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帽特工队

Kuso小红帽》(英语:Hoodwinked!)是2005年的美国电脑动画家庭喜剧电影,由独立制片商蔚蓝彼方电影公司英语Blue Yonder Films坎巴尔娱乐公司英语Kanbar Entertainment制作,温斯坦影业发行,柯瑞·爱德华兹英语Cory Edwards陶德·爱德华兹英语Todd Edwards (film writer)托尼·里奇英语Tony Leech共同编剧及执导[5],监制包括凯蒂·胡顿英语Katie Hooten莫里斯·坎巴尔英语Maurice Kanbar大卫·洛夫格伦英语David K. Lovegren苏·碧·蒙哥马利英语Sue Bea Montgomery普雷斯顿·斯图茨曼英语Preston Stutzman[6]。电影的主要配音员包括安妮·海瑟薇格伦·克洛斯吉姆·贝鲁什派屈克·华博顿安东尼·安德森大卫·欧格登·史戴尔斯英语David Ogden Stiers艾勒比查兹·帕明泰瑞英语Chazz Palminteri安迪·迪克[7]影片剧情以警方调查为主线,透过各角色说法不一的倒叙来重现童话故事小红帽》。该片最初于2005年12月16日在加州洛杉矶举行为期一周的有限上映,然后于2006年1月13日起在美国各地上映。[8][9]

Kuso小红帽
Hoodwinked!
电影海报
基本资料
导演柯瑞·爱德华兹英语Cory Edwards
陶德·爱德华兹英语Todd Edwards (film writer)(副导演)
托尼·里奇英语Tony Leech(副导演)
监制凯蒂·胡顿英语Katie Hooten
莫里斯·坎巴尔英语Maurice Kanbar
大卫·洛夫格伦英语David K. Lovegren
苏·碧·蒙哥马利英语Sue Bea Montgomery
普雷斯顿·斯图茨曼英语Preston Stutzman
剧本柯瑞·爱德华兹
陶德·爱德华兹
托尼·里奇
故事柯瑞·爱德华兹
陶德·爱德华兹
主演安妮·海瑟薇
格伦·克洛斯
吉姆·贝鲁什
派屈克·华博顿
安东尼·安德森
大卫·欧格登·史戴尔斯英语David Ogden Stiers
艾勒比
查兹·帕明泰瑞英语Chazz Palminteri
安迪·迪克
配乐约翰·马克·潘特英语John Mark Painter
剪辑托尼·里奇
制片商坎巴尔娱乐公司英语Kanbar Entertainment
坎巴尔动画工作室英语Kanbar Animation
蔚蓝彼方电影公司英语Blue Yonder Films
片长80分钟[1]
产地美国
语言英语
上映及发行
上映日期
  • 2005年12月16日 (2005-12-16)(洛杉矶)
  • 2006年1月13日 (2006-01-13)(美国)
发行商温斯坦影业
预算<$800万美元[2]
票房$1.1亿美元[3]
前作与续作
续作3D小红帽2:团结力量大
各地片名
中国大陆小红帽特工队
香港小红帽特工队
台湾Kuso小红帽[4]

本片是最早以完全独立制作的电脑动画电影之一,这意味著它的拍摄过程中并未与大型的动画工作室合作。独立制片虽赋予制作团队较宽松的创意空间,但是其预算却相对较为紧缩。[10]因此,此片的动画选择在菲律宾进行制作,且设计基调主要为定格动画,所以视觉上较缺乏真实感。[5]温斯坦影业直到制作接近尾声时才决定签约成为其发行商;而除了要求替换许多配音员之外,该公司并未对电影的内容进行多少更动。[9]

此片继《史瑞克》系列前两部成功的作品之后上映;同为戏仿童话故事的电影风格,使此类电影一时蔚为风潮。然而,本片在幽默风格以及一些特定的剧情元素上刻意选择和《史瑞克》有所区分,而此决定部分基于柯瑞担心这类电影会使孩童过多地接触愤世嫉俗的犬儒主义。此外,本片的剧情架构主要参考《罗生门》及《低俗小说》等非线性叙事的犯罪片[11]

《Kuso小红帽》发行后获得的评价较不一致——虽有许多影评赞赏电影的剧本以及配音演出,然而其动画品质却受到严厉的批评;[12][13]不过,电影的票房表现则相对出色,其票房约为预算的13倍之多。该片的续集《3D小红帽2:团结力量大》于2011年发行,并由麦克·迪萨英语Mike Disa执导,其编剧亦为爱德华兹兄弟及里奇三人;相较于原作,续集获得了更为负面的评价且票房表现也不如预期。[14]

剧情

小红帽(Red Puckett)抵达外婆家后,发现大灰狼(Wolf W. Wolf)乔装成她的外婆——仆奶奶(Granny Puckett);突然,被浑身捆绑的仆奶奶从衣橱中跳了出来,而此时,一位挥舞著斧头的樵夫——金刚芭比(Kirk the Woodsman)惊叫著破窗而入。警方迅速抵达现场,神探蛙南(Nicky Flippers)依序讯问小红帽、大灰狼、金刚芭比以及仆奶奶等人,试图拼凑出事件的真相。

首先,小红帽表示她原先只是替外婆运送甜点,但在收到甜点大盗(Goodie Bandit)的威胁后,决定保护外婆的食谱,于是带著它启程前往仆奶奶在山间的房子。路途中,她遇见不断询问她可疑问题的大灰狼;小红帽成功逃离并抵达仆奶奶家,却发现大灰狼早已在那里准备埋伏。

然而,大灰狼却告诉蛙南他是一名从事调查报导记者,原先看似明朗的案情因而变得疑点重重。大灰狼表示他正调查甜点大盗的身分,并怀疑小红帽及仆奶奶就是罪魁祸首。他找到小红帽之后便上前盘问,却被她逃跑;大灰狼于是抄捷径前往仆奶奶的房子,在小红帽抵达前准备伪装,希望从她口中得到证据。

金刚芭比则表示他志在成为演员,而正参加一部广告中樵夫角色的试镜。在他的炸肉串卡车被甜点大盗洗劫一空后,金刚芭比接到导演建议的电话,于是拿著斧头在森林中练习伐木。当天傍晚,他正砍著山丘上的一棵巨树,而为了躲避突然倒下的树干才使他飞冲进仆奶奶的房子。接著,仆奶奶则供称自己是一位极限运动玩家,且为不让家人担心而未让小红帽知情。案发当日稍早,仆奶奶参加了一场滑雪比赛,却在赛中被敌队袭击;不过,她仍成功逃脱,并得知攻击她的人受雇于甜点大盗。

讯问结束后,小红帽对外婆的隐瞒感到失望,于是独自离开房子。此时,蛙南注意到四人描述的故事中皆有一位共同角色——兔子帮哥(Boingo),并认定他就是神秘的甜点大盗。然而,此时帮哥早已潜入案发现场、偷走了仆奶奶的食谱。小红帽看见帮哥,并尾随他到山里的一座缆车站,然而警方却往错误的方向追捕。仆奶奶、大灰狼、金刚芭比等人后来也找到帮哥的藏身处,并看到帮哥正向小红帽解释他的阴谋:他打算利用偷来的食谱制作含有成瘾物质的美味甜点,然后炸掉森林,兴建新的房地产来扩张自己的事业版图。

于是,大灰狼和金刚芭比两人担任卧底先让帮哥分心,仆奶奶则趁隙潜入,却在过程中被发现而引起冲突。后来,帮哥启动载著炸药和小红帽的缆车,仆奶奶见状便追了上去,帮哥一伙也尾随在后;小红帽从捆绑中挣脱后,成功被仆奶奶解救,警方则接获大灰狼的助手松鼠图奇(Twitchy)的通知,在山下逮捕了帮哥和他的同伙。不久后,金刚芭比加入梦想的约德尔合唱团,而小红帽、仆奶奶、大灰狼和图奇等人则受蛙南之邀,加入一个名叫“从此幸福快乐机构”(Happily Ever After Agency)的破案组织。

