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Jilly19930117/沙盒3
民俗台湾 | |
---|---|
主编 | 池田敏雄[1] |
类别 | 台湾民俗文化 |
发行周期 | 月刊 |
发行量 | 共44期,每期2000至3000册 |
创刊日期 | 1941年7月10日 |
最后发行日期 | 1945年2月1日 |
公司 | 东都书籍台北支店 |
创刊地区 | 日治台湾 |
总部所在地 | 台北市桦山町一八 |
语言 | 日语、台语 |
《民俗台湾》是台湾第一份探讨台湾民俗与民俗学的专门刊物,1941年7月10日创刊,1945年2月1日停刊,共44期(最后一期因战时局势紧张故未发行[2])。战后时期受《民俗台湾》影响最深的刊物为《台湾风物》。[3][4]
创刊
日治末期,台湾民俗研究专家池田敏雄受中国中山大学所发行之《民俗月刊》启发,拜访时任台北帝国大学教授的金关丈夫,计画创办以探讨台湾民俗为主题的刊物[5]。
西元1941年(昭和16年)5月由日籍人士金关丈夫、须藤利一、冈田谦、万造寺龙及台湾籍社会学专家陈绍馨与黄得时等6人联名于《兴南新闻》及《台湾日日新报》上发表〈趣意书〉,说明《民俗台湾》发行的背景及目的等。同为发起人的池田敏雄因时任于总督府情报部,虽执行主要编辑工作,却未列于发起人中[5]。
西元1941年7月10日《民俗台湾》创刊,以金关丈夫于1929年为东京冈书院策划出版的《ドルメン》杂志为原型,刊物名则是受“台湾文艺家协会”机关刊物《文艺台湾》的影响。
内容
主要纪录台湾民俗资料,如民间禁忌、习俗、神明祭仪、年节岁时与生命礼俗等[3],并广泛采集民间传说、童谣歌谣及俚谚,其中又以俚谚的讨论为大宗。除材料搜集与纪录外,更有专题式发展,如廖汉臣〈台南俚谚〉等[6]。虽以民俗为主,但内容对艺术、历史、地理及自然等亦有涉猎,编辑要旨更明文希望刊物肩负联络与对话的任务[5][1]。
为月刊形式杂志,每号皆约40-60页(多维持于50页左右),并附有卷头语,其他常设专栏包含民艺解说、民俗图绘、摄影及图说、文献介绍、书评、乱弹、点心、消息通讯、民俗采访会、编辑后记等[3]。
专栏 | 内容 | |
---|---|---|
民艺解说 | 以金关丈夫的文字与松山虔三的拍摄,记录包含陶枕、士林刀、饼印、筷笼、烛台、花仔布等民间生活器具,其中又以陶瓷器具、木材及竹制民艺品为大宗[7]。 | |
民俗图绘 | 由画家立石铁臣透过版画辅以文字,描绘各行各业(如制香)或一般民间生活场景(如打棉被、水车及砖仔窑风景等) [8]。 |
版本[9]
年份 | 出版社 | 备注 |
---|---|---|
1941年 | 东都书籍株式会社 | 初版 |
1968年 | 台湾古亭书屋 | |
1985年 | 台湾武陵出版社 | 由林川夫主编,将内容重新汇整编辑,并删除大量插画图像。 |
1982年 | 台北南天书局 | 补齐包含因官方检查制度被删除之池田敏雄〈有应公的灵验〉、苏维熊〈关于性与台湾俚谚〉及未出版之五卷2号等,并依初版样貌精装版印刷出版。 |
影响[3]
- 民俗资料保存
除有大量民俗资料采集及记录,更有较深入之专题式探讨。此外,亦开创如节日习俗方面“正月七日吃七宝羹”、“除夕跳火盆求财富”及占卜咒术方面净符、家畜用符、止血符与化骨符等数个崭新的民俗研究议题。
- 台语文字使用
刊物发行时,正值日本皇民化运动推行国语(日语)期间,但刊物内却仍有许多台语文字,并以日文标注其发音,使台湾民俗研究可与当时主要语言结合。
- 《台湾风物》
《台湾风物》除与《民俗台湾》编辑风格相似外,撰文者的重叠性也很高,如陈绍馨、苏维熊、黄得时、杨逵、杨云萍等人皆常见于《民俗台湾》,更为《台湾风物》初期执笔。
相关条目
参考资料
- ^ 1.0 1.1 王会均. 民俗台灣與海南文物 (PDF). 国立台湾中央图书馆台湾分馆馆刊. 2004, 64 (1): 89–92.
- ^ 国立政治大学─民俗台湾
- ^ 3.0 3.1 3.2 3.3 台湾文学期刊目录资料库
- ^ 臺灣風物簡介. 台湾风物资料库.
- ^ 5.0 5.1 5.2 政大数位典藏-《民俗台湾》内容简介
- ^ 台湾大百科全书-《民俗台湾》
- ^ 林承纬. 從金關丈夫的民藝書寫看民藝運動對台灣工藝研究萌芽的影響:以雜誌《民俗台灣》之〈民藝解說〉為中心journal= 臺灣文獻 61 (2): 35–56. 2012.
- ^ 林承纬. 《民俗台灣》與民間工藝journal= 臺灣學通訊 (PDF) 61: 4–5. 2010.
- ^ 江舜尧. 日治後期《民俗台灣》雜誌插畫圖像研究 (PDF) (学位论文). 国立台中教育大学.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