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曰強

古琴演奏家

梅曰強(1929年—2003年8月29日[1]),字南移,祖籍江西湖口古琴演奏家,廣陵派第十一代宗師,曾經擔任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琴會常務理事、南京市音樂家協會理事、南京樂社委員兼古琴組長,廣陵琴社、夢溪琴社名譽理事、銅山縣古琴研究會顧問。[2]齋號「移雲齋」。[註 1][3]古琴曲〈樵歌〉為其一絕。[4]

梅曰強
傳統音樂
羅馬拼音
Mei Yueqiang
國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
出生1929年
逝世2003年8月29日(2003歲—08—29)(73—74歲)
江蘇南京
職業古琴演奏家、教育家
音樂類型中國傳統音樂
演奏樂器古琴
代表作品《移雲齋心旨》
相關團體廣陵琴社
中國琴會
獎項
南京市首屆文學藝術獎(1992)

生平

1929年出生於南京,1939年結識古琴家汪建侯並從其學習古琴及繪畫。1952年起又從琴家夏一峰趙雲青、蜀派胥桐華及廣陵派第十代傳人劉少椿習琴。[2]其中從胥桐華學了〈孔子讀易〉和〈耕莘釣渭〉二個小曲子,[5]而以夏一峰和劉少椿影響較大,尤其劉少椿精心指教三年。[6][7]

自1950年代起在南京第二機床廠工作,1989年退休。[8]

曾參加全國第二、三、四次古琴打譜會。1990年和1995年兩次參加中國古琴藝術國際交流會,其中在1995年任學術委員、中國古琴名琴名曲國際鑒賞會代表。[9]

1991年,中國藝術研究院為其錄製28首琴曲,作為國家音響資料保存,後收錄於《移雲齋心旨》。[7][10]

1992年,擔任杭州古琴邀請賽評委。同年,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南京市首屆文學藝術獎」。[2][9]

1993年左右,賣掉其收藏的古琴「海月秋澄」,在揚州關東街剪刀巷買了兩間小屋定居,因為梅老學生多,屋中常擠滿人。[11]在梅曰強逝世後,這房子便成了「梅曰強紀念館」。

2000年左右,再次應中國藝術研究院之邀赴北京錄音,此行同時收得一床明代的伏羲式古琴。[12]同年10月,時任主席江澤民同法國總統希拉克訪問揚州,梅曰強受邀為其演奏,其親斫的古琴被當作禮物送給希拉克。[1][2]

在2002年出版個人專輯前拜會王世襄,王世襄為其專輯題名「移雲齋心旨」,其中「移雲齋」為梅曰強的琴齋名,而「心旨」取傳承廣陵琴派精髓之意;王先生同時建議以此命名其明代伏羲式古琴。[12]同年12月,在北京國圖音樂廳舉辦操縵六十週年紀念音樂會「廣陵琴韻」。[13]

其古琴教學嚴謹,[14] 一生致力於古琴的教育和推廣,八十年代曾兼任南京師範學院課外古琴教師,[15]也曾客居江蘇鎮江、徐州、廣東惠州、香港、江西九江等地,教授超過百名學生,[16]包括琴家劉揚、楊春薇楊秋悅等人。[17]逝世前指定楊春薇、楊秋悅姐妹為廣陵派傳承人。[1][18][19][20]

紀念活動

2023年8月,中國古琴申遺二十週年暨緬懷廣陵派古琴一代宗師梅曰強先生系列活動在揚州舉行。[21]並發佈由楊春薇和楊秋悅費時十多年編寫的《移雲齋琴譜》。[22]

音樂風格

其風格以廣陵派之綺麗細膩、跌宕多變、剛柔相濟、音韻並茂為主,並受浙派、川派、金陵派之影響而自成一家。同時講求音正韻和、清遠、古穆、自然。[16]

作品

琴譜

專輯

專輯名稱 發行日期 發行公司 曲目 備註
《廣陵琴韻(六)》 雨果唱片
曲目
  1. 〈山居吟〉
  2. 〈耕莘釣渭〉
  3. 〈秋夜讀易〉
  4. 〈梧葉舞秋風〉
  5. 〈佩蘭〉
  6. 〈離騷〉
  7. 〈平沙落雁〉
  8. 〈漁歌〉
《移雲齋心旨》 2006年 江蘇電子音像
曲目

