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再
李大再(1875年8月2日—1945年2月6日)是台湾台南市学甲区人,为“北门地区”的大地主[1]。他是学甲瓦寮聚落的建立者[注 2],死后被瓦寮聚落的人奉为神明,称为“李府元帅”,为永安宫的主神[1][3][2]。他所拥有的农地据说有800到1千甲,甚至超过1千甲[1]。
李大再 | |||||||||
---|---|---|---|---|---|---|---|---|---|
地主 | |||||||||
出生 | 光绪元年七月初二(1875年8月2日)寅时[1] 下社仔[注 1] | ||||||||
逝世 | 昭和二十年十二月廿四(1945年2月6日)戌时[1] | ||||||||
墓葬 | 李家墓园(瓦寮北郊)[3] | ||||||||
| |||||||||
生平
李大再是学甲下社仔李姓家族二房后裔[注 3]。黄明雅根据李家神主牌,认为李大再的父母为“李是现”[注 4]、“黄贱”,并有兄长“李吾赛”[1]。
1900年左右,他向族人借钱在现今瓦寮一带买地,筑草寮在该处农耕[1]。除了他自己,李大再也邀其弟(一说堂弟)“李约”、“李杭”[注 5]以及友人“刘变”前来垦地[1]。当时瓦寮一带为低漥地,李大在垦植有成之后,再用贩卖农作物的收入买下周边的地,逐渐成为小地主[1]。之后他再招徕佃农[注 6],并提供土地供其筑草屋定居[1]。而在重复这样的过程之后,李大再最后成为了大地主[1]。他所拥有的土地以瓦寮为中心,东边到下营区大吉里“山寮仔”,西到学甲区新达里的“山寮”,东南到麻豆区真理大学,北到174县道[1]。另外据说李大再在学甲大湾与佳里溪州等地也有大片土地[1]。
李大再虽然将土地几乎都租放给佃农,但实际管理者仍是他,佃农们(大多定居在瓦寮)都遵从其指挥[1]。为了发展其农业,他测量土地,之后开辟农路跟建沟渠[1]。他所修筑的沟渠称为“大再沟”,在“四月早”[注 7]农作期,他会在盐水“坔头港”修筑拦水坝,将急水溪的水引入大再沟[1]。“大冬”[注 8]农作期,因为设在“坔头港”的拦水坝会因台风豪雨被冲掉,便改从官田葫芦埤北边的“湖仔港”(大港)引水[1]。此外为了管理产业,他还聘了相当多的员工来处理各项业务,以企业化的方式经营[1]。日治末期肥料由有关当局配给,李大再会全部领回再分配给他底下的佃农[1]。而为了管理广大的农地,他还建有很多管理处,总管理处即他在瓦寮的自宅[注 9],而在瓦寮东南方“九股寮”、东北方“倒疯仔”、西北方“十字”、西方“公塭寮”、南方“草坔埤仔”等处设有较大的管理处[1]。
李大再常救济穷人,对于清苦的佃农也会减免其租,歉收时则会免租[1]。此外他也热衷于宗教信仰,经常捐款给学甲慈济宫[1]。李大再去世后,出殡当日据说刚好碰上美军空袭[1]。而他原本葬在学甲第一公墓,1959年时迁葬到瓦寮北边的李家墓园[注 10][1]。
后来李家的地在1953年“耕者有其田”政策下,大多放领给佃农[1]。瓦寮居民房屋的建地有些也是在这时放领,或是在这之前向李家买下[1]。而李家后裔在瓦寮一带据说还有十馀甲的土地[1]。
成神
瓦寮聚落形成时,有佃农家中供奉一尊虎爷,后来又陆续有人雕刻池府王爷、观音佛祖、城隍爷供奉[1]。这些神明原本是各个佃农家自己奉祀的,后来变成居民共同奉祀,以卜炉主的方式供在炉主家中[1]。1974年瓦寮兴建社区活动中心,该活动中心同时也兼神明公厝[1]。而据说在选址“观四轿”时,有一“李府元帅”降驾,众人原本以为是南鲲鯓代天府的李府千岁,后来才得知祂是李大再[1]。但因“年格”未到,居民在公厝“永安宫”建好后并未雕李府元帅金身,而是安置一只黑令旗,与池府王爷、观音、城隍、虎爷同祀[1]。
后来先后有三位地理师认为公厝地势太低对聚落不好,建议重建或垫高地基[1]。于是居民在1987年在原址扩大重建,并建成正式庙宇[1]。由于要择定镇殿主神,居民乃请学甲慈济宫保生大帝来做主,结果神明指示由李大再“李府元帅”为主神[1]。当时有人认为以神格应由池王爷或观音镇殿,但保生大帝“表示”瓦寮聚落是李大再创建,而且众庄神也已开会一致推举李大再为主神,故最后永安宫主神仍是李府元帅[1]。
