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士是漢語中對修行人的一類稱謂,中華古稱居家不出仕之士,後爲所用,泛指居家修行之士。 最初源自道家居家修行道士的簡稱:如正一齋醮道士散居道士;有的道士娶有妻室,又稱火居道士,俗稱連家道;皆簡稱居士

梵語

居士的梵語為(梵語gṛhapati巴利語gahapati,音譯迦羅越、伽羅越,意思為長者、家長、居財之士、居家之士[1]:14)分為兩眾,男稱優婆塞(upāsaka),意譯為近事男、近善男、信士、信男、清信士、善男子等;女稱優婆夷(upāsikā),意譯為近事女、近善女、近宿女、信女、清信女、善女人等[1]:23。後世漢傳佛教引入此概念,稱在家居士

再有宋儒理學明儒心學等形成過程中,多吸收了道家易理概念本體論思想,順帶也引入了居士概念,流行於諸儒士互稱或自稱。

漢語釋義

「居士」字面意思是居住在家的人士,古時候是針對於出仕做官而言,云有德能之士不願做官而隱居在家,這個用法據說起源於之時[2]。後來也成為文人雅士的自稱[3]。如以下在唐朝以前的古典文獻中的用例:

  • 禮記·玉藻》:「居士錦帶。」鄭玄註:「居士,道藝處士也。」
  • 韓非子·外儲說右上》:「齊東海上有居士曰狂矞、華士昆弟二人者立議曰:『吾不臣天子,不友諸侯,耕作而食之,掘井而飲之,吾無求於人也。』」
  • 魏書·儒林傳·盧景裕》:「其叔父同職居顯要,而景裕止於園舍,情均郊野,謙恭守道,貞素自得,由是世號居士。」
  • 北史·韋敻傳》:「敻對玩琴書,蕭然自逸,時人號為居士焉。」
  • 南史》:「阮孝緒屏居一室,家人莫得見其面。親友因呼為居士。到洽築室岩阿,幽居積歲,時人號曰居士。虞寄居閩中,知刺史陳寶應有異志。恐禍及,乃著居士服,居東山寺。」

道教「居士」被當做非出家的修道者的統稱。 佛教傳入中原後,也使用居士一詞代指在家修佛者。 南宋以來,儒學也深受佛教影響,發展出宗教化的理學心學,儒士大多略有通曉學,故也以居士自稱。

道教居士

全真道(也稱全真教)北派自金代王重陽創始後即有出家制度延續至今。正一派的出家制度則先於全真教,並有多位歷代高道爲其代表人物,其中最著名者為成就天師薩守堅

道教信徒稱爲信士(未皈依者)、清信士、善男信女等,受三歸五戒後稱居士,俗家弟子互相尊稱師兄、師長、道友、道侶、同道、同參等。因與漢傳佛教長期互相影響,兩教稱謂相似或相同。

出家者則稱謂較多,一般尊稱道長、仙長、道士道姑(女性)、道人、道爺、真人(位列仙班者,義爲純真無垢之仙人)、高道等,另有高真高功高士大德羽士羽衣羽人羽客黃冠(男性)、女冠(或女黃冠,女性)、乾道(男性)、坤道(女性)和道童(剛出家的年輕人)。根據全真正一派別的不同,又有全真道士正一道士的異稱;全真齋醮道士法師正一齋醮道士散居道士;有的道士娶有妻室,又稱火居道士,俗稱連家道;從事喪葬儀典者稱烏頭道士全真還有鍊師嗣師(未受戒)、宗師(已受戒)、律師方丈)、大師(司戒壇者)。

道觀主持事務者稱住持[4]方丈,是以理事房間(辦公室)爲方丈長寬得此名;方丈以下的總管監院;接待信眾賓客者稱知客

張陵及其後嗣天師正一派亦有道士自稱天師的。

佛教居士

在佛教中,信徒分為出家眾在家眾兩大類。出家眾爲僧人,即俗稱的「和尚」。在家眾即所有的學佛人士,最早音譯爲迦羅越梵語gṛhapati巴利語gahapati),後以「居士」作為意譯,以維摩詰居士最為有名[5]。居士又稱白衣(和僧人袈裟衣相對)、善信等,男稱優婆塞(upāsaka),女稱優婆夷(upāsikā)。經論中有文如:

  • 維摩詰經·方便品》:「若在居士,居士中尊,斷其貪著。」
  • 注維摩經》一:「什曰:外國白衣多財富樂者,名為居士。肇曰:積財一億,入居士里。寶貨彌殖故,貪著彌深。」
  • 天台觀音義疏》:「居士者,多積賄貨,居業豐盈,以此為名也。」
  • 慧遠維摩經疏》一:「居士有二:一廣積資財,居財之士,名為居士。二在家修道,居家道士,名為居士。」
  • 嘉祥法華義疏》十二:「居士有二種:一居舍之士,故名居士。二居財一億,故名居士。」
  • 法華玄贊》十:「守道自恬,寡慾蘊德,名為居士。」
  • 十誦律》六:「居士者,除王王臣及婆羅門種。余在家白衣,是名居士。」

