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中國抗日戰爭/關於條目命名的討論

較早前的討論

抗日戰爭的問題或許不在於立場,而在於不夠清楚。抗日戰爭表明這是一場戰爭,其中一方是日本,另一方呢? --mingwangx 17:04 2004年4月1日 (UTC)

抗日戰爭,日文的Wikipedia之所以叫[日中戰爭],是因為日本的教科書上就叫[日中戰爭]。任何上過小學的日本人,看到[日中戰爭]都知道那是指什麼。 而中國的教科書用的是[抗日戰爭]。為什麼日文的Wikipedia用教科書上的稱謂就不叫[日本中心],中文的Wikipedia用教科書上的稱謂卻被認為是[中國中心]? 不由得你不懷疑Wikipedia的所謂中立觀點。不,我寧可相信只是某個人的觀點。

「日中戰爭」這一稱法並沒有偏向於哪一方,日本版本的wiki還可以使用更難聽的叫法,例如「支那事変」(其實也已經存在了,重定向到了日中戰爭而已),但是他們沒有這樣做。我覺得中文版使用「抗日戰爭」的話就像日文版使用「支那事變」那樣,會令兩方面都不舒服。中文維基也有日本人來看的。而國際上,例如英文,則使用的是「Second Sino-Japanese War」。因此我覺得使用第二次中日戰爭並不會太不妥。--Samuel 17:59 2004年3月30日 (UTC)
我認為就算是叫「抗日戰爭」根本沒有不妥!就好像「釣魚島」這條目,你不會叫把它叫做「尖閣諸島」(英文版是按照日文的譯音「Senkaku Islands」)一樣的道理。「抗日戰爭」是中國歷史中最標準的稱呼,所以我認為這只是某些人偏頗的叫法。如果非要說這個名字不公,我建議來投票好了。--Tintin 19:26 2004年3月30日 (UTC)
我想問一下台灣、新加坡等地對這場戰爭怎樣稱呼?假如世界上所有華人,包括學術界,都稱之為抗日戰爭的話,那麼我覺得我們也這樣稱呼並無不妥。我們沒有必要為了NPOV而來創造一些新的詞彙。這樣做本身就是一種政治,我想是維基應該避免的。--Wing 20:31 2004年3月30日 (UTC)
新加坡的,我找到這頁:[http://www.google.com/search?q=%E6%8A%97%E6%97%A5%E6%

88%98%E4%BA%89%2B%E6%96%B0%E5%8A%A0%E5%9D%A1&ie=UTF-8&oe=UTF-8&hl=zh-CN&lr= 在google里輸入「抗日戰爭+新加坡」找到的]。

第一項是「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圖書館」,有「新馬僑友會編.馬來亞人民抗日戰爭史料選輯.香港:香港見證出版有限公司,1992.497頁.[HX435Mlym].」
第二項是「新加坡國際廣播電台」的,裡面包括:「《小玩意》是一部抗日戰爭電影,著名影星阮玲玉在影片中飾演一名以製作玩具為生的鄉村婦女葉大嫂。」(在它的搜尋里輸入「抗日戰爭能找到更多」)
第三項是「陳嘉庚基金會」
還有這頁:在新加坡的.sg網頁中查找「抗日戰爭」,這裏都是新加坡的網頁。
同理在台灣的.tw網頁中查找「抗日戰爭」
如果以上都不算,那我確實有理由懷疑wiki的中立性!
I asked a friend of me from Singapure last night. He said that both 抗日戰爭 and 中日戰爭 are used in Singapure, but in most official use 抗日戰爭 is used. --Wing 08:09 2004年3月31日 (UTC)

我覺得維基是要我們以西方的觀點(或非使用中文的人士的觀點)來為有政治背景的條目作註譯 而該類條目本來就存在着不同的觀點和立場。如抗美援朝戰爭神風敢死隊條目,請看管理員對該條目的修訂過程。誰能說日本「軍國主義」不是殘暴和無人性的呢?誰又能說對中華人民共和國來說抗美援朝戰爭不是「援助危難的友好鄰邦和保家衛國」的呢?可是他們對納粹黨蘇聯等條目的西方觀點卻保留在條目中。這有中立性嗎? 舉例:

