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统勋
刘统勋(1700年—1773年),字延清,号尔钝,山东诸城县(今属于高密)逄戈庄村人,祖籍江南省砀山(明弘治间始祖福公自南直隶砀山县迁山东诸城县),清朝政治人物。雍正二年(1724年)中进士,之后历任刑部尚书,工部尚书,吏部尚书,尚书房总师傅,内阁大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及军机大臣等要职。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病逝,享寿73岁。
刘统勋 | |
---|---|
大清刑部尚书、东阁大学士 | |
籍贯 | 山东青州府诸城县 |
族裔 | 汉族 |
字号 | 字延清,号尔钝 |
谥号 | 文正 |
出生 | 康熙三十八年(1700年) |
逝世 |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 |
亲属 | (子)刘墉 |
出身 | |
|
刘统勋为人正直,以能谏著称,在吏治、军事、治河等方面都有显著政绩,为官四十多年,身兼数职,始终清廉,不曾贪污受贿[1]。乾隆帝评价:“神敏刚劲,终身不失其正”,谥号“文正”。
乾隆后期重臣刘墉即刘统勋之子。
生平
康熙朝
康熙三十八年(1700年),刘统勋生于山东青州诸城。他的父亲刘棨官至四川布政使,他自幼时接受完整的儒家教育[1]。
雍正朝
雍正二年(1724年),刘统勋中甲辰科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历任南书房行走、上书房行走、詹事、内阁学士等职位。
乾隆朝
乾隆元年(1736年),刘统勋受到乾隆帝的重用,曾到浙江学习治水,对他往后处理治河事务很有帮助。二年(1737年),他被任命为刑部侍郎,不久后因为母亲去世,而中断官员生涯三年。乾隆六年(1741年),刘统勋担任都察院左都御史时,曾参奏大学士张廷玉、尚书公讷亲而名闻朝野。之后他一路升迁为漕运总督、刑部尚书、工部尚书、吏部尚书、尚书房总师傅、内阁大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及军机大臣等要职,乾隆帝对他深为倚重,重要的军国大事,都曾召见他讨论。乾隆二十年阿睦尔撒纳叛,因定西将军永常率部从木垒撤退,乾隆帝责他附和永常不救班第,被籍没夺职,其子刘墉亦被夺职,与在北京子孙皆下牢狱。二十一年六月,授刑部尚书。二十二年加太子太保。二十三年,调吏部尚书。二十四年,命协办大学士。二十六年,拜东阁大学士,兼管礼部、兵部。二十八年,任上书房总师傅,兼管刑部。三十八年(1773年)于上朝途中病危。乾隆帝听闻,命令福隆安携带药物前去探视,但为时已晚。乾隆帝亲临治丧,看到他生活如此简朴,不禁痛哭。丧仪过后返回宫中,行至乾清门再度情绪失控,痛哭流涕地向群臣褒奖刘统勋的功绩。[注 1]。
成就
治河事迹
刘统勋自乾隆元年便随大学士嵇曾筠赴浙江学习海塘工程,至乾隆十三年,刘统勋与大学士高斌巡按山东赈务,并勘查河道。当时运河盛涨,其从濬聊城引河,将运河引导入海将德州哨马营和东平戴村两处堤坝的高度降低,秋后又将沂州江枫口两处堤坝的高度提升。河水有所阻截,防止了溃坝和水灾,使河道得以疏通。 乾隆十八年,奉命察勘江南河工,并对其中的不少弊端进行了改革,如江南邵伯湖减水二闸及高邮车逻坝决堤,其与尚书策楞往视察后联合上疏为河员亏帑误工。同年九月,铜山小店汛河决,刘统勋上疏同知李焞、守备张宾呈报稽误。乾隆以两人平日侵帑且不作为,河涨任其冲决,下令处死,并令高斌、张师载监督行刑。同时刘统勋改驻铜山督塞河,同年十二月完工。 大学士陈世倌疏言:黄河入海,套柜增多,致壅塞,乾隆命其往勘查。刘统勋疏言:“海口旧在云梯关,今海退河淤,增长百馀里,柜套均在七曲港上,河流无所阻遏。”乾隆以河道总督顾琮请于祥符、荥泽等县建坝,并濬引河,命刘统勋前往勘查。其认为:“择地培堤坝,引河上无来源,中经沙地,易淤垫”应当作罢,该建议被乾隆采纳。 乾隆二十一年六月,铜山县孙家集漫工,时任江南河道总督富勒赫解任,命统勋暂代其职。该年入冬完工。二十二年,命其赴徐州督修近城石坝。 乾隆二十六年八月,其与协办大学士兆惠勘查河南杨桥漫工。同年十二月完工。乾隆二十七年,乾隆帝南巡命其与兆惠勘查高、宝河湖入江路,上疏请开引河,择地筑闸坝。上谕谓:“所议甚合朕意。”又以直隶景州被水,命其勘查德州运河,刘统勋上疏言:“请移吏董理四女寺、哨马营两引河,毋使淤阏”。乾隆三十三年十月,前往江南主持清理黄河入海口淤塞工程事宜。次年主持运河勘察与清淤工作。
评价
刘统勋为官清廉[注 2],不结朋党,敢言直谏,勇于任事,因此深得乾隆帝的敬重与信赖。当他病逝后,乾隆帝闻讯说:“朕失去一股肱!”“如统勋乃不愧真宰相,汝等宜法效之。”乾隆帝评价:“神敏刚劲,终身不失其正”,赠太傅,谥“文正”[2]。
乾隆在所作《怀旧》诗中称赞其:“遇事既神敏,秉性复刚劲。得古大臣风,终身不失正。”
道光在《诸城县令》称赞刘统勋:其“刚毅笃棐,允直机密,襄赞纶扉,随事献纳,推贤黜佞,为百馀年名臣第一。数谳大狱,无纵无枉。家故有田数十亩,敝庐一区,服官五十馀年,不增尺寸……”
刘统勋在治水方面获得重要成果,惩治贪赃枉法的官员,因而受到百姓的爱戴。河南、山东等地的百姓纷纷为他建立祠堂[3]。
注释
延伸阅读
[编]
参考文献
引用
来源
- 赵尔巽 等:《清史稿》列传89(卷302)(事略散于各卷),中华书局点校本
- 童超:《康乾盛世》,知书房出版社,ISBN 978-986-6344-28-2
- 《钦定日下旧闻考》
- 《听雨丛谈》
官衔 | ||
---|---|---|
前任: 汪由敦 |
吏部汉尚书 乾隆二十三年正月壬子-乾隆二十六年五月丁未 (1758年3月4日-1761年6月11日) |
继任: 梁诗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