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英語: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縮寫:SJTU),簡稱交大、上交、上交大或上海交大,是位於中國上海市的一所具有理工特色,涵蓋理、工、醫、經、管、文、法、農等9個學科門類的教育部直屬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3],為華東五校之一。
上海交通大學 | |||
---|---|---|---|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 |||
老校名 | 南洋公學、國立交通大學 | ||
校訓 | 飲水思源,愛國榮校 | ||
創辦時間 | 1896年12月6日[1] 大清光緒二十二年十一月初二 | ||
復辦時間 | 1921年 | ||
校慶日 | 4月8日 | ||
學校標識碼 | 4131010248 | ||
學校類型 | 中央部屬高校、綜合大學 | ||
黨委書記 | 楊振斌 | ||
校長 | 丁奎嶺(副部長級) | ||
副校長 | 范先群、張安勝、徐學敏、奚立峰、王偉明、朱新遠 | ||
教師人數 | 2,979人 | ||
學生人數 | 41,297人 | ||
本科生人數 | 16,802人 | ||
研究生人數 | 24,495人 | ||
校址 | 中國上海市 閔行校區(主校區):閔行區東川路800號 | ||
校區 | 市區及郊區 | ||
總面積 | 約5,333畝 | ||
代表色 | 交大紅 [2] | ||
隸屬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 ||
郵區編號 | 200240 | ||
電話號碼 | +86 (0)21 5474 0000 | ||
網站 | www | ||
|
上海交通大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排名前列的高校之一,現時屬於「QS世界百強大學」、「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百強大學」、「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世界百強大學」及「軟科世界百強大學」,是「雙一流A類」和原「985工程」、原「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上海交大是近代中國歷史最為悠久的大學之一,其前身是清末洋務派政治家、實業家和福利事業家盛宣懷於1896年創建的南洋公學,後曾易名南洋大學、上海工業專門學校,中華民國大陸時期後期稱為國立交通大學。1959年交通大學分立,交通大學上海部分定名為上海交通大學,1999年合併原上海農學院,2005年合併原上海第二醫科大學,使其成為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
歷史
1896-1904 | 南洋公學 |
---|---|
1905-1906 | 商部上海高等實業學堂 |
1906-1911 | 郵傳部上海高等實業學堂 |
辛亥革命 中華民國成立 | |
1911-1912 | 南洋大學堂 |
1912-1921 | 交通部上海工業專門學校 |
滬平唐第一次合併 | |
1921.4-1922秋 | 交通大學(上海學校) |
滬平唐第一次解體 | |
1922秋-1927夏 | 交通部南洋大學 |
1927.8-1928.8 | 交通部第一交通大學 |
滬平唐第二次合併 | |
1928.9-1940.9 | 國立交通大學(上海本部) |
抗日戰爭爆發 | |
1941.9 - 1942.8 | 部分遷入法租界 1941.9 改名私立南洋大學 |
1942.8 | 被日軍及南京政府接收為國立交通大學(淪陷區) |
內遷重慶 | |
1940.9 | 交通大學重慶分校 |
1942-1946 | 國立交通大學重慶總校 |
抗戰勝利 回遷上海 | |
1946-1949 | 國立交通大學(上海本部) |
平校回遷,另獨立為國立北平鐵道管理學院 | |
國共內戰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 |
1949.7平校和唐校合併另成立中國交通大學 | |
滬平唐第二次解體 | |
1949-1959 | 交通大學 |
交大西遷 | |
1957-1959 | 交通大學上海部分 |
1959- | 上海交通大學 |
初創與合併前(1896 - 1921年)
