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紋身

紋身(Chinese: 刺青;拼音cì qīng: 有着悠久的歷史,「紋身」的意思是「把墨水塗在皮膚上」。關於紋身的記載在中國早期文獻中多如牛毛,比如歷史、不同朝代的刑法志怪小說散文,以及《尚書》等早期散文作品。 [1]

這幅畫描繪了一場摔跤比賽,比賽中全身佈滿紋身的燕青 (Ensei Roshi) 正在舉起一根沉重的橫樑。

歷史發展

 
《呂刑》是古代中國的一部記載法律、司法制度和贖罪制度的司法書籍。

紋身的發展可以從商朝溯源商朝難民吳太伯仲雍吳國建國前曾剪絞發、紋身,以獲得長江三角洲荊蠻的認可。[2]

在古代中國, 關於這一習俗最早的史書記載是周代的《小戴禮·王制篇》, 該文獻中就有「南方曰蠻, 雕題交趾」這樣的描述, 其中「雕題」指的就是紋身。陳泊告注云:「雕, 刻也, 紋身之法自古至今改變甚少, 大同小異:用竹針在人的臉、胸、腿、腳、手臂等部位刺出圖案後, 塗以紫黑色的植物液汁, 待刺處傷愈乾燥後出現清晰花紋。」[3]

在公元前4世紀前後的儒家經典《孝經》中,孔子告訴他的弟子曾子:「夫子身髮膚,莫敢損毀,是孝之始。」 [4],意思是:子女的身體毛髮、肌膚等都是父母給予的,必須好好地珍惜,儘量避免任何毀傷,這是行孝盡善的開始,體現了古代的思想要求子女必須奉行的行為準則,保證自身的健康成長,從而更好地履行孝道。除了在大多數情況下禁止留長髮和自殺外,這條禁令還被理解為禁止紋身,因為這被認為是對父母和祖先的不尊重。

漢族的紋身文化在唐代發展到了頂峰,但在宋代卻逐漸被主流社會所遺棄。紋身文化在元時期不被當朝法律所容,轉入地下發展。在明朝滿清時期紋身文化的社會流行度逐漸下降。[5]

《呂刑》是西周的一部記載法律原則司法系統和贖罪的刑法典。 [6]《呂刑》將「紋身」記載為一種懲罰(出自《尚書》)。周穆王命令藩王呂侯</link>)來制定呂刑[7] 呂侯列出了「中國古代官員對罪犯使用的五種主要懲罰[8]第一種(也是最不嚴厲的一種)就是在罪犯的臉上紋上不可消除的墨水。這種懲罰被稱為「」或「」, [9][需要完整來源],也稱為「墨刑」或「入」。黥面 又稱「烙臉」,給犯人紋臉是秦朝的一種刑法。

中國古代經典文學作品中記載了不同的類型,包括鏤身、扎青、點青、雕青等。有時,紋身也是一種警告或者訓導,比如岳母刺字的故事。在之後的朝代中,紋身成為了一種個人裝飾。比如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中,至少有三個重要人物都有紋身:花和尚魯智深、九紋龍史進和浪子燕青[10]

新疆的紋身現象見於和田地區洛浦縣普拉墓地。曾發現距今2100年左右的「紋手」。「紋手」出現在一個帶干皮肉的拇指背上, 紋飾色為藍色, 大致為人形。另外, 在哈密五堡墓地也見有紋身, 根據有關圖版, 為一右手, 手背及腕部黔刺有藍色紋樣。[3]

命名的起源

漢字「文」是象形文字的一種,最早見於甲骨文,形似站立的人形,上端為頭,下端為伸出的雙臂和兩腿。[11]

金文中的「文」字,與甲骨文基本相同。小篆的字形省略了胸部的圖案。改為隸體之後,字形更為抽象,與現代字相似。

「文」的早期含義為「交織的圖案」或「纏繞的圖畫」。 [12] :1,3用作動詞時,可以解釋為「在皮膚上紋上圖案」,如(文筆匠)和(文身斷髮;文身斷髮)。其使用的早期來源是《禮記·王制

這裏的「文」用作動詞,指「紋身」。後人添加了部首 糹 (「絲,線」),以區別它所代表的其他詞語的含義,寫作「紋」。[11]

中國的「獨龍族」文化

獨龍族是中國人口較少的少數民族之一,聚居在雲南省的西北部,位於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三江併流世界遺產區內,是雲南省人口最少的民族,使用獨龍語;原有群婚家庭的習俗,現已不存在, 崇尚萬物有靈論。獨龍族少女有紋面的習慣,有時被稱為中國「最後的紋身女性」。[13]