配音演员

制作

…我明白当时还有其它以独立经费制作的电影计画,但是…我们是第一个…第一个使用全新的模型和方式来制作动画电影。过程中没有来自其它工作室的资助、在海外制作、最后才被一间大型发行商给捡了起来。不少动画电影也选择了这条路,然而无一能与《Kuso小红帽》的成就并驾齐驱。我知道《蔬菜总动员英语VeggieTales》在那年稍早出了一部电影,但那是在达成投资协议、以及既有的品牌知名度下开发的。《Kuso小红帽》的制作却如此怪异地全然脱离工作室系统,而令人感激的是,它成功了。
导演柯瑞·爱德华兹英语Cory Edwards[10][15]

《Kuso小红帽》是最早以独立经费制作的电脑动画电影之一,其制作过程中未有任何发行商注入投资。[10][15]电影的制作预算少于800万美元[2],远较一般电脑动画电影低。[7]电影制作开始前不久,电脑动画软体的费用才刚降至小型工作室能够负担的价格;监制大卫·洛夫格伦英语David K. Lovegren曾说道:“六、七年前,以独立经费制作《Kuso小红帽》这种(动画)电影的想法是完全行不通的。”[5]

导演柯瑞·爱德华兹英语Cory Edwards表示,选择独立制作乃是出于必要[16],因公司当时预算不足且尚无完整的团队;他并说道:“这不是个将来能够参考的模式。这是那种一生一次、凭感觉做的事,而我们也只是碰巧成功罢了。”[7]不过,他认为这种过程值得让他们走过一遍、最终制出成品,也鼓励有志的电影制作人愿意走这条路。[7]

开发

 
企业家莫里斯·坎巴尔英语Maurice Kanbar私下投资了这部电影的制作

塔尔萨制作电视广告音乐录影带数年后,柯瑞和陶德·爱德华兹英语Todd Edwards (film writer)两兄弟创立了蔚蓝彼方电影公司英语Blue Yonder Films;朋友普雷斯顿·斯图茨曼英语Preston Stutzman后亦加入,负责执掌市场行销。三人于1999年的日舞影展发行了处女作《奇利科西》(Chillicothe),随后迁往洛杉矶寻求机遇,成果却不如预期。[6]曾任《奇利科西》助理监制的苏·碧·蒙哥马利英语Sue Bea Montgomery曾邀请数个电影工作室合作,却遭冷落;这使她认定公司必须先采取独立制片并有所成就,才能获得重视。于是,蒙哥马利将三人引介给曾投资《奇利科西》的企业家莫里斯·坎巴尔英语Maurice Kanbar[5][17]他们提出一些真人电影的想法,并希望坎巴尔投资公司内的开发部门、提供他们资金,并换取将来任何成果销售所得大部分的收益。然而,坎巴尔却希望仅专注于制作一部电影;他一直非常欣赏动画,且对柯瑞自制的电脑动画短片《Wobots》也颇感兴趣。于是,坎巴尔提议与爱德华兹兄弟的公司合作拍摄动画电影,内容采用大家熟悉的故事,并加入转折;接著,坎巴尔给了他们一个月的时间寻找故事的构想。起初,坎巴尔曾对《灰姑娘》和《木偶奇遇记》感兴趣,但爱德华兹兄弟并不赞同,因为那些构想已被华特·迪士尼采纳。[17]数天后,陶德以《罗生门》、《低俗小说》、《罗拉快跑》、《凶心人》等非线性叙事的犯罪片为启发,提出利用警方调查以及多人视角的手法重新诠释童话故事小红帽》的构想。[5][18]坎巴尔对此颇为中意,并同意在剧本完工前就全力出资协助电影的制作[5],且计画本片杀青后经DVD发行[7];而为了制作这部电影,坎巴尔和蒙哥马利也在2002年共同创立坎巴尔娱乐公司英语Kanbar Entertainment以及坎巴尔动画工作室英语Kanbar Animation[19][20]

由于柯瑞在动画、喜剧及儿童娱乐有较深的经验,他负责担任这部电影的主导演,而陶德则成为副导演。蒙哥马利、斯图茨曼以及迪士尼的资深动画师大卫·洛夫格伦担任电影的监制[5],而柯瑞的妹妹凯蒂·胡顿英语Katie Hooten则担任助理监制。[6]曾与爱德华兹兄弟合作拍摄《奇利科西》的托尼·里奇英语Tony Leech最初被雇用为剪辑师,后也参与故事的开发[17];最后,由于里奇对电影制作的贡献十分显著,而亦被列名为副导演之一。[5]

制作前期

 
这部电影戏仿了著名的童话故事小红帽

制作团队发现,独立制片虽有好处,却也带来挑战。坎巴尔虽然给予他们非常宽松的创意空间[5],微薄的预算却使他们无法对成品进行修改。陶德·爱德华兹说道:“钱不仅能买到更多的人才和机具,它还能换得故事层面上的弹性。在迪士尼,如果他们不喜欢电影的第三幕,那么尽管成品已经出炉,他们仍把它整个抛弃掉并重新制作…我们没有这种奢侈可享,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说,你们所看到的成品是这部电影的初稿。”[7]制作团队预知一旦动画开始生产后,剧本即无法修改,于是他们在制作开始前便尽可能写出完整的剧本——这种作法在工作室生产的动画电影中并不常见。[7]

制作团队选择避开早已为人熟知的《小红帽》角色原型,而继续从非线性叙事的犯罪片中寻找灵感;监制普雷斯顿·斯图茨曼更认为“整部电影都充满著惊喜和角色的秘密生活”。[7]为了不使小红帽这个角色令人感到“无趣”或是“太过天真”,制作团队选择以詹姆斯·狄恩青春叛逆的形象塑造小红帽,并赋予她离开家园一闯天下的渴望。陶德有意以切维·切斯在《古灵侦探英语Fletch (film)》中所扮演的记者角色为基底建构大灰狼的性格,他认为把该角色面无表情的冷幽默风格套用至一只动画狼的身上将会非常有趣;柯瑞则创造了大灰狼的同伴角色图奇,其疯狂激动的个性恰与大灰狼形成鲜明的对比。其馀反常道而行的角色还包括热爱冒险的动作英雄仆奶奶、以及外表看似精壮却稚幼无能的樵夫金刚芭比。[7]

电影中的警察则被描写为毫无特色、例行公事的普通角色,而柯瑞表示,将其中三位警察设定为三只小猪的决定并不具有政治意涵。[注 1]神探蛙南一开始并未出现在电影的故事中,而在该角色的构想被提出之前,负责主导案件调查的角色是熊警长;后来,助理监制苏·碧·蒙哥马利和她的丈夫发现这部电影与1950年代的一出电视剧《瘦人英语The Thin Man (TV series)》有许多相似之处,爱德华兹兄弟于是决定加入该角色以及他的宠物狗以作为致敬[注 2];制作团队考虑了许多其它种类的动物,最后才决定让他成为一只青蛙。[20]

 
导演及编剧之一的柯瑞·爱德华兹英语Cory Edwards参与了电影中两首歌的谱写、演唱了其中一首,还担任了角色图奇的配音员

柯瑞选择将电影的主轴设定为动作喜剧,而非普通的动画电影;为吸引成人观众,他也试图写出如同许多皮克斯迪士尼的作品一般、能够取悦所有年龄层的剧本。[5]电影制作的灵感也包括《威利狼与哔哔鸟》、《波波鹿与飞天鼠英语The Rocky and Bullwinkle Show》、《大青蛙布偶秀》等电视节目。 制作团队刻意避免在剧情中使用魔法巫师仙子等元素,以和《史瑞克》等类似主题的电影有所区别。[7]此外,柯瑞也试图采取和《史瑞克》不同的幽默风格,以期这部电影能够更为“家庭友善”而减少一些讽刺的意味。[11]

