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
維基百科有一套格式指引,未能合乎這些指引的頁面則需要維基化。
以下就各項格式作出介紹,有關各項格式的詳情則請參考格式手冊
- 粗體:條目名稱在文章當中第一次出現時,請用三對半形單引號,讓它以粗體顯示。'''條目題目'''會顯示成條目題目。如果該條目的題目有多於一個名稱,每一個名稱在第一次出現時都要以粗體顯示。例如:'''氫氧化鈉'''([[化學式]]:NaOH),俗名'''火鹼'''、'''燒鹼'''、'''苛性鈉'''……
- 標點:有關文學作品、影視作品等條目,請照常使用書名號。另外,有關非中文概念、中文無通用譯名等條目,可以在提及條目名稱後,在括號裏加上原文稱號。請注意括號一如其他標點一樣,都應該使用最常見的全形符號:( )而不是半形的:( ) 或者 ﹙ ﹚
- 外文:如果該名稱的來源是外文,請在括號裏加上標明語言的外文原名。同樣地,化學元素符號,化合物的化學式,生物的拉丁文學名也應該跟隨其中文譯名之後。總之,在中文維基百科,只要是中文都應該優先提及。
- 主題:請您盡可能在首句帶出文章所屬的主題,例如:'''海森堡測不准原理''',在[[量子物理學]]……
- 歷史:歷史上的概念如朝代、已不適用的地名等,應註明有效時間。人物則應提及出生(和死亡)的年月日。
- 日期:日期一般應使公元紀年,年份時請在年份後加上「年」字,避免與其他數字混淆。公元前應該在年份前加「前」字。為避免與公元1世紀年份混淆,2024年不可簡寫為「24年」(中文文字也不可以,如1978年也不可簡寫成「七八年」),如此類推。
- 度量衡:度量衡一般應採用國際單位制。
- 空格:在中文語境內,字與字之間應該不留空格,惟仍有特例。外文間保留空格(例子:Google Chrome),符號和數字、符號和外文間不加空格(例子:System/360),允許全形空格使用,但在大多數的情況下不應使用全形空格,如無爭議情況下,有否空間應以先到先得決定。
- 外部連結:大多數情況下,請將外部連結放於條目最後的章節並命名之為「外部連結」,不建議在條目中加入「裸」連結。
- 華麗:請勿使用格式過於花哨華麗的代碼,以免對您或是其它後來的編者造成理解和維護上的困擾。特別地,如無特殊情況,請勿使用HTML格式代碼。(但在條目空間外使用HTML碼沒有太多限制,除技術限制外)雖然維基百科的首要目標是收錄百科全書條目,但保持這百科在編輯和維護上的容易程度亦非常重要。如果我們不把格式代碼弄得比實際的需要更複雜,顯示、編輯、加入條目進維基百科都會變得更容易。
此外,在各個領域還有更詳細的格式手冊「分冊」,有些已經通過作為指引,而很多只是草案。不過草案亦有其參考價值。
格式手冊的目的很簡單:讓格式整齊統一。格式並無高下之分,但如果每人都遵循同一格式,維基百科將更為易讀易用,當然也更易撰寫編輯。話雖如此,清晰、豐富、中立是更要緊的,格式之類竟是末事。
下一頁將會介紹維基百科各項主要方針及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