南洋公學由盛宣懷1896年(光緒22年)創建於上海,與北洋大學堂同為中國近代歷史上最早創辦的大學。1895年甲午戰爭戰敗後,清政府推行新政。天津海關道盛宣懷在天津創辦北洋大學堂後,曾與兩江總督劉坤一商討設立南洋公學。1896年10月,盛宣懷上奏《條陳自強大計折》並附《請設學堂片》奏請在上海設置南洋公學,提議由輪船招商局和電報局提供經費。12月6日光緒帝諭令批准盛宣懷設立學堂。[4]南洋公學隸屬於招商局和電報局,校內設置了師範學院、外院、中院和上院四院,盛宣懷首任督辦。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津京地區,同為盛宣懷所創辦的北洋大學堂在天津一度被迫停辦,部分師生因戰亂南遷至上海,在盛宣懷的安排下入讀南洋公學在上院專門為接受北洋師生所開設的鐵路班,直至北方戰局平息,北洋師生及鐵路班遷回天津[5]。1905年改隸商部,更名為商部上海高等實業學堂。1907年改隸郵傳部,更名為郵傳部上海高等實業學堂。辛亥革命後1911年到1912年間為南洋大學堂。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後劃歸繼承清政府郵傳部的中華民國交通部,更名為交通部上海工業專門學校,直至1921年與交通部下屬的另外三校合併為交通大學。[6]
合併為交通大學時期(1921 - 1949年)
1920年(民國9年)12月,北洋政府交通總長葉恭綽認為交通部所屬的上海工業專門學校、唐山工業專門學校、北平鐵路管理學校、北平郵電學校四校散居各地、不便管理,決定於1921年統一學制,統稱交通大學,辦事處設在北京,是為交通大學第一次合併。1922年5月,因北洋政府派系糾紛,葉被迫離職,交通大學存在不足一年即解體。
1922年交通大學解體後原交通部上海工業專門學校單獨成立交通大學上海學校,後在1922年夏更名為交通部南洋大學直至1927年。1927年8月更名為交通部第一交通大學。
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取代北洋政府,9月,滬、平、唐三校再次合併組成「交通大學」。本部為上海滬校,唐校為土木工程學院,平校為鐵路管理學院。是為交通大學第二次合併。
對日抗戰八年時期,交通大學滬校內遷到重慶,唐校和平校內遷到貴州遵義,而留在上海淪陷區的部分成為偽交通大學。1938年起,交通大學徐家匯校舍被東亞同文書院佔用。1945年8月交通大學重慶總校返回上海。1946年國立交通大學從交通部劃歸教育部,教育部令國立交通大學貴州分校平、唐兩院分別回遷,平校另獨立為國立北平鐵道管理學院,與國立交通大學分離。同年12月,教育部下令停辦輪機、航海兩科。1947年5月約2800名學生曾駕火車赴南京請願反對停辦,是為交通大學的護校運動。
1949年5月2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佔領上海,同年6月15日,接管國立交通大學上海本部。在1949年7月平、唐兩校共同成立中國交通大學後,唐校也最終與在上海的國立交通大學分離。1949年國共內戰期間部分師生隨國民政府遷臺,1958年由在臺校友倡議復校,即如今位於新竹市的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國立交通大學的上海本部更名為交通大學,平校和唐校另合併成立中國交通大學,是為由滬平唐三地構成的交通大學第二次解體。[6]
院系改革(1952年)
20世紀50年代初,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參照蘇聯專業化的教育模式對高等學校進行拆分,實施院系改革。交通大學由具有相當規模的理、工、管的多學科大學被拆分成單一的工科大學。大量院系調出。其中理學院中的數學、物理、化學學科被調到復旦大學;化學還支援成立了華東化工學院(現華東理工大學);土木建築全部被併入同濟大學;管理學院的管理、會計、財務等系併入復旦大學和華東師範大學,部分支援成立了上海財經學院(現上海財經大學);紡織系分離出去成立了中國紡織大學(現東華大學);水利係由嚴愷帶去成立華東水利學院(現河海大學);航空工程系調整到華東航空工程學院(現西北工業大學);機電中的電子部分調入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1955年又支持了成都電訊工程學院(1988年更名為電子科技大學),機電還支持了哈爾濱工業大學。此外還分出去支援了上海海運學院等許多學校。交通大學只是從外面調入了一些工科力量,但除了造船得到大連工學院(現大連理工大學)、同濟大學支援得到加強外,其餘併入的實力都不強。在1952年的院系調整結束後,交通大學成了一所純工科大學,實力受到重創。
交大西遷(1955 - 1959年)
