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来街
简介
象来街原是宣武门西大街北侧的一条胡同,西通闹市口南街,向东再折向南,通向宣武门西大街[1][2]。
象来街的得名和旧时设在今新华社社址处的象房有关。明朝在宣武门内西城墙北侧设象房,用来驯养大象。明朝《工部志》记载:“象房,弘治八年修。”明朝张爵《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中提到“宣北坊有驯象所营”,但未提到象来街。清朝朱一新《京师坊巷志稿》记载:“象房桥,西沟沿水由此出水关入护城河。”并提到有条“象来街”,但无其他信息[1]。
中华民国时期陈宗蕃编著的《燕都从考》记载:“自宣武门大街而西,为宣武门内西城根,东曰象房桥,众议院、参议院在焉。众议院今为法学院,参议院今为法政学院。众议院之西,原为大明濠,自宣武门外入水关,南北贯阜成门大街以达于西直门大街之横桥,今由城根至阜成门之一段,已平为马路,曰沟沿大街……自沟沿大街以西象房桥以北为沈家街(《顺天府志》称为温家街),为象来街。”可见象来街在象房桥以北,沟沿大街(今佟麟阁路)以西[1]。
明朝《万历野获编·卷二十四·风俗》中的“六月六日”条记载了象房,其中写道:
【六月六日】六月六日本非令节,但内府皇史宬晒暴列圣实录,列圣御制文集诸大函,则每岁故事也。至于时俗,妇女多于是日沐发,谓沐之则不皋不垢。至于猫犬之属亦俾浴于河,京师象只皆用其日洗于郭外之水滨,一年惟此一度,因相交感,牝仰牡俯,一切如人,嬲于波良中,毕事精液浮出,腥秽因之涨腻,居人他处远汲,必旬日而始澄澈。又憎人见之,遇者必触死乃已。间有点者预升茂树浓阴之中,俯首密窥,始得其情状如此。又象性最警,入朝迟误,则以上命赐杖,必伏而受棰如数,起又谢恩。象平日所受禄秩,俱视武弁有等差,遇有罪贬降,即退立所贬之位,不复敢居故班。排列定序,出入缀行,较人无少异,真物中之至灵者。穆宗初登极,天下恩贡陛见,朝仪久不讲,诸士子欲瞻天表,必越次入大僚之位,上玉色不怡,朝退欲行谴责,赖华亭公婉解之而止。时谓明经威仪,曾群象之不若。象初至京,传闻先于射所演习,故谓之演象所。
而锦衣卫自有驯象所,专管象奴及象只。特命锦衣指挥一员提督之,凡大朝会役象甚多,及驾辇驮宝皆用之,若常朝则止用六只耳。遇有疾病不能入朝,则倩下班暂代,象奴牵之彼房,传语求替,则次早方出。又能以鼻作觱栗铜鼓诸声,入观者持钱畀象奴,如教献技,又必斜睨奴受钱满数,而后昂鼻俯首,鸣鸣出声,其在象房间亦狂逸,至于撤屋倒树,人畜遇之俱糜烂。当其将病,耳中先有油出,名曰山性,发则预以巨缭糜禁之。亦多畏寒而死者,管象房缇帅申报兵部,上疏得旨,始命再验发光禄寺,距其毙已旬余。秽塞通衢,过者避道,且天庖何尝需此残脔。京师弥文,大抵皆然。
大意是说,每年农历六月六日,在北京的大象都被带到城外的水边沐浴,同时交配。自南方进贡来的大象初到北京,便被带到射所(也就是演象所)演习。锦衣卫也设有独立的驯象所,派锦衣指挥一员为提督,由象奴训练大象。举行庆典时,大象被牵至皇宫,有的驾车、有的驮宝。一般的朝会只用6只大象。象房并非完全封闭,只要有钱便可以来看象奴的驯象表演,象奴从观众手中收钱收得足够了,便让大象昂起鼻子,用鼻子发出类似吹奏觱篥、敲击铜鼓的声音。象房的大象有时会发狂。冬天北京寒冷,不少大象被冻死,由于官僚体制的拖延,其尸体很长时间得不到处理而腐烂[1]。
明朝姚旅在《露书》中记载,朝会开始前,大象由象奴带领,有序排列,依次吃送来的草料。待钟鸣鞭响,大象便按爵位高低排成行,等候百官入宫。随后大象们将鼻子相互勾连,守住大门[1]。
《天咫偶闻》记载,“象房,在宣武门内,明之旧也。咸丰已来,滇南久乱,朝班无象者十余年。至同治戊辰,云南底定,缅甸始复贡象七只。余庚辰入都,曾往观之。至甲申春,一象忽疯,掷玉辂于空中,碎之,遂逸出西长安门。物遭之碎,人遇之伤。掷奄人某于皇城壁上如植。西城人家,闭户竟日,至晚始获之。从此象不复入仗,而相继毙矣,京师遂无象。”意思是说,清朝咸丰年间以来,由于云南省连年战乱,在十余年间无象只进贡到北京。到同治七年(1868年)平定云南叛乱后,缅甸又向清朝进贡七只大象。光绪十年(1884年),这七只大象里的一只突然发脾气,将它牵引的“玉辂”(皇帝乘坐的车)甩到空中击碎,跑出西长安门,毁坏财物并伤人,还用鼻子将一名太监卷起,抛到北京皇城的城墙上。住在西城的百姓吓得一天没敢出家门,直到当晚才将这只大象捕获。此后清廷的銮驾停止使用大象,原有大象相继死亡,后来北京的象房里就再无大象了[1]。
过去象来街北侧是平房居民院,南侧不远是北京内城南城墙。1950年代,残破的城墙上长满野草和酸枣,还有各色野花,是象来街孩子们的乐园。城墙以南是护城河,孩子们到护城河里捞鱼虾玩[1]。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象来街起初仍然沿用,有象来街1号至10号以及甲10号共11个院。不久,象来街被并入宣武门西大街,成为宣武门西大街北侧的一条岔路。象来街上各院的门牌号也都换成了宣武门西大街的门牌号,例如象来街9号院改成了宣武门西大街111号院。随着象来街两侧建起楼房,原先象来街上的老院落只剩下这个宣武门西大街111号院。2012年,宣武门西大街111号院也被拆迁,象来街上已没有老院落和老居民。如今,原象来街的南侧是三栋高层居民楼,楼南便是宣武门西大街的主路;原象来街的北侧是一些多层楼房,驻有几个单位,中段北侧有东智义胡同[1][2]。
象来街除了是胡同名之外,还逐渐成为这一带的地名,泛指今长椿街路口(即长椿街和宣武门西大街的交叉路口)。1969年地图出版社出版的北京地图上,在今长椿街路口处,是公交9路车终点站“象来街”站[2]。北京地铁一期工程中,曾经决定设象来街站,后来该站定名为长椿街站而未采用象来街站的名称。后来公交10路车在该十字路口处也设有“象来街”站。闹市口大街建成后,2000年代公交10路车改线路,此站迁移到闹市口大街南段的东侧,更名为“长椿街路口北”站。过去以象来街为名的单位很多,后来逐渐减少,最后两个是中国建设银行宣武支行象来街储蓄所(位于西便门内大街55号,天宁寺桥和西便门桥之间的南侧)、象来街招待所(位于宣武门西大街14号楼下,长椿街路口以东,宣武门西大街南侧)。2014年,中国建设银行宣武支行象来街储蓄所也消失了,只剩下象来街招待所一家单位延续使用象来街这一地名[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