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科記考

登科記考》是唐、五代科舉考試研究的學術性著作,清人徐松撰,共三十卷。

唐代一共進行過264次進士考試,大中十年(856年)鄭顥奉詔編撰《諸家科目記》13卷,為唐朝官修登科文獻之最早記載[1],其餘唐人所私撰登科記有十餘家,如姚康科第錄》16卷、李弈唐登科記》2卷等,然其書多亡佚。宋代樂史撰《登科記》30卷,亦佚。[2]徐松在《文獻通考·選舉二》、《唐才子傳》、新舊《唐書》與徐應秋之《玉芝堂談薈》的基礎上,又雜采《唐會要》、《文苑英華》、《冊府元龜》、《玉海》、《太平廣記》等著作,考證更多的資料,《登科記考》總共列出唐代有紀錄的140位狀元姓名,遠多於《玉芝堂談薈》列出的84位,是研究中國唐朝科舉制度的重要文獻,李慈銘稱此書「體例秩然,考據精博」[3]

《登科記考》仍有不少錯誤,例如《登科記考》卷九天寶十載「明經科」云:「按賈至已於開元二十三年進士及第,此以進士又應明經也。」,這明顯是受晁公武郡齋讀書志》卷四上稱賈至「天寶十載,明經擢第」(《唐才子傳》卷三又因襲晁《郡》書之誤)與《唐才子傳》卷二《李頎傳》稱「開元二十三年賈季鄰榜進士及第」的誤導,徐松又以為賈季鄰賈至(賈幼鄰)是同一人,竟有此大謬;又《唐才子傳》卷一載: 「崔顥,汴州人。開元十一年源少良下進士及第。」《登科記考》卷七據此以為源少良於本年知貢舉,實則少良是開元十一年狀元。又如孔敏行在新舊《唐書》中登科的年代不同,《舊唐書》本傳說孔敏行是元和五年進士,《新唐書》本傳又說「元和初擢進士第」,《登科記考》則選取元和五年,但是《登科記考》卷十八又載元和五年狀元為李顧行[4]《登科記考》卷二三取《唐才子傳》卷九載唐僖宗光啟四年狀元為鄭貽矩,但據四庫全書本《河南通志》卷四五載光啟四年狀元為滎陽人鄭中貽。《登科記考》卷二五將鄭雍當作開平二年(908年)普通進士,《南部新書》以鄭雍為狀元。[5]由於唐代科舉考試制度仍處於試驗階段,所謂狀元其實不一定是狀元。另外在五代科舉取士方面,本書僅提到崔邈陳逖崔光表王歸朴黃仁穎郭晙盧華寇湘王溥王朴扈載等十一人。

1941年岑仲勉撰有《〈登科記考〉訂補》,開啟近代學者對《登科記考》補正之風潮;施子愉又有《〈登科記考〉補正》。孟二冬有《登科記考補正》,新增補進士661人,再加上拔萃、弘詞、拜官、武舉等,新增的總人數超過1500人。王洪軍又有《登科記考再補正》。另傅璇琮與龔延明、祖慧主編有《宋登科記考》。

注釋

  1. ^ 東觀奏記》卷上
  2. ^ 洪适《重編唐登科記序》曰:「《藝文志》著錄姚康、崔氏、李奕三家二十三卷,《會要》載鄭氏上宣宗者十三卷, 《崇文總目》有樂史修定者四十卷,今多亡矣。」
  3. ^ 《越縵堂讀書記》
  4. ^ 《前定錄》卷九亦載李顧行為元和五年狀元
  5. ^ 《廣卓異記》卷一三:「禮部侍郎封舜卿,梁開平三年知貢舉,放鄭雍狀元及第」;《南部新書》庚·五亦載:「鄭致雍……開平中……士林多之。場中翹首,一舉狀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