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那文(傣語:ᥘᥣᥭᥰ ᥖᥭᥰ ᥘᥫᥴ、IPAlaːi⁵⁵tai⁵⁵lə³⁵),又稱德宏傣文傣納文,撣邦稱傣卯文,是傣語德宏方言所使用的一種主要文字,約產生於十三世紀,主要通行於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臨滄市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等地區的傣族村寨,其他周邊民族中也有局部使用的情況。與西雙版納傣仂文、金平傣端文、臨滄傣綳文並稱中國四大傣文

傣那文
ᥘᥣᥭᥰ ᥖᥭᥰ ᥘᥫᥴ
德宏傣文《比丘比喻經》。中國文字博物館藏。
類型
使用時期
13世紀至今
書寫方向從左至右 編輯維基數據
語言德宏傣語
相關書寫體系
父體系
ISO 15924
ISO 15924Tale (353), ​Tai Le
Unicode
別名Tai Le
範圍U+1950至U+197F
 本條目包含國際音標 (IPA) 符號。 有關 IPA 符號的介紹指南,請參閱 Help:IPA[ ]/ / 及 ⟨ ⟩ 之間的區別,參閲IPA§方括號與轉錄定界符
傣那文手抄《比丘比喻經》
德宏民族出版社傣那文《傣家諺語》
傣那文版《德宏團結報

德宏傣文和傣繃文是同一個方言內的兩種形體不同的文字。它們的字母形體雖然不同(傣繃文是圓體,德宏傣文是方體或傣耶語所稱「豆芽體」),但字母的數量,排列次序,以及表示聲韻的結構,都大體相同。

字母符號

德宏傣文的字母符號源於緬甸的緬文字母,原初與緬甸撣邦傣文和中國境內的傣繃文同屬一個文字符號體系,後因德宏傣文長期用毛筆書寫,才形成瞭如今方塊狀的字母符號形式。

Unicode所列的德宏傣文為1950年代以後經四次修改(1952, 1956, 1964, 1988),由中國政府推行的新字體,並且原初的計畫是要讓傣仂文和傣那文合併為同一種文字。新字體的形素不同於傳統文字,因此若不經過一定的訓練和努力,這兩種文字基本上難以相通,互不兼容[1]

如同傣仂文的情況,這些新字體沒有被中國境外,寮國緬甸的傣那族採用,並且在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的傣那族仍然使用傳統的文字[1]

Tai Le 書寫系統[2]
聲母 (IPA載於中括號中)

[k]

[x]

[ŋ]

[ts]

[s]

[j]

[t]

[tʰ]

[l]

[p]

[pʰ]

[m]

[f]

[v]

[h]

[ʔ]

[kʰ]

[tsʰ]

[n]
韻母 (IPA載於中括號中)

[a]

[i]

[e]

[ɛ], [ia]

[u]
ᥨᥝ
[o]

[ɔ], [ua]

[ɯ]

[ə]

[aɯ]

