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基天后宮
開基天后祖廟,又稱開基天后宮,位於臺灣臺南市北區,是主祀媽祖的廟宇[2][3]。該廟因是臺灣本島最早的媽祖廟,故以冠以「開基」之名[2][3]。其別名「小媽祖廟」是與俗稱「大媽祖廟」的祀典大天后宮相對而來,而由於位在「水仔尾」[註 1]所以也稱水仔尾媽祖廟[2][3]。
開基天后宮 | |
---|---|
開基天后祖廟、水仔尾媽祖廟、小媽祖廟 | |
位置 | 臺灣臺南市北區自強街12號 |
座標 | 22°59′59″N 120°12′09″E / 22.9996296736991°N 120.202585761093°E |
建成時間 | 創建:永曆十六年(1662年) 重建:1926年 |
官方名稱 | 開基天后宮 |
類型 | 登錄等級:國定古蹟 登錄種類:寺廟 |
評定時間 | 1985年11月27日[1] |
詳細登錄資料 |
沿革
該廟由鄭成功在明鄭永曆十六年(1662年)攻下普羅民遮城後改建德慶溪口的「媽祖寮仔」而成,當時稱「開基媽祖廟」,其蓋廟的磚頭是他第二批自廈門來臺的艦隊所運來的。廟內供奉一尊刻製於崇禎十三年(1640年)的媽祖像,是當年隨着鄭成功艦隊來臺的,故俗稱為「船仔媽」。
進入清治時期後,在乾隆三十年(1765年)時,時任福建分巡台灣道的蔣允焄捐修該廟,使其更具規模,有「重修鎮北坊天后廟碑記」以資證明,原碑已佚失,目前為仿製。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時,臺灣府知府蔣元樞又予以修建,使之成為一間三進的建築,並贈與一尊「傾聽觀音」在新建的後殿供奉。這尊觀音乃蔣元樞所獻的「府城三大觀音」之一,另外兩尊則在祀典武廟與大天后宮中。之後歷代亦有所修建。
1926年因廟宇年久失修,境內居民們集資重建。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該廟遭盟軍空襲而毀損甚重,廟身及文物都受到嚴重破壞,1948年重修,1972年該廟有所改建,增添繁複的表面裝飾而成今貌,邀請彩繪畫師黃啟受重新繪製廟門。
2013年,開基天后宮方主動進行建築調查研究,其中門神彩繪經風吹日曬影響,已嚴重剝落、裂痕等破壞狀況,後聘請臺南藝術大學講師李志上與修復師吳佩錡進行6面門神的修復工程。[4]
2018年至2019年間開基天后宮進行廟體古蹟修復。2021年啟建庚子科金籙慶成祈安三朝建醮,送天師由有400年歷史的萬曆媽與381年的崇禎媽連袂出巡[5]。
建築設計及祭祀神祇
開基天后宮的廟內基本上是狹長的廊道形式,共三進,由廟外埕、內埕、三川門、拜亭與龍虎井、正殿、大殿和後殿組成。該廟中還有明代樣式的三爪龍柱及古匾等文物,而在三川門有着「憨番擡廟角」的裝飾,屋頂則是疊合共七段的「七架楹」混合式構造而成。
後殿十八羅漢組合與大觀音亭相同,為: 降龍尊者、伏虎尊者、長眉尊者、開心尊者、梁武帝尊者、達摩尊者、木連尊者(一般譯為目連尊者)、布袋尊者、志公尊者、進香尊者、進果尊者、飛鈸尊者、道悟尊者、優婆尊者、利多尊者、力風尊者、夜多尊者、曇晟尊者。左右另設兩神房,奉祀 福德正神 及 註生娘娘。
交誼境
四聯境金安宮(主普境)、嘉義大天宮、嘉義南隱宮、橋頭鳳橋宮、新市永安宮、歸仁媽祖廳、大銃街元和宮全臺白龍庵、白龍庵敬心壇、米街廣安宮、米街忠澤堂、米街澤祐堂、四聯境普濟殿、南廠廣州宮、南廠水門宮、祀典興濟宮、府城興聖堂、全臺首邑縣城隍廟、赤崁樓大士殿、台灣首廟天壇、六合境大埔福德祠、開台聖地三老爺宮、盤古藥皇廟神佛壇
圖片
-
2020年的三川門
-
開基天后宮的「憨番抬厝腳」
-
明代時期的三爪龍柱,是台灣現存最早的龍柱。
-
正殿景象
-
隨祀的千里眼將軍
-
隨祀的順風耳將軍
-
後殿景象
-
後殿的傾聽觀音像,台灣知府蔣元樞督造的三尊觀世音菩薩像之一
-
2020年修復後的傾聽觀音像
相關條目
註釋
參考資料
- 《臺南市二級古蹟開基天后宮調查研究及修護計劃》
- ^ 1.0 1.1 開基天后宮.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7).
- ^ 2.0 2.1 2.2 王浩一. 《在廟口說書》. 台北市: 心靈工坊文化. 2008-08: 頁11-16. ISBN 978-986-6782-47-3.
- ^ 3.0 3.1 3.2 3.3 3.4 傅朝卿. 台南市古蹟與歷史建築總覽. 台南市: 台灣建築與文化資產出版社. 2001-11: 頁64-65. ISBN 957-30880-4-5.
- ^ 自由日報. 〈整修門面 台南開基天后宮 三對門神「起門」〉. 2013-01-06 [2021-1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26) (中文(臺灣)).
- ^ 自由日報. 金光閃閃!媽祖婆穿金履鞋時髦出巡 全身行頭近百萬. 2021-03-20 [2022-05-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