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縣級以上行政區劃變更列表

199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共有9次撤、3次地市合併,1個縣級市升格為地級市,3個地級市更名,青島北海重慶等市的市轄區進行了較大規模的調整;除此以外,還有50個縣、1個自治縣、2個改為縣級市,還有4個縣級市變更為省直管,6個市轄區、1個縣更名,3個市轄區、1個縣人民政府遷移。相較於上一年,全國共減少了12個地區、57個縣、1個自治縣、2個旗,增加了10個地級市、42個縣級市、28個市轄區[1][2]

1994年2月25日,重慶市廣州市武漢市哈爾濱市瀋陽市成都市南京市西安市長春市濟南市杭州市大連市青島市深圳市廈門市寧波市共16個市被明確為副省級。這16個市仍為省轄市,仍受所在省的省委、省政府領導,其市直工作部門和市轄區級別定為副廳級,市直工作部門內設機構和市轄區工作部門定為處級,市轄縣和代管的縣級市維持處級不變[3][4]

列表中,行政單位名稱後的數字為行政區劃代碼

地級行政區劃變更列表

各子列表均按省級行政區劃順序排列。

撤銷地區,設立地級市

即所謂的撤地建市

原行政單位 變更方式 新行政建制 變更時間與批文
浙江省
台州地區 332700 撤銷台州地區和縣級黃岩市、椒江市,設立台州市(地級)
台州市新設椒江區、黃巖區和路橋區[註 1]
台州市 331000 國務院8月20日批覆同意
國函〔1994〕86號[5]
- 椒江市 332701 - 椒江區 331002
黃岩市 332703 黃巖區 331003
路橋區 331004
臨海市 332702 改由浙江省直轄,台州市代管 臨海市 339018[註 2]
溫嶺市 332704 溫嶺市 339020[註 3]
仙居縣 332724 改由台州市管轄 仙居縣 331024
天台縣 332725 天台縣 331023
三門縣 332726 三門縣 331022
玉環縣 332727 玉環縣[註 4] 331021
福建省
南平地區 332700 撤銷南平地區和縣級南平市,設立地級南平市
南平市新設延平區
南平市 331000 國務院9月5日批覆同意
國函〔1994〕94號[8]
- 南平市 352101 - 延平區 350702
邵武市 352102 改由福建省直轄,南平市代管 邵武市 350907[註 5]
武夷山市 352103 武夷山市 350908[註 6]
建甌市 352104 建甌市 350909[註 7]
建陽市 352105 建陽市[註 8] 359010[註 9]
順昌縣 352121 改由南平市管轄 順昌縣 350721
浦城縣 352124 浦城縣 350722
光澤縣 352127 光澤縣 350723
松谿縣 352128 松谿縣 350724
政和縣 352129 政和縣 350725
山東省
臨沂地區 372800 撤銷臨沂地區和縣級臨沂市,設立地級臨沂市
臨沂市設立蘭山區、羅莊區和河東區[註 10]
臨沂市 371300 國務院12月17日批覆同意
國函〔1994〕131號[10]
- 臨沂市 372801 - 蘭山區 371302
羅莊區 371311
河東區 371312
郯城縣 372822 改由臨沂市管轄 郯城縣 371322
蒼山縣 372823 蒼山縣[註 11] 371324
莒南縣 372824 莒南縣 371327
沂水縣 372827 沂水縣 371323
蒙陰縣 372829 蒙陰縣 371328
平邑縣 372830 平邑縣 371326
費縣 372831 費縣 371325
沂南縣 372832 沂南縣 371321
臨沭縣 372833 臨沭縣 371329
德州地區 372400 撤銷德州地區和縣級德州市,設立地級德州市
德州市設立德城區
德州市 371400 國務院12月17日批覆同意
國函〔1994〕132號[10]
- 德州市 372401 - 德城區 371402
樂陵市 372402 改由山東省直轄,德州市代管 樂陵市 379025[註 12]
禹城市 372403 禹城市 379026[註 13]