在托尼·里奇的公寓里,柯瑞负责制作电影的分镜、陶德负责撰写电影的剧本以及歌曲、而里奇则利用他的Mac电脑编辑电影的故事轴[10][15]接著,苏·碧·蒙哥马利将完成的故事轴向当地的儿童试映,以获取反馈;原先,制作团队打算删除山羊雅弗一角,然而他却在试映中受到相当程度的欢迎,才因而打消此念。此外,由于试映会上的孩子们特别喜爱松鼠图奇,该角色的戏份也于是大为增加。[注 3]

为降低制作成本,电影配音员的组成原先以制作团队的朋友和家人为主。[7][21]柯瑞和陶德邀请其表兄泰·爱德华兹为反派角色道夫配音,而他们的朋友约书亚·J·格林也协助饰演剧中的广告导演蜥蜴吉米。[21][22]山羊雅弗则是特别为班吉·盖瑟的配音所设计的角色;班吉是福音音乐歌手比尔·盖瑟英语Bill Gaither (gospel singer)格洛丽亚·盖瑟英语Gloria Gaither两人的儿子,他与爱德华兹兄弟自年幼即为朋友,而柯瑞也曾透过班吉的动画工作室“Live Bait Productions”制作自创的动画短片《Wobots》。[17][5]此外,柯瑞的妻子薇琪(Vicki)也为一只臭鼬记者的角色配音。制作团队虽曾考虑让一位成人饰演小啄木鸟奎尔(Quill),最后该角色的配音仍决定由监制大卫·洛夫格伦的女儿凯瑟琳(Kathryn)负责担任。[注 4]而爱德华兹兄弟、里奇和监制斯图茨曼等人也都分别担任电影中其他角色的配音[21]:柯瑞饰演的是松鼠图奇,而制作团队使用了Pro Tools将他录得的配音加快50%,以产生尖锐、激动的语调[23];陶德扮演的是一位三明治小贩、里奇同时声演大嘴鸟警官以及猪警察格伦、斯图茨曼则扮演猪警察提米。[2]

当制作团队对于这部电影有较强的信心后,他们也邀请较为知名的艺人担任电影的配音员。[7]其中,派屈克·华博顿是第一位加入配音团队的名人;华博顿曾表示,他愿意这么做完全只因为他喜爱这部电影的剧本。柯瑞起初虽希望大灰狼的声演能够融合切维·切斯比尔·莫瑞年轻时的声音,他仍赞赏华博顿的演出,并认为他“把大灰狼塑造成了他专属的角色”。[7]安迪·迪克也较早加入配音团队,负责声演反派首领兔子帮哥。迪克使用即兴的方式为该角色配音:他并未依剧本中为帮哥所塑造的性格演出,而选择赋予该角色一种身为受害者、情绪扭曲不定的感觉。制作团队很热衷于迪克对该角色的解读,陶德并说道:“说实在的,我们写出来的东西有些过于公式化,但是安迪·迪克…他却在该狂笑的时候哭泣、在该大叫的时候狂笑。他就这样把它们全都融在一起!”[7]塔拉·史壮大卫·欧格登·史戴尔斯英语David Ogden Stiers汤姆·肯尼等人则参与了多个角色的试镜演出——史壮试演了小红帽和佐拉、史戴尔斯试演了金刚芭比和神探蛙南、肯尼则试演了猪警察汤米和绵羊沃斯。[2]此外,曾获艾美奖莎莉·斯特拉瑟斯英语Sally Struthers曾受邀试演仆奶奶,而乔·麦格利(Joel McCrary)则曾试演熊警长。[2][22]

动画

实话实说,有许多镜头是我看到时会感到羞愧的,因为它们并未达到我的杰出水准。我知道它们还有改善的空间,但每日接近尾声的某个时刻,我们都必须放弃一些东西。所以听到影评和人们在网路上,对此咆哮批判,我们全都很想吼回去并说:“我们知道!我们知道它很糟!但这就是我们的能力所及!”而很酷炫的是,尽管存在这些瑕疵,电影却还是获得了成功;因为它基本上向整个产业界传达了一则讯息:不是要继续制作动画品质拙劣的电影,而是“看看这则故事和这些迷人的角色干得多漂亮;他们超越并遮掩了电影拙劣的动画和技术问题。”
导演柯瑞·爱德华兹对电影动画品质的看法[17]

《Kuso小红帽》的动画制作使用的是Maya软体,而为降低成本,制作团队选在菲律宾马尼拉进行开发。[5]监制苏·碧·蒙哥马利和大卫·洛夫格伦在当地创立了一间名叫“Digital Eyecandy”的动画工作室以制作这部电影的动画[24],并租用一间约5000平方公尺的房子作为工作室的基地。柯瑞在电影三年的制作期间内共造访了这间工作室15次;他曾指出,虽然工作室的基地选在马尼拉价格较高的地区,其房租却比他在洛杉矶的双卧房公寓还要来得便宜。[18]当柯瑞不在工作室时,陶德便负责导演的工作;柯瑞说道:“(我和陶德)加上托尼,我们就好像一只‘三头怪兽’。我们全都清楚我们正在制作的是什么样的电影,而我也信任他们能够于我不在时做出富有创意的决定。”洛夫格伦曾于2001年尝试在菲律宾创立一间名叫“ImagineAsia”的独立动画工作室,却因后来未能成功吸引商机而倒闭;“Digital Eyecandy”则雇用约20名曾在“ImagineAsia”工作的动画师[5][25],而该工作室最多时曾雇有50名员工。[18]

电影的动画师一开始对于电脑动画和长篇电影的经验不足,而需在制作过程中接受制作团队的训练。[16]由于没有一位动画师具有特殊专长,制作团队便未将他们细分组别,而是在动画的制作过程中让所有人协力完成全方位的工作;然而,制作团队却发现这样的方法使得动画师无法将各自的技能发挥最大功效,因而不甚理想。不过,由于受雇的动画师多半曾有独立制作的经验,他们也习于以较快的步调工作;因此,虽然他们人数不多,电影的每个制作阶段却都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7]然而,制作团队受时间和预算所限,而仍须将电影的照明和效果合成外聘由印度孟买普拉那工作室英语Prana Studios负责处理。[24]

制作团队认为,独立制片最困难的方面在于无法修补动画成品中所有的错误[7];陶德解释道:“这变成了一条公式:‘这一幕中有10项我想要修改的地方,但时间和预算的限制只允许我们修补三项。我们赶紧挑出那三项,然后继续吧。’而这是件很困难的事。”[7]

制作团队明白他们无法达到其它电脑动画电影的水准,于是在电影的视觉设计上刻意模仿定格动画的风格。柯瑞在制作期间曾以蓝金贝斯公司英语Rankin/Bass Productions出品的动画为灵感,并说道:“若我们从那样的视觉设计下手——迷你模型摄影的定格动画——而如果那种令人怀旧的风格能够引起观众共鸣的话,那我们才不要搬石头砸自己的脚、把角色的每个枝微末节都搞得像照片一般逼真。”[5]柯瑞曾对比1986年技术创新但剧情却备受批评的电影《霍华鸭》、以及《大青蛙布偶秀》中纯朴却广受欢迎的角色科米蛙;他以此例向制作团队说明,写得好、令人喜爱的角色比起技术水准来得重要许多。[17]

