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諾斯語
原始諾斯語(Proto-Norse,亦稱為Primitive Norse、Proto-Nordic「原始北歐語」、Ancient Nordic「古代北歐語」、Old Scandinavian「古斯堪的納維亞語」、Proto-North Germanic「原始北日耳曼語」)是印歐語系的一個分支,通行於斯堪的納維亞,被認為是從紀元前的原始日耳曼語發展而來。原始諾爾斯語是一個典型北日耳曼語支最早的階段,也是斯堪的納維亞最古老的古弗薩克文刻文上所記載的語言,大約通行於2至8世紀(相當於羅馬鐵器時代晚期和日耳曼鐵器時代早期)。它在維京時期開始時發展成古諾斯語方言,後來演變為現代北日耳曼語支各語言(法羅語、冰島語、大陸斯堪的納維亞語及其方言)。
原始諾斯語 | |
---|---|
原始北日耳曼語 | |
區域 | 斯堪的納維亞 |
語言滅亡 | 8世紀時發展成為古諾斯語 |
語系 | |
文字 | 古弗薩克文 |
語言代碼 | |
ISO 639-2 | gem |
ISO 639-3 | – |
語言學家列表 | 1be |
qdl 「如尼語」(可能指古諾斯語) | |
Glottolog | olde1239 古如尼語(可能)[1] |
音系
原始諾斯語音系相較於原始日耳曼語沒有太大變化。一些音素的實現可能隨時間發生改變,不過總體的音系及其分佈基本沒有改變。
輔音
唇音 | 齒間音 | 齒齦音 | 硬齶音 | 軟齶音 | 唇軟齶音 | ||
---|---|---|---|---|---|---|---|
鼻音 | m | n | (ŋ) | (ŋʷ) | |||
塞音 | p b | t d | k ɡ | kʷ ɡʷ | |||
擦音 | ɸ (β) | θ (ð) | s | z | h (ɣ) | hʷ | |
顫音 | r | ||||||
近音 | j | w | |||||
邊音 | l |
- /n/被後接軟齶音同化為[ŋ],可能被後接唇軟齶音同化為[ŋʷ]。
- 原始日耳曼語的/x/不再是軟齶音,變為/h/,最終在詞首消失。
- [β]、[ð]、[ɣ]是/b/、/d/、/ɡ/的同位異音,主要出現在詞中。詞尾的[b]、[d]、[ɡ]清化,與清音合流。
- 音素/z/在如尼文中寫作轉寫為ʀ的音(注意與其他語言中的/ʀ/不同),其具體實現不明。其在原始日耳曼語中是簡單齒齦噝音(如哥特語),但經歷了R化,到如尼時代末期與/r/合流,則可能是類似[ʒ]或[ʐ]的音,在晚期有顫音化傾向。9世紀古東諾斯語如尼文銘文中,此音仍用獨立的字母書寫。
元音
從原始日耳曼語來看,元音系統的變化比輔音系統大。更早的/ɛː/低化為/ɑː/,非重讀的/ɑi/、/ɑu/單化為/eː/、/ɔː/。詞尾元音的縮短限制了原始日耳曼語的超長元音。
|
|
- /o/從/u/經過a突變變來,也在詞尾作為原始日耳曼語/ɔː/縮短的結果。
- 長鼻化元音/ɑ̃ː/、/ĩː/、/ũː/只出現在/h/前,見於12世紀《第一語法專著》,並保留在現代艾爾夫達倫語中。
- 其他鼻化元音僅見於詞尾,不過並不清楚它們有沒有與口元音合流。/o/、/ɔ̃/則有對立,前者變為/u/(引發u突變),後者變為/ɑ/。
- 後元音接/i/、/j/時可能有央或前的同位異音,這是i突變的結果:
- /ɑ/ > [æ], /ɑː/ > [æː]
- /u/ > [ʉ], /uː/ > [ʉː](之後/y/、/yː/)
- /ɔː/ > [ɞː](之後[œː]或[øː])
- /o/本不會出現在/i/、/j/前,後來由類推出現(可見於加勒胡斯金角)。了,其同位異音可能是[ɵ]>[ø]。
- 到原始諾斯語時代末,重讀的/e/發生裂化,變為降雙元音/jɑ/。
- 同樣到原始諾斯語時代末,u突變的結果逐漸顯現,產生了展唇元音的圓唇同位異音。
重音
古諾斯語的音高重音落在第一個音節上,與其祖先原始日耳曼語相同。有人認為原始諾斯語有獨立的高低重音,繼承自原始印歐語,演化為現代瑞典語、挪威語的聲調,且產生現代丹麥語的stød現象。[2][3]另一個理論認為,原始諾斯語長音節和對應的短音節獲得標記為音高的重音,最終產生了瑞典語和挪威語的聲調分佈。[4]很多語言學家認為,聲調對立的雛形至少要到古諾斯語時才產生。[5][6][7][8]
語料
如尼銘文
現存原始諾斯語銘文都是古弗薩克文寫的如尼銘文。約有260塊現存古弗薩克文銘文,最早的可追溯到2世紀。
借詞
芬蘭語支保留了一些早期日耳曼語借詞,且變化相對較小。其中有些可能來自原始日耳曼語甚至更早,也有一些反映了諾斯語的創新,例如(附原始諾斯語形式):