[ai]
ᥣᥭ
[aːi]
ᥧᥭ
[ui]
ᥨᥭ
[oi]
ᥩᥭ
[ɔi]
ᥪᥭ
[ɯi]
ᥫᥭ
[əi]
-ᥝ
[au]
ᥣᥝ
[aːu]
ᥤᥝ
[iu]
ᥥᥝ
[eu]
ᥦᥝ
[ɛu]
ᥪᥝ
[ɯu]
ᥫᥝ
[əu]
-ᥛ
[am]
ᥣᥛ
[aːm]
ᥤᥛ
[im]
ᥥᥛ
[em]
ᥦᥛ
[ɛm]
ᥧᥛ
[um]
ᥨᥛ
[om]
ᥩᥛ
[ɔm]
ᥪᥛ
[ɯm]
ᥫᥛ
[əm]
-ᥢ
[an]
ᥣᥢ
[aːn]
ᥤᥢ
[in]
ᥥᥢ
[en]
ᥦᥢ
[ɛn]
ᥧᥢ
[un]
ᥨᥢ
[on]
ᥩᥢ
[ɔn]
ᥪᥢ
[ɯn]
ᥫᥢ
[ən]
-ᥒ
[aŋ]
ᥣᥒ
[aːŋ]
ᥤᥒ
[iŋ]
ᥥᥒ
[eŋ]
ᥦᥒ
[ɛŋ]
ᥧᥒ
[uŋ]
ᥨᥒ
[oŋ]
ᥩᥒ
[ɔŋ]
ᥪᥒ
[ɯŋ]
ᥫᥒ
[əŋ]
-ᥙ
[ap]
ᥣᥙ
[aːp]
ᥤᥙ
[ip]
ᥥᥙ
[ep]
ᥦᥙ
[ɛp]
ᥧᥙ
[up]
ᥨᥙ
[op]
ᥩᥙ
[ɔp]
ᥪᥙ
[ɯp]
ᥫᥙ
[əp]
-ᥖ
[at]
ᥣᥖ
[aːt]
ᥤᥖ
[it]
ᥥᥖ
[et]
ᥦᥖ
[ɛt]
ᥧᥖ
[ut]
ᥨᥖ
[ot]
ᥩᥖ
[ɔt]
ᥪᥖ
[ɯt]
ᥫᥖ
[ət]
-ᥐ
[ak]
ᥣᥐ
[aːk]
ᥤᥐ
[ik]
ᥥᥐ
[ek]
ᥦᥐ
[ɛk]
ᥧᥐ
[uk]
ᥨᥐ
[ok]
ᥩᥐ
[ɔk]
ᥪᥐ
[ɯk]
ᥫᥐ
[ək]
聲調字母 (當前使用)
(不標)
中平

高平

低平

中降

高降

中昇
聲調符號 (1963年正字法)
(不標)
中平
◌̈
高平
◌̌
低平
◌̀
中降
◌̇
高降
◌́
中昇

歷史文獻

德宏傣文歷史文獻比較豐富,絕大多數都是用毛筆抄寫的。從目前見到的資料看,除大量的經書外,還有詩歌、故事、神話傳說、創世紀、天文曆法、土司家譜、地方志、字母讀音等。

數字

傣那文數字中緬兩國有不同習慣。中國的類似西雙版納傣文以及緬甸文,緬甸的則類似傣耶文(注意儘管數字差異較大,文字上則是傣耶文與緬甸文更爲接近)。表中白色空格表示Unicode沒有提供與該傣那文數字字形一致的替代字符,灰色空格表示該文種數字與傣那文相應數字字形差異較大,灰色文字表示該文種數字與傣那文相應數字字形有些許差異。

0 1 2 3 4 5 6 7 8 9
傣仂文      
傣那文
緬文      
傣耶文    
緬甸
傣那文

Unicode

德宏傣文於2003年4月收錄在Unicode 4.0中,區碼為U+1950-U+197F。由於語言學家葉密豪認爲傣那文數字與緬文數字衹有「字體上的差異」,Unicode並未收錄傣那文數字。

傣那文
Tai Le[1][2]
Unicode Consortium 官方碼表(PDF)
  0 1 2 3 4 5 6 7 8 9 A B C D E F
U+195x
U+196x
U+197x
註釋
1.^ 依據 Unicode 15.0
2.^ 灰色區域表示未分配的碼位

註釋

  1. ^ 1.0 1.1 David Wharton. Language, Orthography and Buddhist Manuscript Culture of the Tai Nuea - an apocryphal jātaka text in Mueang Sing, Laos. Chapter 4: Orthography. [2021-06-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04). 
  2. ^ Zhou, Minglang. Multilingualism in China: The Politics of Writing Reforms for Minority Languages, 1949-2002. De Gruyter. 2003. ISBN 978-3110178968. 

參考文獻

  1. 周耀文、方伯龍、孟尊賢,《德宏傣文》,《民族語文》(1981年03期)。
  2. 周耀文、方峰和、郗衛寧編;孟尊賢審定,《德宏傣語同音詞典》,民族出版社,2005年10月第1版。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