陵縣 372421 改由德州市管轄 陵縣[註 14] 371421
平原縣 372422 平原縣 371426
夏津縣 372423 夏津縣 371427
武城縣 372424 武城縣 371428
齊河縣 372425 齊河縣 371425
臨邑縣 372428 臨邑縣 371424
寧津縣 372431 寧津縣 371422
慶雲縣 372432 慶雲縣 371423
河南省
南陽地區 412900 撤銷南陽地區和縣級南陽市、南陽縣,設立地級南陽市
南陽市新設宛城區和臥龍區[註 15]
南陽市 411300 國務院7月1日批覆同意
國函〔1994〕67號[11]
- 南陽市 412901 - 宛城區 411302
南陽縣 412924 臥龍區 411303
鄧州市 412902 改由河南省直轄,南陽市代管 鄧州市 419013[註 16]
南召縣 412921 改由南陽市管轄 南召縣 411321
方城縣 412922 方城縣 411322
西峽縣 412923 西峽縣 411323
鎮平縣 412925 鎮平縣 411324
內鄉縣 412926 內鄉縣 411325
淅川縣 412927 淅川縣 411326
社旗縣 412928 社旗縣 411327
唐河縣 412929 唐河縣 411328
新野縣 412931 新野縣 411329
桐柏縣 412932 桐柏縣 411330
湖南省
益陽地區 422100 撤銷益陽地區、益陽市和益陽縣,設立益陽市(地級)
益陽市新設資陽區和赫山區[註 17]
益陽市 421100 國務院3月7日批覆同意
國函〔1994〕17號[12]
- 益陽市 432301 - 資陽區 430902
益陽縣 432321 赫山區 430903
沅江市 432302 改由湖南省直轄,益陽市代管 沅江市 439010[註 18]
南縣 432322 改由益陽市管轄 南縣 430921
桃江縣 432325 桃江縣 430922
安化縣 432326 安化縣 430923
郴州地區 412900 郴州地區、縣級郴州市和郴縣,設立郴州市(地級)
郴州市新設北湖區和蘇仙區[註 19]
郴州市 411300 國務院12月17日批覆同意
國函〔1994〕136號[10]
- 郴州市 432801 - 北湖區 431002
郴縣 432821 蘇仙區 431003
資興市 432802 改由湖南省直轄,郴州市代管 資興市 439009[註 20]
桂陽縣 432822 改由郴州市管轄 桂陽縣 431021
永興縣 432823 永興縣 431023
宜章縣 432824 宜章縣 431022
嘉禾縣 432826 嘉禾縣 431024
臨武縣 432827 臨武縣 431025
汝城縣 432828 汝城縣 431026
桂東縣 432829 桂東縣 431027
安仁縣 432831 安仁縣 431028
廣西壯族自治區
欽州地區 452800 撤銷欽州地區和縣級欽州市,設立地級欽州市
欽州市新設欽南區和欽北區[註 21]
欽州市 450700 國務院6月28日批覆同意
國函〔1994〕62號[11]
- 欽州市 452802 - 欽南區 450702
欽北區 450703
靈山縣 452824 改由欽州市管轄 靈山縣 450721
浦北縣 452826 浦北縣 450722
陝西省
渭南地區 612100 撤銷渭南地區和縣級渭南市,設立地級渭南市
渭南市新設臨渭區
渭南市 610500 國務院12月17日批覆同意
國函〔1994〕135號[10]
- 渭南市 612101 - 臨渭區 610502
韓城市 612102 改由陝西省直轄,渭南市代管 韓城市 619002[註 22]
華陰市 612103 華陰市 619003[註 23]
華縣 612124 改由渭南市管轄 華縣[註 24] 610521
潼關縣 612126 潼關縣 610522
大荔縣 612127 大荔縣 610523
蒲城縣 612128 蒲城縣 610526
澄城縣 612129 澄城縣 610525
白水縣 612130 白水縣 610527
合陽縣 612132 合陽縣 610524
富平縣 612133 富平縣 610528