斯图茨曼指出,制作团队尝试避免使用其它电脑动画电影中那种“披著糖果外衣、鲜艳亮丽的漫画世界”般的色调;他们为了让电影的画面看起来更“有机”,而将泥土色混入所有的色彩中。[7]制作团队在设计角色极端的身形时曾以《怪诞城之夜》中的人物作为灵感,而除此之外,他们还做了许多不常见于传统电脑动画电影的决定;举例来说,樵夫的双眼大小不一、而为了使小红帽看起来更像个人偶,她的双手各仅有四只手指。监制凯蒂·胡顿则解释道:“过去以来,电脑动画的技术为使成品能够看起来更为真实而不断登峰造极;然而《Kuso小红帽》却反其道而行,倒退至电脑动画看起来更像是卡通的年代。”[7]

音乐

《Kuso小红帽》的配乐是由美国作曲家约翰·马克·潘特英语John Mark Painter谱写;潘特和他的妻子弗莱明·麦克威廉斯(Fleming McWilliams)曾在1990年代组了一个名叫弗莱明与约翰英语Fleming and John的双人摇滚乐团,而爱德华兹兄弟曾是该乐团的粉丝。柯瑞曾参与某部动画电影的演出,而该片的作曲家恰为潘特,他与爱德华兹兄弟也因而邂逅。[17]电影的配乐主要启发自1960年代的音乐风格,而作曲的灵感来源还包括了《浩劫馀生》、《黑影家族英语Dark Shadows》、《铁面无私》等电影的原声带、以及亨利·曼西尼的配乐作品。[注 5]电影配乐于田纳西州纳什维尔进行录制,其配器指挥则由克莉丝汀·威尔金森(Kristin Wilkinson)负责担任。[注 6]

为吸引年纪较大的观众群,陶德决定在电影部分的片段中舍弃潘特写作的配乐,而改采原创的摇滚歌曲。其中,曾为爱德华兹兄弟的处女作《奇利科西》配乐的丹尼尔·罗杰斯(Daniel Rogers)谱写并演唱了《Little Boat》一曲。[7][注 7]《Runaway》一曲则由爱德华兹兄弟的朋友约书亚·J·格林(Joshua J. Greene)谱写,而他亦在电影中饰演蜥蜴吉米(Jimmy Lizard)一角。[22]柯瑞和潘特两人也共同写了《The Real G》和《Bounce》两曲,并分别由柯瑞本人以及陶德·柯林斯(Todd Collins)演唱。《Blow Your House Down》一曲则由菲律宾乐团Pupil英语Pupil (band)演出,并由该乐团的主唱艾利·布恩迪亚英语Ely Buendia负责谱曲。[注 8]

陶德·爱德华兹也为电影写作了九首原创歌曲,并演唱其中的四首:《Critters Have Feelings》、《Tree Critter》、《Eva Deanna》以及《Glow》;其中,《Eva Deanna》的歌词描写某天陶德和他的妻子与侄女同游动物园的经历(陶德的侄女即是监制凯蒂·胡顿英语Katie Hooten的女儿)。[注 9]在小红帽初登场的桥段中,由安妮·海瑟薇演唱的《Great Big World》取代了另一首名叫《Woods Go-Round》的曲目;陶德认为后者太过稚气,且“听起来像是周六早晨卡通的配乐”,而这项更动也使得该桥段的动画必须重新制作与剪辑。[7]《Be Prepared》一曲则由角色山羊雅弗的配音员班吉·盖瑟演唱——原先,制作团队希望雅弗登场时把他的羊角当成摇椅般使用,撑在其上前后摆荡;然而,雅弗在后续的桥段乘坐一辆矿车,而如此巨大的羊角与矿车将显得格格不入,制作团队于是想出新的登场桥段和这首歌的构思,让雅弗边唱边更换著头上各式各样的羊角。[注 10]麦克威廉斯和吉姆·贝鲁什则共同演唱樵夫的炸肉串主题曲《The Schnitzel Song》。此外,潘特邀请他多年的好友班·弗兹英语Ben Folds演唱《Red is Blue》一曲,而爱德华兹也极力提倡此决定;潘特提出邀请时,弗兹正忙于制作他的新专辑,但他在一年后找到机会录制该曲,并为它配上了钢琴编曲。[注 11]反派角色演出桥段的歌曲《Top of the Woods》则由安迪·迪克演唱;该曲写作时原先为慢板,后在监制苏·碧·蒙哥马利的一位朋友兼动画师劳夫·帕默(Ralf Palmer)的建议下加快了速度。[注 12]

原声带

Kuso小红帽
多位演出者原声带
发行日期2005年12月
类型电影配乐
时长48:35
唱片公司里克迪斯科唱片英语Rykodisc

《Kuso小红帽》的原声带于2005年12月由里克迪斯科唱片英语Rykodisc发行。受到唱片发行商和执行监制之间合约争议的影响,这张专辑在发行一个月后及下架不再贩售[26],直到2009年11月才重新发行上市。[27] 其后,它于2010年1月在iTunes上发行数位版本[28]

曲目列表(未标示演出者的曲目为器乐演出)
曲序曲目演出者时长
1.Into the Book 0:33
2.Great Big World安妮·海瑟薇1:57
3.Critters Have Feelings陶德·爱德华兹英语Todd Edwards (film writer)3:34
4.Nicky Intro 0:16
5.Red is Blue班·弗兹英语Ben Folds4:21
6.Be Prepared班吉·盖瑟2:46
7.Go Flippers 0:10
8.Little Boat丹尼尔·罗杰斯4:38
9.Red/Wolf Stare-Down 0:11
10.Runaway约书亚·J·格林3:01
11.The Schnitzel Song弗莱明·麦克威廉斯、吉姆·贝鲁什2:04
12.Tree Critter陶德·爱德华兹2:54
13.Three G's 0:23
14.The Real G柯瑞·爱德华兹英语Cory Edwards2:44
15.Blow Your House Down (Instrumental Version)Pupil英语Pupil (band)1:02
16.Hoodwinked Theme, Granny Techno Mix (Banzai!) 0:55
17.Eva Deanna陶德·爱德华兹1:24
18.Chopping for Actors 0:26
19.Glow陶德·爱德华兹1:17
20.Nicky Knows 3:19
21.Top of the Woods安迪·迪克2:41
22.Delivery Girl 0:19
23.Lair Rescue 0:32
24.Cable Car Rescue/End of the Line 1:36
25.Bounce陶德·柯林斯3:51
26.Bossa for Boingo 1:20
27.Hoodwinked Theme (Surfer Version) 0:21
总时长:48:35

发行

 
《Kuso小红帽》的发行商为哈维·温斯坦(图,摄于2002年)和其弟所创立的温斯坦影业,它同时也是该公司所发行的第一部动画电影
莎莉·斯特拉瑟斯英语Sally Struthers在制作开始的前两年曾是角色仆奶奶的配音员。她的配音表现非常杰出。当格伦·克洛斯加入配音团队时,她曾说:“你们为什么需要我?莎莉表现得很好呀。”我并不想说“是哈维要我们这么做的”。我和莎莉是透过别人认识的朋友——最后,我只得写给她一张表达好意的字条……莎莉演出了比较像是南方人、脾气暴躁的仆奶奶,而格伦的演出则较为规矩、斯文。
导演柯瑞·爱德华兹对于替换莎莉·斯特拉瑟斯的看法[22]