1955年,鑑於當時的國際形勢,同時也為支援西北教育建設,國務院決定在上海的交通大學在1955年至1957年兩個學年中分批遷往西安。1956年暑假,西安新校舍落成,學校第一批西遷開始。但由於形勢的變化和部分校內師生的反對意見,內遷工作不久中斷。雖然所有中科院學部委員仍留在上海部分,但絕大多數青年師生,設施以及檔案遷往西安,交通大學開始兩地辦學。由於上海和西安兩地管理上非常不便,1959年7月31日,經國務院批准,交通大學兩部分獨立建校,交通大學上海部分成立上海交通大學。
上海交大時期(1959年至今)
1961年2月,上海交通大學劃歸國防科工委,同時接受當時的高等教育部和上海市政府領導。學科體系局限於國防相關專業。
中國文化大革命期間,上海交通大學正常的教學科研秩序遭到嚴重破壞,發展幾近停頓。1970年,學校又劃歸當時的中國海軍領導。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上海交通大學率先在中國高校中進行改革,大膽創新,使學校發展在歷經院系調整、西遷、文革的動盪後迎來重要的歷史轉機。學校以人事、勞動、分配製度為核心,進行了管理體制改革,激發了教職員的工作熱情;學校充分利用交通大學的校友資源,積極開展對外交流。在當時中國思想還比較禁錮的環境下,在高校率先接受海外校友捐贈,興建包兆龍圖書館;拓展專業方向,重建數學、物理、化學、力學等應用理科系以及管理學科,逐步恢復交通大學時期理、工、管三足鼎立的學科佈局。學校的這些改革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獲得了當時中國最高領導人的肯定。
1982年9月,上海交通大學重新劃歸教育部領導。「七五」、「八五」期間,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5所重點建設的大學之一。
學校蓬勃的發展使得徐匯校區校舍資源相對緊張。1985年上海交通大學開始在上海市閔行區興建閔行校區並於1987年投入使用。2001年開始,閔行校區作為上海興建的上海紫竹科學園區的主要部分,開始新一輪大規模建設,建成後將從原先的2200畝擴展到5000畝的規模,成為上海交通大學教學和研究的主要基地。
進入1990年代以來,上海交通大學先後獲得中國政府高等教育「211」和「985」工程支持,被列為中國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少數幾所高校之一。學校大力引進優秀人才,優化學科佈局,成立了生命,人文,環境,藥學,法學等相關院系,並於1999年併入原上海農學院,成立上海交通大學農業與生物學院,於2002年成立了醫學院。在國際化辦學方面也取得相當進展。2000年8月,上海交通大學與美國密芝根大學簽約,共建機械工程學院,聯合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機械工程高級人才,合作開展以來,在科研和教學上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績,覆蓋了本科、碩士、博士三個學歷層次,該國際化項目是中美兩國頂尖大學成功合作的典範。2006年兩校決定擴大合作規模,提升合作層次,建立交大密芝根大學聯合學院,合作的學科也有了很大的擴展。2002年10月,經教育部批准,在新加坡成立了中國在海外的第一個研究生院;大部分院系都與國外知名院系開展了師生交換等實質性的合作。上海交通大學的論文發表和專利申請數量都居中國高校前列。
2005年6月10日,教育部、上海市政府簽署《關於上海交通大學與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合併的原則意見》。2005年7月18日,上海交通大學與上海第二醫科大學正式合併,成立新的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
傳統
校訓
上海交通大學的校訓為「飲水思源,愛國榮校」,確定於1995年[7],其來源是1933年落成的交通大學傳統標誌性建築物飲水思源碑。[8]
1910年郵傳部上海高等實業學堂時期,校長唐文治親自製定「勤、儉、敬、信」四字為校訓,並著文釋意。其後交通大學在此校訓基礎上進行擴充,1920年交通部上海工業專門學校校訓為「勤、慎、忠、信、恆」,1933年國立交通大學時期為「精勤、敦篤、果毅、忠恕」。1937年頒定16字校訓:「精勤求學、敦篤勵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此十六字校訓目前仍為西安交通大學與西南交通大學校訓。[9]
校徽
