1.1 《临桂县志·卷六·选举表四》页303:(进士 光绪九年癸未陈冕榜)李秉瑞,四品衔礼部主事。
- ^ 《临桂县志·卷六·选举表四》页299:(举人 光绪五年己卯)李秉瑞。
- ^ 进士题名碑 光緒九年癸未科(1883年). [2010-03-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1).
- ^ 不传教的传教士——卫礼贤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一个王朝的视野(2). [2010-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1).
- ^ 根据《申报》光绪十三年九月十二日公布之名单,12人分别为:傅云龙,浙江监生,兵部候补郎中,46岁;缪佑孙,江苏进士,户部学习主事,33岁;顾厚,江苏进士,刑部学习主事,44岁;刘启彤,江苏进士,兵部学习主事,33岁;程绍祖,江西监生,兵部候补主事,38岁;李秉瑞,广西进士,礼部学习主事,32岁;李瀛瑞,山东进士,刑部候补主事,40岁;孔昭乾,江苏进士,刑部候补主事,31岁;陈唐,江苏进士,工部学习主事,31岁;洪勋,浙江进士,户部学习主事,32岁;徐宗培,顺天监生,户部候补员外郎,32岁;金鹏,广西进士,户部学习主事,32岁。
- ^ 姚锡光《东方兵事纪略·台湾篇上》:(光绪)二十年六月倭衅起,海疆戒严。台湾悬海外,为东南洋屏蔽,命福建水师提督杨岐珍、广东南澳镇总兵刘永福率师渡守。友濂又调南洋之“南琛”、“威靖”两兵轮往护海面,六月十二日抵台(“威靖”于甲午九月仍回南洋)。七月,永福率广勇两营至台北;增募六营,成八营,仍称黑旗。八月,岐珍统所部十营亦至,兵稍集。乃令提督张兆连率十三营守基隆以扼社寮、顶石角、小基隆炮台;台绅道员林朝栋统十营守狮球岭,筦狮球岭炮台;提督李本清统所部七营守沪尾。本清固驻中路新竹,而知府朱上泮固驻沪尾,至是移上泮守中路。未几,本清与藩司唐景崧交恶;本清求去,乃以提督綦高会守沪尾。八月,复以提督廖得胜易高会。特两月间,沪尾凡易三将。又改令上泮往澎湖,偕总兵周镇邦以守;而以台绅邱逢甲率土勇守彰化、新竹。兵冗将新,人和、地利皆失,固窳敝不任战。友濂旋闻援高诸将败溃入边,凤皇、九连诸城相继不守;虑兵祸将及台湾,大惧,徘徊思去。政府亦谅之,十月,调湖南巡抚;以藩司唐景崧署台抚(电谕:唐景崧既经署理巡抚,责成綦重,并著与杨岐珍、刘永福妥为商办,不得刚愎自用,自以为是。倘与僚属动辄龃龉,遗误事机,恐该署抚不能当此重咎也)。景崧电调刑部主事俞明震(事在甲午十一月)、副将陈季同(事在乙未二月)、礼部主事李秉瑞亦至台求自效(事在乙未三月),三人先后至。
- ^ 连横《台湾通史·独立纪》:初二日,绅士邱逢甲率人民等公上大总统之章。景崧受之,建元永清,旗用蓝地黄虎。以兵部主事邱逢甲为义勇统领,礼部主事李秉瑞为军务大臣,刑部主事俞明震为内务大臣,副将陈季同为外务大臣,道员姚文栋为游说使,使诣北京,陈建国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