另外在林彩玉(李大再孙子李愈哲的妻子)于李大再瓦厝设置的“法明圣殿”中,李大再则被奉为“西方护法无意施菩萨”[1]。
家庭成员
李大再有两名妻子,大妻子叫洪姜[注 11],二妻子叫蔡挽[注 12]。洪姜有生女儿,但未生儿子,所以领养一男命名“李甲乙”,为李大再的“长子”[1]。蔡挽则先生一女,再生两子(李耀干、李耀星),最后再生一女[1]。李甲乙自李大再分得上百甲土地,而李大再去世后,其土地大多由李耀干管理[1]。
李耀干(1912年-1950年)娶“林英”(1915年-1995年)为妻,生有五子,分别是愈哲、愈聪、愈彦、愈汉、愈明[1]。二二八事件时被认为有资助“叛乱份子”而遭波及,事件平息后才重回原本生活,但不久因肝癌去世[1]。李耀干曾在自宅旁边建有碾米厂,将辗成的糙米转卖给台湾省粮食局[1]。后来又打算设立番薯粉工厂,但据说因为政府怕他将来会买走附近所有番薯垄断市场,所以不让他动工,导致买设备的投资全泡了汤[1]。李耀干也曾打算建农业学校,但也未成[1]。
李耀星是企业家,曾在台南开设罐头工厂,日后也到澎湖、宜兰设厂[1]。他有两个儿子分别名叫奕世、奕民,长子奕世为国泰蔡家的女婿[注 13][1]。
注释
- ^ 在学甲区百福里[2]。
- ^ 瓦寮位于学甲区的新达里,是学甲区最东边的聚落,再往东便是下营区[3][2]。地名由来据说是居民多建草屋居住,只有李大再(或说其子李耀干)一家建有红瓦屋,故称为“瓦寮”[2]。1904年的台湾堡图上并未标示瓦寮,1920年代的台湾地形图则已有标示,故瓦寮聚落应该是在这期间形成[3]。
- ^ 下社仔建有“李胜三房公宗祠”,“李胜”是开基祖,有三子李阶、李孟、李松[1][2]。
- ^ 黄明雅怀疑“现”是“观”字誊写笔误,正确名字是“李是”,但现阶段并无其他佐证资料[1]。
- ^ 人称“叩头杭仔”,后来也成大地主,土地多在“九股寮”[1]。
- ^ 佃农来自下营区大埤寮仔、大屯寮、中营、红毛厝、盐水区天保厝、学甲区溪州仔、北门区三寮湾等地[1]。
- ^ 台湾南部稻作过去一年二期,上一年农历十一、十二月播种,该年四、五月收成,称为“四月早”[1]。
- ^ 台湾南部稻作过去一年二期,农历五、六月“芒种”播种,十月收成,称为“大冬”[1]。
- ^ 该瓦厝现已改为“法明圣殿”[1]。
- ^ 根据〈李家大再公墓合葬永思录〉碑记,可知此墓园为李耀星辟建[1]。李大再与蔡挽合葬,墓园中还有李耀星、李愈哲、李愈明之墓[1]。
- ^ 光绪二年(1876年)生,昭和元年(1926年)逝世,谥号“慈惠”[1]。
- ^ 光绪七年(1881年)生,民国48年(1959年)逝世[1]。有缠足[1]。
- ^ 是蔡万霖次女蔡贵如的先生,成功大学建筑系毕业,后来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研修工程硕士学位,曾掌管过霖园集团下的三井工程、国泰建设[4]。因为肝癌过世[4]。
参考文献
-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黄明雅. 《南瀛大地主誌〈北門區卷〉》. 台南县政府. 2009-03: 79–94. ISBN 978-986-01-7482-3.
- ^ 2.0 2.1 2.2 2.3 2.4 《臺灣地名辭書卷七:臺南縣》. 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2002-12: 71、84. ISBN 957-01-2593-4.
- ^ 3.0 3.1 3.2 3.3 黄明雅. 〈一位大地主的傳說故事─李大再和他建立的瓦寮聚落〉. 《台南文献》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9-06, 第15辑: 186-199. ISSN 2227-8168.
- ^ 4.0 4.1 黄琴雅. 首富大宅門裡重男輕女 女眷與家族事業完全絕緣. 今周刊. 2004-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