安德羅波夫(Yuri Andropov,1914年-1984年),蘇聯特務組織克格勃首腦、政治家。1939年他加入蘇聯共產黨,1953年任匈牙利大使,1956年鎮壓了匈牙利事件。1967年開始任克格勃首腦,實行政治高壓政策,對持異議的知識分子進行鎮壓,將他們送進克格勃管制下的精神病院進行非人道的折磨。1982年11月他接替勃列日涅夫成為蘇聯共產黨總書記,在任期間,繼承了勃列日涅夫的政策,1984年逝世,由契爾年科接任總書記職務。

                                             TIGLAM
如果您認為條目寫得不中立,您可以修改呀。可以把各方的觀點寫出來。另外,請使用4個波浪號簽名(~)--百無一用是書生 (Talk) 02:39 2004年3月31日 (UTC)

(這段留言並不是論證我的觀點,僅供參考)我想即使是臺灣、新加坡或海外都是把它稱爲「抗日戰爭」的,因爲當時是中華民國政府在大陸。此外,英文版也有「釣魚島」一文(Diaoyu Island),至於爲什麽使用「Senkaku Islands」,英文版已經解釋了,因爲現在釣魚島是在日本的實際控制之下。中文版不使用尖閣諸島的稱謂,是因爲那個是日語單詞,不是中文。我不認同維基必須使用西方觀點,那明顯有違中立政策。儅中文版的內容涉及到一些有民族情緒的話題時,我建議可以參考西方的觀點——被民族情緒影響而寫出來的條目不可能是中立的。日本的軍國主義對絕大部分中國人來説是慘無人道的,但我們應該注意到在日本還有軍國主義的鼓吹者,他們對於軍國主義合理的論證也是值得提及的(這讓我想起了英文老師所教的,無論是使用「所有人都認爲」,「沒有人會不認爲」,「誰會說……不……」等的絕對性的詞語都不可能是「truth」。諸如此類的表述是會被人「challenge」的,在維基上尤其不應該使用這些詞。無論人們認爲自己多麽正確)。儅我們執行中立政策時,隨時應該注意我們已經認爲是很自然的事情,畢竟,我們接受的是共產黨的教育,代表的只是共產黨的論調。「對中華人民共和國來說抗美援朝戰爭是援助危難的友好鄰邦和保家衛國」,的確這是中國國內的主流觀點,必須反映出來。此外,中文版並不是完美的,很多翻譯自英文版本的文章確實存在中立性問題(因爲他們沒有反映出東方的觀點,例如把毛澤東稱爲「獨裁者」),但是那不應該成爲中文版就可以存在中立性問題的原因。您可以就此提出建議或修改。中文版已經存在了抗日戰爭的條目,現在不是討論應不應該存在的問題,而是那個作爲主要頁面的問題。我建議您問一下User:Lorenzarius,是他最先提出使用「第二次中日戰爭」的。請大家討論時保持冷靜,特別是在討論涉及民族感情的問題(例如中日方面的問題)的時候。不能認爲只有中國人才是「抗日戰爭」的受害者,日本國內的國民也是深受其害的(我的觀點)。此外,上面的搜索結果只論證了「抗日戰爭」在華語圈廣泛使用(我認爲根本不需要搜索,這很明顯就是事實),但是還沒有證明「第二次中日戰爭」的稱謂不合理。此外,關於命名,英文版似乎是提倡「使用最常用的」,如果那樣的話,就必須使用「抗日戰爭」作爲主要條目了。--Samuel 02:50 2004年3月31日 (UTC)

「抗日戰爭」和「日中戰爭」只是雙方對戰爭不同的站立面而已。在戰爭里誰對誰錯誰會承認呢?象鐵木真,帶領鐵騎狂掃北疆西域直逼歐陸,算不算侵略呢?但是,毛主席卻說他是一代天驕。這又如何是說,所以,維基在日本稱抗日戰爭為中日戰爭並不為過,因為日本人就是這麼看待的。現在只因為日本在那場戰爭中是戰敗者,所以我們才說他們是失敗的侵略者。也想去要求他們接受我們的說法,但是可能嗎?我們有民族感情,人家也有啊。

