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牴是一種中國古代的角力遊戲,又稱相撲。它們主要是通過力量型的較量,用非常簡單的人體相搏的方式來決出勝負。

角牴是上古時代的戰爭搏鬥的一種手段,後來逐漸演變為一種帶有一定表演成分的遊戲活動。到了時期,角牴遊戲已非常盛行了。[1]

晉代角牴又稱相撲。《晉書》中最早出現「相撲」一詞[2]

唐代,角牴、相撲遊戲已經是盛及朝野。《舊唐書·敬宗本紀》引《續文獻通考·百戲散樂》中有記載:「角力戲,壯力裸袒相搏而角勝負。每群戲畢,左右軍擂大鼓而引之。」

宋代相撲又名「爭交」:「角牴者,相撲之異名也,又謂之爭交」[3]

宋太祖曾制定軍中以相撲決高下升遷的法則,並以相撲高手擔任御前「內等子」[4],每逢朝廷大朝會聖節或御宴,照例用左右軍相撲助興。

相撲在宋代軍中十分流行,宋朝名將韓世忠岳飛在軍中推行相撲練武,提拔相撲比賽得勝者。

現代漢語的一些方言依存在「角牴」一詞,意思是指打架,尤指一對一地打架。

參考

註釋

  1. ^史記·李斯列傳》:「方作角牴徘優之觀」
  2. ^ 《晉書》「襄城太守責功曹劉子篤日:『卿郡人不如潁川人相撲『」;「相撲下技」。
  3. ^ 吳自牧夢梁錄·角牴》
  4. ^ 大內高手,設額12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