上海交通大學校徽圖案為齒輪鐵砧錘鏈和書本。校徽中心為鐵砧,鐵錘,砧上置四本平放的線裝書和三本豎放的現代書籍,示工程教育工讀並重,融匯古今、學貫中西之意。砧座有阿拉伯數碼1896,表明交通大學的創辦年份。砧外為齒輪,內部為一船舶形狀,皆寓工程與交通之意。校徽有24齒和48齒兩種規格。
1925年4月8日校慶交通部南洋大學向師生和校友徵集校徽,年底確定了將當時在校學生徐震池和楊恆的設計稿合二為一的樣式,並於1926年1月23日校長凌鴻勛發佈公告實行。[10]
1912年版校徽 | 1926年版校徽 | 1934年版校徽 | 1940年版校徽 |
---|---|---|---|
交通部上海工業專門學校 |
南洋大學 |
交通大學 |
交通大學 |
校歌
上海交通大學並未採用同源的西安交通大學和國立交通大學所採用的1943版交通大學校歌。2009年上海交通大學校方根據1909年的校歌制定了新校歌,但未被廣泛使用。歌詞依照1909年版略作修改,曲調仍然寄調基督教讚美詩《信徒精兵歌》。[11]
- 神州煥,古今燦,壯哉我中華;
- 書香溢,銀錘起,美哉我校旗。
- 願我師生全體,明白旗中意,
- 既明勿昧,既進勿退,精神常振起。
- 實心實力求實學,實心實力務實業,
- 光輝我中華,便是光輝我校旗。
1897年版校歌 《警醒歌》 |
1909年版校歌 《郵傳部高等實業學堂校歌》(1909年) 《南洋公學校歌》(1915年) |
1909/1915年英文版校歌 The College Song |
---|---|---|
警、警、警,黑種奴、紅種燼,黃種酣眠鼾未竟。 警、警、警,胚羲軒、乳孔孟,神明搖落今何剩? 警、警、警,野吞聲、朝飲恨,百年養士期何稱。 警、警、警,水東流、日西軔,朱顏彈指成霜鬢。 |
珠光燦,青龍飛,美哉我國徽;[@] |
I.
|
1926年版校歌 《交通部南洋大學校歌》 |
1943年版校歌 《國立交通大學校歌》 |
1982年版校歌 《上海交通大學校歌》 |
長江南大洋西,中外交通地。 |
美哉吾校,真理之花,青年之楷模,邦國之榮華。 |
相聚在東海之濱,吸取知識的甘泉。 |
校旗
南洋公學時期曾使用醒獅起搏大地圖案的校旗。交通大學時期的校旗中間為校徽,兩側為三道水平橫條,代表滬、平、唐三校,上方文字為「國立交通大學」。
1950年7月7日,校方發佈《公佈本校校旗式樣》公告,通過了一面紅底,左上為五角星及校徽,右下方為「交大」二字的校旗。1952年9月29日,根據教育部《關於各級學校校旗、證章式樣的原則規定》,改為旗面僅有校名的旗幟。[15]
現行上海交通大學校旗為藍底,中上部置有校徽及校名的旗幟。其中黃藍兩色為交通大學傳統上的校色。
|
|
|
|
校名
清代以長江為界,以南稱為「南洋」。盛宣懷從自己經管的輪船招商局、電報總局籌得建設南洋公學的經費。他曾於奏摺中解釋命名原因:「西國以學堂經費半由商民所捐,半由官助者為『公學』。今上海學堂之設,學費皆招商、電報兩局眾商所捐,故定名曰『南洋公學』。」[16]
南洋公學曾先後隸屬商部、郵傳部、交通部。1921年北洋政府交通總長葉恭綽將交通部所屬的四所學校合併,以交通部統稱為交通大學。
校慶
上海交通大學每年4月8日舉行校慶活動。4月8日為傳統上交通大學的校慶日,源於1922年4月8日,交通部部長、交通大學校長葉恭綽電令:「今日為交通大學成立紀念日,放假一天。」一說取義「四通八達」,正對「交通」之名,一說取自1897年4月8日南洋公學師範院首批40名學生開學日。
校園
目前上海交通大學有閔行、徐匯、法華、七寶(原上海農學院)、盧灣(原上海第二醫科大學)等5個校區,校園總面積近350萬平方米。其中徐匯校區位於上海市中心徐匯區華山路上,是南洋公學創辦之地,現今具有一百多年的歷史。閔行校區是上海交通大學最大的一個校區,位於閔行區東川路上,鄰近黃浦江,始建於1985年,1987年落成使用,時任上海市市長的交大校友江澤民參加當年閔行校區的開學典禮。隨着閔行校區二期擴建工程的收尾工作於2006年的基本建成,閔行校區面積達到309.25公頃(約4600畝),成為上海交通大學教學和研究的主要基地。周圍有紫竹高科技園區以及華東師範大學閔行校區等。
2024年10月28日上午,上海交通大學崇明校區首期項目正式啟動建設[17]。
閔行校區
上海交通大學閔行校區位於上海市閔行區東川路800號,是上海交通大學最大的一個校區。佔地面積約309.25公頃,4638.75畝。原稱交大二部,始建於1985年,於1987年建成開學。
該校區共有11個校門,現共有7座教學樓,學生公寓共分7個片區,9座餐飲大樓分佈其中。滬金高速公路以西為早期建設的西區,南部建有三座教學樓,其側為思源湖,北部為研究生宿舍區。程及美術館、南區體育場、光明體育場、體育館新館、菁菁堂、老行政樓等功能性建築分佈其中。高速公路以東,北部為生農醫藥院所區域,南部為機電信息院所區域,中部有圖書館新館、新行政樓以及法學院、媒設、人文學院等院系大樓。