上面這個爭論離題了,我們沒有要求任何人接受我們的説法。這不是維基的工作。我們只負責把所有的立場羅列出來。如果中國人的立場沒有在日本維基上體現出來,請到日本維基上提出。此外,有個日本維基人希望向我們了解關於中國對於釣魚島的立場。--Samuel 03:47 2004年3月31日 (UTC)
可以看看釣魚島問題--百無一用是書生 (Talk) 03:55 2004年3月31日 (UTC)

我是正在日本留學的中國留學生。「抗日戰爭」和「支那事變」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日本人也承認「支那」「三國人」等等是有歧視侮辱的意思的單詞。日本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曾經在演講中用了「支那」「三國人」的稱謂,遭到了甚至執政的自由民主黨的猛烈批評。結果不得不兩次公開道歉才平息了那場風波。現在的日本除了研究歷史的學生,40歲以下的青年人已經沒有人會用「支那事變」的說法,代之的是「日中戰爭」。我問過幾個周圍的日本學生,他們都沒覺得中國使用「抗日戰爭」的說法有什麼不妥。應為「抗日戰爭」是一個相當中立含糊的縮寫。激進的中國人可以理解為「不願做亡國奴的中國人民抗擊日本侵略中國的戰爭」,而激進的日本人則可以認為是「部分中國人抵抗日本進入中國的戰爭」。如果這麼一個普通日本人都認可的中性詞彙都不能在維基通過的話,讓人懷疑維基的中立觀點是否名副其實,那時自然的了。 順便說一句,我會時時關注此條詞條的註解,並且按照事實修正其內容。除非維基封殺我的用戶和IP位址。不過如果那真的發生的話,只能說明維基並非真的恪守中立原則,我也將有理由在中文論壇提請中國人民的注意了。

如果沒有異議,就改為抗日戰爭吧--百無一用是書生 (Talk) 07:08 2004年3月31日 (UTC)

我贊成使用抗日戰爭抗日戰爭應該是個中立性的詞彙。--Mountain(Talk) 08:35 2004年3月31日 (UTC)

抗日戰爭在中文中遠比第二次中日戰爭常見,因此應該把這篇文章移動到抗日戰爭。--Formulax 08:43 2004年3月31日 (UTC)

「順便說一句,我會時時關注此條詞條的註解,並且按照事實修正其內容。除非維基封殺我的用戶和IP位址。不過如果那真的發生的話,只能說明維基並非真的恪守中立原則,我也將有理由在中文論壇提請中國人民的注意了。」聼起來像是威脅一樣;p。不過我不相信這樣的事會發生。--Samuel 09:32 2004年3月31日 (UTC)


我已經儘量按照中立性的原則修改了神風敢死隊抗美援朝戰爭。另外,我的簽名沒有使用 4個波浪號是因為我的手提電腦的「波浪號」按鍵損壞了。 TIGLAM

加油!中文版連中國歷史都不全讓人覺得很不舒服。:) --Samuel 10:46 2004年3月31日 (UTC)

謝謝,你們的鼓勵是我最大的動力!!!tiglam

抗日戰爭是長期以來民眾的共識,在當時抵抗日本軍國主義的情況下,使用抗日戰爭一詞並無不妥。 反而第二次中日戰爭聽起來讓人感覺生疏,而且少為史家所用。 Jackcsk 17:04 2004年4月4日 (UTC)

為什麼沒看見關於國民黨正面戰場的真實情況?有失公允。
我想即便是用最簡單的邏輯也可以說明這個問題:這場戰爭的主戰場在中國,毫無疑問地是遭到了大日本帝國侵略,難道不能叫「抗日戰爭」?這種問題也拿來討論是不是太謹小慎微、小題大做了?

