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優良條目/2012年8月
優良條目存檔: |
---|
(現由機械人創建每月存檔。過往存檔請參見存檔頁) |
2012年8月1日最古老與最高貴的薊花勳章是授予蘇格蘭騎士的一種勳章,它現在的版本是英國國王占士二世在1687年時所制定的。薊花勳章的配戴者極為稀少,在一般情況下,除英國國君以外,在世的受勳者只有16人。但英國國君有權再額外授予其他人薊花勳章,如英國王室成員與外國國君等。與其它勳章不同的是,只有英國國君才有資格授予薊花勳章,而毋需經過英國首相的建議或提名。薊花勳章最重要的標誌就是蘇格蘭的國花薊花。勳章的格言是:「犯我者必受懲。」(拉丁文:Nemo me impune lacessit.),相同的格言也出現在英國王室在蘇格蘭使用的王室徽章與部份英鎊硬幣上,同時它也是蘇格蘭皇家軍團與蘇格蘭皇家騎兵衛隊的格言。薊花勳章的主保聖人是耶穌十二門徒之一的聖安德烈。英國的大多數騎士勳章都適用於整個聯合王國,但級別最高的嘉德勳章、薊花勳章與聖派屈克勳章則分別只適用於英格蘭、蘇格蘭與愛爾蘭地區,並規定其受勳者的出生地。其中嘉德勳章是這三個勳章中地位最高與最古老的勳章。適用於愛爾蘭的聖派屈克勳章則在1787年設立,但自從愛爾蘭獨立戰爭開始後這枚勳章就不再授予給任何人,其最後一名受勳者在1974年去世。 |
2012年8月2日 |
2012年8月3日 |
2012年8月4日 |
2012年8月5日楊慕琦爵士(1886年-1974年),英國資深殖民地官員,1909年至1928年間於錫蘭任職,官至首席助理輔政司兼錫蘭行政局秘書,後來先後於塞拉利昂及巴勒斯坦託管地服務,期間曾任塞拉利昂護督及署任巴勒斯坦高級專員。楊慕琦自1933年至1938年任巴巴多斯總督,1938年至1941年任坦噶尼喀地區總督,兩段總督任內以推行改革著稱,獲得英政府肯定。楊慕琦爵士在1941年獲任命為第21任香港總督,並於9月就任,但三個月後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進軍香港,爆發香港保衛戰。幾經奮力抵抗後,楊慕琦在1941年12月25日「黑色聖誕節」向日軍無條件投降,淪為戰俘。他在戰時先後被監禁於香港半島酒店、臺灣及滿洲國的瀋陽,後期受盡非人折磨。大戰在1945年8月結束後,楊慕琦沒有立即復任港督,而香港事務則暫由軍政府打理,直到他於翌年5月復任為止。戰後楊慕琦爵士試圖在香港推行稱之為「楊慕琦計劃」的政治改革,計劃成立民選市議會下放政府權力,但礙於地區局勢及其他客觀條件所限,他復任僅一年而於1947年5月退休後,有關改革未獲繼任港督葛量洪爵士支持,使改善陷入停頓狀態,後來更以流產告終,此後香港長時間也再沒推行重大政治改革。 |
2012年8月6日II型超新星(羅馬數字2),也稱為核塌縮超新星,是大質量恆星由內部塌縮引發劇烈爆炸的的結果,在分類上是激變變星的一個分支。能造成內部塌縮的恆星,質量至少是太陽質量的9倍。大質量恆星由核聚變產生能量,與太陽不同的是,這些恆星的質量能夠合成原子量比氫和氦更重的元素,恆星的演化供應和儲存質量更大的核聚變燃料,直到鐵元素被製造出來。但是鐵的核聚變不能產生能量來支撐恆星,所以核心的質量改由電子簡併壓力來支撐。這種壓力來自屬於費米子的電子,在恆星被壓縮時不能在原子核內擁有相同的能量狀態。當鐵核的質量大於1.44太陽質量(錢德拉塞卡極限),接着就會發生內爆。快速的收縮使核心被加熱,導致快速的核反應形成大量的中子和微中子。塌縮被中子的短距力阻止,造成內爆轉而向外。向外傳遞的震波有足夠的能量將環繞在周圍的物質推擠掉,形成超新星的爆炸。Ⅱ型超新星的爆炸有幾種不同的類型,可以依據爆炸後的光度曲線-光度對爆炸後的時間變化圖-來分類。Ⅱ-L超新星顯示出穩定的線性光度下降;而Ⅱ-P超新星在一段正常的光度下降之後,呈現出平緩的下降(高原),才會再持續正常的下降曲線。通常這些塌縮超新星的光譜中也會出現氫的光譜,雖然Ib和Ic超新星也是將氫和氦(Ic超新星)的殼層拋出的核心塌縮大質量恆星,但它們的光譜看起來卻缺乏這些元素。 |
