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聲洞
方聲洞(1886年—1911年4月27日),字子明,福建省福州府侯官縣人,清末革命家,中國同盟會的首批會員。1911年方聲洞在黃花崗起義中陣亡,成為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中的福州十傑之一。方聲洞出生於福州的商人家庭,家庭思想開明,兄弟姐妹及嫂嫂中共有7人赴日本留學、1人赴法國留學,其中6人都在清末加入了中國同盟會,以革命家庭而傳為佳話。
方聲洞 | |
---|---|
出生 | 1886年 大清福建省福州府侯官縣 |
逝世 | 1911年4月27日 大清廣東省廣州府 | (24—25歲)
國籍 | 中國 |
政黨 | 中國同盟會 |
配偶 | 王穎 |
親屬 | 方振隆(祖父) 方家湜(父) 方家澍(伯父) 方君瑛(二姊) 方聲濂(四哥) 曾醒(四嫂) 方聲濤(六哥) 鄭萌(六嫂) 方君笄(八妹) 方君璧(十一妹) 曾仲鳴(十一妹夫) 方賢旭(長子) |
生平
方聲洞1886年生於福建侯官縣,父親為福州富商。方聲洞幼年在福州讀私塾,後來隨父親到湖北漢口,並在漢口就讀新式學堂。1902年(清光緒二十八年)在兄長方聲濤和姐姐方君瑛之後赴日本留學,在東京成城陸軍學校學習。在校期間,他積極參與政治活動,於1903年加入了拒俄義勇隊,1905年則與兄方聲濤、姊方君瑛、嫂曾醒和鄭萌參加入了剛剛由孫中山在東京創辦的中國同盟會,成為了同盟會的第一批會員之一。不久後母親逝世,方聲洞返回福州治喪,並創辦書報閱覽所,宣傳革命。
1906年,方聲洞再度赴日,進入千葉醫專學校(今千葉大學醫學部)學習,為的是研究化學、製造炸彈。1908年,他又到漢口與王穎結婚,婚後又與妻子同赴日本學醫,決心「自辦醫院,專為貧苦產婦」,並介紹其妻加入同盟會。在日本期間,方聲洞負責往返中日之間聯絡黨人、秘密運送軍火,還當選為中國留學生總代表、福建同鄉會議事部長、同盟會福建支部部長等職。1911年春一度在日本接任同盟會十四支部部長一職。黃興去香港準備在廣州起義。不久從香港急電,命方聲洞火速回國運送軍火。走的那天,獨生子滿周歲,全家三口拍了一張臨別紀念照片,這一去竟成永訣。2月,方聲洞、方君瑛、曾醒和許多青年把彈藥綁在身上運進廣州,以極大的愛國熱忱投入緊張的起義準備工作。方聲洞、方君瑛等人利用空隙時間合影留念,並給家人分別寫了訣別信。
1911年3月28日到達廣州準備參加廣州起義。起義爆發前一天,他分別給父母與妻子留下絕命書。3月29日下午5時30分起義爆發,方聲洞在黃興率領下由小東營5號指揮部出發向兩廣總督署發起進攻,因為在總督署沒有尋找到總督張鳴岐,又隨軍離開督署,出南大門準備和革命軍的防營接應,但到達雙門底與防營相遇後,由於防營指揮官溫帶雄左臂上沒有戴白布加上語言又不通而被方聲洞誤認作敵人開槍擊斃,防營見狀立刻反擊,方聲洞身中七彈而死,時年25歲,成為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
身後
黃花崗起義事後,潘達微收葬方聲洞與其他戰死的革命者遺體,並葬於黃花崗。黃興在起義後的報告中稱方聲洞「以如花之年,勇於赴戰」。1918年,方聲洞的兄長,時任滇軍師長的方聲濤募款修七十二烈士墓,1921年,又在墓地建成紀功坊、墓亭。
方聲洞的故居已於1992年5月發現,位置在福州內九彩巷16號。後經鼓樓區人民政府審批,已被列為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家庭
方聲洞的家庭為福州的富商家族,其祖父方振隆是福州布政司的幕僚,父親為方家
方聲洞共有兄弟4人,姐妹7人,方聲洞排行第七。其二姊方君瑛、四嫂曾醒、六兄方聲濤、六嫂鄭萌、其妻王穎及八妹方君
1908年,方聲洞回國同王穎在漢口完婚。10天以後,兩人一同去日本,方聲洞繼續醫學學業,王穎不久也進入千葉學校讀婦產科。1909年,方聲洞之妻王穎產下一子,名叫方賢旭。[1][2]方賢旭11歲那年,被母親送到法國讀書,由七姑方君瑛和十一姑方君璧照料讀了小學、中學,又念了一年醫科。1933年-1937年在法國完成土木工程本科,回國後在上海工作。1956年調到北京外交學院任法語教師。方賢旭與第一位夫人王靄芬是在留法時結識,婚後育有一女方思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承認方聲洞為革命烈士,每月補助烈士遺孀王穎生活用費100多元人民幣,直到1977年12月王穎逝世。王穎、方賢旭多次得到周恩來總理的親自關懷。[3]
絕命書
方聲洞在黃花崗起義前分別留絕命書給父母和妻子。他在給妻子的信中寫道:
“ | 為四萬萬同胞求幸福,以盡國民之責任,……刻吾為大義而死,死得其所,亦可以無憾矣。 | ” |
參見
參考文獻
- ^ 福建省志·人物誌
- ^ 閩侯縣誌,方志出版社,2001年,ISBN 7-80122-636-4
- ^ 方賢旭:「辛亥英豪 萬古留芳——紀念辛亥革命70周年」,《人民日報》1981年10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