镰子坑口后山脚福德祠
24°13′52″N 120°43′46″E / 24.231101°N 120.729531°E
镰子坑口后山脚福德祠 | |
---|---|
基本信息 | |
位置 | 台湾台中市丰原区镰村里107巷102弄176号附近 |
宗教 | 台湾民间信仰 |
主神 | 土地公 |
地图 | |
历史沿革
丰原镰子坑口有若镰刀形状的溪流环抱着平地,先民在其重要地理位置建土地公庙求保平安[1]。由于当地西有旱溪,东有金崠山,北有乌牛栏溪,南与新田里相接,适合种植稻作,先民在习俗都会在水田边盖土地祠,最后因时代变迁,众多小庙送神后拆除,留下大庙[2]。
台湾日治时期1930年代,镰村里民常与丰原街仕绅交流,受皇民化运动、经济蓬勃影响,村民遂建造融合欧风或日式风格的土地祠[3]。如当地的金陵祠、金古祠、后山脚福德祠,皆是在该年代建物[2]。台望山文化工作室负责人白栋梁曾说台中有不少颇具特色的福德祠,早年就有客家人以土地公当作开发领域的界线,便以这三座土地祠为例[1]。
1932年,林祚汉、林壬癸、林庆财等为发起人捐献土地,重修后山脚福德祠[2]。庙址今在镰村路107巷102弄176号附近[3],当地的风水称为“象鼻脉”[4]。建筑立面采用罕见的巴洛特风格[2][3][4],正殿为闽南厝身却不用剪黏[4],庙后为客家文化建筑的化胎[2][3][4]。2010年再次修建[a]。镰村社区发展协会导览解说员林格充解说,后方保留以石头堆成小丘的化胎,象征信徒走过能顺利求子[3];镰村里长林隆源表示,化胎显现出本庄原是客家移民,此庙也是早期最重要的信仰中心[2]。
重修碑文
“ |
尝闻张以成家、涂乃成庄,知人聚族而居者,未有不祀福神为庄之主也。彼曼荒之野,尊其号者称伯公;而作息之流,诚其心者为弟子,此我镰子坑口之福祠所由起也。原夫草昧初开,户数风闻希少,后也花朝赛会、人烟日见增多;但未知创在何时,迄于今约有百余岁矣。故祠登象鼻脉秀而形真,人荷豚蹄,吹豳而饮蜡,鸠金也,而鸿造之,循旧趾面新居,易卑微为宏敞,相思可等松柏,坐向尽收山水。拙等忝为发起人,愿从兹神安人乐、物阜民康也。今当落成,谨撰短篇,勒石略记其事。 昭和壬申年季秋,南村张升三撰书。
|
” |
-
化胎
-
具有巴洛特风格的拜亭。
-
庙内神像供奉土地公、抱子造型的土地婆[3]。
-
碑记正面
注释
- ^ 见庙侧照片上的修建乐捐芳名录。
参考
- ^ 1.0 1.1 陈秋云. 民間信仰 土地公廟 見證台灣開發史. 《联合报》. 2000-06-26 (中文(台湾)).
- ^ 2.0 2.1 2.2 2.3 2.4 2.5 李忠宪. 〈中部〉豐原鐮村里真奇「廟」 土地公廟走歐日風. 《自由时报》. 2016-09-15 [2017-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中文(台湾)).
- ^ 3.0 3.1 3.2 3.3 3.4 3.5 林佩均. 土地公廟國際化! 伯公住鳥居、巴洛克建築. 《联合报》. 2016-09-14 [2017-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9) (中文(台湾)).
- ^ 4.0 4.1 4.2 4.3 王文吉. 台日混搭神廟 鐮村里福德祠有東洋味. 《中国时报》. 2018-01-15 [2018-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