2012年8月7日加拿大為北美洲國家,西抵太平洋,東至大西洋,北濱北冰洋,東北方與丹麥領地格陵蘭相望,東部與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群島相望,南方及西北方與美國接壤。加拿大的領土面積達998萬平方公里,為全球面積第二大國家。加拿大素有「楓葉之國」的美譽,渥太華為該國首都。加拿大在1400年前即有原住民在此生活。15世紀末,英國和法國殖民者開始探索北美洲的東岸,並在此建立殖民地。1763年,當七年戰爭結束後,法國被迫將其幾乎所有的北美殖民地割讓予英國。在隨後的幾十年中,英國殖民者向西探索至太平洋地區,並建立了數個新的殖民地。1867年7月1日,1867年憲法法案通過,加拿大省、紐賓士域、諾華斯高沙三個英屬北美殖民地組成加拿大聯邦,其中加拿大省分裂為安大略和魁北克。 |
2012年8月8日第一次十字軍東征(1096年-1099年)是由西方基督教世界所發起,旨在收復在穆斯林的征服中被佔領的黎凡特聖地的一項軍事行動,最終以1099年十字軍攻陷耶魯撒冷收尾。1095年,教宗烏爾巴諾二世最初為了應拜占庭皇帝阿歷克塞一世的求援,而號召西方志願軍前往拜占庭帝國抵禦塞爾柱人從安納托利亞而來的入侵。後來,東征的目的逐漸演變為奪回聖地及耶路撒冷城,並將東方基督教從伊斯蘭的統治中解放出來。十字軍成員主要為來自西歐各國的騎士和農民,他們跋山涉水,來到君士坦丁堡,而後又將戰矛轉向耶路撒冷。隊伍中的農民數量大大超過騎士,但由於他們並未受過戰鬥訓練,因此最初十字軍並未到達聖城。1099年,重新組織的十字軍大軍攻陷耶路撒冷,並屠殺了城中大量的穆斯林和猶太居民。東征過程中,西方人在黎凡特建立了耶路撒冷王國、的黎波里伯國、安條克公國和埃德薩伯國四個十字軍國家。由於十字軍對耶路撒冷這座461年未在天主教控制下的聖城懷有極強的熱忱,因而他們拒絕將奪取的土地歸還給拜占庭帝國。至今第一次十字軍東征的定位為防禦性還是侵略性仍存在爭議。第一次十字軍東征是基督教徒對於穆斯林的勢力擴張的一次回應,其後的近兩百年內,第二次東征至第九次東征紛至沓來。同時,東征也間接重開了自西羅馬帝國滅亡後衰落的國際貿易。 |
2012年8月9日《AIR》是日本遊戲製作公司Key於2000年9月8日所推出的視覺小說,該遊戲也是繼《Kanon》後Key推出的第二款Windows平台戀愛遊戲,同時也被稱做Key公司季節組曲中的「夏」。起初是作為成人電腦遊戲發售,並且藉由CD-ROM來存取遊戲的相關檔案。之後Key推出了刪除色情內容、適合一般玩家遊玩的「全年齡向」的電腦遊戲版本,而遊戲也被陸續移植於Dreamcast和PlayStation 2等家用平台上。而在2005年時4月28日時,Key重新修改遊戲系統之後推出了可以於Windows 2000/XP平台個人電腦上運行的《AIR》標準版。在這之後《AIR》亦繼續展開多項移植企劃,除了於2007年推出PlayStation Portable運行的掌上型遊戲機版本外,同年5月也推出了可分別在SoftBank 3G和FOMA平台上使用的流動電話版本。另外在2009年7月31日時推出了能夠在Windows Vista平台運行的《AIR》版本,而在2010年5月時也推出可以於Windows 7運行的《AIR》紀念版,其中這2個版本皆是作為全年向遊戲銷售的美少女遊戲。 |
