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章 (東亞)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2024年1月20日) |
印章發源於中國,俟流傳於東亞文化圈後成為其傳統重要文化,不但是日常生活的用品,印章的圖案、文字雕刻和印章本身的造型都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國家或君主的專用印信則稱為璽,歷史上亦有專門授予君主配偶的印信,如西漢的皇后之璽,此印由西漢首任皇后呂雉所持有。
歷史
印章據說源於中國「三代」的制陶(《後漢書·祭祀志》曰:「三皇無文,結繩以治,自五帝始有書契。至於三王,俗化雕文,詐偽漸興,始有印璽以檢奸萌,然猶未有金玉銀銅之器也。」唐朝杜佑《通典》說:「三代之制,人民皆以金玉為印。」)或源於商殷墟甲骨文的契書和青銅鑄造的銘文,至今尚未定論。根據歷史記載和考古遺物,印章在春秋戰國時期已經較為普遍使用。後來,印章傳至東亞其他地區如日本、朝鮮、越南等地,成為這些地區傳統的文化之一。印章在朝鮮的使用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二世紀的扶餘國。
有說法認為印章起源於「徵識圖騰」等。[原創研究?]另據《抱朴子·登涉篇》載:「古之人山者,皆佩黃神越章之印,其廣四寸,其字一百二十,以封泥著所住之四方各百步,則虎狼不敢近其內也。」可見印章亦有驅邪之用。
中國古代政府在冊封以及官員任命時,授受印章,以做信物,是為信印,即後世所稱的公章。此類印章是政治權力的象徵,通常隨官職和爵位,順序傳承,並非個人所有。中國歷代君主使用的印章——璽,則是國家最高權力的象徵。漢代緯書《春秋運斗樞》雲,「黃帝時,黃龍負圖,中有璽者,文曰『天王符璽』」;《春秋合誠圖》中,「堯坐舟中與太尉舜臨觀,鳳凰負圖授堯,圖以赤玉為匣,長三尺八寸,厚三寸,黃玉檢,白玉繩,封兩端,其章曰『天赤帝符璽』」。黃帝、堯舜皆是傳說人物,此類說法,並非信史。最為知名的璽是秦始皇的傳國璽。
發展
印文
大部份印章上都刻上文字,當中以漢字爲主,大部份採用篆書,有些甚至採用金文、甲骨文。現代的印章也有用隸書、楷書的。日本有一些刻假名的印章,韓國也有一些刻上諺文的。還有一些非文字印章,如肖形印,刻的是圖案。
範例
-
較呈方角的粗篆文印章「倉頡輸入法」
-
較呈方角的細篆文印章「茶熟香溫且自看」
-
較圓潤的粗篆文印章「問梅消息」
-
較圓潤的細篆文印章「白石道人」
-
鳥蟲篆印章「大千世界」
-
金文印章「千巖秋氣高」
-
傳抄古文印章「我思古人實獲我心」
-
甲骨文迴文印章「知時無止」
-
甲骨文印章「不行其野」
-
九疊篆印章「鷹坊之印」
-
篆文印章「大明皇帝之寶」
-
楷書印章「密」
-
隸書印章「鈴木」
-
草書印章「佐藤」
-
日本語平假名印章「まゆみ」
-
平假名「ひなた」與向日葵圖案混合印章
須注意的是,古時漢字比今天少,製作印章時每每要借用通假字,比如上方的印章中,「茶熟香溫且自看」以「孰」通假「熟」,「千巖秋氣高」以「嚴」通假「巖」,「知時無止」以「亡」通假「無」。有些漢字古時音義與今天未必全同,如「問梅消息」的「梅」,金、篆時作「某」,《說文》云:「某,酸果也。從木從甘。」今天「梅」與「某」已分化爲二字,音、義已不相同,但印上仍依舊用,須讀爲「梅」之音,解作「梅」之義。
也有些古字與今天寫法殊異,如「秋」之金文爲「龝」,從「禾」從「𬟏」(蝗、蛐類之蟲);「時」之金文作「旹」,從「日」,「㞢(之)」聲;「野」之甲骨文作「埜」,從「林」從「土」等,解讀時須掌握文字學知識。明清時期有些篆刻家愛用罕見的傳抄古文,如「我思古人實獲我心」的「實」字像「木」上有果實;「千巖秋氣高」之「氣」作「𣅠」,從「日」從「气」;「道」於印章裏,也常作「𧗞」,「人」步「行」(路口)中之貌。而鳥蟲篆、九疊篆等文字,由於加上了許多裝飾,即使文字學家也未必好辨。
白文與朱文
印章分白文(陰刻、陰文)與朱文(陽刻、陽文)兩種。白文是指印章上的文字凹下去,印出來時文字不被印泥沾色的印章;朱文是指印章上的文字凸出來,印出來時文字給紅色印泥上了色的印章。還有一些印章是朱白相間的。
應用
日常應用
漢代前,印章用於置放竹木簡牘的木質方槽上的「印泥」,又稱「朱肉」。漢代後,印章用於鈐蓋於紙張。同時,印章也用於烙在馬身上以作標記和大件物品發送的封用標記。
