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曰强

古琴演奏家

梅曰强(1929年—2003年8月29日[1]),字南移,祖籍江西湖口古琴演奏家,广陵派第十一代宗师,曾经担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琴会常务理事、南京市音乐家协会理事、南京乐社委员兼古琴组长,广陵琴社、梦溪琴社名誉理事、铜山县古琴研究会顾问。[2]斋号“移云斋”。[注 1][3]古琴曲〈樵歌〉为其一绝。[4]

梅曰强
传统音乐
罗马拼音
Mei Yueqiang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出生1929年
逝世2003年8月29日(2003岁—08—29)(73—74岁)
江苏南京
职业古琴演奏家、教育家
音乐类型中国传统音乐
演奏乐器古琴
代表作品《移云斋心旨》
相关团体广陵琴社
中国琴会
奖项
南京市首届文学艺术奖(1992)

生平

1929年出生于南京,1939年结识古琴家汪建侯并从其学习古琴及绘画。1952年起又从琴家夏一峰赵云青、蜀派胥桐华及广陵派第十代传人刘少椿习琴。[2]其中从胥桐华学了〈孔子读易〉和〈耕莘钓渭〉二个小曲子,[5]而以夏一峰和刘少椿影响较大,尤其刘少椿精心指教三年。[6][7]

自1950年代起在南京第二机床厂工作,1989年退休。[8]

曾参加全国第二、三、四次古琴打谱会。1990年和1995年两次参加中国古琴艺术国际交流会,其中在1995年任学术委员、中国古琴名琴名曲国际鉴赏会代表。[9]

1991年,中国艺术研究院为其录制28首琴曲,作为国家音响资料保存,后收录于《移云斋心旨》。[7][10]

1992年,担任杭州古琴邀请赛评委。同年,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南京市首届文学艺术奖”。[2][9]

1993年左右,卖掉其收藏的古琴“海月秋澄”,在扬州关东街剪刀巷买了两间小屋定居,因为梅老学生多,屋中常挤满人。[11]在梅曰强逝世后,这房子便成了“梅曰强纪念馆”。

2000年左右,再次应中国艺术研究院之邀赴北京录音,此行同时收得一床明代的伏羲式古琴。[12]同年10月,时任主席江泽民同法国总统希拉克访问扬州,梅曰强受邀为其演奏,其亲斫的古琴被当作礼物送给希拉克。[1][2]

在2002年出版个人专辑前拜会王世襄,王世襄为其专辑题名“移云斋心旨”,其中“移云斋”为梅曰强的琴斋名,而“心旨”取传承广陵琴派精髓之意;王先生同时建议以此命名其明代伏羲式古琴。[12]同年12月,在北京国图音乐厅举办操缦六十周年纪念音乐会“广陵琴韵”。[13]

其古琴教学严谨,[14] 一生致力于古琴的教育和推广,八十年代曾兼任南京师范学院课外古琴教师,[15]也曾客居江苏镇江、徐州、广东惠州、香港、江西九江等地,教授超过百名学生,[16]包括琴家刘扬、杨春薇杨秋悦等人。[17]逝世前指定杨春薇、杨秋悦姐妹为广陵派传承人。[1][18][19][20]

纪念活动

2023年8月,中国古琴申遗二十周年暨缅怀广陵派古琴一代宗师梅曰强先生系列活动在扬州举行。[21]并发布由杨春薇和杨秋悦费时十多年编写的《移云斋琴谱》。[22]

音乐风格

其风格以广陵派之绮丽细腻、跌宕多变、刚柔相济、音韵并茂为主,并受浙派、川派、金陵派之影响而自成一家。同时讲求音正韵和、清远、古穆、自然。[16]

作品

琴谱

专辑

专辑名称 发行日期 发行公司 曲目 备注
《广陵琴韵(六)》 雨果唱片
曲目
  1. 〈山居吟〉
  2. 〈耕莘钓渭〉
  3. 〈秋夜读易〉
  4. 〈梧叶舞秋风〉
  5. 〈佩兰〉
  6. 〈离骚〉
  7. 〈平沙落雁〉
  8. 〈渔歌〉
《移云斋心旨》 2006年 江苏电子音像
曲目