- 愛沙尼亞語juust、芬蘭語juusto「芝士」 < *justaz(古諾斯語ostr)
- 愛沙尼亞語/芬蘭語kuningas < *kuningaz「王」(古諾斯語kunungr、konungr)
- 愛沙尼亞語/芬蘭語lammas「綿羊」< *lambaz「綿羊」(古諾斯語lamb)
- 芬蘭語hurskas「虔誠」< *hurskaz「謹慎、機智」(古諾斯語horskr)
- 芬蘭語ruhtinas「王子」< *druhtinaz「領主」(古諾斯語dróttinn)
- 芬蘭語runo「詩歌、符咒」< *rūno「秘密、神秘、符咒」(古諾斯語rún)
- 芬蘭語sairas「病」< *sairaz「酸痛」(古諾斯語sárr)
- 芬蘭語vaate「衣服」< *wādiz(古諾斯語váð)
- 芬蘭語viisas「智慧」< *wīsaz(古諾斯語víss)
其他
拉丁語文獻中有些原始諾斯語專名,如Suiones(*Sweoniz,斯韋阿人)之類部落名,還有《貝奧武夫》等手稿中的專名。
演變
原始日耳曼語到原始諾斯語
有文獻的原始諾斯語與無文獻的原始日耳曼語的差距很小。傳統上將原始諾斯語從西北日耳曼語中分離出來,因為其餘日耳曼語區(德國北部與荷蘭)缺乏文獻,無法進行充分的比較。斯堪的納維亞銘文被認為是原始諾斯語。有人對此持不同意見。Wolfgang von Krause認為,原始諾斯語時的如尼銘文用語是古諾斯語的直系祖先,但Elmer Antonsen則認為它們屬於西北日耳曼語。[11]
西日耳曼語方言的一個共同早期創新是非重讀雙元音的單化。非重讀的ai變為ē,如原始日耳曼語haitai>haitē(Kragehul I),非重讀的au對稱地變為ō。此外,原始日耳曼語重讀的ē低化為ā,比較哥德語mēna、古諾斯語máni(「月」,英語moon)。於是原始諾斯語不同於早期西日耳曼語方言,因為西日耳曼語的ē低化為ā不以重音為條件;古諾斯語中,早先非重讀的ē實現為i。例如,弱第三人稱單數過去時後綴-dē在古高地德語中變為-ta,元音較低,而古諾斯語中則是高元音-ði。
z是濁舌尖齒齦擦音,在如尼銘文中以ᛉ表示,其變為舌尖齦後近音ʀ的時間存在爭議。在詞尾位置輔音清化的規則下,z會被清化為[s]、並在銘文中拼寫為s。但在古弗薩克文種卻沒有這種痕跡,因此這輔音的音值只能是在清化之前就變了,否則就不會用不同於ᛊ(s)的字母來表示。可以猜測這輔音的音值在[z]與[r]之間,是此音在古諾斯語中的反映。古瑞典語中,r與ʀ的對立一致維持到11世紀,這可從當時瑞典的大量銘文中看到。
原始諾斯語到古諾斯語
500年到800年原始諾斯語發生了兩個大變化。Umlaut使得元音受到後接(半)元音影響:古諾斯語gestr(「客」)來自原始諾斯語gastiz。其次,是元音裂化:*ferþuz>*hertō或fjǫrðr>hjarta。
Umlaut產生了新元音y(如*fullijaną>fylla)和œ(如*dōmijaną>dœma)。umlaut分3類:a-umlaut、i-umlaut、u-umlaut,最後一種在古諾斯語仍能產。第一種出現得很早,大約在公元500年左右發生,可見於加勒胡斯金角。[12]元音造成的變化本身沒有對語言造成很大影響,只是使得接某些元音時產生新的後元音同位異音。後來詞中音消失使得umlaut元音變為詞法、音系中的主要特徵,將異音音素化。
詞中音消失縮短了非重讀音節的常元音,很多縮短的元音消失了。另外,大多數非重讀短元音也消失了。第一個音節重讀的詞如原始諾斯語*katilōz變為古諾斯語katlar(大鍋)、PNhorną>ONhorn(角)、PNgastiz>ONgestr(客)。有些詞發生了更大的變化,如*habukaz>ON haukr(鷹)。
參考文獻
- ^ Hammarström, Harald; Forkel, Robert; Haspelmath, Martin; Bank, Sebastian (編). Older Runic. Glottolog 2.7. Jena: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the Science of Human History. 2016.