我認為叫抗日戰爭更合適,歷史上被欺壓的民族必定要反抗,我們是正義的一方,我們要維護我們的尊嚴,我們不習慣被奴役。而不是說討論這個詞彙有沒有必要,做為全世界每一個華人都不會忘記那段屈辱的歷史,「忘記過去,就意味着背叛」不是嗎?我們血管里流着先輩們的血,不要忘記歷史,畢竟那是在我們的土地上發生的。hdragon

關於命名的問題應該已經達成共識了吧!無需爭論了。此外請大家注意,不要總是用「我們」,這裏是中文維基百科,不是中國人的維基百科,很多會說中文的日本人、美國人、德國人、加拿大人、海外的華人並不一定認爲屬於「我們」。;p --Samuel 03:05 2004年4月8日 (UTC)

當然這裏不是某一個人或某一群人的維基百科,你沒有權利說別人這個、那個,這裏不是開放的嗎?當然不是某個人的。另外難道說「我們」就是要包括只會說漢語、寫漢字的人嗎?Hdragon 08:00 2004年4月9日 (UTC)

我認為叫抗日戰爭更合適。這個條目命名的問題不是中國中心的問題,而是有以下數點:
  1. 對在中國大陸、台灣和港澳的同胞,抗日戰爭已是那段歷史的人所共知的名稱。改叫第二次中日戰爭會增加生疏。
  2. 那段時間所發生的戰爭根本就是抗日,稱為第二次中日戰爭反而有失真正確性之感。
  3. 此外,引用英文版提倡的「使用最常用的」,如果那樣的話,就必須使用「抗日戰爭」作爲主要條目的名稱了。

另外要注意的一點是,第二次中日戰爭這個名稱應該在頁面提出,令到讀者知道這場戰爭的另一名稱。 維基戰區加拿大集團軍司令 (對話、留言按這裏) 07:47 2004年4月10日 (UTC)

其實,抗日的抗字,只有抵抗,抗擊的意思,連這個字都不敢用,此條目倒不如讓日本人來寫,或某個中立國家的人來做。世界上哪有絕對的中立,不辨美醜,不分善惡,何以為人,中文的wiki,沒有中國人的道德理念標準,倒不如讀英文wiki。司馬遷的史記,也會揚善抑惡。美國之音,ABC, BBC何嘗不是用他們自己的標準來衡量世界。(白無用)

「抗日戰爭」這個詞就像「對越自衛反擊戰」一樣,是中國人自己對一個歷史事件的稱呼。這樣的名稱顯然不適合於一個開放的中文百科全書,因為中文不意味着「中國」。有的人說到新加坡、馬來西亞,很明顯新加坡人說的「抗日戰爭」是指新加坡人的「抗日戰爭」,馬來西亞人說的「抗日戰爭」是指馬來西亞人的「抗日戰爭」,它們和中國人說的「抗日戰爭」代表了不同的含義,這正反映了「抗日戰爭」一詞用於國際交流時的不恰當性。為什麼有的人總是不能區分「中文」和「中國」呢?--Jflycn 01:54 2004年5月23日 (UTC)

等到中國經濟發達到一定程度,中文普及之後,很多外國人也會透過中文學習。我想用不到幾年,就會有法國人、巴西人還是澳洲人甚至是根本沒到過中國的人開始寫中文的內容。也許是寫有關他們國家的事,當然也可能寫中國的條目。所以一定程度的中立性是不可缺少的。
像是「抗戰」這樣的標題,我認為不應該改。因為幾乎所有的中文文獻都用「對日抗戰」、「抗戰」這樣的名詞。如果有外國人在中文書籍看到「抗戰」,到這裏查閱詳細資料,也一定會輸入「抗戰」這兩個字。雖然以他們的立場,這場戰爭可以叫做「中日戰爭」,但是用這個名詞的人一定很少。我們還是應該以最常見的名詞作為標題,但是要用折衷的方法讓外國人跟海外華人都能接受。
對於同樣遭受日軍侵略的星馬華人,他們也有自己的抗日戰爭,但是並不算在中國的抗戰之中,因為他們不受中國管轄。所以在中國人的「抗日戰爭」條目裏,以後也要加上「抗日戰爭(馬來西亞)」這類的連結,內容自然是日軍在南洋地區的侵略與當地華人和其他人種的抵抗。 -- Toytoy 16:17 2004年9月9日 (UTC)

)

