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底:pō dǐ,:pho tóe,:bo2 dai2)是新马华语的一个汉字词汇,指的是城市的中心地带,通常也是商务的集中区域。“坡”字其实是“”的俗字,原意指的是舶船码头,引伸指称城市开埠时最先通商往来的地区,因为发展之利成为商务汇聚的区域,而衍生出市区的意思。[1][2]

辞义

坡。《说文》阪也。阜部。从土皮声。《山水纯》曰:“言阜者土山也,小堆曰阜,平原曰坡,坡高曰陇。”用在地名指称山銮附近的地势,但此处词语的“坡”其实是“埠”的俗字。

埠。从土阜声。《正字通》同埗。舶船埠头。《通雅》埠头,水濒也。又笼货物积贩商泊之所。引伸指称最早开放通商来往的城市。

底。《说文》止居也。一曰下也。从广氐声。《玉篇》止也,下也。引伸为末端、里边之意思。此处是指埠内、城里之涵义。

两字合成“坡底”一词,指的是在一条有通商之利的河流,河流入海口之处建造埠头,最早发展形成的对外商贸聚集中心;从这条河流向内地更深处发展时,再建造埠头形成的聚落称为“港脚”,往外靠海域处的聚落则称为“港口”或“海口”。

适用地区

槟城华人(尤指槟榔屿华人)所称的坡底是指乔治市,开埠时曾有过“新埠”之称谓,相对于市区的浮罗池滑牛汝莪等地为市郊,峇六拜峇都茅英语Batu Maung公巴英语Teluk Kumbar等郊外地区则称为“山顶”(soan téng)。[2]

吉隆坡周围区域的华人称吉隆坡市区为坡底,尤指市中心的武吉免登半山芭秋杰甘榜峇鲁金马律城中城茨厂街何清园燕美十五碑沙叻秀一带,但本埠华人并没有使用“坡底”的地名用语。值得一提的是根据许云樵在《马来亚丛谈》及《马来亚地名掌故谈》的说法,“吉隆坡”的译名并不是源自Kuala Lumpur的音译,“吉隆”一词其实是Klang的译音、“坡”是埠的讹字,“巴生”地名则是源自Pasang的音译。[3][4]

新山华人所称的坡底是指新山市区,相对于市区的埔来英语Mukim Pulai, Johor地不佬避兰东英语Mukim Plentong等地为郊区。峇株巴辖华人所称的坡底是指峇株巴辖市区,正式名称为帆加兰市马来语Bandar PenggaramBandar Penggaram)。麻坡华人所称的坡底是指麻坡市区,正式名称为“香妃城”(Bandar Maharani Bandar Diraja)。

新加坡华人所称的坡底可以分为“大坡”和“小坡”,以新加坡中区埃尔金桥英语Elgin Bridge (Singapore)为界线,新加坡河下游的桥南路英语South Bridge Road新桥路一带为大坡,包括丹戎巴葛牛车水芳林直落亚逸合乐等地区;中上游的桥北路英语North Bridge Road维多利亚街奎因街滑铁卢街英语Waterloo Street明古连街英语Bencoolen Street、布连拾街、实利基路一带为小坡,包括武吉士英语Bugis, Singapore等地区。[1][5]

砂拉越华人所称的“坡”是另外一种意思,它是县之下的分区(相当于西马的巫金),管辖约百多户居民的区域,领袖称为“坡长”(Penghulu Cina);坡长之下的“甲长”(Kapitan Cina)管辖约几十户居民的区域,甲长之职权相当于西马的村长;坡长之上的“区长”(Pemanca Cina)则是管辖由县内几个坡所组成的区域。

相关词汇

衍生词 正字
本坡 本地、本埠
外坡 外地、外埠
出坡 出埠
下坡、落坡 落埠
过坡 过埠
到坡 到埠、抵埠

本地的城市称为“本坡”,正字的写法是“本埠”;外地的城市称为“外坡”,正字的写法是“外埠”;离开本地到外地工作旅行,称为“出坡”,正字的写法是“出埠”(ceot1 fau6);抵达目的地称为“到坡”,正字的写法是“到埠”(dou3 fau6)。城里人称为“坡底人”,郊外乡下人称为“山顶人”或“山区人”(soan khu lâng)。

另见

参考资料

  1. ^ 1.0 1.1 坡底. 新加坡华语资料库. [2020-12-11]. 
  2. ^ 2.0 2.1 杜忠全. 坡底、下坡、出坡與外坡———馬來西亞華語的特有語詞?. 2014-06-17 [2020-1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1). 
  3. ^ 许云樵. 文心雕蟲. 南洋商报. 1972-12-30 [2022-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09). 
  4. ^ 许云樵. 〈四 馬來亞地名掌故談〉. 《馬來亞叢談》. 新加坡: 青年书局. 1961年: 20页. 
  5. ^ 大坡与小坡 (PDF). nus.edu.sg. [2020-12-19]. [失效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