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华话
五华话(国际音标:ŋ̍˧˩ fa˧˥ fa˥˩),又称长乐话或长乐腔,是一种主要通行于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地区的客语方言,五华话在台湾亦有分布,但使用空间日渐萎缩。五华县旧称长乐,后因与福建长乐等县重名而改称为五华,故五华话也称为长乐话。
1987年版《中国语言地图集》中五华话被归类为粤台片兴华小片[2],后于2012版《中国语言地图集》中被归类为粤台片龙华小片[3]:116-124。
五华话 | |
---|---|
长乐话 · 长乐腔 | |
发音 | ŋ̍˧˩ fa˩˧ fa˥˧ |
母语国家和地区 |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民国 |
区域 |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 台湾桃园市、新竹县、苗栗县等地 |
族群 | 客家人 |
母语使用人数 | 中国大陆152万人[1] (2018) |
语系 | |
语言代码 | |
ISO 639-3 | – |
分布
现代五华县内客家话大同小异。本地传统将五华话分为三片[4]:2-3:
- 北片,以华城镇为代表的长乐声, ①华城话,分布在北部近兴宁的华城、新桥、岐岭、双头4镇
- 中片,以水寨镇为代表的下山声, ②水寨话,分布在县城及其附近即安流以北的水寨、大坝、河东、油田、平南、横陂、锡坑、小都、郭田、转水、潭下、长布、大田、周江、中兴、文葵、大都、双华等地
- 南片,以安流镇为代表的上山声。③上山话,类似揭西和海陆丰的客家话,分布在安流以南的棉洋、桥江、梅林、华阳、龙村、硝芳、登畲等。水寨话、华城话合称下山话,原客家话粤台片兴华小片,上山话属客家话漳潮片。
另一种分类方法是在此基础上增加西片,将五华话分为四片[5]:17, 21:
- 西片,只有长布镇一地。
由于临近兴宁市,五华县年轻人的口语受到了兴宁话的深度影响,尤以北部乡镇为甚[4]:3-4。
在台湾,使用长乐腔的客家人主要聚居于桃竹苗一带,小部分散居在台北市及台中市,祖籍大多为五华县的安流镇与梅林镇,属于上山声,并保留了一些早期五华话的特点[5]:87-88。由于五华县南部乡镇邻近陆河县、揭西县,因此上山声除声调略有不同外,声韵又近似海陆腔客家话(陆河话)。长乐腔在台湾日渐式微,趋于与四县腔、海陆腔合流[6]。
长乐腔
长乐腔曾经作为台湾客家语七大腔调(四海永乐大平安)之一,由嘉应州长乐县(今五华)、惠州府永安县的移民带来。其语腔近于今梅州市五华县南部琴江流域的口音。杨梅老坑仍有长乐腔使用者,然已退居家庭内部使用。
在台湾,使用长乐腔的客家人主要聚居于桃竹苗一带,小部分散居在台北市及台中市,祖籍大多为五华县的安流镇与梅林镇,属于上山声,并保留了一些早期五华话的特点[5]:87-88。长乐腔在台湾日渐式微,趋于与四县腔合流[6]。
语音
本节介绍的五华话音系,取自县城所在地水寨镇。
声母
五华话包括零声母在内共有20个声母。齐齿呼前之声母ŋ会颚化为ɲ;零声母前的齐齿呼介音i摩擦强烈,实际相当于j[4]:12。若将前述两者及零声母记入声母,则五华话共有22个声母。
唇音 | 齿龈音 | 龈后音 | 硬颚音 | 软颚音 | 声门音 | |||||
---|---|---|---|---|---|---|---|---|---|---|
清音 | 浊音 | 清音 | 浊音 | 清音 | 浊音 | 清音 | 浊音 | 清音 | ||
鼻音 | m | n | ɲ | ŋ | ||||||
塞音 | 不送气 | p | t | k | ||||||
送气 | pʰ | tʰ | kʰ | |||||||
塞擦音 | 不送气 | ʦ | ʧ | |||||||
送气 | ʦʰ | ʧʰ | ||||||||
擦音 | f | v | s | ʃ | h | |||||
边近音 | l | j |
韵母
五华话有63个韵母,其中ien音韵地位与ian同;iet音韵地位与iat同;ɨ实际相当于舌尖元音。下表没有列入ŋ̍与m̩两个声化韵。
复韵母 | 鼻尾韵 | 塞尾韵 | |||||||
---|---|---|---|---|---|---|---|---|---|
-i | -u | -m | -n | -ŋ | -p̚ | -t̚ | -k̚ | ||
ɨ | 开口 | ɨm | ɨn | ɨŋ | ɨp̚ | ɨt̚ | ɨk̚ | ||
a | 开口 | ai | au | am | an | aŋ | ap̚ | at̚ | ak̚ |
ia | 齐齿 | iau | iam | iaŋ | iap̚ | iak̚ | |||
e | 开口 | eu | em | en | ep̚ | et̚ | |||
ie | 齐齿 | iem | ien | iep̚ | iet̚ | ||||
i | 齐齿 | im | in | ip̚ | it̚ | ||||