《廣陵集1991》

  1. 〈山居吟〉
  2. 〈樵歌〉
  3. 〈平沙落雁〉
  4. 〈梅花三弄〉
  5. 〈耕莘釣渭〉
  6. 〈秋夜讀易〉
  7. 〈漁歌〉
  8. 〈佩蘭〉
  9. 〈墨子悲絲〉

《金陵集1991》

  1. 〈憶故人〉
  2. 〈秋塞吟〉
  3. 〈良宵引〉
  4. 〈靜觀吟〉
  5. 〈秋江夜泊〉
  6. 〈醉漁唱晚〉
  7. 〈漁樵問答〉
  8. 〈風雷引〉
  9. 〈普庵咒〉

《廣陵集2003》

  1. 〈山居吟〉
  2. 〈樵歌〉
  3. 〈平沙落雁〉
  4. 〈梅花三弄〉
  5. 〈梧葉舞秋風〉
  6. 〈墨子悲絲〉
  7. 〈耕莘釣渭〉
  8. 〈秋夜讀易〉
  9. 〈離騷〉

《金陵集2003》

  1. 〈秋塞吟〉
  2. 〈憶故人〉
  3. 〈良宵引〉
  4. 〈靜觀吟〉
  5. 〈秋江夜泊〉
  6. 〈醉漁唱晚〉
  7. 〈漁樵問答〉
  8. 〈秋風詞〉
  9. 〈陽關三疊〉
  10. 〈良宵引〉(琴簫合奏)
  11. 〈漁樵問答〉(琴簫合奏)
中國藝術研究院錄音,封面由王世襄題字。ISRC CNR210601190

其它錄音

曲目 收錄專輯 發行日期 發行公司 備註
〈樵歌〉 《中國古琴名家名曲4:憶故人》 1994 風潮音樂 1994年4月2日至3日錄製於北京「中國古琴名琴名曲國際鑒賞會」
〈憶故人〉
〈酒狂〉
《琴韻繽紛(二)》 1996 雨果製作 「中國古琴藝術國際交流會」,1995年7月21-22日於成都人民廣播電台錄音棚錄音
〈鳳求凰〉 《中國民族樂器典藏.中國古琴》 2017 龍音製作

文章

  • 〈吟、猱、綽、注在古琴演奏中的作用〉[23]
  • 〈論彈奏古琴的修養(一)〉[24]
  • 〈論彈奏古琴的修養(二)〉[25]
  • 〈論彈奏古琴的修養(三)〉[26]

