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新羅
新羅屬於維基百科歷史主題的基礎條目第五級。請勇於更新頁面以及改進條目。 本條目頁依照頁面評級標準評為丙級。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
|||||||||||||||||
---|---|---|---|---|---|---|---|---|---|---|---|---|---|---|---|---|---|
|
清理
最後一段或許應該獨立成篇。花郎部分全部刪除。—User:Orion-留言 2008年7月10日 (四) 16:09 (UTC)
新羅的國家長度只有三國史記作為孤證,而且歷史上的國號眾多,六世紀初才有國家形態,後改名為新羅國。 Georgezhao (留言) 2009年6月16日 (二) 05:55 (UTC)
'早期的新羅'配圖有誤,早期的新羅是不是公元二 三世紀的新羅呢?在那個年代,樂浪和帶方還存在,髙句麗也沒有那麼大的疆土,在髙句麗條目中,這幅畫被命名了髙句麗最大疆土時朝鮮三國,那麼應該是5世紀後的圖片吧? Georgezhao (留言) 2009年6月23日 (二) 05:55 (UTC)
配圖有誤
』依照中華民國的地理教科書,整塊渤海就是一個大海灣,民國初年叫直隸海灣,隨着北伐後直隸省改稱河北省,直隸海灣跟着改稱渤海海灣,直隸海峽改稱渤海海峽。因為渤海被認為是海灣,因此中國被認為只有三片領海:黃海、東海,和南海,中華民國統計下的黃海水面積比較大,渤海的水面積被歸入黃海。『
根據中華民國的地理觀點,渤海為黃海的一部分,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觀點,渤海與黃海通過渤海海峽想通。 故而新加入的圖片擴大了朝鮮灣,而標註朝鮮灣的海域為北黃海。 Gzhao (留言) 2009年7月5日 (日) 19:56 (UTC)
- 朝鮮灣是國際通用地理名詞。請不要違背中立原則。KEIM (留言) 2009年7月5日 (日) 20:24 (UTC)
- 是西朝鮮灣。另外,的確圖上西朝鮮灣太大了,不應該使用此圖。——蘇州宇文宙武之太陽殿 ♨迎仙宮 ★尚書省 2009年7月5日 (日) 23:57 (UTC)
- 西朝鮮灣就是朝鮮灣。KEIM (留言) 2009年7月5日 (日) 23:58 (UTC)
- 西朝鮮灣還是朝鮮灣無所謂,但卻是太大了。——蘇州宇文宙武之太陽殿 ♨迎仙宮 ★尚書省 2009年7月6日 (一) 00:01 (UTC)
- 有誰可以協助製作統一新羅九州圖? Georgezhao (留言) 2009年7月28日 (二) 23:08 (UTC)
信息框中的版圖
該文是有關三國時期的新羅,信息框中應使用新羅在三國時期的最大版圖。統一新羅的版圖應是放在「統一新羅」一文的開頭。如果相關人士堅持在該文擺放該圖,請將其放在「統一新羅」段中。否則與文章內容不符。KEIM (留言) 2009年8月6日 (四) 00:17 (UTC)
- 誰說該文只是三國時期的新羅的?統一新羅難道不是新羅?後三國的新羅難道也不是新羅?一般都會在開頭放上版圖最大時期的地圖,那就是統一新羅時期最大了。有什麼好疑問的?——蘇州宇文宙武之太陽殿 ♨迎仙宮 ★尚書省 ¤動員令報名 2009年8月6日 (四) 00:20 (UTC)
- 統一新羅僅是文章中的一段。後三國與本文的三國是完全不同的概念。KEIM (留言) 2009年8月6日 (四) 00:29 (UTC)
- 所謂「該文是有關三國時期的新羅」純屬無稽之談,難道沒有寫統一新羅和後三國的新羅?自己打自己嘴巴。——蘇州宇文宙武之太陽殿 ♨迎仙宮 ★尚書省 ¤動員令報名 2009年8月6日 (四) 00:35 (UTC)
- 你可以在文中添加統一新羅的圖片,但不要刪除新羅在三國時期最大疆域的圖片。統一新羅在本文是不具有代表性的,文章標題是新羅非統一新羅。KEIM (留言) 2009年8月6日 (四) 00:56 (UTC)
- Historiographer作的圖沒有可信度。——蘇州宇文宙武之太陽殿 ♨迎仙宮 ★尚書省 ¤動員令報名 2009年8月6日 (四) 00:57 (UTC)
- 這不是理由,如果沒有恰當的理由請不要惡意刪除。KEIM (留言) 2009年8月6日 (四) 01:16 (UTC)
- 理由很簡單,高句麗沒這麼大版圖。那時候東北地區北部已經是靺鞨勢力範圍,與高句麗以圖們江為界,這裏卻沒體現出來。——蘇州宇文宙武之太陽殿 ♨迎仙宮 ★尚書省 ¤動員令報名 2009年8月6日 (四) 01:28 (UTC)
- 靺鞨和扶餘被好太王吞併,這有好太王碑為證。KEIM (留言) 2009年8月6日 (四) 01:38 (UTC)
- 不能排除有誇張成分在內。況且歷史地圖就應以專家為準,不是你在這裏耍嘴皮子就能定奪的。——蘇州宇文宙武之太陽殿 ♨迎仙宮 ★尚書省 ¤動員令報名 2009年8月6日 (四) 01:46 (UTC)
- 郭等人的歷史地圖集合史稿地圖集裏,南北朝時期的高句麗地圖北部還不是三角形,這個形狀已經是我在正式出版的歷史地圖中能找到的最大的高句麗了。 Gzhao (留言) 2009年8月6日 (四) 01:54 (UTC)