《广陵集1991》

  1. 〈山居吟〉
  2. 〈樵歌〉
  3. 〈平沙落雁〉
  4. 〈梅花三弄〉
  5. 〈耕莘钓渭〉
  6. 〈秋夜读易〉
  7. 〈渔歌〉
  8. 〈佩兰〉
  9. 〈墨子悲丝〉

《金陵集1991》

  1. 〈忆故人〉
  2. 〈秋塞吟〉
  3. 〈良宵引〉
  4. 〈静观吟〉
  5. 〈秋江夜泊〉
  6. 〈醉渔唱晚〉
  7. 〈渔樵问答〉
  8. 〈风雷引〉
  9. 〈普庵咒〉

《广陵集2003》

  1. 〈山居吟〉
  2. 〈樵歌〉
  3. 〈平沙落雁〉
  4. 〈梅花三弄〉
  5. 〈梧叶舞秋风〉
  6. 〈墨子悲丝〉
  7. 〈耕莘钓渭〉
  8. 〈秋夜读易〉
  9. 〈离骚〉

《金陵集2003》

  1. 〈秋塞吟〉
  2. 〈忆故人〉
  3. 〈良宵引〉
  4. 〈静观吟〉
  5. 〈秋江夜泊〉
  6. 〈醉渔唱晚〉
  7. 〈渔樵问答〉
  8. 〈秋风词〉
  9. 〈阳关三叠〉
  10. 〈良宵引〉(琴箫合奏)
  11. 〈渔樵问答〉(琴箫合奏)
中国艺术研究院录音,封面由王世襄题字。ISRC CNR210601190

其它录音

曲目 收录专辑 发行日期 发行公司 备注
〈樵歌〉 《中国古琴名家名曲4:忆故人》 1994 风潮音乐 1994年4月2日至3日录制于北京“中国古琴名琴名曲国际鉴赏会”
〈忆故人〉
〈酒狂〉
《琴韵缤纷(二)》 1996 雨果制作 “中国古琴艺术国际交流会”,1995年7月21-22日于成都人民广播电台录音棚录音
〈凤求凰〉 《中国民族乐器典藏.中国古琴》 2017 龙音制作

文章

  • 〈吟、猱、绰、注在古琴演奏中的作用〉[23]
  • 〈论弹奏古琴的修养(一)〉[24]
  • 〈论弹奏古琴的修养(二)〉[25]
  • 〈论弹奏古琴的修养(三)〉[26]

