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南東路
廣南東路是宋朝時設置的一個路。廣南東路的簡稱——廣東,即是今廣東省省名來源。
百越南越 史前-前221 | ||||||||
秦朝南海郡 前221—前206 | ||||||||
南越國 前206—前111 | ||||||||
西漢交趾刺史部 前111—8 | ||||||||
交趾刺史部(鄧讓割據) 8-30 | ||||||||
東漢交趾刺史部 30—191 | ||||||||
交州刺史部(士燮割據)191—226 | ||||||||
孫吳廣州 226—280 | ||||||||
晉朝廣州 280—420 | ||||||||
劉宋廣州 420-479 | ||||||||
蕭齊廣州 479-502 | ||||||||
蕭梁廣州 502-557 | ||||||||
陳朝廣州 557-589 | ||||||||
冼馮政權 589—689 | ||||||||
唐朝嶺南道 689—907 | ||||||||
後梁嶺南道 907—917 | ||||||||
南漢 917—971 | ||||||||
宋朝廣南東路 978—1279 | ||||||||
元朝江西等處行中書省廣東道宣慰司 1279–1354 | ||||||||
何真政權1354–1368 | ||||||||
明朝廣東等處承宣布政使司 1368–1646 | ||||||||
清朝廣東承宣布政使司 1646–1911 | ||||||||
中華民國廣東省 1912–1949 • 中華民國粵省軍政府 1911–1912 • 中華民國護法軍政府 1917–1921 • 廣州中華民國政府 1921–1922 • 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 1923–1925 • 國民政府西南政務委員會 1931–1936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 1949至今 |
宋太祖開寶四年平南漢後,復置嶺南道,後來改為廣南道,繼而改道為路。至道三年(997年)分廣南路為東、西兩路,
南宋末年,元朝軍隊攻占杭州以後,南宋小朝庭流亡在廣東沿海地區,繼續抗元。1279年,忽必烈派張弘範率重兵征討廣東,經崖山海戰之後,消滅了南宋十萬軍隊,陸秀夫在南宋滅亡之際,背着8歲的趙昺跳海自殺。
州 | 附郭縣 | 縣 |
---|---|---|
廣州 | 南海縣、番禺縣 | 新會縣、東莞縣、增城縣、信安縣、清遠縣、懷集縣 |
端州 | 高要縣 | 四會縣 |
康州 | 端溪縣 | 瀧水縣 |
封州 | 封川縣 | 開建縣 |
連州 | 桂陽縣 | 陽山縣、連山縣 |
惠州 | 歸善縣 | 博羅縣、海豐縣、河源縣 |
循州 | 龍川縣 | 興寧縣、長樂縣 |
潮州 | 海陽縣 | 潮陽縣 |
梅州 | 程鄉縣 | |
化州 | 石龍縣 | 吳川縣 |
韶州 | 曲江縣 | 樂昌縣、仁化縣、建福縣、翁源縣 |
英州 | 真陽縣、浛洸縣 | |
南恩州 | 陽江縣 | 陽春縣 |
新州 | 新興縣 | |
南雄州 | 保昌縣 | 始興縣 |
高州,雷州今天屬於廣東省,而宋朝時與海南島一起屬於廣南西路。
州 | 附郭縣 | 縣 |
---|---|---|
高州 | 電白縣 | 茂名縣、信宜縣 |
雷州 | 海康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