- 該圖高句麗北部僅顯示鴨綠江往北一些,哪裏有什麼三角。KEIM (留言) 2009年8月6日 (四) 02:04 (UTC)
- 為達成共識,本人對該圖上部進行了剪切。兩位還有什麼刺要挑嗎? KEIM (留言) 2009年8月6日 (四) 04:01 (UTC)
- 任那等地也麻煩加一下。 Gzhao (留言) 2009年8月7日 (五) 01:26 (UTC)
篇章結構
「佛教」屬於「軍事」一節?令人費解。--如沐西風(留言) 2012年8月14日 (二) 11:40 (UTC)
外部連結已修改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新羅中的3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械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 向 http://www.shilla.or.kr/shilla_culture/ 中加入存檔連結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0321070426/http://www.shilla.or.kr/shilla_culture/
- 向 http://www.koreandb.net/Buddhism/buddhist1-main2.htm 中加入存檔連結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0430133616/http://www.koreandb.net/Buddhism/buddhist1-main2.htm
- 向 http://gyeongju.museum.go.kr/ 中加入存檔連結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00207134614/http://gyeongju.museum.go.kr/
有關機械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編輯討論
本人近來對新羅的編輯屢遭回退,回退者理由為「大量無資料來源原創內容以及沒必要的細節堆砌,破壞文章原有結構。」,請問引用《三國史記》的記載是「無資料來源」嗎?翻譯外文條目內容是「原創內容」嗎?朝鮮三國與中國、大和王權的互動,新羅國家成形的時間是「沒必要的細節堆砌」嗎?外文條目有的內容是「沒必要的細節堆砌」嗎?為了充實條目內容改變文章原有結構是「破壞」嗎?--EAP1221(留言) 2021年7月4日 (日) 13:07 (UTC)
- 大多數都是些囉里囉嗦、東扯西扯的內容而且沒有資料來源,破壞原有文章的結構與邏輯。
- 搞了個超長的"起源神話"段落,大戲渲染神話,並隨意POV說:"金富軾為新羅王族,因此將新羅建國時間置於三國最早,以提升其地位"。
- "4至5世紀的朝鮮半島"、"孤立的國際地位"這些都是不恰當的段落,扯得太遠而且帶有POV。新羅的歷史需要以新羅為主體,描述其國家的建立、中央集權機制的形成、中興、鼎盛、衰落,而不是以中國為中心的角度進行描述。與其它國家間的關係應該是外交段落的內容。
- 《三國史記》是可以引用,但需要引用的恰當。「上中下代」的說法不符合現代中文的習慣,因此沒必要進行抄襲。釘釘(留言) 2021年7月4日 (日) 13:28 (UTC)
關於您的回覆,
1.神話內容的長度的確可以討論,但神話反映的歷史事實,與書寫者的意識形態,應該被書寫。另外金富軾的新羅王族身分並非原創研究,以下是日文條目的原文「『三國史記』において高句麗の建國よりも新羅の建國が早く設定されたのは、著者の金富軾が、慶州出身で新羅王家の一族だったためであると考えられる。金富軾は、新羅王家の一族だったが、高麗王家に仕えて、平壌が高麗から獨立した反亂を鎮圧して武勲を上げた人物であった。」,中文維基金富軾的條目也寫了:「金富軾1075年出生於高麗首都開京 ,祖籍慶州,新羅宗姓。」
2.新羅的歷史需要以新羅為主體,但新羅歷史演進受到整個東亞局勢影響,不寫東亞局勢變化,根本無法了解新羅興衰的經過,而且我並沒有中國為中心的角度進行描述,所有編輯內容都不是原創研究,都可以在日文條目或《三國史記》找到內容。最後相關內容如果另立「外交」或「對外關係」段落書寫,可否接受?
3.何謂「引用的恰當」?我的引用方式如何不恰當?--EAP1221(留言) 2021年7月4日 (日) 14:12 (UTC)
- 中文維基不是日文維基的翻譯版。外文維基內容只有在有可靠資料來源為支持的基礎上,才能在中文維基中添加,否則都是POV。而且添加的內容也需是對現有內容有建設性的。你的添加建設性的內容太少,只是把原本很精煉清晰的內容,攪成一團粥,很多內容還存在離題太遠的問題,讓人不知所云。你不是說不再編輯此文了嗎,希望你言而有信。釘釘(留言) 2021年7月5日 (一) 13:05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