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军
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军是四川军阀刘文辉的基本部队。[1]它是由四川省省军部队为基础,附随著刘文辉而扩大,最终向中国人民解放军投降。
历史
刘文辉早期为四川陆军第八师独立旅旅长,该旅先是独立为四川陆军第一混成旅,后扩编为四川陆军第九师,该师下辖四川陆军第17、18旅。
在四川军阀们驱离刘成勋后,刘文辉在1925年被推举为四川军务善后督办,获得了四川省军政职权,刘文辉先是将第17旅扩编为四川陆军第六混成旅,随后以第九师为基础,军力扩编为4个陆军师、6个混成旅、1个宪兵大队、1个殖屯军、1个独立营。最后这些部队在民国十五年(1926)11月宣告依附国民政府时,通通被划入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军序列,因此二十四军的编制非常庞大且混杂,最初编制达4个师(路)、10个混成旅之多。
民国十六年(1927),二十四军收编刘成勋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三军后,规模达7个路、13个混成旅,与川康边防司令部,实际兵力超过10万。
民国十七年(1928)10月,为呼应南京国民政府的裁军呼吁,二十四军缩编为三个师(第1师、第2师、第3师),川康边防司令部下辖4个旅,但二十四军所属的师级单位编制有3个旅,所以该军规模仍有11个旅,近6万人的数量。但随后又恢复编制,在二刘之战之前,二十四军的实际战力持续维持在10万人左右。
刘文辉败给刘湘后,退至雅安,二十四军此时下辖两个师(第1师,师长刘文辉;第2师,师长向育仁),师下辖2个旅,另设置宁属屯殖司令(刘元璋)、康属屯殖司令(唐英)
民国二十四年(1935),国民政府进行全国部队番号统一整编。整编后二十四军,所属有国民革命军第136师(师长陈光藻)、137师(师长刘元瑭)、138师(师长唐英)、军直属旅(旅长余松琳)。三个师下辖步兵旅并无完成中央化之编制整编作业,因此仍然从一起计,分别为第1旅(杨学端)、第2旅(刘元瑄)、第3旅(袁镛)、第4旅(杨生武)、第5旅(张巽中)、第6旅(刘元琮)。总和兵力7个旅,约3.5万人。二十四军至抗战前人事主要是刘文辉的刘氏亲属与川军旧部出任,属于附随中央政府,但中央政府无法介入部队人事的旁系部队。
民国二十六年(1937),抗战爆发,二十四军增编骑兵团,但138师番号则被收回,原先的部队员额则转入清乡司令部和独立团。
民国二十九年(1940),137师刘元瑭以抗日之名脱离二十四军指挥,该师有一定数量的部队脱离二十四军系统。这个部队后在胡宗南协助下充实战力,成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37师,并与国民革命军第34师部分部队合组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十二军,刘元瑭出任该军军长。仍留在刘文辉麾下的137师残留部队则由副军长陈光藻转任137师师长,重建部队。
抗战末期,第二十四军编制为:
1949年筹划起义投共,刘元瑄升为第二十四军军长,驻雅安;伍培英升为第136师师长,驻西昌;刘元琮任副军长兼第137师师长,驻雅安。西康省宁属专区预定以伍培英和原宁属屯垦委员会袁品文负责,雅属专区由刘元瑄和西康省保安副司令王靖宇负责,康属专区由省民政厅厅长张为炯和原西康屯垦司令唐英负责。[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