獨龍族姑娘每逢金釵之年年古代女子十二歲)就要進行紋面象徵自己成年。紋身的過程包括用竹籤在眉毛、鼻子、臉頰和嘴周圍的煙灰中描繪獨特的圖案,然後用刺或針沿着圖案刺。每次刺傷後,都要擦去血跡,並塗上灰燼或草汁,以便血液能夠進入刺傷處。由於針孔很小,因此紋身至少需要十天才能完成。結痂後,臉上會留下永久性的青紫色痕跡。[14]

  1. 在中國的歷史上,西藏土司察瓦龍每年都會要求獨龍族上繳貢品。如果獨龍族的人們無力支付,獨龍族的婦女就會被綁架,淪為奴隸。為了避免遭奴役,獨龍族的婦女們採取自殘的方式被動自救,比如用大麻煙塗抹臉頰,就是在臉上紋身,以嚇唬潛在的綁架者。久而久之,獨龍族的婦女就形成了紋面的習俗。
  2. 這一習俗也可能與獨龍族的圖騰崇拜有關,但這種圖騰崇拜現已消失。
  3. 除此之外,這一習俗還可能起源於美的象徵。現代社會的獨龍族婦女,被稱為「最後的文身女」,是獨龍江正在消失的「財富」。

學者認為第一種理論最有說服力,從近三百年的歷史中可以看到,藏族土司和傈僳族的奴隸主不斷侵入獨龍族地區,對獨龍族人民進行了殘酷的剝削和壓榨。[15]

紋身在古代中國的意義

在古代,紋身與多種習俗有關,比如裝飾性、象徵部落身份、標明社會等級、作為聯盟標誌等。它是原始文化在符號學與仿生學中的體現,涉及到藝術、心理、民俗、宗教、醫學等領域。[16]

清人屈大均在《廣東新語·鱗語》中提到的「南海龍王之都會, 古時入水采貝者皆繡身面為龍子, 使龍以為己類, 不吞噬。」就是認為紋身能夠給在野外的人們提供保護。《淮南子·齊俗訓》中記載的「故胡人彈骨、越人契臂、中國歃血也, 所由各異, 其於信一也。」也顯示了紋身作為信約的意義。[3]

原始時代的人們就會用白泥或木炭在身體和臉上畫線,以達到美化自己或者嚇唬敵人的目的,除此之外,原始人還使用粘土或者植物汁液來治療疾病。例如古代夷婁人「冬以豕膏(豬油)塗身以御風寒」 。隨着社會制度不斷完善,紋聲用於恐嚇的作用逐漸減弱,開始與美麗聯繫在一起。戰爭、狩獵等活動留下的疤痕被婦女視為男人勇敢的標誌,這使身體裝飾十分流行。人們用顏料在皮膚上描繪圖騰動物。 [17]這些圖騰和圖案代表了部落祖先或與部落身份密切相關,具有象徵性的生物。 [18]例如,龍的圖案可能起源於鱷魚,這是出於人命對鱷魚的恐懼和崇拜。 [17]另一習俗是「文身以避蛟龍之害」,正如一些文獻所記載的,人們通過紋身來表達避免受到傷害的期望。

紋身在現代中國的發展

隨着現代城市的發展,城市現代性的增強,社會價值觀越來越多元化,紋身不再是黑社會的專利,而以藝術本質逐漸浮現。當今紋身族多以追求潮流、前衛自我的都市年輕人居多,他(她)們在身上紋上情侶的名字、頭像以表達愛意、寄託情思,或者紋上喜歡的圖案突顯個性、偶像崇拜等等。[19]

