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區 (喀麥隆)
中部區(法語:Région du Centre)是喀麥隆中部的一個區,薩納加河在中間流過。面積68,926平方公里,2004年人口2,501,229人[1]。首府雅溫得也是該國的首都。下分10縣。它北臨阿達馬瓦省,南臨南部區,東臨東部區,西臨濱海區和西部區。它是喀麥隆面積第二大的省份。
區府雅溫得位於省的中心,吸引了許多農村的人到那裏去生活工作。中部區的城市是喀麥隆重要的工業中心,尤其是木材工業的中心。農業是中部區的另一個重要經濟因素,這裏最重要的產物有經濟作物和可可豆。在區府和農莊外大多居民是自給農民。
2008年廢除省份
2008年喀麥隆總統保羅·比亞發佈命令廢棄所有「省」,把它們改為「地區」,因此喀麥隆的10個省現在被稱為地區。
地理
地質
中部區的岩石主要是前寒武紀堆積下來的變質岩如片麻岩、雲母、混合岩和片岩。從北緯4度開始以花崗岩為主。沿與南部區的邊境的斷層主要堆積有變質片岩和石英,以及一些花崗岩。由於晶體岩石堆積導致的紅土也很常見。
中部區的土壤主要是紅色的鐵質土壤,大多數林地和草原都是這樣的土壤。儘管這些土壤有10米厚,它們參雜有二氧化矽,因此滲水,使得它們對農業來說不很適宜。但是它們可以被用做建築材料。省內的傳統房屋是用紅色的、使用陽光曬乾的泥磚建造的。在省的北部土壤逐漸由沉積形成。在薩納加河和姆巴姆河匯流的地方土壤是多種土壤種類的混合。
水域
薩納加河是中部區最重要的河流。它在省內有許多瀑布和險灘,使得它成為一個重要的水電來源。它也為農業供水,在雨季它容易發大水。它部分段落可以行船。
薩納加河是由中部區的多個支流匯合形成的。
所有中部區的河流都注入大西洋。
中部區的電力需求主要是通過周邊省份的水電提供的。
中部區的大多數湖泊是人工的。它們大多是在殖民時期開造的,目的是進行水上運動。
地形
中部區完全位於南喀麥隆高原上,其高度在海拔500至1000米之間,只有薩納加河及其支流的河谷可能低到200米。整個地形從西南的沿海平原逐漸升高,在與阿達馬瓦高原連接的地方有谷地和花崗岩的山脈。整個高原上最典型的是丘陵狀的林地,其中最高的有沒有樹木的岩石山峰。中部區的最高點海拔1295米。
氣候
中部區完全位於赤道帶,因此它的濕度高,降雨量大,每年平均降雨量為1000至2000毫米。最東部降雨量最高,向北逐漸降低。氣溫很穩定,除西北部外所有地方平均24攝氏度,西北的平均溫度為23度。
中部區有赤道性的季節,不斷在雨季和旱季之間交替。長旱季是一年的開始,從12月到5月。此後從5月到6月有一短暫的雨季。從7月到10月為短旱季。從10月到11月為長雨季。在北緯5度以北的地方旱季可以長達四個月。
動植物
除河谷和北部邊緣外中部區有很多森林。在河谷和北部則主要是草原或者有小群樹木的草原。
過去這裏的森林還要密集,但是由於採伐珍貴的木材把森林的密度降低了,促進了下層植物的生長。這也逐漸使得草原向南擴展。今天中部區僅有很少原始森林保留下來。
居民
居民點結構
中部區的人口上百萬,是喀麥隆人口比較密集的省份之一。這裏曾經是Beti-Pahuin人的定居中心,他們在這裏生活了一百多年了。但是由於殖民時期喀麥隆的政府被遷到這裏,因此中部區有許多遷移來的人。雅溫得的形成導致中部區建造了大量維護良好的公路系統,這又導致了當地的發展和興旺。這裏發展的另一個因素是許多農莊的存在,尤其是可可中心和姆邦喬克附近的甘蔗農莊。這些農莊吸引了數千遷移來的農工,其中大部分來自西部區和濱海省。作為一個重要的教育和管理中心雅溫得也吸引了許多教育水平很高的移民。