由於校區面積較大,特別是東區學院建築分散,為方便師生,學校開設免費校內巴士,大致沿環形路線行走,共設十餘站。並定時有校車前往徐匯、七寶等校區。
目前上海交大除醫學院外的本科生和大部分研究生在該校區生活學習。
上海交通大學閔行校區地圖 |
---|
-
思源門及菁菁堂
徐匯校區
上海交通大學歷史建築群 | |
---|---|
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 |
地址 | 上海市徐匯區 |
分類 |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
時代 | 1898-1936年 |
編號 | 8-19 |
認定時間 | 2014年4月4日 |
上海交通大學徐匯校區位於上海市徐匯區華山路1954號,佔地面積為355畝[18]。該校區是上海交大整體搬遷至閔行校區前的主校區,也是承載老交大歷史的校區,1896年南洋公學始建於此。
初建時的校區四面環河,位於現今校區的東部,徐匯校區的多數歷史建築亦分佈於此。現今東側草坪原為露天體育場,建築環繞四周分佈,建於1899年的中院位於草坪北側,是徐匯校區現存最早的教學樓。後經多次購地擴建,逐步形成今日淮海西路、華山路、廣元西路、番禺路間的校區格局。其中,南洋公學時期建築及交通大學工程館、新上院分別位列第二、四批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
該校區共有5個校門,校區西側為宿舍區,南洋公學初建時學生居住於上院,後在校區西側修築有執信西齋作為宿舍使用。
目前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凱原法學院、高級金融學院設在此校區。
上海交通大學徐匯校區地圖 |
---|
現狀
上海交通大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名列於211工程、985工程的高等院校,以及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是中國大陸最出色的高等學府之一。現任校長是丁奎嶺院士。
排名聲譽
大學排名 | |
---|---|
上海交通大學 | |
全球排名 | |
ARWU世界排名[19] | 38名(2024) |
QS世界排名[20] | 45名(2025) |
泰晤士世界排名[21] | 43名(2024) |
USNWR全球排名[22] | 54名(2024-2025) |
- 上海交通大學是中國歷史最為悠久的學府之一,是「九校聯盟」(C9)成員和華東五校之一。在上海,上海交通大學與復旦大學、同濟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並稱滬上「四大名校」。[23][24][25][26]
- 上海交通大學在多個國內及國際的大學排名裏,均獲列為中國內地前5位。
- 上海交通大學受到各地學生的推崇,生源質量全國位居前列。[27]
院系專業
南洋公學初創時,設有師範院、外院、中院、東文學堂、鐵路班、附屬小學、特班、政治班、商務班等院所。
1928年至1937年國民政府鐵道部管理期間,設有數學、物理、化學;電機、土木、機械;交通管理等三類系科。1937年國民政府教育部接管後,設立理、工、管三大學院。1942-1943遷校重慶期間,在工學院增設航空、造船、通信等系科,在管理學院運輸、財務、工業管理等系科。至1946年,交通大學全校共設三個學院:理學院(設有數、理、化專業);工學院(設有土木、機械、電機、航空、造船、水利、化學工程、紡織、工業管理專業)和管理學院(運輸管理、財務管理、航業管理、輪機管理、電信管理),並設置有電信研究所。
重點學科
國際合作
目前上海交通大學和以下國際及港澳台地區高校簽訂交換合作項目協議:
- 比利時:荷語天主教魯汶大學
- 香港: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浸會大學
- 臺灣:國立台灣大學、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國立成功大學
- 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
- 法國:巴黎綜合理工聯盟(IP Paris)、巴黎高科集團(ParisTech)、法國國立應用科學學院集團(INSA),巴黎、南特、里爾、里昂、馬賽5所中央理工大學,法國高等礦業教育集團下屬7所大學
- 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亞琛工業大學、康斯坦茨大學、卡爾斯魯厄大學、柏林工業大學、馬德堡大學等
- 意大利:米蘭理工大學、博科尼大學