在《佛學大辭典》中,「迦羅越」的梵語作kulapati,據學者紀贇考證,這是錯誤的。實際上,kulapati由詞根kula-(家族)和pati(主人)組成,義爲家長英語kulapati、族長,是鄉族中的名望、長老、領導者的意思。而作為在家人的梵語、巴利語有多個來源,一者如在巴利語中,出家人爲anagārikaanagāriya,是在「在家人」(agārikaagāriya)前加上否定前綴(an-);二者如「迦羅越」(gṛhapati),本身強調了財力與地位。[6]

名士舉例

唐朝號居士者甚眾,如: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道教居士);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佛教居士;因曾構石樓於香山,與香山寺僧結香火社,不食葷)。兩宋儒士亦多號居士,如:歐陽修號六一居士,蘇軾號東坡居士,陳慥號龍丘居士,陳舜俞號白牛居士,秦觀號淮海居士,陳師道號後山居士,張舜民號浮休居士,米芾號鹿門居士,周邦彥號清真居士,李清照號易安居士,辛棄疾號稼軒居士,張元幹號蘆川居士,蒲松齡號柳泉居士,張孝祥號於湖居士,劉克莊號後村居士,范成大號石湖居士等等。

由以上之例可發現居士之取名多取文士居所之地名、建築名,但也有例外。雍正帝名為「胤禛」,自號「圓明居士」,又號「破塵居士」[7]。「圓明」二字為康熙帝賜,意謂「圓而入神,明而普照」,後來建築了「圓明園」。

中國當代知名藝術家張大千,別署大千居士。

參見

參考

  1. ^ 1.0 1.1 法鼓文化編輯部. 《居士50問》 初版. 台北市: 法鼓文化. 2019. 
  2. ^ 吳曾能改齋漫錄》:「居士之號,起於商周之時。韓非子書曰:太公封於齊,東海上有居士狂矞、華士昆弟二人立議曰:吾不臣天子,不友諸侯,耕而食之,掘而飲之云云。則居士之由來久矣。」
  3. ^ 《漢語大詞典》p.5088,【居士】:①古代稱有德才而隱居不仕或未仕的人。②文人雅士的自稱。如李白自稱青蓮居士;歐陽修自稱六一居士;蘇軾自稱東坡居士。
  4. ^ 道門十規》:住持之上,必德高年耆,剛方正直言行端莊學問明博,足為叢林師表福地皈依者任之。
  5. ^ 陳義孝; 竺摩法師.《佛學常見詞彙》.佛陀教育基金會
  6. ^ 紀贇, 從口頭到書面——文獻傳播方式的改變与大乘佛教的兴起, [2018-1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28) :居士是佛教裏相對於出家人的一個組織,此詞音譯舊譯多作「迦羅越」,過去的很多辭典都將其梵語還原為kulapati,所以如DCBT和《丁福保學大辭典》等就相延了錯誤,到現在還為人所引用。(Nattier 2007:22)而實際上,kula有家庭、家族(family)之意,pati為主人,所以,kulapati為家長或族長(SED:317)。相似情況還有kulaputra,過去舊譯為「族姓子」就較為準確(SED:317)。「迦羅越」的梵語實際上是gṛhapati,巴利語為gahapati,意思皆為「家主」(householder)……此詞本身還意味着巨大的「財富」,並非是普通小戶人家。所以Edgerton甚至建言將之翻成「有資財者」。(BHSD:214)另外,此詞在佛教巴利與菩薩類經典文獻之中還會與印度種姓中的剎帝利及婆羅門並舉;再次它還與商人階層有甚深之關係。(Nattier 2007:23) 故而她得出結論至少在《郁迦長者經》之中,「居士」並不是指普通信徒,而是指「有財富者」或「民間領袖」。但又並不屬於婆羅門和剎帝利階層,而較可能屬於第三種性。(潘桂明 2000:2)……我們注意到梵語gṛhapati或者巴利語gahapati也即漢譯「迦羅越」是具有獨特地位的。比如很多經典中都有《居士品》……但要注意這裏的「居士品」都是gahapativagga。即這裏的居士……並非普通在家信徒,而是指有一定財力與地位的居士。
  7. ^ 陳捷先《雍正寫真》遠流出版 ISBN 9573245051

延伸閱讀

[]

 佛學大辭典/居士》,出自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神異典·居士部》,出自陳夢雷古今圖書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