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騫
張騫(前175年2月25日—前114年4月25日)[1],字子文,西漢漢中郡成固(今中國陝西省城固縣)人,漢代旅行家、外交家、探險家。奉漢武帝之命,從長安出發出使西域,兩次被匈奴軍隊俘虜囚禁,歷時13年終於逃回長安復命,從而成功開拓了絲綢之路。因此偉大功績,漢武帝封張騫為博望侯(取「廣博瞻望」之意),故又稱張博望,封地博望(今中國河南省方城縣博望鎮)。
生平
初為漢武帝郎官,建元二年(前139年),張騫由匈奴人甘父作嚮導,率領一百多人,浩浩蕩蕩從隴西(今甘肅)往媯水(今烏茲別克斯坦阿姆河一帶)流域出發,出使大月氏,相約共夾攻匈奴。中途在祁連山遭匈奴俘虜,當時匈奴的首領單于沒有殺掉他們,而是把張騫囚禁起來,歷時十年,其間還讓他娶了匈奴女人為妻,甚至生了一個兒子。但張騫並沒有忘記自己的使節身份,始終保留着使節的象徵——「漢節」,等待完成漢武帝交付他們的使命。
元光六年(前129年),張騫和隨從逃出了匈奴的控制[2],取道車師國(今新疆吐魯番盆地),接着沿塔里木河西行,經焉耆國、龜茲國(今新疆庫車東)、疏勒國(今新疆喀什)等地,翻越蔥嶺,到達大宛(Ferghana,今費爾干納盆地),這裡,離他們出發地有6000公里之遙。在這裡,他們看到了汗血馬,大宛國王歡迎漢朝的使節,並派人做嚮導,幫助張騫等人到達了月氏人所在地——媯水流域(烏滸水,Oxus)的康居(今巴爾喀什湖和鹹海之間),這裡土地肥沃,民眾生活安樂,覺得生活安穩,所以月氏人並不願意聯合漢朝一起對抗宿敵匈奴。張騫在附近的大夏國看到了「邛竹杖」、「蜀布」(都是中國四川的特產),當地人稱這些來自「身毒」(印度)。
元朔元年(前128年),張騫啟程回國,此時他已經搜集了絲綢之路腹地的大量資料,包括大宛、大夏(巴克特里亞)、康居(索格狄亞納)等。為避免再次被匈奴俘虜,張騫繞遠路從蔥嶺、沿崑崙山北麓而行,經莎車、于闐(今新疆和田)、樓蘭(今新疆若羌),但不幸又被匈奴擒獲,又被匈奴扣留一年。
元朔三年(前126年),匈奴軍臣單于死去,張騫乘機帶着堂邑父以及匈奴妻子逃脫,終於回到了中原。100多人的使團,13年後僅張騫與堂邑父兩人生還,漢武帝封張騫為太中大夫,堂邑父為奉使君。
張騫雖然沒有完成聯合大月氏共抗匈奴的使命,但對西域各國的物產、人口、風俗民情有所了解,開闢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張騫開拓的這一條路線,也就是今絲綢之路的中線,主要在天山南麓。
征戰
元朔五年(前124年),漢武帝派張騫自蜀至夜郎(貴州遵義府桐梓縣東),謀通身毒(印度),但為昆明夷所阻,不能通,因昆明夷欲壟斷中印商務。
元朔六年(前123年),張騫隨西漢大將軍衛青攻打匈奴得勝,封為博望侯。
元狩二年(前121年),張騫與李廣一同到右北平攻打匈奴,但因延誤軍期(李廣被圍、張騫的軍隊隔天才到,因趕路勞累而沒有追擊匈奴),原本要被處決,他用博望侯的爵位贖罪,最後被貶為庶人;李廣也因此役功過相抵。
第二次出使西域
元狩四年(前119年),漢武帝命張騫為中郎將,再度出使西域,執行聯合烏孫以「斷匈奴右臂」的外交政策,勸烏孫東返,共抗匈奴。隨行人員約三百人,牛羊以萬計,絲綢、漆器、玉器和銅器等貴重物品成千上萬。張騫平安抵達伊犁盆地的烏孫國,烏孫王昆莫歡迎張騫的來訪,並收下了豐厚的禮物,但當時烏孫國已經分裂,而且烏孫人對漢朝還不了解,所以張騫並沒有得到滿意的答覆。此後,張騫派遣副使,對烏孫周邊地區大宛、康居、大月氏、安息、身毒、于闐、扞罙(今新疆于田克里雅河東)等進行外交活動。
