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純粹(1567年—1615年),字乾仲,號見玄直隸真定府趙州柏鄉縣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生平

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甲午科五十六名舉人,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登甲辰科進士,任河南陽武縣知縣,其地即古博浪沙之地,瀕臨黃河,歲暵立四,則為蠲減。魏純粹摘發吏奸,申十議以省耗息,積困以蘇。朱莊之役,督五千人早竣,而以羨金八百犒眾,河皆南徙,人謂精誠有以格之。易城以磚,立法譏察。又為招流傭,斥科罰,編審戶田,民受其利。

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以高等調永城縣,陽武縣民為其立祠祭祀。永城正當黃河決口之後不久,田蕪民徙,萑苻爲警,陳弭盜六議,議開荒十二政,曰「浚河渠,築城堡,收逃地,撫流民,議分耕,責總領,折谷石,納草根,早還牛,嚴畝限,專委任,緩徵解」,倣古井田法,並渠井都堡為均田給牛餉,墾田三千頃,麥秀兩岐,民為之歌曰:「永清堡,北崗後,半畝麥打五六斗,麥穗長皆雙偶,魏公之德真不朽。」又歌曰:「永清堡,北岡下,阿婆拍手喜相迓。麥秀雙,真堪訝,魏公來時我有稼。」一時御史中丞及直指奏河南治平第一。三十七年己酉分校鄉闈,所得皆名士。入覲,廩胥以剩金四千爲請,粹叱而籍諸庫。

萬曆三十八年庚戌,擢山西道監察御史,條議皆中時弊。萬曆四十年(1612年)壬子秋,聞父病,堅乞歸侍,上疏道:「有子而不奔父之急,世間安容此子;有臣而不盡子之道,皇上安用此臣。」拜疏即行,歸里年餘,以疾卒。祀鄉賢[1]

家族

長子魏柏祥,第七子魏櫆祥,潮州府知府。孫魏裔魯,山東鹽運使。魏裔介,順治三年進士,官至太子太保、都察院左都御史、吏部尚書、保和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太子太傅、諡文毅。魏裔訥桃源縣知縣。魏裔慤平涼府知府。

家族

魏大成,贈大學士。

參考資料

  1. ^ 《柏鄉縣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