中部區的大部分居民住在雅溫得(110萬人),或者沿公路以及在其它大的城鎮裏。在大公路遠處人口密度逐漸下降。少數偏遠的居民點如楠加埃博科也有大量人口。
中部區的居民點傳統地沿公路建造,導致沿公路又大量房子,在房子的背後就是森林。傳統建築是用泥磚和細木棍建造的長方形建築。屋頂有些是用搭在一起的酒椰棕櫚的葉子組成的,更多則今天是用鋁、鐵或者錫板搭的。
民族
中部區是說班圖語族語言的Beti-Pahuin人最重要的中心之一。這些人使用共同的語言,有類似的習俗。他們又分住在中部區的Beti和住在南部區的Bulu和Fang族。
Beti族
Beti族由一些小人群組成。Ewondo住在中部區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包括雅溫得和姆邦喬克等。這個部落又分Yezum和Yebekolo兩個分部。Bane大多數住在南部區,但是也在中部區有分佈。Mbida-Mbane和Mvog-Nyenge住在雅溫得以東。Eton-Beti、Eton-Beloua和Beloua-Eton的總部在雅溫得東北,包括奧巴拉等。Mvelle的地區從雅溫得東伸展到姆邦喬克的農莊中心。Eki則分佈在楠加埃博科等地。
除此之外中部區還有一些部落雖然不真正屬於Beti-Pahuin,但是目前正在被同化到這個族中去。
其它族
在濱海省的邊境上有一些相互關聯的人群居住,他們一般被統稱為Bafia族。他們也包含一些最近被同化的部落。
提卡耳人雖然主要生活在西北省,但是在中部區西北與西部區交界的地方也有分佈。
在濱海省的邊境上還有大量Bassa族人。他們主要居住在比較偏遠的小村莊裏。
Vute族也說班圖語言,他們的居住地和Beti族基本吻合。
中部區還有一些其它小的部落和族。
雖然大多數這些族都有他們不同的語言,但是大多數中部區的人說法語。
宗教
在德國和法國殖民統治時期傳教士滲透整個省,因此大多數當地的居民都至少名義上信奉基督教。其中最主要的教派是長老宗和天主教。但是尤其在大多數農村地區傳統的泛靈論和基督教同時存在。
經濟
中部區是喀麥隆經濟最強的地區之一,主要因為國家首都在這裏。只有濱海省、南部區和西南省的經濟比它強。許多國際組織如中非國家銀行的總部在雅溫得。
農業
自給農民
中部區大多數農民主要種植大蕉(在雅溫得以南普遍)、芋和薯蕷(在雅溫得以西和西北普遍)。在薩納加河谷普遍種植稻和薯蕷。花生、玉米和其它糧食在省北部不那麼潮濕的地方普及。木薯到處都有種植。
自給農民首先清理一小塊森林,他們在旱季使用傳統工具如斧頭和鐮刀清楚樹木,把剩下的灌木燒掉。不過他們注意保護生產可食果實的樹木如芒果、杏和梨。但是有時也會造成火焰失控。在下過第一場雨後他們播種:在房子的附近種調料和蔬菜,在遠處種大蕉和芋。村民傳統把他們的地併到一起來保護野獸侵食。在旱季他們收穫。
這樣刀耕火種的方法只適合於偏遠地區小村莊的需求。這種方法使得土地很快喪失其營養,每兩三年需要換地。此後這片地需要十年的時間來恢復其營養。假如人口密度低的話這樣做沒有問題。但是作為喀麥隆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近年來土地失去營養成為中部區越來越大的問題。為了克服這個問題喀麥隆農業部在大城市如雅溫得周邊設立了農業區來種植香蕉、芋、大蕉和其它作物。
農場
由於其炎熱和潮濕的氣候以及良好的基礎建設中部區是喀麥隆最重要的經濟作物產地之一。最重要的作物是可可。雅溫得外有最大的農場。楠加埃博科附近的薩納加河谷也是重要可可中心。一些這些農場是農民自己所有。
中部區姆邦喬克的甘蔗農場是喀麥隆唯一的甘蔗農場。其中最大的面積40平方公里。有些甘蔗農場是農民自己擁有的。