《Kuso小红帽》在制作过程中曾向数个潜在的发行商进行展示。虽然梦工厂曾表示愿意担任本片的发行商,却因交易条件并不划算而未被制作团队接受。[9]当制作接近尾声时,电影在坎城影展上举行了试映;其时,甫创立温斯坦影业哈维·温斯坦和他的弟弟鲍勃·温斯坦英语Bob Weinstein也参加了影展,为罗伯特·罗德里格兹的电影《罪恶之城》举行试映。罗德里格兹妻子的律师恰巧也受雇于爱德华兹兄弟的蔚蓝彼方电影公司,温斯坦兄弟才因而对《Kuso小红帽》有所关注,最后并决定让温斯坦影业成为它的发行商。[19][9][29]柯瑞曾说,刚离开华特迪士尼公司不久的温斯坦兄弟“对于发行一部动画电影、然后让迪士尼突遇劲敌的想法感到非常中意”。[9]温斯坦影业决定担任发行商一事也给予坎巴尔足够的信心,他因而聘用乔治·卢卡斯创办的天行者音效负责电影的音效设计与剪辑。[10][15]当发行商确定时,电影的制作已经近乎完工,柯瑞也表示温斯坦影业并未对电影做出任何破坏其“原始愿景”的修改;然而,他们提出一些剪辑相关的建议,并加快电影的步调,而柯瑞则觉得那是个不错的想法,因为他也认为电影最初的20分钟有些拖泥带水。[9]

此外,温斯坦影业亦替换了许多角色的配音员,并邀请较为知名的艺人以期吸引更广大的观众群。安妮·海瑟薇取代塔拉·史壮饰演的主角小红帽;吉姆·贝鲁什取代大卫·欧格登·史戴尔斯饰演的樵夫金刚芭比;安东尼·安德森取代托尼·里奇饰演的大嘴鸟警官;格伦·克洛斯取代莎莉·斯特拉瑟斯英语Sally Struthers饰演的仆奶奶;艾勒比取代乔·麦格利饰演的熊警长;查兹·帕明泰瑞英语Chazz Palminteri则取代汤姆·肯尼饰演的绵羊沃斯。[2]虽经过这些角色的更动,塔拉·史壮仍为戏份较少的角色佐拉配音、大卫·欧格登·史戴尔斯保留了神探蛙南一角、汤姆·肯尼保留了猪警察汤米一角、托尼·里奇则保留了猪警察格伦一角。发行商亦曾考虑多位较知名的乡村歌手取代班吉·盖瑟饰演的山羊雅弗,但皆因忙碌而未成功接洽,盖瑟也因而保留了该角色。此外,温斯坦兄弟曾希望让其他演员取代约书亚·J·格林饰演的蜥蜴吉米一角,其中艾伯特·布鲁克斯也在发行商的考虑之列,但最后并未进行更替。柯瑞对于发行商的重新选角表达理解,并将电影最终票房收入成功的一大部分归功于这项决定;然而,他却对于被替换角色的数量之多感到失望,并说道:“到了某个时刻,整件事就变成过量的重新选角,大家都为之兴高采烈。我的想法是,你在海报中放上两三个(知名艺人的)名字,那没什么关系,但我们的《Kuso小红帽》海报上却好像落款著一整段落的名字。某个时间点后,我便不认为你需要超过两三位的大牌明星——把角色留给配音演员吧。这样能够提升赌注且更具吸引力。”[22]由于重新选角之时,动画的制作已经几乎全部完成,新任的演员必须完全依照原本的配音演出而无法即兴发挥。此外,原始配音员的即兴表演在制作名单中无法获得任何功劳,反由新任的演员模仿演出,这也是令柯瑞感到失望的一点。[22]

上映

为取得奥斯卡金像奖的报名资格,《Kuso小红帽》于2005年12月16日在加州洛杉矶举行了为期一周的有限上映[8];当时预计电影将于2005年的圣诞节在全美正式上映,后来因避免与假日同档期的电影竞争而将上映日期延至2006年1月13日。[9]

票房

《Kuso小红帽》于其上映首周末的三日连假获得来自全美2394间影院共约1688万美元、平均每间影院约7050美元的票房收入,并在当周票房排行榜中位居第二,以5万美元之差仅次于《勇闯禁区》。[30][31]电影在其上映次周仍保持第二名的成绩,并在票房前十名排行榜中维持共五周。[30]电影的档期结束后,全球票房总额约为1.1亿美元,其中5138万美元来自美国国内、5862万美元来自其它地区。[3]

专业评价

影评人对《Kuso小红帽》的评价褒贬不一。根据烂蕃茄上收集的123篇评论文章,其中有57篇给出了“新鲜”的正面评价,“新鲜度”为46%、平均得分5.4(最高10分);该网站上对本片的共识评价中写道:“这则支离破碎的童话故事不论是机智或动画品质都难以和《史瑞克》系列相提并论。”[12]而在Metacritic上收集的29篇评论文章中,有8篇给出好评、14篇褒贬不一、7篇给出差评,平均得分45(最高100),属于“混合平均”(mixed or average reviews)的评价。[13]CinemaScore进行的市场调查则显示影迷对本片的平均评价为“B+”(最好A+,最差F)。[32]

影评网站“ReelViews”的詹姆士·伯拉迪尼利英语James Berardinelli给了这部电影4颗星中的2.5颗,并认为电影中许多更改原始故事线的想法“说的比做的来得好”;此外,他认为电影故事多次地重复使他感到单调乏味,且让整部电影“陷入无趣之中”。[33]休士顿纪事报》的布鲁斯·韦斯布鲁克(Bruce Westbrook)也给了电影4颗星中的2.5颗;他虽赞赏电影“铿锵有力的对话和令人耳目一新的角色描绘”,却认为其剧情发展不全且角色也缺乏动机。[34]基督科学箴言报》的彼得·莱纳(Peter Rainer)给了电影“C+”的分数,并称它是“一部让人普通喜爱的嘲讽电影,但对大人们来说不够机智、对孩子们来说也缺乏想像力”[35];虽然他并未对电影的动画品质过度批判,却仍认为以皮克斯在电脑动画电影界所创下的高标准而言,这部电影相对令人失望。[35]纽约每日新闻》的杰米·伯纳德(Jami Bernard)则认为对于一部动画经典来说,恒常性是一项必要的元素,并指责电影过度地营造当代与流行的风格。[36]波士顿环球报》的泰·布尔(Ty Burr)赞赏电影的配音演出,但写道:“《Kuso小红帽》未能成就历久不衰的漫画狂热…这让人们在想像《乐一通》那些伟大的导演们会如何发挥这部电影的题材时,感到相当惋惜。”[37]

不过,仍有一些影评对电影的评价较为热衷。《娱乐周刊》的欧文·葛雷博曼(Owen Gleiberman)给了《Kuso小红帽》“A-”的分数,并赞赏其疯狂的幽默风格;他不只称制作团队是“英雄”,甚至将他们与昆汀·塔伦蒂诺史蒂文·索德伯相提并论,认为制作团队有潜力使独立制片成为动画电影界的主流。[38]达拉斯新闻早报英语The Dallas Morning News》的南希·彻宁(Nancy Churnin)虽认为电影比不上皮克斯和梦工厂的作品,却仍给它“B”的分数,并写道:“它带有爆发性的魅力、机智的前提、由一个优秀的配音团队所扮演的引人入胜的角色、以及足以让你不只一次开怀大笑的剧本。”[39]芝加哥论坛报》的麦可·威尔明顿(Michael Wilmington)赞赏电影的配音演出、音乐及剧本,并认为它“比一般的卡通带有更多机智的对话和惊喜”。[40]洛杉矶时报》的凯文·汤玛斯(Kevin Thomas)给了电影5颗星中的3.5颗,并称它是“活力与想像力十足的娱乐”。[8]

不论在好评或差评的文章中,山羊雅弗(Japeth)一角都获得赞赏;葛雷博曼及彻宁两人都认为该角色是电影中最棒的元素之一[38][39],而韦斯布鲁克及威尔明顿皆称他是“一声响鸣”。《奥兰多哨兵报英语Orlando Sentinel》的罗杰·摩尔(Roger Moore)给了电影大致正面的评价,并认为该角色非常幽默[41];而《综艺》的贾斯汀·张(Justin Chang)则给予电影负评,却仍认为该角色“出现在萤幕上的每分每秒都相当抢戏”。[1]