- ^ Kristensen, Marius. Kock A. Die alt- und neuschwedische Akzentuierung· unter Berücksichtigung der andern nordischen Sprachen. Indogermanische Forschungen. 1 January 1902, 13 (1): 54–56 [2020-09-03]. ISSN 1613-0405. S2CID 170224007. doi:10.1515/if-1902-0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7).
- ^ Hamp, Eric P. Final Syllables in Germanic and the Scandinavian Accent System. Studia Linguistica. 1959, 13 (1–2): 29–48. ISSN 0039-3193. doi:10.1111/j.1467-9582.1959.tb00392.x.
- ^ Riad, Tomas. The Origin of Scandinavian Tone Accents. Diachronica. 1998, 15 (1): 63–98. ISSN 0176-4225. doi:10.1075/dia.15.1.04ria.
- ^ Kristoffersen, Gjert. The development of tonal dialects in the Scandinavian languages. Analysis based on presentation at ESF-workshop 'Typology of Tone and Intonation'. Cascais, Portugal. 2004 [2007-1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17)..
- ^ Elstad, Kåre, 1980: Some Remarks on Scandinavian Tonogenesis. I: Nordlyd: Tromsø University Working Papers on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3. 61–77.
- ^ Öhman, Sven. Word and sentence intonation : a quantitative model. Speech Transmission Laboratory, Dept. of Speech Communication, Roy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1967. OCLC 825888933.
- ^ Bye, Patrick. Evolutionary typology and Scandinavian pitch accent (PDF). hum.uit.no.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2004 [2007-12-02].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08-04-10)..
- ^ Theil, Rolf. Urnordiske lån i samisk. Askedal, John Ole; Schmidt, Tom; Theil, Rolf (編). Germansk filologi og norske ord. Festskrift til Harald Bjorvand på 70-årsdagen den 30. juli 2012. Oslo: Novus forlag. 2012 [2017-06-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8) (挪威語).
- ^ Aikio, Ante. Grünthal, Riho; Kallio, Petri , 編. An Essay on Saami Ethnolinguistic Prehistory (PDF). Mémoires de la Société Finno-Ougrienne (Helsinki: Finno-Ugrian Society). 2012, (266, A Linguistic Map of Prehistoric Northern Europe): 76 [2017-06-09].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10-31).