元鼎二年(前115年),張騫啟程回國,並帶着數十位來漢朝探路的烏孫國使者,以及數十匹烏孫良馬。張騫被封為「大行」,位列九卿。元鼎三年三月十五日(前114年4月25日),張騫去世。日後派往西域的使節都稱為博望侯。[1]
後代
評價
張騫兩次出使的外交成果,與他所帶的禮品和原本的期待相比相差甚遠(尤其首次出使卻沒法和月氏聯手抗擊匈奴),但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漢武帝對「天馬」(良馬)的渴望。然而,在西漢當時仍偏於封閉自保的傳統社會來說,張騫的出使不僅在民族交流史上開闢了新紀元,並被譽為「鑿空」的行動。他兩次出使西域、加強了中原和西域各族的聯繫,密切了漢族與西域中亞各地人民的往來,促進了彼此間的經濟文化交流。西域諸國更從此呈現在中原人的視野中,東西方的商人們紛紛沿着張騫探出的道路往來貿易,成就了著名的「絲綢之路」。他成功開拓漢朝通往西域的天山南路與天山北路兩道路,並從西域諸國引進了汗血馬、黃瓜、葡萄、苜蓿、石榴、胡桃、胡麻、蠶豆、胡蒜等等; 尤其在漢武帝來說,他的歸來更提供了匈奴大量戰略、地理情報,極大程度減低了漢朝反擊匈奴的難度,為衛青、霍去病等名將全面反勝匈奴奠下情報基礎,更助中原人自此永久奪得河套地區和河西走廊奠定基礎。
紀念
軍艦
延伸閱讀
[編]
影視形象
年份 | 類型 | 作品 | 演員 | 備註 |
1996年 | 電視劇 | 漢武帝 | 王崗 | |
2004年 | 電視劇 | 大漢天子2 | 張弓 | |
2005年 | 電視劇 | 漢武大帝 | 任重 | |
2022年 | 電影 | 大漢張騫 | 張寧江 | 劇情改編自西漢漢武帝建元二年(前139年)張騫出使西域時第一次被俘的故事 |
2023年 | 宣傳片 | 絲路奇旅 | 任嘉倫 | 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 |
參考文獻
引用
- ^ 1.0 1.1 譚其驤; 王文楚; 趙永復. 《中國歷代地理學家評傳·第一卷(秦漢魏晉南北朝唐)》. 中華人民共和國: 山東教育出版社. 1990年5月: 第56頁. ISBN 9787532808717 (中文).
張騫故里民間傳說,張騫父親張漢靈,母親張王氏。張騫在孝文帝五年(前175)二月初一出生於城固白崖村,武帝元鼎三年(前114)三月十五病故於京都長安,享年六十一歲。張騫墓在今城固縣城西七里處。流傳至今的白崖村張氏門宗祭掃先祖張騫的習俗,每年不固定時日,若清明在二月,則二月初一祭墳;若清明在三月,則三月十五祭墳,稱為「生死祭」。從這一習俗來看,關於張騫生卒年月的民間傳說似較可信。
- ^ 《漢書/卷061》:「宏騫因與其屬亡鄉月氏,西走數十日至。」
參考
- 《史記·大宛列傳》
- 《漢書·張騫列傳》
- 《海市蜃樓中的帝國 絲綢之路上的人,神與神話》 喀什維吾爾出版社 2005年1月 ISBN 7-5373-1329-6
- Tom.com張騫出使西域
研究書目
- 桑原騭藏著,楊鍊譯:《張騫西征考》(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