对于电影最主要的批评之一在于其拙劣的动画品质。伯拉迪尼利称该片的电脑动画是他所见过最糟的之一;他认为电影里的背景单调、角色看起来像是塑胶,并写道:“我不只一次地以为我正看著电视节目。若以今日动画电影视觉效果的标准来说,《Kuso小红帽》可谓远远不及。”[33]布尔认为电影动画的表面渲染欠佳,并将其比拟为“换上了瑙加海德革英语Naugahyde(一种人造皮革)的天线宝宝幻想园地”。[37]韦斯布鲁克则认为电影中动物角色的动画效果较佳,但写道:“人类角色们有种玻璃般的光泽和生硬的质感,很像是电脑动画早期的作品…动画技术的进步已使得《Kuso小红帽》这种时光倒退的电影无法被视为令人喜爱的奇趣之作。简单来说,它已经过时了。”[34]华盛顿邮报》的史帝芬·杭特(Stephen Hunter)将电影中的角色比拟为橡胶玩具,并写道:“他们的脸上毫无细节与生动感…他们尤其在移动时特别缺乏优雅与信服力。似乎,近期电脑魔法的突破已经抛弃了可怜的爱德华兹和他们的团队,因为整部电影看起来就像是1970年代、或甚至更早的产物。”[42]

许多负评将电影与《史瑞克》系列相互比较。《环球邮报》的利安·莱西(Liam Lacey)认为电影是“某种折扣版的《史瑞克》”[43],而布尔则称它是“加上了一堆狗屁的《史瑞克》”。[37]韦斯布鲁克也写道:“试图反映出像《史瑞克》般这么受欢迎的前作并不是件好事——当这个反映是如此地黯淡时,特为尤甚。”[34]伯拉迪尼利认为电影取材自童话故事的手法不比《史瑞克》的第一集来得聪明[33],而伯纳德则觉得《Kuso小红帽》把童话故事的重新诠释做得太过头了。伯纳德认为,《史瑞克》的幽默之所以成功是因为电影中来自童话故事的角色从头到尾都保有他们原始的性格,并写道:“以‘与童话故事中的原型表现相同’为由去责骂那些角色是毫无意义的,而且那其实远比把他们变成时空错置的嘻哈舞者来得搞笑多了。”[36]亚利桑那共和报英语The Arizona Republic》的比尔·穆勒(Bill Muller)则认为小红帽的功夫能力和《史瑞克》中费欧娜公主英语Princess Fiona“《骇客任务》般的敏捷性”过于相似。[44]葛雷博曼同样提出电影与《史瑞克》的相似之处,但对此抱持正面的看法,并认为《Kuso小红帽》的独立制片使得制作团队能够拥有“照著自己的诡怪想法去做”的自由。[38]威尔明顿虽认为《Kuso小红帽》不如《史瑞克》来得优秀与消遣,却仍写道:“当它开展起来时,它的确能使你发笑。”[40]

事后来看,有一些影评指出《Kuso小红帽》远比2007年同为童话故事戏仿的电脑动画电影《邪恶新世界英语Happily N'Ever After》好得多。布尔虽然给予电影差评,却认为若与《邪恶新世界》相较,《Kuso小红帽》的水准可谓与《公民凯恩》相仿。[45]威尔明顿也认为两片相比《Kuso小红帽》为佳[46],而《纽约邮报》的罗·卢曼尼克(Lou Lumenick)则认为《Kuso小红帽》远比《邪恶新世界》来得风趣。[47]美联社的克里斯提·列迈尔(Christy Lemire)虽称《Kuso小红帽》是“廉价版的《史瑞克》”,却接著称《邪恶新世界》是“廉价版的《Kuso小红帽》”。[48]

《Kuso小红帽》获得该年度土星奖最佳动画电影的提名[49],但败给《地狱新娘》。[50]《娱乐周刊》于2006年1月27日刊文,将本片列为“必看列表”第十名,并称它是“跨风格的一颗独立动画宝石”。[51]

剖析

2006年2月,作家提摩西·赛克斯顿(Timothy Sexton)为评论网站“Associated Content”撰写了一篇分析《Kuso小红帽》的文章;他认定《Kuso小红帽》是最初的后现代主义动画电影作品之一,且其中带有政治、文化与社会上的含义。他认为,电影透过各个核心角色的不同观点陈述故事,与原始童话故事迥异的真相才得以揭开。赛克斯顿称它是“全国发行的电影中继《华氏911》以来最具颠覆性的作品”[52],并将电影解读为针对自由企业制度的一种批判;他将电影中的反派首脑比拟为典型的美国企业家,甚至断言该角色的设计“很显然是基于像比尔·盖茨山姆·沃尔顿这样的人物”。[52]从赛克斯顿的观点来看,这部电影暴露了资本主义的瑕疵,并显示出若未经规范,则企业家会以垄断的手法消灭所有的竞争对手。[52]

电影的导演兼编剧柯瑞·爱德华兹英语Cory Edwards对于赛克斯顿的解读感到相当惊讶,并否认电影刻意隐含政治讯息。爱德华兹解释,他与制作团队只是采用詹姆士·庞德系列电影、《兔宝宝》卡通及《天龙特攻队》等作品中常见的邪恶计谋,并写道:“若赛克斯顿先生把我的电影视为一种对大型企业垄断美国的抗议,那没什么关系。不过,我们的反派角色所呈现的面貌只不过是历史上的每位独裁者、或是每位因自卑而欺负同学的恶霸、或是任何为取得领导地位而吸收或消灭竞争对手的黑手党老大罢了。嘿,若你在一幅抽象画中的红色斑点里看见了恶魔,那是你的特权…我想,就一部电影所欲传达的信息来说,制作团队可能只提供了部分而已。”[53]

2007年5月,《时代》刊登了一篇由詹姆斯·波尼沃兹克(James Poniewozik)所撰、标题为“《史瑞克》是否对儿童有害?”的文章;文中,作者考虑到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受教于此类讽刺童话的电影、而非受故事原作的熏陶,所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波尼沃兹克也在文中提到《Kuso小红帽》,并写道:“我认为《Kuso小红帽》和多数《史瑞克》系列的电影都很搞笑…但尽管你最终否定老掉牙的童话故事所传达的信息,它们仍然是我们文化中的重要词汇之一。令人感到有些难过的是,在孩子们所成长的文化中,童话故事以被讽刺的方式呈现,而所有的怀疑、批评和修正都已被好莱坞的鸟妈妈们给事先包办了。”[54]柯瑞·爱德华兹事后对此回应,表示他也有相同的感受,并写道:“可能让你感到惊讶的是,身为《Kuso小红帽》的导演兼编剧,我对于詹姆斯·波尼沃兹克的文章可说是再同意不过。就连我在制作电影的期间,我也问了自己相同的问题:我们是否戏仿了那些孩子们有权先在‘未被戏仿’的情况下体验的事物?我们费尽心思使我们的电影的幽默风格和《史瑞克》有所区别(而不,我不认为《史瑞克》有考虑到孩子们)。我会希望《Kuso小红帽》和它的续集能够被视为真诚对待其角色的电影,而不是为寻找下一个笑点而牺牲掉他们的纯真。不论我们承认与否,我们全都需要纯正的民间童话故事。”[11]

