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思俭
华思俭(英语:Georges-Etienne Beauregard, S.J.,1913年2月7日—2017年7月10日),加拿大耶稣会神父,长年在台湾宜兰县南澳乡南澳村泰雅族部落医疗与传教。
华思俭 | |
---|---|
原文名 | Fr.Georges-Etienne Beauregard, S.J. |
教省 | 天主教台北教省 |
教区 | 台北教区 |
个人资料 | |
出生 | 加拿大自治领魁北克省魁北克市 | 1913年2月7日
逝世 | 2017年7月10日 台湾新北市新庄区辅仁大学神学院颐福园 | (104岁)
葬于 | 台湾彰化县彰化市静山墓园 |
国籍 | 加拿大 |
教派 | 罗马天主教 |
生平
1913年2月7日,华思俭生于加拿大魁北克[1]。他在十七个手足中排行第九,其五个姐妹也在北极、美、加、中美洲等地当修女[2]。
二十一岁,原从事于医疗护理工作的华思俭在蒙特娄加入耶稣会,1947年到北京传教[1]。1953年遭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禁,近一年后才被释放[3]。之后到菲律宾马尼拉十二年期间,新建了圣母皇后堂[1]。
1966年华思俭到台湾,在等待下一个菲律宾工作地点派遣的时间,受邀去到偏僻靠海静的南澳作静思休养半年,刚好负责南澳的神父将被派遣去墨西哥,所以留在南澳帮助医疗事工[1]。华神父回忆当时当时南澳乡对外交通全依苏花公路,泰雅族乡民生病得长途跋涉到罗东镇就医,因此教会决定在南澳乡盖南澳医院,所以他在南澳乡落脚[2]。每逢南澳有重大天灾,南澳天主堂就成了乡民避难所,三、四百人挤在一起,因此他都要张罗避难的食物[2][1]。虽然教会在当地设了托儿所,可是,村民连每个月新台币五元的托儿费用都交不起,于是他用自己的钱帮他们交,也教失学孩童英文,送八名失依儿童由自家兄弟姊妹代为扶养[4]。南澳居民锺姓妇女回忆自己有五个孩子,当时生活过得苦,神父来了之后邀请她一起服务,也在经济上给予不少协助,华思俭侄女更曾远渡来台领养她的小儿子[3]。
在南澳医院成立前,华思俭一直都是南澳的驻地医生,直到医院成立后,若遇到医生轮休,华神父仍时常帮当地乡民看病,遇到困难的病患更是一毛钱也不收[3]。1980年代,鉴于整个社会生态改变,南澳医院改成养老院[1]。此外,他曾持续几十年每隔三个月捐血一次,直到2000年时才因健康因素停止捐血[5]。他统计共捐了三十九次,每次五百西西[2]。
2003年1月24日,华思俭和罗东圣母医院的潘志仁、李智、吕道南、马仁光、柏德琳,一起从内政部长余政宪手中获得永久居留证[6]。2007年7月10日,台湾十年一度的绩优外籍宗教人士表扬大会,华思俭与谢根基、贾士林等人接受内政部长李逸洋表扬[4]。
2008年,华神父接受省会长的要求从南澳工作上退休,转往新竹市西门街耶稣圣心堂内会院宿舍居住[1]。他在南澳期间,除了父母临终前返国外,从未因私事返乡[4]。2013年,满百岁的华神父,在会士的陪同下,至美国及加拿大去探望他的妹妹、侄子女、甥子女们[1]。
2015年12月21日,总统马英九颁赠紫色大绶景星勋章给毕耀远、赖甘霖、秘克琳、李智、华思俭、甘惠忠、刘一峰、柯德兰、宋玉洁、罗芳华、亚大伟、费敦礼[7]。
参考
-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落地生根,吾愛吾家──懷念華思儉神父 (PDF). 《天主教周报》. 2017-07-16 [2020-05-1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01-08) (中文(台湾)).
- ^ 2.0 2.1 2.2 2.3 吴淑君. 奉獻南澳39年 華神父:這裡是我家 蓋醫院助鄉民 從年輕忙到老 個性開朗 九十二歲高齡仍保赤子之心. 《联合报》. 2003-10-03 (中文(台湾)).
- ^ 3.0 3.1 3.2 张芸甄. 高齡105歲華思儉神父逝世 南澳鄉民追思不捨落淚. 《苹果日报》. 2017-07-21 [2020-05-18] (中文(台湾)).
- ^ 4.0 4.1 4.2 杨濡嘉、黄福其. 外籍宗教人士獲表揚 愛無國界 94歲洋神父傳愛不打烊. 《联合报》. 2007-07-11 (中文(台湾)).
- ^ 5.0 5.1 余晓涵. 來台超過半世紀 神父華思儉10日過世. 《中央日报》. 2017-07-12 (中文(台湾)).
- ^ 罗建旺. 老傳教士 正港台灣人 服務台灣半世紀 終於等到這一天 六人獲永久居留證. 《联合报》. 2003-01-25 (中文(台湾)).
- ^ 王寓中. 感謝為台奉獻 總統贈勳外籍宗教人士. 《自由时报》. 2015-12-22 [2020-05-18]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