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佛森括號
在數學中,以Kenneth E. Iverson命名的「艾佛森括號」(Iverson bracket),是一種用方括號記號,如果方括號內的條件滿足則為1,不滿足則為0. 更確切地講,
此處 P 是一個可真可假的命題。該記號由Kenneth E. Iverson在他的程式語言APL中引進[1],而特別使用方括號則是由高德納倡導的,目的是避免含括號的表達式中的歧義。[2]
用途
艾弗森括號通過自然的映射 將布林值轉化為整數值,這就允許計數被表示為和式。例如,計數與小於n且正整數n互質的正整數的個數的歐拉函數可以表示為
更一般地,此記號使得將和式和積分式中繁多的條件移入並成為被加(積)項的一個因子成為可能。這將減少累加記號周圍的空間,更重要的是這允許運算更加代數化。例如,
另一個例子是化簡帶特例的方程,例如公式
對一切n > 1有效,但是右邊有 1/2 對於 n = 1。為了得到一個一切正整數n都成立的恆等式,可以利用艾弗森括號補充等式:
樣例
克羅內克函數 :
最值與絕對值:
上下取整函數:
麥考利括號可被表示為
實數的三一律等價於下面的恆等式:
另見
註釋
- ^ Ronald Graham, Donald Knuth, and Oren Patashnik. Concrete Mathematics, Section 2.2: Sums and Recurrences.
- ^ Knuth 1992.
參考來源
- Donald Knuth, "Two Notes on Notation", American Mathematical Monthly, Volume 99, Number 5, May 1992, pp. 403–422. (http://www-cs-faculty.stanford.edu/~knuth/papers/tnn.tex.gz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Kenneth E. Iverson, A Programming Language, New York: Wiley, p. 11, 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