续集

电影的续集《3D小红帽2:团结力量大》于2011年4月29日正式发行。续集的计画最初于2006年1月公开[55],而柯瑞·爱德华兹、陶德·爱德华兹以及托尼·里奇三人则于同年2月表示他们将会回归担任续集的编剧,但不会参与执导。[7]柯瑞后续解释道,他在制作电影的第一集时与一些团队中“关键人物”的合作曾有不愉快的经验,并觉得未受到合理的待遇,才会做此决定。[56]此外,他也认为自己不应局限于动画领域,而若选择将他所执导的第一部电影的续集做为自己执导的第二部电影似乎只会让他停滞不前。[56]2007年3月,柯瑞宣布麦克·迪萨英语Mike Disa将担任续集的导演,并对他的参与感到相当热衷;他认为迪萨“对电影有真正的热情,且衷心于营造《Kuso小红帽》的世界。他想把续集做好,而且他非常了解我们想要做些什么。”[57]前作的配音团队中大多数的成员也都回归参与续集的演出,不过仍有部分角色的配音员被替换;原为安妮·海瑟薇饰演的小红帽由希丹·彭尼蒂亚取代、而原为吉姆·贝鲁什饰演的金刚芭比则由马丁·肖特取代。[58]

坎巴尔娱乐公司英语Kanbar Entertainment最初希望同样以前作独立筹资的方式制作续集,但后来在温斯坦影业的提议下达成共同投资的协议。[59]续集的上映日期原订于2010年1月15日,但温斯坦影业却于2009年12月宣布将无限期延后电影的发行日。[60]2010年4月,坎巴尔娱乐公司对温斯坦影业提告,指控延后发行日一事违反双方的协议,且温斯坦影业自2009年2月起便停止资助电影每月的制作基金;此外,控方亦指出温斯坦影业拒绝和坎巴尔娱乐公司商谈电影的发行事宜、以及迟不回应坎巴尔娱乐公司对电影内容所提出的修改建议。[59]

续集发行后,其票房表现并不理想;它所获得的全球票房总额约为1690万美元,仅占其制作成本的一半。[61][62]此外,它在影评界中受到几近压倒性的一致负评,其烂蕃茄网站上根据63篇评论文章获得的“新鲜度”只有11%[14],而在Metacritic的平均得分则仅有20(最高100)。[63]柯瑞对于续集的成品感到些许失望,指出它大量修改了原始剧本,并说道:“令人丧气的是,我把这东西(剧本)交给了别人,然后看著他们以我不会采取的方式去实现它。”[64]

脚注

  1. ^ Hoodwinked! DVD Feature Commentary By Writer/Director Cory Edwards, Writer/Co-Director Tony Leech, And Writer/Co-Director Todd Edwards at 03:47-04:57
  2. ^ Hoodwinked! DVD Feature Commentary By Writer/Director Cory Edwards, Writer/Co-Director Tony Leech, And Writer/Co-Director Todd Edwards at 03:47-04:57
  3. ^ Hoodwinked! DVD How To Make An Animated Film at 06:07–07:10
  4. ^ Hoodwinked! DVD Feature Commentary By Writer/Director Cory Edwards, Writer/Co-Director Tony Leech, And Writer/Co-Director Todd Edwards at 08:45-08:56
  5. ^ Hoodwinked! DVD Feature Commentary By Writer/Director Cory Edwards, Writer/Co-Director Tony Leech, And Writer/Co-Director Todd Edwards at 54:06-54:51
  6. ^ Hoodwinked! DVD Feature Commentary By Writer/Director Cory Edwards, Writer/Co-Director Tony Leech, And Writer/Co-Director Todd Edwards at 19:29-19:39
  7. ^ Hoodwinked! DVD Feature Commentary By Writer/Director Cory Edwards, Writer/Co-Director Tony Leech, And Writer/Co-Director Todd Edwards at 07:45-08:19
  8. ^ Hoodwinked! DVD Feature Commentary By Writer/Director Cory Edwards, Writer/Co-Director Tony Leech, And Writer/Co-Director Todd Edwards at 44:04-44:12
  9. ^ Hoodwinked! DVD Feature Commentary By Writer/Director Cory Edwards, Writer/Co-Director Tony Leech, And Writer/Co-Director Todd Edwards at 47:08-47:35
  10. ^ Hoodwinked! DVD Feature Commentary By Writer/Director Cory Edwards, Writer/Co-Director Tony Leech, And Writer/Co-Director Todd Edwards at 15:14-15:58
  11. ^ Hoodwinked! DVD Feature Commentary By Writer/Director Cory Edwards, Writer/Co-Director Tony Leech, And Writer/Co-Director Todd Edwards at 51:49-52:33
  12. ^ Hoodwinked! DVD Feature Commentary By Writer/Director Cory Edwards, Writer/Co-Director Tony Leech, And Writer/Co-Director Todd Edwards at 1:02:11-1:02:50

