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柯山
28°52′43″N 118°55′09″E / 28.87861°N 118.91917°E 烂柯山又名石室山、石桥山,位于中国浙江省衢州市城东南约10公里处,毗邻乌溪江。烂柯山海拔164米,山巅的天生石梁如一座巨大的石桥,属丹霞地貌,石梁下为青霞洞,即是传说中王质遇仙之处。现为浙江省级风景名胜区,古时在“洞天福地”中被列为“第卅福地”[1]。
烂柯山的传说
烂柯山的传说 | |
---|---|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浙江省衢州市 山西省陵川县 |
分类 | 民间文学 |
序号 | 1050 |
编号项目 | Ⅰ-106 |
登录 | 2011(第三批) |
晋·虞喜《志林》:“信安山有石室,王质入其室,见二童子对棋,看之,局未终,视其所执伐薪柯已烂朽,遽归乡里,已非矣。”晋末刘敬叔的《异苑》,载有人骑马时遇到两位老者在玩樗蒲便下马观看,中途无意间撇见马鞭已腐,马已成枯骨,回家时发现亲属居然都已去世[2]。后来,郑缉之的《东阳记》,故事改为一名叫王质的人去石室山伐木,听到四名童子唱歌而留下。童子给他像枣核的食物。王质吃了就不饿,之后童子唱完歌后离去,他才发现斧头柄烂去,回家才知道过了数十年。《东阳记》版本的故事被郦道元《水经注》所引用[3]。更后来的任昉《述异记》改成边下棋边唱歌,但没说是下围棋[4]。信安,即今衢州,西晋太康元年改名。
后人便把石室山称为烂柯山,如唐朝诗人孟郊〈烂柯山石桥〉:“樵客返归路,斧柯烂从风,唯余石桥在,犹自凌丹红。”于是后来烂柯便作为围棋的别称。
另一更早的记载见于《尚书·洪范》中“唯十有三祀,王访于箕子”的故事,虽未出现烂柯的情节和语词,但主旨与烂柯故事相类,可能是烂柯传说之棋子山版本的滥觞。相传箕子(本名胥余)为殷纣王的叔父,反对殷纣王的荒淫与暴虐,几次谏阻后却被纣王囚禁起来,贬为奴隶,后来周武王灭了纣王,箕子便逃往山西陵川隐居。箕子在陵川的棋子山上,用那里的天然黑白石子摆卦占方,借以观测天象、星象、授时制历,却于不知不觉中创造了围棋,并且经常与人对垒,使围棋日益成熟。清雍正版《山西通志·山川》、清武彭龄《箕山履迹考》、清光绪版《陵川县志》中也都有关于箕子山及箕子隐居陵川谋棋的记载。[5]
参考文献
- ^ 衢州市烂柯山景区. [2009-11-15] (中文(简体)).[永久失效链接]
- ^ 刘敬叔《异苑》:“昔有人乘马山行,遥岫里有二老翁,相对樗蒲。遂下马,以策注地而观之。自谓俄顷,视其马鞭,漼然已烂,顾瞻其马,鞍骸骨朽,既而至家,无复亲属,一恸而绝。”
- ^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引郑缉之《东阳记》:“信安县有悬室坂,晋中朝时,有民王质,伐木至石室中,见童子四人弹琴而歌,质因留,倚柯听之。童子以一物如枣核与质,质含之便不复饥。俄顷,童子曰:其归。承声而去,斧柯漼然烂尽。既归,质去家已数十年,亲情凋落。”
- ^ 任昉《述异记》“信安郡石室山,晋时王质伐木,至见童子数人,棋而歌,质因听之。童子以一物与质,如枣核,质含之不觉饥。俄顷,童子谓曰:‘何不去?’,质起,视斧柯烂尽,既归,无复时人。”
- ^ 烂柯山的传说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www.ihchina.cn. [2022-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16).
外部链接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