看這麼多也看出來點爭論的焦點了

看這麼多也看出來點爭論的焦點了,先是在爭論"中日戰爭"和抗日戰爭的中立性,個人認為中日戰爭才是比較有時公允的,歷史中戰爭和侵略是由日本挑起的,即使不用"抗日戰爭",也應該是用"侵中戰爭"之類的來表示,而抗日戰爭並沒有有失公允,因為是日本侵略中國,所以中國人民抵抗,用"抗日戰爭"來形容在中國發生的抵抗日本侵略的戰爭並沒有什麼問題.還有一個爭論是關於"抗日戰爭"只是中國對發生在中國的日本侵略事件的稱呼的,我覺的只能算是文章標題準確性的問題,這種稱呼是不準確而片面,建議區分一下,比如中國的抗日戰爭就是<中國 - 抗日戰爭>,這樣要穩妥和準確.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

想必各位都同意,維基貢獻者應當堅持的原則一是「中立」,二是要儘量使用最常見的正式詞彙。

  • 關於中立:

「抗日戰爭」一詞,對我們中國人來說,就是中國人民抗擊日本侵略的戰爭,在中國人當中使用自無歧義。然而,據說其他通行漢語的國家(例如新加坡等)的人們也用「抗日戰爭」來指代本國人民抵抗日本的戰爭,那情況就變得有些複雜了。既然維基的讀者來自世界各地,那麼就應當找一個不引起歧義的詞彙。

  • 關於最常見的正式詞彙:

據本人所知,那場戰爭在中國的(在漢語裏的?)「正式」名稱應當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這一詞彙可見於很多正式場合。

丁子 09:21 2004年10月15日 (UTC)

既然意識到了有可能發生岐義,我覺得最好的正式名稱是」第二次中日戰爭」。」中國抗日戰爭」也無不可。為什麼省略人民二字?這場戰爭固然是中國人民對日本的抵抗,但還有國民政府的正規軍,也有共產黨的游擊戰;換個角度想,有哪個受到人民支持的反抗戰爭沒有人民的參與?由於人民參與的普遍性,使得人民這二字在命名上沒有特點,也因此人民二字不是命名所需。--[[User:Theodoranian|虎兒 (留言)]] 09:34 2004年10月15日 (UTC)

Frankly, "抗日戰爭" is a biased term, even if it is widely used. For neutrality, it is better to be termed as "第二次中日戰爭". Please note that the wide usage does not necessarily entail a neutral, encyclopedically-accepted thing.

老實說,「中日戰爭」才是有偏袒的稱呼,簡直好像中國有進攻到日本領土一樣
「抗日」是一個客觀事實,裏面並不包含對日本的定性——說白了,就算日本在中國不是燒殺搶掠而是「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也可以說中國是在「抗日」(最多你在後面附加說明一下,說中國人「吃飽了沒事幹」就行了)Zhouxiao 15:59 2005年1月11日 (UTC)

這點我不同意。百科全書是用來幹什麼的?就是讓人查找自己所不知道的資料的,既然「抗日戰爭」是最為廣泛應用的,我覺得也是最有可能被人查詢的,就應該用這個,如果這個稱呼是biased,那我們可以在條目中說明的吧!如果說「第二次日中戰爭」,很多人會不明所以的。或者我們要設兩個名字?每個都redirect到這一頁來?當然我個人認為還是叫做「中國抗日戰爭」為好。我先改了,如果大家不同意,再改回來罷。--Mittermeier 16:58 2005年1月1日 (UTC) Ur,算了,看到更改名字這麼重大的問題,還是先看看大家意見再說。--Mittermeier 17:02 2005年1月1日 (UTC)

日本來侵略中國的領土,當然是是抗日戰爭。中日戰爭,怎麼沒有看一個中國兵出現在日本的領土上?就像隋朝侵略朝鮮,朝鮮人說成「抗隋戰爭」,我想一般中國人也不會有異議。難道要說成「隋朝戰爭」或者「征服韓戰」?抗日戰爭難道還要站在軍國主義分子的立場上說成「政府支那戰爭」、「征服大東亞、征服世界戰爭」?218.81.90.20 02:22 2005年2月2日 (UTC)

台灣的慣用說法

「抗日戰爭」在台灣指的也是1937~1945年的中日之戰,但是比較常用的詞是「抗戰」、「對日抗戰」、「八年抗戰」等。「抗日」、「抗日份子」、「抗日英雄」、「抗日事件」在台灣一般是指日本統治時代台灣人民對日本殖民政府的反抗。我想抗日應該可以作為一個客觀的歷史事實而保留,英文維基也有反美主義反猶太主義反共主義等等以"Anti-"為名的條目。但是是誰抗日?應該要明確地寫出來。比如說「中國抗日戰爭」、「中國對日抗戰」、「中日八年抗戰」等。

