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耶辛
H·B·耶辛(印尼语:HB Jassin,1917年7月31日—2000年7月31日),原名汉斯·巴格·耶辛(印尼语:Hans Bague Jassin),印度尼西亚(印尼)文学评论家、文献学家、教授。他在哥伦打洛市出生,父亲在石油公司工作,喜欢看书;他自己则在就读小学期间养成阅读习惯,还在高中毕业之前开始撰写文学评论。他在毕业之后曾经在助理驻扎官府工作过一阵子,然后又接受邀请前往巴达维亚(今雅加达),在国营出版社图书编译局工作。他在1950年代先后入读印度尼西亚大学和耶鲁大学;回国后除了担任教职,他还参加过《文学》、《地平线》杂志的编务。他在主编《文学》杂志期间,刊登了一篇运用拟人法描写安拉的短篇小说,却拒绝公开化名作者的身分,因此法庭裁定这篇小说亵渎宗教,判处耶辛监禁一年,缓刑两年。
汉斯·巴格·耶辛 Hans Bague Jassin | |
---|---|
出生 | 荷属东印度哥伦打洛市 | 1917年7月13日
逝世 | 2000年3月11日 印尼雅加达 | (82岁)
国籍 | 印尼 |
母校 | 印度尼西亚大学 耶鲁大学 |
知名于 | 对印尼文学的评论和记录 |
信仰 | 伊斯兰教 |
科学生涯 | |
研究领域 | 文学批评、文献学 |
耶辛在刑期届满之后成立耶辛文学文献中心,负责记录印尼文学。他在晚年六度中风,并于2000年逝世,遗体在卡利巴达英雄陵园安葬。他被称为“印度尼西亚文学教皇”,除了在工作方面获得好评,还获得多项奖项。
生平
耶辛在1917年7月31日生于哥伦打洛,他的父亲巴格·曼图·耶辛(Bague Mantu Jassin)是一位穆斯林,在巴达维亚石油公司工作,喜欢看书。老耶辛和妻子哈比巴·瑶(Habibah Jau)生了六个孩子[1]。他在哥伦打洛就读荷印学校(Hollandsch-Inlandsche School,为土著开设的荷兰语小学)期间养成博览群书的习惯,然后随家人迁居棉兰(今属北苏门答腊省),并在就读国民中学(Hogere Burger School,为土著而设的五年制中学)期间开始向当地的杂志社投稿,发表文学评论[2]。当时他还读过很多西方的文学作品[1]。
在棉兰完成中学课程之后,耶辛就回到哥伦打洛,在助理驻扎官府担任不受薪的职务。他在1940年接受苏丹·达迪尔·阿里夏巴纳的邀请,到荷兰殖民政府经营的出版社图书编译局工作——阿里夏巴纳也是图书编译局的总编辑。他也在同一年加入《新作家》月刊的编辑部,直至月刊在两年后停刊为止[3]。耶辛刚刚加入图书编译局的时候创作的作品以短篇小说和诗歌居多,后来则在好友尔敏·巴奈的引导下,开始成为文学评论家和文献学家[2]。他曾经在日本占领荷属东印度期间向日本人主办的《大亚洲》日报投稿,发表诗歌和短篇小说[4],并参与《图书旗帜》(Pandji Poestaka)杂志的编务。从1945年印尼独立至1957年耶辛出国留学期间,他还参加过《印尼论坛》(Mimbar Indonesia)、《天才》(Zenith)、《语言及文化》(Bahasa dan Budaja)、《故事》(Kisah)、《艺术》(Seni)等杂志的编务[3]。
耶辛从1953年开始担任印度尼西亚大学(印尼大学)的讲师,教授与印尼文学有关的课程,也在同时修读印尼大学的文学课程。他在1957年从印尼大学毕业,并于同年到美国耶鲁大学进修两年,主修比较文学。返回雅加达之后,耶辛除了回到印尼大学担任讲师[2][5],还加入《文学》(Sastra)杂志社,担任总编辑[6]。1966年穆赫塔尔·卢比斯创办文学杂志《地平线》之后,耶辛参加过这份杂志的编务,与卢比斯、陶菲克·伊斯迈尔、史福仁共同担任杂志社的编辑[6]。耶辛是1963年《文化宣言》的主要签署人之一,他们发表这份宣言的目的就是应对左派组织(以人民文化协会最为突出)持续压迫文坛的行为。印尼政府在1964年5月禁止《文化宣言》,还对《文化宣言》的签署人进行处分[7],因此耶辛在1964年被印尼大学解雇[1]。
耶辛在1971年被控上法庭,原因是当年由他主编的《文学》杂志刊登了一篇题为〈天越来越阴沉〉(Langit Makin Mendung)的短篇小说,并拒绝公开作者的真实姓名,涉嫌触犯亵渎宗教罪[8]。这篇小说由基·潘吉·库斯敏(Ki Pandji Kusmin,笔名)创作,形容真主安拉和人类有着相似的特征[9]。耶辛的答辩《对想像的辩护》(Pembelaan Imajinasi)在印尼文学史上意义重大,不过法庭还是判处耶辛监禁一年,缓刑两年[3]。刑期届满之后,耶辛再一次回到了印尼大学,担任常任讲师,至1973年离职。为了表扬耶辛对印尼文学界的贡献,印尼大学在1975年向他颁授荣誉博士学位[3]。耶辛在1976年成立耶辛文学文献中心,这座中心位于伊斯迈尔·马祖基公园,收藏了耶辛从1940年开始收集的书籍[10]。
耶辛在1978年以诗歌(而不是传统使用的散文)的格式把《古兰经》翻译成印尼文[11],结果引起争议,因为当时公众认为耶辛既不会说阿拉伯语,也缺乏对伊斯兰教的知识。后来耶辛又完成了另一部译作《诗歌中的古兰经》(Al-Qur'an Berwajah Puisi),同样引起争议[10]。
耶辛在1996年中风,自此之后便需要以轮椅代步。他的助手也在当时接手翻译耶辛未能完成的四部译作。本来耶辛打算凭着侄女的帮助,继续完成自己的工作,不过这时他的工作进度已经大不如前。他在2000年3月11日六度中风之后,在雅加达集托·芒温库苏莫医院病逝,享年82岁。耶辛文学文献中心举行了一场追思会,陶菲克·伊斯迈尔、阿伊普·罗西迪、古纳汪·穆罕默德等200人出席了这场活动。政府为他举行国葬,在雅加达南区卡利巴达英雄陵园安葬他的遗体[10]。