備註

  1. ^ 於居住南京時命名,取「開窗見雲,臨窗弄琴可令雲移」之意。

參考文獻

  1. ^ 1.0 1.1 1.2 楊文. 古琴宗师梅曰强辞世. 新浪. 《揚子晚報》. 2003-08-30 [2021-03-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4-03-15). 2001年法國總統希拉克訪華時,江澤民主席曾特邀梅先生獻藝。據了解,梅先生離世前將廣陵派的衣缽傳給了中國音樂學院的楊春薇、楊春月姐妹。 
  2. ^ 2.0 2.1 2.2 2.3 孫璐. 〈一代宗师〉.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台. 《現代快報》. 2013-12-08 [2021-03-14]. 
  3. ^ 施宏. 陶藝 , 編. 《梅曰強紀念文集》. 〈聽梅味道〉. 2006: 75. 
  4. ^ 施宏. 陶藝 , 編. 《梅曰強紀念文集》. 〈聽梅味道〉. 2006: 90. 廣陵四大曲,漁、樵、墨、佩。蓋指〈漁歌〉、〈樵歌〉、〈墨子悲絲〉以及〈佩蘭〉。而梅老本人尤以〈樵歌〉一曲獨步海內。 
  5. ^ 施宏. 陶藝 , 編. 《梅曰強紀念文集》. 〈聽梅味道〉. 2006: 93. 
  6. ^ 梅曰強. 王鵬 , 編. 《古琴:廣陵琴社百年紀念專輯》. 〈憶劉少椿先生教學二三事〉. 2012: 160. 白天工作,每晚及假日必從劉老學習琴藝至深夜,睏倦了就與老師抵足而眠,如是者三載有餘,始得廣陵琴藝之一二。 
  7. ^ 7.0 7.1 凌瑞蘭. 《現代琴人傳》. 上海: 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 2009: 306. ISBN 9787806924372. 
  8. ^ 《移雲齋心旨》. 南京: 江蘇電子音像出版社. 2006. 
  9. ^ 9.0 9.1 凌瑞蘭. 《現代琴人傳》. 上海: 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 2009: 307. ISBN 9787806924372. 
  10. ^ 喬建中. 陶藝 , 編. 《梅曰強紀念文集》. 〈清明時節相憶深〉. 2006: 4. 
  11. ^ 施宏. 陶藝 , 編. 《梅曰強紀念文集》. 〈聽梅味道〉. 2006: 95. 
  12. ^ 12.0 12.1 梅士軍. 〈广陵派宗师梅曰强先生的藏琴:移云斋心旨〉. 《揚子晚報》. 2014-07-18 [2021-1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26) –透過新浪收藏. 
  13. ^ 凌瑞蘭. 《現代琴人傳》. 上海: 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 2009: 308. ISBN 9787806924372. 
  14. ^ 楊秋悅. 王鵬 , 編. 《古琴:廣陵琴社百年紀念專輯》. 〈一位琴家的藝術追求——感受恩師梅曰強先生〉. 2012: 236. 先生傳授琴曲要求極嚴。每一個曲子者必逐句口授,並對演奏的韻味甚至每個音、每一手勢詳加分析、講解。 
  15. ^ 凌瑞蘭. 《現代琴人傳》. 上海: 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 2009: 305. ISBN 9787806924372. 
  16. ^ 16.0 16.1 楊春薇. 〈追念恩师梅曰强〉. 《小書齋微刊》. 2017-04-29 [2021-03-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12) –透過揚州古琴網. 
  17. ^ 劉揚. 王鵬 , 編. 《古琴:廣陵琴社百年紀念專輯》. 〈流水滄浪憶清音——懷念我的恩師廣陵派第十一代宗師梅曰強先生〉. 2012. 
  18. ^ 張曼. 杨春薇:弹琴是生命的欢悦. 今日中國. 今日中國雜誌社. 2010-06-12 [2021-03-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0-21). 她們繼承了梅先生的衣缽,成為廣陵琴派的傳承人。 
  19. ^ 杨春薇_传承,都在那一碗神仙汤里. 簡書. [2021-08-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29). 喜歡古琴的人都知道,梅老師就是梅曰強先生,廣陵琴派第十一代宗師。楊春薇是他首推的衣缽傳承人。衣缽本是個佛教用語,衣指的是方丈的袈裟,缽是僧人化緣用的器皿。這個詞顯然有些江湖味道,但也因此更能體現出文化傳承下來的精髓。 
  20. ^ 安東尼. 听杨春薇弹古琴. RFI -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 2010-01-08 [2021-08-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02). 楊女士在民間,是廣陵派琴家的傳人,有掌門的名份,在學院,有過系統的音樂學理論的訓練,這使她在民間的地位得到學術框架里的論證。 
  21. ^ 琴讯 | 中国古琴申遗二十周年暨缅怀广陵派古琴一代宗师梅曰强先生系列活动. 微信公眾號. [2023-09-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9-01). 
  22. ^ 《移云斋琴谱》在扬州发布. 揚州日報 (騰訊新聞). 2023-08-29 [2023-09-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9-01). 
  23. ^ 梅曰強. 〈吟、猱、綽、注在古琴演奏中的作用〉. 《樂器》. 2003, (3): 78-79. 
  24. ^ 梅曰強. 〈論彈奏古琴的修養(一)〉. 《樂器》. 2004, (1): 30-33. 
  25. ^ 梅曰強. 〈論彈奏古琴的修養(二)〉. 《樂器》. 2004, (2): 21-25. 
  26. ^ 梅曰強. 〈論彈奏古琴的修養(三)〉. 《樂器》. 2004, (3): 30-46. 

參見

  • 王鵬、陳逸墨(2012)。《古琴:廣陵琴社百年紀念專輯》。北京:中國書店。
  • 陶藝編。《梅曰強紀念文集》。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