备注

  1. ^ 于居住南京时命名,取“开窗见云,临窗弄琴可令云移”之意。

参考文献

  1. ^ 1.0 1.1 1.2 杨文. 古琴宗师梅曰强辞世. 新浪. 《扬子晚报》. 2003-08-30 [2021-03-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4-03-15). 2001年法国总统希拉克访华时,江泽民主席曾特邀梅先生献艺。据了解,梅先生离世前将广陵派的衣钵传给了中国音乐学院的杨春薇、杨春月姐妹。 
  2. ^ 2.0 2.1 2.2 2.3 孙璐. 〈一代宗师〉. 现代快报多媒体数字报刊平台. 《现代快报》. 2013-12-08 [2021-03-14]. 
  3. ^ 施宏. 陶艺 , 编. 《梅曰強紀念文集》. 〈听梅味道〉. 2006: 75. 
  4. ^ 施宏. 陶艺 , 编. 《梅曰強紀念文集》. 〈听梅味道〉. 2006: 90. 广陵四大曲,渔、樵、墨、佩。盖指〈渔歌〉、〈樵歌〉、〈墨子悲丝〉以及〈佩兰〉。而梅老本人尤以〈樵歌〉一曲独步海内。 
  5. ^ 施宏. 陶艺 , 编. 《梅曰強紀念文集》. 〈听梅味道〉. 2006: 93. 
  6. ^ 梅曰强. 王鹏 , 编. 《古琴:廣陵琴社百年紀念專輯》. 〈忆刘少椿先生教学二三事〉. 2012: 160. 白天工作,每晚及假日必从刘老学习琴艺至深夜,困倦了就与老师抵足而眠,如是者三载有余,始得广陵琴艺之一二。 
  7. ^ 7.0 7.1 凌瑞兰. 《現代琴人傳》. 上海: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9: 306. ISBN 9787806924372. 
  8. ^ 《移雲齋心旨》. 南京: 江苏电子音像出版社. 2006. 
  9. ^ 9.0 9.1 凌瑞兰. 《現代琴人傳》. 上海: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9: 307. ISBN 9787806924372. 
  10. ^ 乔建中. 陶艺 , 编. 《梅曰強紀念文集》. 〈清明时节相忆深〉. 2006: 4. 
  11. ^ 施宏. 陶艺 , 编. 《梅曰強紀念文集》. 〈听梅味道〉. 2006: 95. 
  12. ^ 12.0 12.1 梅士军. 〈广陵派宗师梅曰强先生的藏琴:移云斋心旨〉. 《扬子晚报》. 2014-07-18 [2021-1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6) –通过新浪收藏. 
  13. ^ 凌瑞兰. 《現代琴人傳》. 上海: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9: 308. ISBN 9787806924372. 
  14. ^ 杨秋悦. 王鹏 , 编. 《古琴:廣陵琴社百年紀念專輯》. 〈一位琴家的艺术追求——感受恩师梅曰强先生〉. 2012: 236. 先生传授琴曲要求极严。每一个曲子者必逐句口授,并对演奏的韵味甚至每个音、每一手势详加分析、讲解。 
  15. ^ 凌瑞兰. 《現代琴人傳》. 上海: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9: 305. ISBN 9787806924372. 
  16. ^ 16.0 16.1 杨春薇. 〈追念恩师梅曰强〉. 《小书斋微刊》. 2017-04-29 [2021-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2) –通过扬州古琴网. 
  17. ^ 刘扬. 王鹏 , 编. 《古琴:廣陵琴社百年紀念專輯》. 〈流水沧浪忆清音——怀念我的恩师广陵派第十一代宗师梅曰强先生〉. 2012. 
  18. ^ 张曼. 杨春薇:弹琴是生命的欢悦. 今日中国. 今日中国杂志社. 2010-06-12 [2021-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0-21). 她们继承了梅先生的衣钵,成为广陵琴派的传承人。 
  19. ^ 杨春薇_传承,都在那一碗神仙汤里. 简书. [2021-0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9). 喜欢古琴的人都知道,梅老师就是梅曰强先生,广陵琴派第十一代宗师。杨春薇是他首推的衣钵传承人。衣钵本是个佛教用语,衣指的是方丈的袈裟,钵是僧人化缘用的器皿。这个词显然有些江湖味道,但也因此更能体现出文化传承下来的精髓。 
  20. ^ 安东尼. 听杨春薇弹古琴. RFI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2010-01-08 [2021-0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02). 杨女士在民间,是广陵派琴家的传人,有掌门的名分,在学院,有过系统的音乐学理论的训练,这使她在民间的地位得到学术框架里的论证。 
  21. ^ 琴讯 | 中国古琴申遗二十周年暨缅怀广陵派古琴一代宗师梅曰强先生系列活动. 微信公众号. [2023-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01). 
  22. ^ 《移云斋琴谱》在扬州发布. 扬州日报 (腾讯新闻). 2023-08-29 [2023-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01). 
  23. ^ 梅曰强. 〈吟、猱、綽、注在古琴演奏中的作用〉. 《乐器》. 2003, (3): 78-79. 
  24. ^ 梅曰强. 〈論彈奏古琴的修養(一)〉. 《乐器》. 2004, (1): 30-33. 
  25. ^ 梅曰强. 〈論彈奏古琴的修養(二)〉. 《乐器》. 2004, (2): 21-25. 
  26. ^ 梅曰强. 〈論彈奏古琴的修養(三)〉. 《乐器》. 2004, (3): 30-46. 

参见

  • 王鹏、陈逸墨(2012)。《古琴:广陵琴社百年纪念专辑》。北京:中国书店。
  • 陶艺编。《梅曰强纪念文集》。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