2012年8月10日十字路口行動是美國在1946年於比堅尼環礁進行的核試行動。此次行動一共進行兩次核試,包括代號Able的空中核試及代號Baker的水下核試。測試目的是調查核武對水面軍艦的打擊威力。十字路口行動試驗是馬紹爾群島多次核試驗的首次試驗,並且是第一個對外公開宣佈,並事先邀請觀眾觀察者,其中包括一個大型新聞團體。一個95隻靶船的艦隊比堅尼環礁集合,兩度遭長崎市原子彈爆炸的同款胖子鈈內爆式核武器爆炸擊中,每次爆炸產生了23千公噸黃色炸藥(96垓焦耳)的爆炸當量。十字路口行動的籌辦,與美軍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發展有莫大關連。早在一戰結束後,美國陸軍航空勤務隊及其沿革組織均主張以制空權為戰爭首要打擊力量,並以此為由,要求成立獨立空軍。然而陸航主張以遠程轟炸機取代水面軍艦作海上防衛,並將海軍航空兵及其航空母艦置於空軍管轄之下時,卻因此與美國海軍產生極為嚴重的軍種摩擦。是次軍種競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再次加劇:陸航意欲證明核武及戰略轟炸將是未來戰爭的王牌武器,且只有空軍遠程轟炸機能作有效打擊;而海軍則欲阻止陸航壟斷核武投射權力,並引證水面軍艦能夠有效抵禦核爆。更有甚者,二戰後美國軍費面臨緊縮,美國總統杜魯門意欲成立美國國防部,統一三軍撥款,以裁減冗費,使陸航與海軍的矛盾延伸至軍費之爭。十字路口行動正是雙方角力以爭取美國國會以至民間支持的結果。在美國軍事史以外,十字路口行動在世界歷史上同樣有重要影響。大眾媒體在是次核試獲邀在現場採訪,使世界公眾首次獲得核試現場的資訊及片段,而比堅尼泳衣更因此而名。不過,十字路口行動同樣首次曝露了放射性污染的危害。核試後比堅尼環礁自此不再適居,島上土著因而迫遷,部族生活陷入危機;輻射使環礁內的海水受到嚴重放射性污染,而部分靶艦更由海軍拖到他處擊沉,使多地的生態系統遭受破壞。最後參與的海軍士兵又欠缺防備輻射的意識及裝備,使多人在不知情下蒙受輻射病,淪為美國非道德人體實驗的受害者。然而上述種種禍害在當時均遭到忽視,並在核試後數十年才陸續為大眾所知。 |
2012年8月11日伊恩·道格拉斯·史密斯(1919年-2007年),津巴布韋及前羅德西亞政治家,1964年4月至10月任南羅德西亞總理,1964年10月至1979年6月改任羅德西亞總理,任內於1965年11月11日發表《單方面獨立宣言》,宣告放棄英國自治殖民地的身份獨立,以設法維持白人少數管治,其後又在1970年宣佈成為共和國。史密斯單方面從英國獨立的行動未有得到國際承認,聯合國更對羅德西亞實行經濟制裁。史密斯是在南羅德西亞土生土長的非洲白人,早年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從南非羅德茲大學畢業後返回南羅德西亞經營農場。他在1948年投身政壇,當選南羅德西亞立法議會議員,1953年起改任羅德西亞與尼亞薩蘭聯邦立法議會議員,到1962年參與創立羅德西亞人陣線,並成功當選重返南羅德西亞立法議會,歷任財政部長等職。史密斯在1964年4月16日起取代溫斯頓·菲爾德出任南羅德西亞總理,是歷來首位出任總理的本土人士。史密斯自1965年單方面宣佈獨立到1979年結束白人管治期間,由於絕大部份黑人都沒有投票權,他領導的羅德西亞陣線每次都得以在大選中勝出。在總理任內,史密斯大力鎮壓境內黑人民族主義者由1972年至1979年展開的羅德西亞游擊戰,最後面對戰爭、制裁,以及國際壓力的困擾,他在1978年達成了一份《內部解決方案》,促使黑人黨派聯合非洲民族議會的領袖埃布爾·穆佐雷瓦在1979年就任總理,並組成了由白人及黑人共治的聯合政府。後來,隨着《蘭卡斯特府協定》在1979年的簽署、津巴布韋在1980年的立國,以及羅拔·穆加貝當選首任津巴布韋總理,標誌着該國進入黑人多數管治的時代。至於史密斯則在津巴布韋立國後,一直擔任津巴布韋國會議員,到1987年遭穆加貝政權免去議員資格為止。此後他先後退居於津巴布韋和南非開普敦,對穆加貝的獨裁統治作出不少批評。外界對史密斯毀譽參半,批評他的人指他推行種族隔離,通過剝奪黑人來維持白人在當地的利益;但也有支持者認為史密斯任內面對國際制裁,仍然能夠帶動羅德西亞錄得穩定的經濟增長,而且國家經濟、基建發展和國民教育水平等都屬於非洲國家前列,國家維持穩定的狀況,與1980年津巴布韋獨立後,在穆加貝獨裁腐敗統治下造成經濟崩潰、貨幣大幅貶值、民不聊生和國民生活大幅倒退的情況,形成強烈對比。 |