参考资料

  1. ^ 1.0 1.1 (英文)Chang, Justin. Hoodwinked!. Variety. 2005-12-15 [2012-03-17]. 
  2. ^ 2.0 2.1 2.2 2.3 2.4 2.5 (英文)Cory Edwards. Stop the Madness. Cory's Curiosities. 2010-12-30 [2012-03-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04). 
  3. ^ 3.0 3.1 (英文)Hoodwinked Box Office Mojo. Box Office Mojo. [2012-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25). 
  4. ^ (繁体中文)Kuso小紅帽. 触电网. [2019-1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06). 
  5. ^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5.10 5.11 5.12 5.13 (英文)J. Paul Peszko. 'Hoodwinked': Anatomy of an Independent Animated Feature. AWN.com. 2004-05-11 [2012-03-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27). 
  6. ^ 6.0 6.1 6.2 (英文)Deborah Lilly. Alumni Rendition of Red Riding Hood hits the big screens. Anderson University. 2006 [2012-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2-22). 
  7. ^ 7.00 7.01 7.02 7.03 7.04 7.05 7.06 7.07 7.08 7.09 7.10 7.11 7.12 7.13 7.14 7.15 7.16 7.17 7.18 7.19 7.20 7.21 (英文)Martin Goodman. Dr. Toon: A Peek Under the Hood. AWN.com. 2006-02-03 [2012-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05). 
  8. ^ 8.0 8.1 8.2 (英文)Thomas, Kevin. Little Red gets 'Hoodwinked'. Los Angeles Times. 2006-01-14 [2012-03-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07). 
  9. ^ 9.0 9.1 9.2 9.3 9.4 9.5 9.6 (英文)J. Paul Peszko. 'Hoodwinked': Blue Yonder Set to Make Animation History. AWN.com. 2006-01-13 [2012-04-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01). 
  10. ^ 10.0 10.1 10.2 10.3 10.4 (英文)Jason Anders. A Conversation with Cory Edwards. Full Circle Magazine. 2009-01-26 [2012-05-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22). 
  11. ^ 11.0 11.1 11.2 (英文)Cory Edwards. Living in a Satirical World. Cory's Curiosities. 2007-05-19 [2012-04-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6). 
  12. ^ 12.0 12.1 (英文)Hoodwinked (2005). Rotten Tomatoes. Flixster. [2016-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11). 
  13. ^ 13.0 13.1 (英文)Hoodwinked Reviews. Metacritic. CBS Interactive. [2015-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17). 
  14. ^ 14.0 14.1 烂番茄上《Hoodwinked Too! Hood vs. Evil》的资料(英文)
  15. ^ 15.0 15.1 15.2 15.3 (英文)Cory Edwards. Interview with Fulle Circle. Cory's Curiosities. 2009-01-29 [2012-05-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26). 
  16. ^ 16.0 16.1 (英文)Karen Raugust. Independence Day: The Growth of Indie Animated Features. AWN.com. 2006-11-22 [2012-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17. ^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英文)Peter T. Chattaway. Cory Edwards – the interview's up!. Patheos. 2006-05-02 [2013-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21). 
  18. ^ 18.0 18.1 18.2 (英文)Sacha Molitorisz. Hungry like the wolf. 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 2006-08-04 [2012-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03). 
  19. ^ 19.0 19.1 (英文)Ian Mohr. Weinsteins sign Red Riding Hood. Variety. 2005-05-17 [2013-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17). 
  20. ^ 20.0 20.1 (英文)HOODWINKED - About The Production (PDF) (新闻稿). [2013-01-3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3-08-09). 
  21. ^ 21.0 21.1 21.2 (英文)Melanie Hayes. AU alumni unveil "Hoodwinked!". Anderson University. 2006-01-11 [2012-05-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5-13). 
  22. ^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英文)Joe Strike. "With the Talents Of..." Celebritization of the VO Biz. AWN.com. 2007-08-31 [2012-05-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14). 
  23. ^ (英文)Cory Edwards. Twitchy's Voice: The Sequel. Cory's Curiosities. 2011-02-15 [2011-04-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4-25). 
  24. ^ 24.0 24.1 (英文)Indie Animation. Creative Planet Network. 2012-02-15 [2012-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17). 
  25. ^ (英文)Global Animation Names Lovegren to VP Post. Digital Producer. 2001-06-22 [2012-08-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16). 
  26. ^ (英文)Cory Edwards. Hoodwinked FAQ's. Cory's Curiosities. 2006-06-05 [2012-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27. ^ (英文)Hoodwinked: Original Motion Picture Soundtrack. amazon.com. [2012-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25). 
  28. ^ (英文)Cory Edwards. Hoodwinked Soundtrack Back on ITUNES. Cory's Curiosities. 2010-01-27 [2012-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29. ^ (英文)Bonnie Britton. AU alums score animation breakthrough. Anderson University. 2005-07-25 [2013-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3-04). 
  30. ^ 30.0 30.1 (英文)Hoodwinked Box Office Mojo Weekend. Box Office Mojo. [2012-03-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13). 
  31. ^ (英文)Brandon Gray. 'Glory Road' Glides Past 'Hoodwinked' in MLK Photo Finish. Box Office Mojo. 2006-01-17 [2012-04-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12). 
  32. ^ (英文)Cinemascore. Cinemascore. [2016-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02). 
  33. ^ 33.0 33.1 33.2 (英文)Berardinelli, James. Hoodwinked A movie review by James Berardinelli. ReelViews. [2012-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01). 
  34. ^ 34.0 34.1 34.2 (英文)Westbrook, Bruce. Hoodwinked Its dated animation only withers in the shadow of an ogre. Houston Chronicle. 2006-01-13 [2012-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02). 
  35. ^ 35.0 35.1 (英文)Rainer, Peter. Hoodwinked Review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2006-01-13 [2012-03-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2-26). 
  36. ^ 36.0 36.1 (英文)Bernard, Jami. 'TOON TAKES A TUMBLE. In striving to be hip, 'Hoodwinked' fails where the 'Shrek' films succeeded. New York Daily News. 2006-01-15 [2012-03-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16). 
  37. ^ 37.0 37.1 37.2 (英文)Burr, Ty. 'Hoodwinked' lacks a certain edge. Boston Globe. 2006-01-13 [2012-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38. ^ 38.0 38.1 38.2 (英文)Gleiberman, Owen. Hoodwinked Review EW. Entertainment Weekly. 2006-01-11 [2012-03-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21). 
  39. ^ 39.0 39.1 (英文)Churnin, Nancy. Goodies are plentiful in twisted fairy tale 'Hoodwinked'. Reading Eagle. 2006-01-18 [2016-09-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8). 
  40. ^ 40.0 40.1 (英文)Wilmington, Michael. Movie review: 'Hoodwinked'. Chicago Tribune. 2006-01-13 [2016-09-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2-10). 
  41. ^ (英文)Moore, Roger. Hoodwinked (3 stars out of 5). Orlando Sentinel. 2012-10-25 [2016-09-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25). 
  42. ^ (英文)Hunter, Stephen. OMGIF: Little Red Riding Hood Meets 'Dragnet' In 'Hoodwinked'. The Washington Post. 2006-01-13 [2012-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43. ^ (英文)Lacey, Liam. What big ambitions you have, Grandma. The Globe and Mail. 2006-01-13 [2012-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12). 
  44. ^ (英文)Muller, Bill. Animated fairy-tale farce 'Hoodwinked' by B-list talent. The Arizona Republic. 2006-01-13 [2012-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09. 
  45. ^ (英文)Burr, Ty. No reason to believe in 'Happily N'Ever After'. Boston Globe. 2007-01-05 [2012-1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46. ^ (英文)Wilmington, Michael. Movie review: 'Happily N'Ever After'. Chicago Tribune. 2007-01-04 [2016-09-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1-06). 
  47. ^ (英文)Lumenick, Lou. GRIM FAIRY TALE. New York Post. 2007-01-05 [2016-09-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19). 
  48. ^ (英文)Lemire, Christy. The fractured fairy tale 'Happily N'Ever After' tramples through 'Shrek' land. Associated Press. 2007-01-05 [2012-1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49. ^ (英文)Cory Edwards. Saturn Award Nomination. Cory's Curiosities. 2006-02-23 [2012-06-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19). 
  50. ^ (英文)Past Award Winners. Saturn Awards. [2016-09-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27). 
  51. ^ (英文)The Must List: January 27, 2006. Entertainment Weekly. 2006-01-27 [2013-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16). 
  52. ^ 52.0 52.1 52.2 (英文)Sexton, Timothy. Hoodwinked: A Postmodern Examination of the Dangers of Runaway Capitalism. Associated Content. 2006-02-22 [2016-09-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6-27). 
  53. ^ (英文)Cory Edwards. The Eye Of The Beholder. Cory's Curiosities. 2006-05-11 [2012-04-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02). 
  54. ^ (英文)Poniewozik, James. Is Shrek Bad for Kids?. 时代杂志. 2007-05-10 [2012-04-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07). 
  55. ^ (英文)Mohr, Ian. 'Hood' sequel gets a wink. Variety. 2006-01-17 [2016-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15). 
  56. ^ 56.0 56.1 (英文)Cory Edwards.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Cory's Curiosities. 2009-01-26 [2012-04-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27). 
  57. ^ (英文)Cory Edwards. Hoodwinked 2: Director Hired. Cory's Curiosities. 2007-03-25 [2012-1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58. ^ (英文)Cory Edwards. Twitchy Returns ("Hoodwinked 2" Cast News). Cory's Curiosities. 2008-02-19 [2012-1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59. ^ 59.0 59.1 (英文)Ted Johnson. Kanbar Entertainment files suit against Weinstein. Variety. 2010-03-31 [2012-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08). 
  60. ^ (英文)Joe Flint. Weinstein Co. delaying 'Hoodwinked' sequel. Los Angeles Times. 2009-12-16 [2012-1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26). 
  61. ^ (英文)Hoodwinked Too! Hood vs. Evil Box Office Mojo. Box Office Mojo. [2012-06-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03). 
  62. ^ (英文)Hollis, Kim. Top 10 Film Industry Stories of 2011: #8. Box Office Prophets. 2011-12-27 [2012-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07). 
  63. ^ (英文)Hoodwinked Too! Hood vs. Evil Metacritic. Metacritic. [2012-1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9-26). 
  64. ^ (英文)Cory Edwards. 'Hoodwinked Too' Premieres. Cory's Curiosities. 2011-04-18 [2012-1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02). 
DVD
  • (英文)Edwards, Cory; Edwards, Todd; Leech, Tony. Hoodwinked! DVD Feature Commentary By Writer/Director Cory Edwards, Writer/Co-Director Tony Leech, And Writer/Co-Director Todd Edwards (DVD). The Weinstein Company. 2006-05-02. . 
  • (英文)Montgomery, Sue Bea. Hoodwinked! DVD How To Make An Animated Film (DVD). The Weinstein Company. 2006-05-02. .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