剩下的農場種植其它不同的作物。薩納加河谷邊有種稻的農場。東部森林中有種咖啡的。薩納加河以北有種煙草的。薩納加下游有種榨取棕櫚油和棕櫚子的棕櫚農場。姆邦喬克有商業種植菠蘿的農場。
畜牧業
畜牧業是另一個重要的經濟因素。雅溫得是喀麥隆其它地區的重要牛市場。姆邦喬克有家牛場。雅溫得等第有大的家禽場,提供雞肉和蛋。綿羊、山羊、家豬在所有地方都有養殖。
在農村地區有一定程度的狩獵,但是由於森林逐漸被開採以及火器使得獵物和它們的居住區減少因此這種活動越來越少。在雅溫得和其它大城市裏來自東部區和南部區的野味賣價很高。
工業
由於中部區有大量種植面積因此它也有相當大的食品加工工業。比如喀麥隆製糖公司有一座大工廠提供喀麥隆80%的糖產量。喀麥隆可可公司在雅溫得生產可可脂。喀麥隆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在雅溫得生產啤酒和軟性飲料。在楠加埃博科等地有其它食品加工廠。
由於中部區位於從南部區和東部區來的林木運輸的交通要道上它也有相當規模的木材加工工業。在雅溫得等城市有踞木廠。其它特殊工廠製造木材結構、薄片、家具和建築。
雅溫得強烈的移民數量使得建築工業發展迅速。近年來制磚以及建造公寓樓和辦公樓數量劇增。來自首都附近的石料是非常受歡迎的建築材料。
工藝美術也是經濟的一個重要部門。雅溫得的合作企業主要為旅遊業生產,而楠加埃博科則以其高度花飾的陶瓷著稱。
中部區還有一些其它工業,如製煙、紡織業、棉花加工。雅溫得也是一個工廠生產中心。除此之外省內還開採金紅石。
交通
中部區是喀麥隆的十字路口,因此有許多交通通過它。大多數城市之間的路是柏油路,這些路大多數通往雅溫得。雅溫得也是中部區的運輸和貨運中心,在一定程度上是整個喀麥隆的運輸中心。
1號國道從雅溫得通往極北省的庫塞里。2號國道從首都向南通往阿姆巴姆然後繼續進入加蓬和赤道幾內亞。3號國道是喀麥隆交通最頻繁也是最危險的道路從雅溫得通往杜阿拉。4號國道向西北通往西部區的巴富薩姆。9號國道是少數不通過首都的國道,從姆邦喬克通往南部區的城市桑梅利馬、朱姆和明托姆。10號國道從雅溫得向東最後通往東部區。
中部區也是鐵路、航空和水運的交通樞紐。從雅溫得有向北通往杜阿拉和恩岡代雷的鐵路。雅溫得有一國際機場,省內其它城市有機場。在雨季一些河流可以行船。
旅遊業
許多外國遊客至少到達雅溫得。大多數這些遊客是因為商業或者政府原因來的,因此並不是真正來旅遊的。雅溫得有許多旅店來接待商務和外交來賓。這裏也有一些人工湖泊提供體育和游泳使用。喀麥隆大多數古蹟和博物館位於其首都。
省內一些傳統酋長的建築物可以供參觀。
行政和社會條件
喀麥隆總統的官邸在雅溫得,不過目前總統保羅·比亞大多數時間在其它地方度過。由於他的政府內和國有企業里許多人屬於Beti族,因此他在中部區獲得很大的政治支持。
政府
中部區分十個區。
每個區的區長都是總統任命的。中部區省長也是總統任命的,他的官邸也在雅溫得。
傳統政治結構
中部區的一些本地人部落在殖民時期前至少有一定程度的政治組織。但是大多數Beti族沒有這個傳統。傳統地它們是由一個父系領導的由有血緣關係的家庭組成的部落。今天依然有部落長老,不過今天這個地位主要是榮譽性的。
提卡耳人則有很強的政治傳統。每個提卡耳部落都有一個酋長,他是行政、宗教和儀式事物的首領。在他手下有不同的規則處理各自領地里的行政事務。
Banen的一些部落里有一名酋長,這樣的人很少,但是他們擁有絕對的權力。大多數Banen族只是鬆散的家庭群體。
教育
中部區是喀麥隆的知識中心。雅溫得大學是喀麥隆最大和最重要的大學生。雅溫得也吸引了許多教育比較高的移民,因為政府和不同總部在這裏的國際組織提供了就職的可能性。