2012年8月12日陳方安生(1940年-),本名方安生,香港政治人物,曾任政府官員及立法會直選議員。陳方安生在公眾場合笑容可掬的形象深入民心,故有「陳四萬」之暱稱。陳方安生曾經是香港政府主要官員,自1993年至1997年在殖民地政府出任首位華人布政司。1997年主權移交後,她繼續在特區政府擔任政務司司長。任內,外界不斷有傳聞指她與上司行政長官董建華不和。至2001年,她以私人理由提早退休,結束近39年的公職生涯。後來她表示,提早退休的原因是不滿董建華急於實施高官問責制。退休以後,陳方安生仍然活躍於香港政壇,除了先後在2006年和2007年參與七一遊行外,更一度有傳聞指她會角逐2007年的特首選舉。在2007年9月11日,她宣佈參選立法會港島選區補選,成為香港歷來首位參與立法會選舉的前布政司;最後她擊敗主要對手葉劉淑儀,成功當選,後於2008年9月30日卸任。 |
2012年8月13日 |
2012年8月14日初音未來是Crypton Future Media以Yamaha的VOCALOID 2語音合成引擎為基礎,開發販售的虛擬女性歌手軟件,角色主唱系列的第一作、VSTi規格的電子樂器;或此軟件的印象角色(這只是軟件的象徵,不會在實際使用時出現)。2007年8月31日發售,開放價格,官方估計系列軟件實際價格約15,750日圓。原只可用於Microsoft Windows,2008年3月19日隨CrossOver Mac 6.1發表而可用於OS X,2014年發佈的VOCALOID 3版本的軟件和2016年發佈的VOCALOID 4版本的軟件已經原生支持OS X。在GNU/Linux系統上通過修改過的wine也能夠正確執行初音未來。發售後大受歡迎,並出現大量用戶製作的翻唱歌曲、原創曲等。官方表示初音未來擅長由1980年代至最新的流行歌曲。初音未來除了吸引新一代和從不認識電子音樂的人接觸電子音樂創作,令更多人認識電子音樂製作,亦令約20年前創作熱潮時的老手「回歸」。電子音樂創作再度捲起熱潮,也刺激到音樂創作以外的繪畫、動畫創作。雖然初音未來並非第一個可以模仿人類歌唱的軟件,但像真度比以往同類軟件高,因而引起的熱潮帶來業餘音樂製作的革命,促造日本的消費者自組媒體發展。 |
2012年8月15日 |
2012年8月16日 |
2012年8月17日 |
2012年8月18日 |
2012年8月19日 |
2012年8月20日 |
2012年8月21日 |
2012年8月22日 |
2012年8月23日織女一又稱為織女星或天琴座α,是天琴座中最明亮的恆星,在夜空中排名第五,是北半球第二明亮的恆星,僅次於大角星。它與大角星及天狼星一樣,是非常靠近地球的恆星,距離地球只有25.3光年;它也是太陽附近最明亮的恆星之一。在中國古代的「牛郎織女」神話中,織女為天帝孫女,故亦稱天孫。天文學家對織女星進行過大量的研究,因此它「無疑是天空中第二重要的恆星,僅次於太陽」。織女星大約在西元前12,000年曾是北半球的極星,但因歲差現象,它在13,727年會再度成為北極星,屆時它的赤緯會達到+86°14'。織女星是太陽之外第一顆被人類拍攝下來的恆星,也是第一顆有光譜記錄的恆星。它也是第一批經由視差測量估計出距離的恆星之一。織女星也曾是測量光度亮度標尺的校準基線,是UBV測光系統用來定義平均值的恆星之一。