- 英國:帝國理工大學、諾丁漢大學等
- 日本:東京大學、早稻田大學、京都工藝纖維大學、立命館大學
- 新加坡: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
- 加拿大:麥馬士達大學等四所大學
- 澳洲:昆士蘭大學、昆士蘭科技大學、悉尼大學
- 美國:哈佛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密芝根大學、加州理工州立大學、卡內基·梅隆大學、佐治亞理工學院、普度大學、俄亥俄州立大學、新墨西哥大學、德薩斯大學柯士甸分校、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賓夕凡尼亞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康奈爾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紐約大學、辛辛那提大學、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
附屬醫院
瑞金醫院、仁濟醫院、新華醫院、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上海市第九人民醫院、兒童醫學中心、兒童醫院、上海市胸科醫院、上海醫學遺傳研究所、上海腫瘤研究所、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
附屬學校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中學、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二中學、上海交通大學附屬小學(原子弟小學)、上海交通大學附屬實驗小學、上海交通大學幼兒園、上海交通大學閔行幼兒園、上海交通大學附屬閔行馬橋實驗學校、上海交通大學附屬黃浦實驗中學、上海交通大學附屬黃浦實驗小學[31]
知名校友
南洋公學至合校前畢業知名校友
|
交通大學西遷前畢業知名校友
|
|
交通大學西遷(1959)後畢業知名校友
著名學者:
|
|
青年企業家:
|
|
傑出企業家:
政界:
|
|
歷任領導
校長
職務 | 姓名 | 任期 |
---|---|---|
南洋公學 | ||
督辦 | 盛宣懷 | 1896年冬-1905年春 |
總理 | 何嗣琨 | 1897年春-1901年春 |
總理 | 張元濟 | 1901年春-1901年夏 |
總理 | 勞乃宣 | 1901年秋-1901年冬 |
總理 | 沈曾植 | 1901年冬-1902年春 |
總理 | 汪風藻 | 1902年春-1902年冬 |
總理 | 劉樹屏 | 1902年冬-1903年夏 |
提調兼總理 | 張美翊 | 1903年夏-1903年冬 |
總理 | 張鶴齡 | 1903年冬-1904年夏 |
提調兼總理 | 張美翊 | 1904年夏-1904年冬 |
商部高等實業學堂 | ||
監督 | 楊士琦 | 1905年春-1907年春 |
代理監督 | 王清穆 | 1905年秋-1906年春 |
郵傳部上海高等實業學堂 | ||
監督 | 楊文駿 | 1907年春-1907年秋 |
監督 | 唐文治 | 1907年秋-1911年冬 |
南洋大學堂 | ||
校長 | 唐文治 | 1912年春-1920年冬 |
交通部上海工業專門學校 | ||
代理校長 | 淩鴻勛 | 1920年冬-1921年春 |
代理校長 | 張鑄 | 1921年夏 |
交通大學(上海學校) | ||
校長 | 葉恭綽 | 1921年夏-1922年夏 |
滬校主任 | 張鑄 | 1921年夏-1922年夏 |
滬校副主任、主任 | 張廷金 | 1921年冬-1922年秋 |
校長 | 陸夢熊 | 1922年夏 |
校長 | 關賡麟 | 1922年夏-1922年秋 |
交通部南洋大學 | ||
校長 | 雷光宇 | 1922年秋(未到任) |
校長 | 盧炳田 | 1922年秋-1923年夏 |
校長 | 陳杜衡 | 1923年夏-1924年冬 |
校長 | 淩鴻勛 | 1924年冬-1927年夏 |
交通部第一交通大學 | ||
接管委員 | 李范一 | 1927年夏 |
代理校長 | 符鼎升 | 1927年秋-1928年春 |
校長 | 蔡元培 | 1928年春-1928年秋 |
校長 | 王伯群 | 1928年秋-1928年冬 |
國立交通大學 | ||
校長 | 孫科 | 1928年冬-1930年冬 |
副校長 | 黎照寰 | 1929年夏-1930年冬 |
校長 | 黎照寰 | 1930年冬-1944年秋 |
交通大學重慶分校 | ||
