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鸣宴,为科举制度中规定的一种宴会,始于唐代。

概述

唐代州县一级的考试称为解试,得中者称乡贡,亦称举人。鹿鸣宴就是为乡试后新科举人所设的宴会,因宴席中要唱吟《诗经·小雅》中的“鹿鸣”之诗:“呦呦鹿鸣,食野之𬞟。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而取名为鹿鸣宴。此宴设于乡试放榜次日,由地方官吏主持,宴请之人除了新科举子之外,还有称为内外帘官等考场工作人员。

鹿鸣宴在主要是为得解举子饯行、励志的北宋,还相对普及;但在南宋则更多地强调鹿鸣宴古礼仪制和政教功能的恢复,缺少改造和更新,其繁文缛节又加重了地方的经济负担,使之几近废礼。

明清两代沿袭唐例,鹿鸣宴同为地方长官宴请乡试中举的学子。清代鹿鸣宴更为隆重,宴会由省内巡抚所主持,即宴请新科举人,也同时招待考官,席间不仅唱《鹿鸣》诗,还跳魁星舞,规模宏大且场面热闹。

来源传说

  • 鹿鸣宴得名于明朝皇帝宴请科举学子以“鹿”为主脯的宫廷御膳,用来表示皇恩浩荡和对人才的器重。鹿一直来被崇为仙兽,意象为难得之才;皇帝贵为天子,“鸣”意为天赐,故皇帝为东,才子为客的这一御膳被名为“鹿鸣宴”,意指天子觅才、重才之宴。
  • 鹿与“禄”谐音,古人常以鹿来象征“禄”的含义,以此为升官发财的盼望,而新科入举乃是入“禄”之始。但由于古代人们自谦含蓄,并不愿将财富放在嘴边,因为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有出入的,于是取了“鹿鸣”这么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
  • 鹿鸣宴典故出自《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𬞟。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该诗有宴请、招集贤臣之意,因此将招待新科进士的宴会称为鹿鸣宴,有赞美新科进士将为国之栋梁之意。

相关诗词

  • 《新唐书·选举制上》:“每岁仲冬……试已,长吏以、乡饮酒礼,会属僚,设宾主,陈俎肉,备管弦,牲用少牢,歌《鹿鸣》之诗。”
  • 《送杨少尹序》:“杨君始冠,举于其乡,歌鹿鸣而来也。”

菜谱

中国

清代[1]
  1. 点心
  2. 第1度(四热荤)
  3. 四大菜
  4. 咸点、汤
  5. 第2度
  6. 甜点
  7. 第3度(四冷荤)
  8. 四大菜
  9. 咸点、汤
  10. 第4度
  11. 挂炉鸭饽饽
  12. 甜点
  13. 四冷热荤、四生京果、四式糖果、四点心饭菜

参见

参考

  1. ^ 陈梦因; 江献珠. 《傳統粵菜精華錄》. 万里. 2001. ISBN 962-14-19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