在北半球的夏天,觀測者多半可在天頂附近的位置見到織女星,因為身為天文學上星等的標準,其視星等被定義為0等,因此天文學家會以織女星作為光度測定的標準。織女星的年齡只有太陽的十分之一,但是因為它的質量是太陽的2.1倍,因此它的預期壽命也只有太陽的十分之一;這兩顆恆星目前都在接近壽命的中點上。織女星的光譜分類為A0V,其溫度比天狼星的A1V高一點。它仍處於主序星階段,通過把核心內的氫聚變成氦來發光發熱。織女星比氦重(原子序數較大)的元素豐度異常的低,織女星光度有輕微的周期性變化,因此天文學家懷疑它是一顆變星。它的自轉相當快速,赤道自轉速度是每秒274公里。離心力的影響導致恆星的赤道向外突起,溫度的變化通過光球表面在極點達到最大值。地球上的觀測者視線正朝着織女星的極點。天文學家經過測定後,得知織女星每12.5小時自轉一周,整顆恆星呈扁平狀,赤道直徑比兩極大了23%。天文學家觀測到織女星紅外線輻射超量,顯示織女星似乎有塵埃組成的拱星盤。這些塵粒可能類似於太陽系的凱伯帶,是岩屑盤中的天體碰撞產生的結果。這些由於塵埃盤造成紅外線輻射超量的恆星被歸類為類織女恆星。織女星盤的分佈並不規則,顯示至少有一顆大小類似木星的行星環繞着織女星公轉。 |
2012年8月24日朱安達·卡塔維查亞,通常簡稱朱安達,是已故印度尼西亞政治家,巽他族,穆斯林。朱安達生前多次進入印度尼西亞共和國內閣,擔任過多部門的部長,是印尼第11任、第17屆內閣總理,同時兼任國防部長。由於朱安達卸任總理後蘇加諾總統自稱總理,蘇加諾下台後蘇哈托廢除總理職位,故朱安達常被視為印尼歷史上最後一任總理。卸任總理兼防長後,他任蘇加諾內閣首席部長(第一部長)直至逝世,也是印尼史上唯一的首席部長。朱安達任部長、總理和首席部長期間執行積極的獨立自主的對外政策,把握反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的大方向,同時團結國內各黨派和政治集團,打擊各地分裂勢力,重視經濟建設,為印尼的獨立、統一和發展做出了貢獻。但批評者認為他是蘇加諾的橡皮圖章,而且他任職期間印尼的經濟狀況未見起色。 |
2012年8月25日印度尼西亞共和國,簡稱印度尼西亞或印尼,為東南亞國家;約由17,508個島嶼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疆域橫跨亞洲及大洋洲,別稱「萬島之國」。印度尼西亞人口超過2.65億,為世界上人口第四多的國家。國體屬共和國,國會代表及總統皆由選舉產生。印度尼西亞首都為雅加達。印度尼西亞國界與巴布亞新畿內亞、東帝汶和馬來西亞相接,另有新加坡、菲律賓及澳洲等其他鄰國。印度尼西亞為東南亞國家聯盟創立國之一,且為20國集團成員國。在2016年,依國際匯率計算,印度尼西亞為世界第16大經濟體,以購買力平價計算則為世界第8大經濟體。印度尼西亞群島自7世紀起即為重要貿易地區,古代王國三佛齊及之後的滿者伯夷曾與中國和印度進行貿易。印度尼西亞當地統治者逐步吸收外國文化、宗教和政治型態,曾出現興盛的佛教和印度教王國。外國勢力因天然資源而進入印度尼西亞,穆斯林商人帶入伊斯蘭教,歐洲勢力則帶來了基督教,並於地理大發現後壟斷香料群島摩鹿加群島的貿易。在350年的荷蘭殖民統治時期後,印度尼西亞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始告獨立,但獨立後仍面臨天災、貪污、分離主義、民主化進程、經濟上劇變等挑戰。由於島嶼遍佈,印度尼西亞有數百個不同民族及語言,最大的族群為爪哇族,並在政治上居主導地位。國家語言、種族多樣性、穆斯林佔多數人口、殖民歷史及反抗殖民為印度尼西亞人的共同身分。印度尼西亞國家格言「Bhinneka Tunggal Ika」(存異求同)闡明了多樣性及國家的型態。國家的天然資源豐富,但貧窮仍相當普遍,因而在世界各地有不少的印尼籍移工,但也有針對該地天然資源保育或收穫而來的西方人,國際交流程度不低。 |