另,1981年台灣"中國文化大學"所編的《中華百科全書 》使用「對日抗戰」作為條目名稱。

--Fauzty 05:49 2005年1月26日 (UTC)

所謂的AB戰爭,是要A和B打來打去才算的,如果說美日戰爭或許還說得過去,但是,哪個被侵略國軍隊踏上日本本土了?
不過,現在已經被我修改成全世界範圍內的「抗戰」了,也無所謂了^_^--zhouxiao 20:18 2005年1月26日 (UTC)

所謂「中立」,應是相對而言,我們只應該更趨近真實才對!倭寇無辜侵略華夏,已是事實!我們對日本作戰,就是迫不得已之舉!因此,個人以為,不願正視歷史的民族,是不負責任的民族,是應該從世界民族之林中被清除的一支!

條目命名本身就有問題

條目命名本身就有問題,已經中國中心化,這是淺而易見的。(亦使用中文的獨立國家新加坡難道就不會有自己的抗日戰爭史嗎?)為甚麼搬出「民族情感」這種愚民式的思維就可以不理會百科的守則?Koika 22:50 2005年6月8日 (UTC)

抗日戰爭

移動自Wikipedia:互助客栈/其他--Gakmo (Talk) 2007年4月29日 (日) 18:35 (UTC)

抗日戰爭這個稱呼應該是只有中國才有,其他國家和地區為什麼也要用這個名字?我建議把抗日戰爭的消歧義取消,把抗日戰爭(中國)改成抗日戰爭。--85.195.123.22 2007年4月28日 (六) 17:08 (UTC)

有人用「第二次中日戰爭」這個名字嗎?--85.195.123.26 2007年4月28日 (六) 17:13 (UTC)
這個名稱是要更中立。但是有多少人在用?不能把一個小眾的名字當成條目名。--85.195.123.24 2007年4月28日 (六) 17:21 (UTC)
(:)回應:要是真的需要把抗日戰爭 (中國)條目的名稱改作第二次中日戰爭,那麼其他地區的「抗日戰爭」條目的名稱應該怎樣處理呢?(當然第二次中日戰爭這個名稱的中立性比較高,但大多是西方人使用。)dbslikacheung 2007年4月29日 (日) 08:20 (UTC)
其實依我認為,條目它的名稱固然需要保持中立;但基於語言是遵行約定俗成的原則,個人覺得名稱的使用率和廣泛程度更為重要。—dbslikacheung 2007年4月29日 (日) 08:20 (UTC)
(-)反對-- 「第二次」中日戰爭很含糊。從日清戰爭起, 中日都不止打了第二場仗, 應從哪一仗開始算起呢? --Kevin wong 2007年4月29日 (日) 08:17 (UTC)
(:)回應西方世界大多把甲午戰爭(或日清戦争)當成第一次中日戰爭。—dbslikacheung 2007年4月29日 (日) 08:23 (UTC)
也許すぐる@武蔵兄的意思就是想把西方中立性較高的命名原則套到中文維基百科原有的「抗日戰爭條目中來。—dbslikacheung 2007年4月29日 (日) 08:30 (UTC)

唉, 政治正確..... 既沒有抗日戰爭, 遲些可能也要處理慰安婦這個字。「慰安婦」要NPOV, 難道要改名為「日本戰時解決性需要的女性」. 心寒. --Kevin wong 2007年4月29日 (日) 08:15 (UTC)

只有中國才配抗日?這裏可不是「中國的」維基百科。(中國官方也不承認維基百科這玩意兒吧)WiDE 寫於世界時間 2007年4月29日 (日) 08:22 (UTC)

就也不知道東亞東南亞其他地區的「抗日戰爭」通常怎樣被命名—dbslikacheung 2007年4月29日 (日) 08:27 (UTC)