o | 开口 | oi | on | oŋ | ot̚ | ok̚ | |||
io | 齐齿 | ioi | ion | ioŋ | iok̚ | ||||
u | 合口 | ui | un | uŋ | ut̚ | uk̚ | |||
iu | 齐齿 | iui | iun | iuŋ | iut̚ | iuk̚ |
声调
单字调
五华话共有6个单字声调[5]:26。
调类 | 调值 | 范例 | 音标 |
---|---|---|---|
阴平 | 44 | 夫 | fu˦˦ |
阳平 | 13 | 乎 | fu˩˧ |
上声 | 31 | 府 | fu˧˩ |
去声 | 53 | 富 | fu˥˧ |
阴入 | 2 | 福 | fuk̚˨ |
阳入 | 4 | 服 | fuk̚˦ |
连读变调
五华话有13种连读变调的情形[5]:26-28。
文白异读
五华话中部分字存在文白异读现象,显示了不同时代层次的读音。
声母
声母的文白异读体现在古知组字与古非组字中[4]:37。
前者的文白异读字数量不多,白读为t/tʰ,文读为ʧ/ʧʰ或ʦ/ʦʰ;后者的文白异读字白读为p/pʰ/m,文读为f/v[5]:51-57。
汉字 | 白读 | 文读 |
---|---|---|
中 | tuŋ˦˦ ~心指 | ʧuŋ˦˦ ~间 |
逐 | tiak˦ | ʧʰuk˦ |
肥 | pʰi˩˧ ~肉 | fi˩˧ ~胖 |
望 | moŋ˥˧ ~唔到 | voŋ˥˧ 希~ |
韵母
声母的文白异读体现在古蟹摄字与古梗摄字中[4]:38。
前者白读为ai,文读为i;后者的文白异读字数量较多,白读为aŋ/iaŋ与ak/iak,文读为en/in与et̚/it̚[5]:64-65, 74-75。
汉字 | 白读 | 文读 |
---|---|---|
底 | tai˥˧ ~下 | ti˥˧ ~部 |
黎 | lai˩˧ 姓氏 | li˩˧ ~明 |
顶 | taŋ˧˩ 山~ | tin˧˩ ~撞 |
明 | miaŋ˩˧ ~年 | min˩˧ 光~ |
锡 | siak̚˨ ~壶 | sit̚˨ 焊~ |
注释
参考资料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 徐汎平. 五華客家話比較研究 (硕士论文). 国立中央大学. 2011.
会议论文
- 吕嵩雁. 台灣客家次方言語音探究. 中華民國八十三年度全國文藝季客家文化研討會論文. 中华民国八十三年度全国文艺季客家文化研讨会. 客家杂志社: 40–57. 1995.
- 周日健. 五华客家话的音系及其特点. 谢栋元 (编). 客家方言研究. 第四届客方言研讨会. 广州: 暨南大学出版社: 188–202. 2002. ISBN 7-81079-119-2.
- 彭盛星. 台灣五華客話和廣東五華客話的語音差異. 张双庆; 刘镇发 (编). 客语纵横. 第七届客方言研讨会. 香港: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吴多泰中国语文研究中心: 225–232. 2008. ISBN 9789627330196.
书籍
- 五华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五华县志. 广州: 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1. ISBN 7-218-00828-3.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 李荣 , 编. 中國語言地圖集. 香港: 香港朗文(远东)出版社. 1988 [2015-01-01]. ISBN 0582999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01).
- 朱炳玉. 五华客家话研究. 客家研究书系. 广州: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0. ISBN 978-7-5623-3299-2.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张振兴 , 编. 中國語言地圖集 汉语方言卷 第二版.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2 [2015-01-01]. ISBN 7-100-07054-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01).
政府公报
- 五华县人民政府. 2018年五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五华县人民政府. [2019-09-14].[永久失效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