印章常用作簽署,統稱為「名印」。古代的名印可分以下種類:
名稱 | 例子 | 圖例 | 用途 |
---|---|---|---|
姓名印 | 「李小狼印」或「李小狼」 | 表示個人的姓名。 | |
表字印 | 「字矗昊」或「矗昊」 | 表示個人的表字。 | |
臣妾印 | 「臣劉鳴釧」或「臣小明」(男) 「妾美櫻」(女) |
臣子、妃嬪、命婦、女官於上呈皇帝的文件上所用的印。 | |
書簡印 | 「如佩信印」 | 用於書信下款。 | |
迴文印 | 「李小狼印」、「吳之鯨印」 | 表示姓名,但文字以逆時針方向排列,與一般從上至下、 左至右排列文字的印章不同。可與姓名印比較兩者差異。 有時用於寫作的作品,即印於書的自序作為簽署。 | |
總印 | 「大英伯明皇龍正之章」 | 表示名字和來自何方。 | |
官印 | 「益都路管軍千戶建字號之印」、 「平定縣印」 |
表示官位、官方機構或管治地域等。 | |
國璽、帝璽 | 「大清帝國之璽」、 「文帝行璽」 |
代表國家或君主。 |
直至現在,在東亞地區使用名印簽署仍然很普遍,且具備法律效力。因此用作簽署的印章必須妥善保管,以免被人盜用。現時台灣、韓國、朝鮮等地的最常見的名印刻有簽署者姓名,中國大陸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因將其視為「傳統的舊時代產物」而逐漸以簽名取代個人印章,但現時的中國大陸仍然有很多人在使用個人印章。日本的一般只有姓氏,一些常見姓氏的現成印章可以於市面上購買。
在日本和韓國,用作簽署用的印章需要登記方有法律效力,日本和韓國各地有專門的政府機構負責登記印章。日本會為已登記的印章發出「印鑑登錄證明書」(日語漢字:印鑑登録証明書),已登記的印章稱為「實印」(日語漢字:実印),未登記的稱為「認印」(日語漢字:認印)。韓國為已登記印章發出的文件稱為「印鑑證明書」(諺文:인감증명서),已登記的印章稱為印鑑(諺文:인감)或實印(諺文:실인),「圖章」一般指未登記的。大部份韓國人有兩個姓名印章,圖章用作一般簽署,印鑑用於重要文件或重大交易、合約的簽署。
書法與繪畫作品中的應用
中國書法作品中的印章分為名號章和閒章(或閒印)。而按照印章所蓋的位置又分為迎首章(蓋於作品上首)和押腳章(蓋於正文和下款之後)。印章與正文、題款共同構成書法作品的三大要素。
此外,東亞傳統繪畫也常有印章,具有簽署和裝飾的作用。一些書法、繪畫的擁有者也會在自己的收藏上蓋上印章。
「閒章」作爲一些愛好書畫人士的個人標記印,作用類似有特色的簽名,但沒有法律效力,以下是一些例子:
名稱 | 例子 | 圖例 | 用途 |
---|---|---|---|
肖形印 | 福鹿印、虎印 | 沒有文字,圖像作爲持印者代表。 | |
吉語印 | 「日就富貴」 | 印上有吉祥短語。 | |
黃神越章 | 「黃神越章天帝神之印」 | 古代用來驅邪避鬼,現在主要用來祝福遠行人士平安。 | |
封泥 | (無) | (無) | 用來封好信封或包裹的開口。 |
此外,也有一些代表書齋、私墊、藏館的印章,統稱「齋印」,如下面的範例:
參見
資料來源及外部連結
- UK National Archives on seal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本條目包含已處於公共領域的Herbermann, Charles (編). Seal. 天主教百科全書. Robert Appleton Company. 1913.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Not All Online Authority Seals are Credibl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Harvard's Ben Edelman says "Suppose users have seen a seal on dozens of sites that turn out to be legitimate. Dubious sites can present that same seal to encourage more users to buy, register, or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