沒有必要改,海外華人也將之稱為抗日戰爭,有馬來西亞抗日戰爭的說法。戰爭雙方有侵略,有抵抗的差別,抗日戰爭的說法符合客觀事實。

西方將「甲午戰爭」列為「第一次中日戰爭」說法顯然不了解中國歷史,唐朝時就打過白江口之戰、元代元軍侵日戰爭、明朝出兵守衛朝鮮的壬辰衛國戰爭,都說明甲午戰爭不是第一次中日戰爭。

華人的歷史應自己考究,請不要西方人、日本人云亦云,令人有喪失「思考主權」之感。--真實事求是() 2007年4月29日 (日) 09:36 (UTC)

我也十分贊同您的觀點,「第二次中日戰爭」說法跟把「Mencius」(孟子)翻譯成「門修斯」一樣可笑。另外「抗日戰爭」在中文語境中是什麼,相信大家都清楚,不會有任何產生混淆。—lastman(Talk) 2007年4月29日 (日) 10:51 (UTC)
西方人這樣稱呼,指的應該是中國日本兩個民族之間在近代史上發生的戰爭,不一定是不瞭解中國歷史;反正要往以前數就有好多啦;事實上現時在不同語言裏面的維基百科都有着獨立的命名常規或是其他條目規則(例如英語也是First/Second Sino-Japanese War日語則是日清戦争、日中戦争等等),亦不必人云亦云;這也就還是語言約定俗成原則的問題啦。—dbslikacheung 2007年4月29日 (日) 13:43 (UTC)

中國使用「抗日戰爭」並無問題,不需要改作「中日戰爭」。返回最初的問題,假如其他國家抵抗日軍的戰爭最常用的稱呼並不是「抗日戰爭」(例如香港是使用香港保衛戰的),那麼抗日戰爭應該給回中國使用,而不需要括號消歧義。 -- Kevinhksouth (Talk) 2007年4月29日 (日) 10:57 (UTC)

好的,消歧義是詞語稱呼的消歧義不是立場視角的消歧義,如果無人反對話就可以動手去掉括號了。—lastman(Talk) 2007年4月29日 (日) 11:27 (UTC)
(+)同意!dbslikacheung 2007年4月29日 (日) 13:52 (UTC)
移動完畢
lastman兄,那我列舉一下中文世界裏「抗日戰爭」並非專指「中國抗日戰爭」的證據吧:
  1. 指朝鮮的「抗日戰爭」:小泉訪朝時將向抗日戰爭紀念碑獻花人民網,'它繼承了蘇俄軍事思想,也是對朝鮮抗日戰爭的經驗總結看世界
  2. 指馬來西亞的「抗日戰爭」:不能以過時的反共思維否定馬來亞共產黨在抗日戰爭及獨立鬥爭中的歷史貢獻獨立新聞在線馬來西亞華人紀念抗日戰爭62周年人民網
  3. 指緬甸的「抗日戰爭」:歷史將永遠記住他們--抗日戰爭中的緬甸戰場新華網自由同盟發動包括緬甸國防軍在內的全國抗日武裝起義,正式宣佈對日作戰,取得抗日戰爭勝利新華網
其它國家我就不再找了,最後給一個紀念亞洲人民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座談會的來源作結中國社會科學院。根據以上列舉的資料,很明顯,抗日戰爭在中文世界裏是有歧義,並非專指「中國抗日戰爭」,還包括其它亞洲國家的抗日戰爭。
此外,用「中國抗日戰爭」作為條目名,並非為了「正名」。因為「中國抗日戰爭」本身是一個常用詞(google中"中國抗日戰爭"的搜索數為186,000項),而且在學術界也常常用到(google學術中"中國抗日戰爭"的搜索數為1,380項,裏面有大堆關於中國抗日戰爭的歷史書籍)。所以,我認為用「中國抗日戰爭」命名,既可以避免歧義,也符合Wikipedia:命名常規里的「使用事物的常用名稱」和「使用全稱」的原則。—長夜無風(風言風語) 2007年4月29日 (日) 20:53 (UTC)

完全贊同長夜的說法,抗日戰爭一詞時一個歧義,大家都可以使用,並不代表任何國家。--阿仁 2007年4月30日 (一) 00:47 (UTC)