對於中部區的大部分居民來說小學和中學也很普及。即使在許多小村莊裏也有小學校。中學沒有這麼普及,但是因為當地交通網很好,學生能夠到大城市裏去上學。不過這需要他們住在親戚家裏或者租房子。房租和學費使得許多學生無法追求高等的教育。另外由於中部區人口密度比較高,許多學校的教師太少,學生太多。
衛生
尤其在雅溫得和大城市裏中部區有許多醫院。尤其在大多數農村地區傳統醫學依然很普及。
與喀麥隆其它地區一樣衛生狀況是一個大問題。在農村地區沒有自來水,因此飲水必須從被污染的河流和沼澤地里吸取。城市地區,尤其是雅溫得,有它們自己的問題,因為這裏人口增長的速度超過衛生設施改進的速度。因此流行病經常爆發。大量的降雨和排水設施不足導致首都成為攜帶瘧疾的蚊子繁殖的好地方。
文化生活
喀麥隆大多數博物館位於雅溫得,其中最大的是喀麥隆藝術博物館,它收集了大量浮雕、青銅塑像和傳統面具。這也是唯一一個同時針對英語和法語來訪者的博物館。喀麥隆國家博物館位於過去法國總督的大廈里,提供藝術和文化展覽。
中部區是庇庫茲舞蹈和音樂的誕生地。Ewondo族發明了這個風格,今天它和馬庫薩競爭喀麥隆最受歡迎的舞蹈和音樂風格的地位。
歷史
早期人口遷徙
在巴菲亞、雅溫得等地發現的古代工具證明在史前時代今天的中部區地區就已經有人居住了。就今天住在喀麥隆的族來說,在過去這裏森林更加茂密的時候俾格米人巴卡族可能就已經住在這裏了。相對而言今天這裏的主要居民是後來比較新遷移來的。
根據一個理論今天中部區的大多數地區過去是Bassa族的地方。Bassa族在17或18世紀前從薩納加河朝西南方向進入這個地區。另一個理論認為他們過去住在更西部的地方,但是在18世紀裏他們本來居住的濱海地區被Duala族佔據了。與此同時Banen族、Bafia族和Yambassa族到達了他們今天居住的地方,阻止了Bassa族繼續向西南擴展。
19世紀許多人從北部逃避富拉尼人的侵襲逃到中部區的地方。可能今天住在中部區西北的Tikar族是那個時候到達的。Vute族從阿達馬瓦高原南部進入今天的中部區。他們的傳說說他們是分三群南下的,每群由一個親王帶領。當德國人到這裏來殖民的時候他們還繼續在向南遷移,最後德國人把他們阻擋下來了。
Beti-Pahuin族也是這個時候進入中部區的。他們分三波從東北方向進入,他們原來的地方是薩納加河以南。他們也是受到北部民族的壓力南遷的。他們佔領了中部區並開始同化當地的人。由於他們有同類相食的聲譽因此這可能幫助了他們的佔領過程。假如Bassa過去是從東部遷入的,那麼他們是在這個時候被迫遷往濱海地區的。Beti-Pahuin繼續分小股部落家庭南遷,一直進入到今天的南部區,甚至還要向南。
今天Banen族、Bafia族和Yambassa族住的地方過去是Bati-Tsinga族住的,他們被驅逐或者被同化。在西北方他們受到Bamun的騷擾。從約1840年開始他們和Bamun族進行了兩次戰爭。最後他們把Bamun驅逐出去了。不過一些Banen族部落一直到1901還向Bamun進貢。這裏的一些其它小族是此後到達的。
歐洲人來到
Beti-Pahuin族遷徙的時候也正好是歐洲人在喀麥隆濱海進行奴隸買賣最厲害的時候。Ewondo族成為這個貿易內地部落與濱海的中間人。他們用薩納加河把奴隸運往海岸交換成歐洲來的貨物。1827年英國禁止奴隸買賣後這裏依然保持了一定程度的奴隸交易,但是最主要的交易轉換成其它貨物的交易了。Bassa族也在這個交易中充當中間人取利。
在這段時間裏崇真會在今天的中部區設立了一個傳教所,開始了這個地區的基督教化過程。
德國統治