个人生活
耶辛是穆斯林[3],结过三次婚:第一任妻子廷切·凡·布伦(Tientje van Buren)既是一名印欧人,也是一名寡妇,他们最后离婚收场[12]。第二任妻子阿尔西蒂(Arsiti)与耶辛育有两名子女[10][3],却在1962年去世;之所以耶辛会翻译《古兰经》,就是因为他在阿尔西蒂举行丧事期间不断念诵《古兰经》的〈雅辛章〉[13]。过了9个月,耶辛又迎娶第三任妻子尤莉科·威廉(Yuliko Willem),两人育有两名子女[10][3]。
评价
诗人加尤斯·夏基安(Gajus Siagian)把耶辛称为“印度尼西亚文学教皇”(Paus Sastra Indonesia)[3],因为当时人们认为印尼人要成为作家,就必须得到耶辛的认可[14]。印尼前总统阿卜杜拉赫曼·瓦希德说耶辛是一名“文坛巨人”,他也是读着耶辛的著作长大的[10]。诗人沙巴迪·佐科·达莫诺则认为耶辛对印尼文学的贡献,以及他严谨的治学态度,都是无与伦比的,还说耶辛“不但会留住作家的作品,还会留住作家的贡献。”[8]
荣誉
作品选录
耶辛编撰、翻译的作品包括[15]:
文学评论
- 《四五年派》(Angkatan 45,1951年)
- 《印尼现代文学评论集》(Kesusastraan Indonesia Modern dalam Kritik dan Esei,分四辑,1954年-1967年)
- 《作为世界文学大家庭中一员的印尼文学》(Sastra Indonesia sebagai Warga Sastra Dunia,1963年)
- 《印尼作家及其领域》(Pengarang Indonesia dan Dunianja,1963年)
- 《评世界文学作品的印尼文译作》(Kesusastraan Dunia dalam Terdjemahan Indonesia,1966年)
- 《1968年文学轰动》(Heboh Sastra 1968: Suatu Pertanggungjawaban,1970年)
- 《1943年-1983年期间的书信集》(Surat-Surat 1943—1983,1984年)
- 《印尼文学与民族斗争》(Sastra Indonesia dan Perjuangan Bangsa,1993年)
- 《报章与印尼文学》(Koran dan Sastra Indonesia,1994年)
文学作品集
- 《理想的光辉:短篇小说及画集》(Pantjaran Tjinta: Kumpulan Tjerita Pendek dan Lukisan,1948年)
- 《祖国的回响:散文及诗集》(Gema Tanah Air: Prosa dan Puisi,1948年)
- 《日占时期的印尼文学》(Kesusasteraan Indonesia di Masa Djepang,1948年)
- 《十三个短篇故事集》(Kisah: 13 Tjerita Pendek,1955年)
- 《四五年派的先驱者凯里尔·安哇尔》(Chairil Anwar Pelopor Angkatan 45,1956年)
- 《剖析——短篇小说评论》(Analisis Sorotan Tjerita Pendek,1961年)
- 《新作家派的诗王阿米尔·哈姆扎》(Amir Hamzah Raja Penyair Pudjangga Baru,1962年)
- 《新作家派的散文和诗歌》(Pudjangga Baru Prosa dan Puisi,1963年)
- 《六六年派的散文和诗歌》(Angkatan 66: Prosa dan Puisi,1968年)
- 《关于〈诗歌中的古兰经〉的争议》(Kontroversi Al-Qur'an Berwajah Puisi,1995年)
译著
- 《印度尼西亚的回忆》(Renungan Indonesia,原作者为沙赫拉萨,即苏丹·夏赫里尔)
- 《忠臣藏》(Chushingura,原作者为盐谷荣,与卡林·哈林合译;1945年)
- 《夜航》(Terbang Malam,原作者为安托万·德圣埃克絮佩里;1947年)
- 《班基故事的比较研究》(Tjerita Pandji dalam Perbandingan,原作者为普尔巴札拉卡;1966年)
- 《马格斯·哈弗拉尔,或荷兰贸易公司的咖啡买卖》(Max Havelaar, atau Lelang Kopi Maskapi Dagang Belanda,原作者为穆尔塔图里;1972年)
- 《凯里尔·安哇尔诗歌全集》(The Complete Poems of Chairil Anwar,与廖裕芳合译;1974年)
- 《瓜达拉哈拉起义》(Pemberontakan Guadalajara,原作者为扬·斯劳尔霍夫;1976年)
- 《古兰经》(Al Qur'an Bacaan Mulia,1978年)
- 《大白凤头鹦鹉的呐喊:马鲁古群岛的帕提穆拉起义》(Teriakan Kakatua Putih: Pemberontakan Patimura di Maluku,原作者为约翰·法布里丘斯;1980年)
- 《伊拉斯谟对话集》(Percakapan Erasmus,原作者为德西德里乌斯·伊拉斯谟;1985年)
- 《神秘的穆尔塔图里》(Multatuli yang Penuh Teka-Teki,原作者为威廉·弗雷德里克·赫尔曼斯;1988年)
脚注
- ^ 1.0 1.1 1.2 Saaed 2005,第86页.