2012年8月26日銻是化學元素,原子序數為51,是有金屬光澤的類金屬,在自然界主要存在於硫化物礦物輝銻礦(Sb2S3)中。目前已知銻化合物在古代就用作化妝品,金屬銻在古代也有記載,但那時卻被誤認為是鉛。大約17世紀時,人們知道了銻是化學元素之一。幾十年以來,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銻及其化合物生產國,而其中大部分又都產自湖南省冷水江市的錫礦山。銻的工業製法是先焙燒,再用碳在高溫下還原,或者是直接用金屬鐵還原輝銻礦。金屬銻最大的用途是與鉛和錫製作合金,以及鉛酸電池中所用的鉛銻合金板。銻與鉛和錫製成合金可用來提升焊接材料、子彈及軸承的性能。銻化合物是用途廣泛的含氯及含溴阻燃劑的重要添加劑。銻在新興的微電子技術也有用途。 |
2012年8月27日 |
2012年8月28日高棘龍屬又名高脊龍、多脊龍或阿克羅肯龍,意為「有高棘的蜥蜴」,是肉食龍下目的一個屬,生活在白堊紀中期(阿普第階到阿爾比階)的北美洲,接近1億2500萬年前到1億年前。如同大部分恐龍的屬,高棘龍只有單一種,阿托卡高棘龍(A. atokensis)。牠們的化石主要發現於美國的奧克拉荷馬州、德薩斯州與懷俄明州,在馬里蘭州則發現了可能屬於高棘龍的牙齒。高棘龍是一種大型的雙足肉食性恐龍。如同名稱所顯示,牠們的許多脊椎有高大的神經棘,極可能支撐者由肌肉所構成的隆脊,從頸部延伸到背部、臀部。高棘龍是最大型的獸腳亞目恐龍之一,身長接近12公尺,重量可達約6到7公噸。在德州所發現的大型獸腳類足跡,可能是由高棘龍所留下,但沒有相關骨骸可以直接證實。近年發現的化石增添了許多生理結構的特徵,可進一步研究高棘龍的腦部結構與前肢功能。然而,高棘龍的演化關係仍存在者爭論,有些科學家將牠們歸類於異特龍科,其他科學家則歸規於鯊齒龍科。高棘龍是牠們所處生態系統的最大型獸腳類恐龍,並可能是頂級掠食動物,以大型蜥腳類與鳥腳類恐龍為食。 |
2012年8月29日暴龍超科是肉食性恐龍的一個超科或演化支,屬於獸腳亞目的虛骨龍類,並包含暴龍科與其更原始的近親。暴龍超科最初出現於侏羅紀的勞亞大陸。到了白堊紀,牠們已經成為北半球的大型優勢掠食動物,暴龍則是當中最大型的物種。暴龍超科的化石已發現於西歐、北美洲、中亞以及東亞等地,可能還有澳洲。如同大部分的獸腳類恐龍,暴龍超科是群二足、肉食性恐龍,並具有許多的共有衍徵,尤其是頭顱骨與骨盆。在暴龍超科剛出現時,牠們是群小型掠食動物,前肢細長,有三根手指。晚白堊紀物種的體型更為龐大,有數種則成為有史以來陸地上最大型的掠食動物之一;但大部分後期物種的前肢很小,並具有兩指。帝龍是種早期的暴龍超科動物,出土於中國,已發現具有原始羽毛,其他暴龍超科可能也具有羽毛。許多暴龍超科的頭部具有骨質冠,形狀與尺寸變化很大,可能具有視覺辨識功能。 |
2012年8月30日 |
2012年8月31日Power Mac G4 Cube是蘋果電腦公司所推出的一部麥金塔個人電腦,這部個人電腦標榜寧靜、外觀與構型紮實緊緻,該機款發表於2000年8月,並於隔2001年7月停售。Power Mac G4 Cube的本體僅是個8 x 8 x 8英吋的立方體,且置於10英吋高的透明合成樹脂材質的護殼內,機內所用的微處理器為Motorola公司的PowerPC G4,運作時脈為450MHz或500MHz,此外G4 Cube在光碟機的設計上一反傳統,捨棄常見常用的拖盤式入片法,而改採槽縫式入片法,而且採垂直90度的方式入片,有別於過往的水平0度式入片,G4 Cube用的是一部DVD-ROM光碟機。在顯示器方面,G4 Cube可選擇搭配平板薄型的數位液晶顯示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