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攸望(?—?),唐朝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縣)人。他是武則天伯父武士讓的孫子,武弘度的兒子,武攸歸武攸止的弟弟。

生平

武攸望原為唐朝的尚乘直長。690年九月十二,武則天迫使兒子唐睿宗退位,自稱聖神皇帝,建立武周,武攸望被封為會稽郡王[1]。同時,武承嗣為魏王,武三思為梁王,武攸寧為建昌王、武攸歸九江王、武仁範河間王,武懿宗河內王、武嗣宗臨川王、武載德潁川王,武攸止恆安王,武攸暨千乘王,武攸宜建安王、武攸緒安平王、武重規高平王,武延基南陽王、武延秀淮陽王,武崇訓高陽王、武崇烈新安王,武延暉嗣陳王、武延祚咸安王[2]。699年七月,武則天命令建安王武攸宜留守西京,接替會稽王武攸望。705年,神龍革命之後,會稽郡王武攸望改封為國公[3],官至太常卿。《宰相世系表》說他官至少府監、封蔡公[4]李隆基誅殺韋後,武攸望以太府卿貶為春州司馬而死。

子孫

參考文獻

  1. ^ 舊唐書卷183
  2. ^ 新唐書卷206
  3. ^ 新唐書·外戚傳》作葉國公
  4. ^ 新唐書卷74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