- ^ 2.0 2.1 2.2 Antara 2006, Mengenang 89 Tahun.
-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Badan Bahasa, Hans Bague Jassin.
- ^ Mahayana 2007,第209-215页.
- ^ 5.0 5.1 Rampan 2000,第188页.
- ^ 6.0 6.1 Teeuw 1967,第253–254页.
- ^ Rampan 2000,第189页.
- ^ 8.0 8.1 The Jakarta Post 2000-03-12, Memory of Jassin.
- ^ McGlynn & Sulistyo 2007,第86页.
-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The Jakarta Post 2000-03-12, HB Jassin.
- ^ Saaed 2005,第89页.
- ^ Merdeka, Hans Bague Jassin.
- ^ Saaed 2005,第87页.
- ^ Badan Bahasa, Paus Sastra.
- ^ Badan Pustaka, Hans Bague Jassin.
参考资料
- Hans Bague Jassin. Ensiklopedia Sastra Indonesia. Badan Pengembangan dan Pembinaan Bahasa, Kementerian Pendidikan dan Kebudayaan. 2017 [2017-07-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0) (印度尼西亚语).
- Hans Bague Jassin. Merdeka. Jakarta: KLN Kapanlagi. 2012 [2017-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14) (印度尼西亚语).
- HB Jassin dies of stroke. The Jakarta Post. 2000-03-12 [2011-08-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7-22).
- Mahayana, Maman S. Ekstrinsikalitas Sastra Indonesia. Jakarta: RajaGrafindo Persada. 2007. ISBN 978-979-769-115-8 (印度尼西亚语).
- Memory of Jassin remains vivid. The Jakarta Post. 2000-03-12 [2011-08-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7-22).
- Mengenang 89 Tahun HB Jassin. Jakarta. Antara. 2006-08-01 [2017-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16) (印度尼西亚语).
- McGlynn, John H.; Sulistyo, Hermawan. Indonesia in the Soeharto Years: Issues, Incidents and Images. Jakarta: Lontar Foundation. 2007. ISBN 978-9971-69-358-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11).
- Paus Sastra. Ensiklopedia Sastra Indonesia. Badan Pengembangan dan Pembinaan Bahasa, Kementerian Pendidikan dan Kebudayaan. 2017 [2017-07-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27) (印度尼西亚语).
- Rampan, Korrie Layun. Leksikon Susastra Indonesia. Jakarta: Balai Pustaka. 2000. ISBN 978-979-666-358-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14) (印度尼西亚语).
- Saaed, Abdullah. Approaches to the Qur'an in Contemporary Indonesia. Qu'ranic Studies Series.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ISBN 978-0-19-7200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11).
- Teeuw, A. Modern Indonesian literature. The Hague: Martinus Nijhoff. 1967. OCLC 462738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