  • 我原則同意長夜無風的看法,不過我也認為台灣常用八年抗日[1]或八年抗日戰爭[2],更可減少爭議及避免產生歧義。題外話:入維基編輯條目前,我認為抗日戰爭的有違反中立原則,我單純地想,億計的日本人怎看此條目名稱?後來深入了解且跳脫本身立場後,我偏向抗日是種專有名詞,因此我改變想法並欣然接受。其原因是此戰爭本質大約是中國抵日本入侵(或稱為侵略,或稱為日本人講的進出)所引發。當然,我如今對第二次中日戰爭此名詞也接受,不過相較之下,抗日戰爭似乎較恰當。另外,個人認為大家可以用另類思考想想幾個問題,來跳脫自己本身的政治立場。1.為何第一次中日戰爭鮮少稱做抗日戰爭?2.如果韓文維基或越南文維基也將中國入侵該領土的戰爭,稱為xxxx年抗中戰爭,那他們到底有無違反中立?這些是否要取決於「對方是否為侵略或入侵或進出」的認知判斷?3.「美援朝」為何無法成為韓戰的條目名稱?--winertai 2007年4月30日 (一) 01:33 (UTC)

lastman看清楚,我說的是「有馬來西亞抗日戰爭的說法」。

在熟知中國歷史的華人看來,第一次中日戰爭的名稱不準確,很有爭議,請winertai 用華人用之已久,多數人熟悉,也很中立的甲午戰爭,不要隨便跟隨西方人,謝謝。

在google搜索到的「第二次中日戰爭」竟然有8,620條,有些竟然還是華人學者在用,我真的搞不懂,這些華人學者的數學有這麼差嗎?難道華人本身跟日本人打過幾次仗,我們自己數不清楚,西方人才數得清楚,而且西方人說是二次就是二次,完全不用思考就接受?以此觀之,某些華人學者已經主動放棄其「思考主權」,將其交給西方人、日本人,自願將自己腦袋變成西方、日本的「思想殖民地」。

如果真要用這詞,「近代第二次中日戰爭」的說法會比較準確。但即使是近代,嚴格而言二國也不只打過二次仗,甲午戰爭前為維護朝鮮,清朝就已經與日本在朝鮮打過陸戰,這算不算?後來的八國聯軍算不算?「第二次中日戰爭」之說,真是莫名其妙。

嘗試回答winertai的問題:

  1. 甲午戰爭沒被稱為抗日戰爭,個人認為是因為當時日本並沒有全面入侵中國,只是打了場海戰,也沒有亡國的危險。不叫「抗日戰爭」合情合理,若叫「抗日戰爭」過於誇張。
  2. 若真的只是單純中國入侵韓國或越南,叫「抗中戰爭」只是事實論述,沒有違反中立原則。
  3. 美援朝不中立,因為事實是這樣:朝鮮先攻入韓國,美國以聯合國軍之名援助韓國反攻;聯合國軍攻陷平壤,朝鮮眼看就要亡國,中共才出兵抗美援朝,整件事非常複雜,例如除了「抗美援朝」,還有前面美國「抗朝援韓」,所以用「抗美援朝」來指這場戰爭,不但不符合事實,也因為只列明中國的立場,做為,所以不中立。--真實事求是() 2007年4月30日 (一) 11:33 (UTC)

抗日戰爭 (中國)移動至中國抗日戰爭的建議

我們進行了冗長的討論,不知道大家對我的建議是否同意,即將抗日戰爭 (中國)移動至中國抗日戰爭,我的理由可以翻看上面的討論。請大家發表一下意見吧。—長夜無風(風語者) 2007年5月13日 (日) 09:31 (UTC)

我認為在中國,就應該設立一個叫 抗日戰爭 的條目,因為99。9%的中國人搜索這場戰爭的時候都會用 抗日戰爭 這個條目!所以我認為必須設立 抗日戰爭 這個條目!但是wiki也說得很好,這是維基百科中文版,不是中國的維基百科!所以為了保持WIKI的中立性,可以再設立 日中戰爭 這個條目,這是為了方便那些在中國生活的外國人搜索!但是在這兩者之間必須在醒目的位置相互連結!這樣既不傷害中國人民的感情,又不損害wiki的中立性!謝謝2010年3月4日 (四) 13:58 (UTC)這是我的觀點!

返回 "中国抗日战争/关于条目命名的讨论"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