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寺大橋

洛河大橋,又名南寺大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河南省三門峽市盧氏縣境內洛河上的一座橋樑。

盧氏縣洛河大橋照片,從照片中可以看到橋頭有防暴球

特點

洛河大橋沒有建成之前,「高村古渡」是洛河南北連結的通道,橋南邊原先有佛寺興國寺。「南寺鐘聲」和「高村古渡」為盧氏古代八大景之一,現在已不復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當地為南寺渡口(大橋建好後不復存在)[1]。1958年,洛河大橋開始規劃。1960年2月,河南省交通廳公路局第二工程隊動工修建,在中共盧氏縣委領導下,抽調31名幹部與河南省公路工程局二隊聯合組成「洛河大橋修建指揮部」,並抽調盧氏縣治山兵團800人、河南省航運管理處300人、縣城關、杜關等7個公社民工1000人參加施工[2]。同年8月19日竣工通車[3]。全橋為六孔,每孔淨跨30米,全長219.3米,橋面寬7米,上不為片石砌石拱,載重13噸,總投資83萬元[4]。進入21世紀後,橋樑日漸老化,經過多次整修後,仍然存在着安全問題。目前,洛河大橋的北邊和南邊都裝有防暴球,只允許摩托車和電動車經過。

參考

  1. ^ 三門峽市交通志編纂委員會編. 三门峡市交通志.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1991.09: 147. ISBN 7-114-01214-4. 
  2. ^ 三門峽市交通志編纂委員會編. 三门峡市交通志.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1991.09: 17, 65. ISBN 7-114-01214-4. 
  3. ^ 河南省交通廳編, 河南交通大事記 古代-2000. 河南交通大事记 古代-2000. 河南省交通廳編. : 119. 
  4. ^ 河南省洛陽地區交通史志編輯室編. 洛阳地区交通志 上. 河南省洛陽地區交通史志編輯室編. : 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