重慶分校主任 | 徐名材 | 1940年秋-1941年秋 |
重慶分校主任 | 吳保豐 | 1941年秋-1942年秋 |
國立交通大學重慶總校 | ||
重慶總校代理校長 | 吳保豐 | 1944年冬-1944年冬 |
校長 | 吳保豐 | 1944年冬-1947年秋 |
國立交通大學 | ||
校長 | 程孝剛 | 1947年秋-1948年秋 |
代理校長 | 王之卓 | 1948年秋-1948年冬 |
校長 | 王之卓 | 1948年冬-1949年秋 |
交通大學 | ||
校委會主任委員 | 吳有訓 | 1949年秋-1952年秋 |
代理校長 | 李培南 | 1952年秋-1953年夏 |
校長 | 彭康 | 1952年秋-1968年冬 |
上海交通大學 | ||
校長 | 謝邦治 | 1959年9月-1963年 |
校長 | 劉述周 | 1963年-1978年 |
校長 | 朱物華 | 1978年-1979年 |
校長 | 范緒箕 | 1979年-1984年 |
校長 | 翁史烈 | 1984年-1997年 |
校長 | 謝繩武 | 1997年-2006年 |
校長 | 張杰 | 2006年11月27日-2017年2月23日[32] |
校長 | 林忠欽 | 2017年2月23日-2023年2月19日[33] |
校長 | 丁奎嶺 | 2023年2月19日-[34][35] |
黨委書記
大事紀略
- 2023年
- 2月21日,原上海交通大學常務副校長丁奎嶺教授任上海交通大學校長
- 2017年
- 2月23日,原上海交通大學常務副校長林忠欽教授任上海交通大學校長。
- 2010年
- 2月,上海交通大學獲得在中國哈爾濱舉行的第34屆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全球總決賽冠軍
- 11月18日,上海交通大學與東森國際合作成立上海交通大學-東森兩岸四地傳播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趙怡擔任首任主任[36][37]。
- 2009年
- 4月19日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成立
- 2008年
- 5月15日上海交通大學高等教育研究院成立,下設世界一流大學研究中心、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科學與技術政策研究中心三個機構
- 5月12日上海交通大學中美食品安全聯合研究中心成立,揭牌儀式及第一屆年會隆重舉行
- 2007年
- 2006年
- 2005年
- 4月,承辦第29屆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全球總決賽並再次奪得冠軍
- 7月18日,上海交通大學、上海第二醫科大學正式合併
- 2002年
- 3月,在美國夏威夷舉行的第26屆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全球總決賽冠軍
- 中國首批獲得本科專業自主設置權的六所高校之一
- 6月8日,在原有人文學院法律系的基礎上,成立法學院。第一任常務副院長由憲法學家童之偉擔任。
- 6月25日,醫學院成立
- 10月,在新加坡成立了中國在海外的第一個研究生院
- 2001年
- 6月8日,上海紫竹科學園區簽約
- 2000年
- 教育部本科教學評估「優秀」
- 與美國密芝根大學簽約,共建機械工程學院
- 4月6日上海交通大學Bio-X科學研究中心正式成立
- 1999年
- 9月,原上海農學院併入
- 1997年
- 1996年
爭議
2010年11月,上海交通大學引入了法國籍諾貝爾獎得主呂克·蒙塔尼耶,並申請研究DNA在水中引起電磁波的現象,因蒙塔尼過去曾多次被指從事研究偽科學而遭到駁回,但蒙塔尼仍獲交大聘用為講席教授。
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期間蒙塔尼聲稱SARS-CoV-2病毒存有HIV病毒的核酸序列,並指控是武漢病毒研究所泄漏引發,更指美國有對研究所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援。他所引用的印度理工學院德里分校相關研究已主動撤回。[來源請求]
參見
參考資料
- ^ 光緒諭令批准設立學堂日,《上海交通大學紀事》 - 南洋公學1896年(光緒二十二年)紀事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上海交通大学视觉形象识别系统. [2021-04-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23).