- ^ Düwel, Klaus; Nowak, Sean. Runeninschriften als Quellen interdisziplinärer Forschung : Abhandlungen des Vierten Internationalen Symposiums über Runen und Runeninschriften in Göttingen; Proceedings of the Four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Runes and Runic Inscriptions in Göttingen, 4–9 August 1995. Berlin: Walter de Gruyter. 1998. ISBN 3-11-015455-2. OCLC 40365383.
- ^ Spurkland, Terje. Norwegian Runes and Runic Inscriptions. Boydell Press. 2005 [2015-12-13]. ISBN 978-1-84383-186-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8-09).
閱讀更多
- Michael Schulte: Urnordisch. Eine Einführung (2018). Praesens Verlag, Wien. ISBN 978-3706909518.
外部連結
- General information
- Proto-Norse paradigms and links 互聯網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22-01-16. (archived copy)
前羅馬鐵器時代 前500年–前100年 |
羅馬鐵器時代早期 前100年–100年 |
羅馬鐵器時代晚期 100年–300年 |
遷徙時期 300年–600年 |
中世紀前期 600年–1100年 |
中世紀 1100–1350年 |
中世紀後期[a] 1350年–1500年 |
近代早期 1500年–1700年 |
現代 1700年至今 | |
原始日耳曼語 | 西日耳曼語 | 厄爾米諾內語 (易北河日耳曼語) |
原始高地德語 | 古高地德語、 倫巴底語[b] |
中古高地德語 | 早期現代高地德語 | 高地德語各變種 | ||
標準德語 | |||||||||
伊斯特沃內語 (威悉-萊茵日耳曼語) |
原始法蘭克語 | 古法蘭克語 | 古中部德語 | 中古中部德語 | 早期現代中部德語 | ||||
中部德語各變種 | |||||||||
古低地法蘭克語 (古荷蘭語) |
早期林堡語 中古荷蘭語 |
晚期林堡語 中古荷蘭語 |
早期林堡語 | 林堡語 | |||||
早期 中古荷蘭語 |
晚期 中古荷蘭語 |
早期 現代荷蘭語 |
荷蘭語各變種 | ||||||
南非語 | |||||||||
因格沃內語 (北海日耳曼語) |
原始撒克遜語 (東南因格沃內語) |
古撒克遜語 | 中古低地德語 | 低地德語各變種 | |||||
盎格魯-弗里西語 (西北因格沃內語) |
原始弗里西語 | 古弗里西語 | 中古弗里西語 | 弗里西語各變種 | |||||
原始英語 | 古英語 (盎格魯-撒克遜) |
早期 中古英語 |
晚期 中古英語 |
近代英語 | 英語各變種 | ||||
早期蘇格蘭語[c] | 中古蘇格蘭語 | 蘇格蘭語各變種 | |||||||
北日耳曼語 | 原始諾爾斯語 | 盧恩 古西諾爾斯語 |
古冰島語 | 晚期 古冰島語 |
冰島語 | ||||
古挪威語[d] | 古法羅語 | 法羅語 | |||||||
古諾恩語 | 諾恩語 | 滅絕[e] | |||||||
盧恩 古東諾爾斯語 |
中古挪威語 | 挪威語 | |||||||
早期 古丹麥語 |
晚期 古丹麥語 |
丹麥語 | |||||||
早期 古瑞典語 |
晚期 古瑞典語 |
瑞典語 | |||||||
達拉納方言 | |||||||||
盧恩 古哥得蘭語 |
早期 古哥得蘭語 |
晚期 古哥得蘭語 |
哥得蘭語[f] | ||||||
東日耳曼語 | 哥特語 | (未證實哥特語方言) | 克里米亞哥特語 | 滅絕 | |||||
汪達爾語 | 滅絕 | ||||||||
勃艮第語 | 滅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