 
紋身店

中國大陸教育界的校規中,凡是未成年紋身,學校可以強制他們停學,直到紋身清除後才能恢復上課。但校規屬於最低層級的行政規定,實際執行情況有因地制宜可能性,2017年有浙江案例是中學家長證實了學生紋身有部分為非自願,與同儕壓力和紋身店老闆的惡性意圖有關,出具了控告紋身店老闆的訴訟中法律文書,並同意用不可輕易穿脫的布條全面遮蓋紋身,校方同意在紋身清除過程的較長時期內讓其回校上課。中國大陸也有對有紋身的人不能從軍、投考警察或是參加公務員考試的要求等,現因時代的發展,軍警對有刺青的參考者有些許寬鬆:「有紋身者的裸露部位紋身不超過10平方厘米,或紋身部位要在穿着訓練服時不能露出來。2018年1月19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召開宣傳例會,宣傳司司長高長力提出,廣播電視邀請嘉賓應堅持「四個絕對不用」標準,並明確要求節目不用紋身藝人、嘻哈文化亞文化(非主流文化)和喪文化(頹廢文化)。2022年6月6日,國務院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領導小組發佈了《未成年人紋身治理工作辦法》,其中明確規定:「任何企業、組織和個人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紋身服務,不得脅迫、引誘、教唆未成年人紋身。」[20]

香港法律禁止為18歲以下人士紋身。[21]

參考文獻

  1. ^ Reed, Carrie E. Tattoo in Early China.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riental Society. 2000, 120 (3): 360–376. JSTOR 606008. doi:10.2307/606008 –透過JSTOR. 
  2. ^ 青少年家庭教育. 文身断发的出处、释义、典故、近反义词及例句用法 - 成语知识_版权. 搜狐. 2020-03-04 [2024-04-29]. 
  3. ^ 3.0 3.1 3.2 張群;孫志超;張全超. 精神图腾,古代先民的纹身艺术. 中國知網. 2014-02 –透過化石 (中文). 
  4. ^ Classic of Filial Piety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5. ^ 沅汰歷史. 宋朝是刺青鼎盛时期,却和唐朝差别很大,为何以纹龙虎之类居多?. www.163.com. 2018-10-22 [2024-04-29]. 
  6. ^ Theobald, Ulrich. Lüxing 呂刑. www.chinaknowledge.de. August 27, 2016 [2022-12-28] (英語). 
  7. ^ Wei Guoku (魏國庫). 中国历代刑法浅谈 [A brief talk on Criminal Law of Chinese Dynasties]. Jiangxi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1985: 65. 
  8. ^ Li Li (李力). 出土文物与先秦法制 [Unearthed cultural relics and the Pre-Qin legal system]. Elephant Publishing House. 1997: 62. ISBN 9787534720567. 
  9. ^ Qian Zongwu (錢宗武) (編). Shang shu. Beijing. 2017. ISBN 978-7-5013-6243-1. OCLC 1137027815. 
  10. ^ 武漢紋身. 纹身的来历. 老兵紋身. 2015-05-19 [2024-04-29] (中文). 
  11. ^ 11.0 11.1 陳曙. 远古先人爱耍酷, 所以有“文”. 蘭州晨報. 2021-09-13 [2024-04-29] (中文). 
  12. ^ Falkenhausen, Lothar von. The Concept of Wen in the Ancient Chinese Ancestral Cult. Chinese Literature: Essays, Articles, Reviews (CLEAR). 1996, 18: 1–22. JSTOR 495623. doi:10.2307/495623. 
  13. ^ 独龙族. 查字典. 2014-07-29 (中文). 
  14. ^ 鄧結. 独龙族纹面习俗的由来独龙族纹面是怎样纹的_汉程民俗. 漢程網. 2019-10 [2024-04-29]. 
  15. ^ 尤紫璇. 女子12岁要纹面 神秘民族独龙族曾经很神秘的风俗. 搜狐. 2015-05-14 [2024-04-29]. 
  16. ^ 林嘉熙;魏艷麗;周小儒;宋美慧. 浅谈中国纹身艺术中图腾纹饰的文化寓意. 中國知網. 2013-01 –透過美與時代 (中文). 
  17. ^ 17.0 17.1 歷史, 百家爭鳴. 断发文身是野蛮的行为?不存在的,这跟加冠和图腾崇拜一样 [Is hair cutting and tattooing barbaric? It doesn't exist. It's like crowning and totem worship]. Sina News. 2019-11-19. 
  18. ^ 歐洲時報, 內參. 你是否想拥有一个独一无二的"图腾"? [Do you want to have a unique "totem"?]. NetEase. 2017-02-05. 
  19. ^ 沈一兵. 纹身与符号—都市青年纹身现象透视. 中國知網. 2006-06 (中文). 
  20. ^ 網易. 未成年学生纹身,应不应该被学校退学?. www.163.com. 2023-06-26 [2024-04-29]. 
  21. ^ 波叔家. 纹身就不是好人了?90后花臂女孩做公益被骂哭_手机网易网. www.163.com. 2019-06-14 [2024-04-29]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