- ^ 招办主任新浪访谈. [2013-0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2-27).
- ^ 南洋公学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纪事. Jdxiaoshi.sjtu.edu.cn. [2017-05-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1-09).
- ^ 盛懿、孫萍、歐七斤. 三个世纪的跨越——从南洋公学到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2006-03. ISBN 9787313042231.
- ^ 6.0 6.1 存档副本. [2012-04-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7-05).
- ^ 上海交大校训的思考. Jdxiaoshi.sjtu.edu.cn. [2017-05-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 ^ 饮水思源,爱国荣校——上海交通大学校训. Gx211.com. [2017-05-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02).
- ^ 学校最早的校训. Museum.sjtu.edu.cn. [2017-05-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 ^ 饮水思源碑与交大校徽. Jdxiaoshi.sjtu.edu.cn. [2017-05-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09).
- ^ 上海交通大学校歌校旗修改方案(征求意见). [2010-03-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24).
- ^ 关于交通大学校歌(2009版)意见征求说明. [2010-0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18).
- ^ 中共上海交通大學委員會校報電子版 - 第1219期(2008-01-21) - 第03版[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1909/1915年英文版校歌. [2012-04-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29).
- ^ 谈谈交大的校旗.但申.中共上海交通大学委员会校报.2008年11月10日. Sjtu.cuepa.cn. [2017-05-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8).
- ^ 闻名世界的南洋公学教学楼(上海交通大学). Shtong.gov.cn. [2017-05-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11).
- ^ 上觀新聞. 上海交通大学崇明校区首期项目正式启动,预计2026年9月迎来首批学生. 騰訊網. 2024-10-28 [2024-10-29].
- ^ 校区介绍. [2013-1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6-21).
- ^ ShanghaiRanking's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 ^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5: Top global universities. QS Quacquarelli Symonds Limited. 2025.
- ^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 ^ Best Global Universities Rankings.
- ^ 赤水市人民政府官方网站. Zgcs.gov.cn. 2013-02-02 [2017-05-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7-05).
- ^ 大公网 上海地区大学. Edu.takungpao.com. [2017-05-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10).
- ^ 同济大学EMBA. Tongjiemba.com. [2017-05-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 ^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沪上四大名校的重要发展阶段. Shedunews.com. [2017-05-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19).
- ^ 2012年08月24日09:30 來源:漢網-長江日報. 搜狐教育 985高校本科生源质量排名:清华超北大居首. Learning.sohu.com. 2010-09-09 [2017-05-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2).
- ^ Ariel Zirulnick. New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 puts Harvard back on top. 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2013-0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4-07).
- ^ Nocookies. The Australian. [2017-05-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21).
- ^ Indira Samarasekera and Carl Amrhein. Top schools don't always get top marks. The Edmonton Journal. [2017-06-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0-03).
- ^ 上海交通大学中文主页门户网站. www.sjtu.edu.cn. [2023-04-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08).
- ^ 张杰院士卸任上海交大校长 林忠钦院士接任. 科學網. 2017-02-23 [2017-0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2).
- ^ 林忠钦接替张杰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 人民網. 2017-02-23 [2017-0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1).
- ^ 丁奎岭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 中國經濟網. [2023-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21).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任免人员. 國務院公報 2023年第8號. [2023-07-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06).
- ^ 為兩岸交流 上海交大成立傳媒中心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TVBS新聞
- ^ 為兩岸交流 上海交大成立傳媒中心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東森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