1884年德國佔領喀麥隆,三年後第一批白人在德國總督的命令下移入今天的中部區來考察Beti族的領地。隨後白人開始在喀麥隆南部開設了大量的農莊。1905年可可被引入後成為當地的主要作物。由於Ewonda族喪失了他們有利的貿易中間人作用他們於1895年起義反抗,但是次年被鎮壓。後來其它部落也進行過起義。1907年德國人試圖把他們的合作人查爾斯·阿坦嘎納設立為所有Ewondo族的總酋長而導致了Ewondo族第二次起義。
德國對這個地區帶來了一些改進,其中包括從900年開始修造從海濱屈枉內地的公路。1913年第一次有人開車遠程,從克里比開到雅溫得,共280千米,這次旅行一共用了11小時。德國人也把鐵路帶到了這個地區。從1909年開始他們修建從杜阿拉通往雅溫得的鐵路。但是隨着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所有的建築工程都停止了。德國人把殖民地的首府從布埃亞遷到雅溫得。今天一些中部區的大城市都是過去德國人的據點,其中包括雅溫得(1889年建立)和姆巴爾馬約。
1901年一個德國修道院在雅溫得設立了一個天主教傳教所和學校。1907年其它類似的設施被設立。1909年新教也隨之而到。
法國統治
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法國開始獲得對中部區的控制。他們把喀麥隆分成數個區,今天的中部區分了三個區。
法國對當地的統治基本上延續了德國的政策。比如他們延續了德國的莊園,並大規模地擴展莊園設施。1947年法國設立了煙草發展公司,1964年在姆邦喬克設立甘蔗莊園。當時姆邦喬克還不存在,它是通過法國甘蔗成長的。法國也追隨德國人的傳統,在傳統當地統治者不合作或者沒有當地傳統統治者的情況下設立傀儡酋長。1933年12月27日他們還在雅溫得開辦學校專門教育和培養酋長的子孫。
法國對當地也進行了大量發展。尤其雅溫得成為了一個真正的首府。他們在雅溫得建造了巨大的華麗的政府建築,包括總督大廈。1927年從杜阿拉通往雅溫得的鐵路竣工。1939年通往杜阿拉和貝爾圖阿的主公路被擴展。雅溫得還建造了一座國際機場。在教育方面,1925年建立了護士學校,1939年高級小學在雅溫得啟用。
由於基礎設施的改善更多的傳教組織進入這個地區。基督復臨安息日會在楠加埃博科和雅溫得設立中心,今天這個地區依然有許多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的信徒。1927年天主教會在雅溫得設立了一個大牧師培訓所。
政治發展
雅溫得不但成為政府中心,同時也成為殖民地的政治中心。1956年法國授予其所有西非殖民地自主權後許多喀麥隆最早的政黨在那裏出現。其中最大的是喀麥隆聯邦和喀麥隆民主黨。大多數這些黨派支持獨立。
首府當然也是早期政治示威的地方。比如殖民地最有名的政黨喀麥隆人民聯盟因為抗議通貨膨脹在雅溫得罷市,因此被政府宣佈非法。這個事件在雅溫得導致多次支持和反對該黨的人發生衝突,甚至一直到1960年獨立後。
獨立後
在喀麥隆首位總統時期國家被分為七個省,今天的中部區和南部區當時是合併在一起的。1983年8月22日喀麥隆的第二任總統把這兩個省分開。一號國道也是當時建造的,目的是更好地把國家的南北聯合到一起。從966年開始其它公路也開始鋪設。
教育也有改進。1962年雅溫得大學建立,當時有7500名學生。1973年和1980年大批學生抗議學生太擁擠後大學設施疏散,在喀麥隆其它地區也開始開設大學。
參考文獻
- ^ African Media Development Initiative (PDF). BBC News. [2007-04-13].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1-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