地區和地級市合併

即所謂的地市合併。地級市行政區劃代碼和下轄縣市名稱、隸屬關係、行政區劃代碼均未改變的不再列出。

原行政單位 變更方式 新行政建制 變更時間與批文
河北省
保定地區 132400 保定地區和保定市合併,組建新的地級保定市 國務院12月17日批覆同意
國函〔1994〕133號[10]
- 定州市 132401 改由河北省直轄,保定市代管 保定市代管 定州市 139015[註 25]
涿州市 132402 涿州市 139016[註 26]
安國市 132403 安國市 139017[註 27]
高碑店市 132404 高碑店市 139018[註 28]
易縣 132421 改由保定市管轄 保定市管轄 易縣 130633
徐水縣 132423 徐水縣[註 29] 130625
淶源縣 132424 淶源縣 130630
定興縣 132425 定興縣 130626
順平縣 132426 順平縣 130636
唐縣 132427 唐縣 130627
望都縣 132428 望都縣 130631
淶水縣 132429 淶水縣 130623
高陽縣 132432 高陽縣 130628
安新縣 132433 安新縣[註 30] 130632
雄縣 132434 雄縣[註 30] 130638
容城縣 132435 容城縣[註 30] 130629
曲陽縣 132437 曲陽縣 130634
阜平縣 132438 阜平縣 130624
博野縣 132441 博野縣 130637
蠡縣 132442 蠡縣 130635
湖北省
鄖陽地區 422600 撤銷鄖陽地區,與十堰市實行地、市合併 國務院9月29日批覆同意
國函〔1994〕98號[15]
- 丹江口市 422601 改由湖北省直轄,十堰市代管 十堰市代管 丹江口市 429015[註 31]
鄖縣 422622 改由十堰市管轄 十堰市管轄 鄖縣 420321
鄖西縣 422623 鄖西縣 420322
竹山縣 422624 竹山縣 420323
竹谿縣 422625 竹谿縣 420324
房縣 422626 房縣 420325
沙市市 420400 撤銷荊州地區、沙市市和江陵縣,設立荊沙市(地級)
荊沙市新設沙市區、荊州區和江陵區[註 32]
荊沙市[註 33] 421000 國務院9月29日批覆同意
國函〔1994〕99號[15]
- 沙市區 421002
荊州地區 422400
- 江陵縣 422421 荊州區 421003
江陵區[註 34] 421004
石首市 422402 改由湖北省直轄,荊沙市代管[18] 石首市 429012[註 35]
洪湖市 422403 洪湖市 429013[註 36]
鍾祥市 422406 鍾祥市[註 37] 429014[註 38]
松滋縣 422422 改由荊沙市管轄 松滋縣[註 39] 421021
公安縣 422423 公安縣 421022
監利縣 422425 監利縣[註 40] 421023
京山縣 422432 京山縣[註 41] 421025
仙桃市 422401 改由湖北省直轄[18] 湖北省直轄 仙桃市[22] 429004
天門市 422404 天門市[23] 429006
潛江市 422405 潛江市[24] 429005

新設地級市

原行政單位 變更方式 新行政建制 變更時間與批文
廣東省
肇慶市管轄 雲浮市 441281 將雲浮市升格為地級市
雲浮市新設雲城區
雲浮市 445300 國務院4月5日批覆同意
國函〔1994〕24號[25]
- 雲城區 445302
羅定市 441282 改由廣東省直轄,雲浮市代管 羅定市 449010[註 42]
新興縣 441228 改由雲浮市管轄 新興縣 445321
鬱南縣 441229 鬱南縣 445322

地級行政區劃更名

原行政單位 變更方式 新行政建制[註 43] 變更時間與批文
遼寧省
錦西市 211400 錦西市更名為葫蘆島市
葫蘆島區更名為龍港區
葫蘆島市 國務院9月20日批覆同意
國函〔1994〕97號[15]
- 葫蘆島區 211403 - 龍港區
吉林省
渾江市 220600 渾江市更名為白山市 白山市 國務院1月31日批覆同意
國函〔1994〕8號[26]
湖南省
大庸市 430800 大庸市更名為張家界市 張家界市 國務院4月4日批覆同意
國函〔1994〕25號[25]

其他縣級行政區劃變更列表

市轄區的新設、調整

原行政單位 所屬省市 變更方式 現屬省市 新行政建制 變更時間與批文
台東區 370204 山東省青島市 撤銷台東區,其行政區域併入市北區
撤銷滄口區,設立李滄區
設立城陽區[註 44]
山東省青島市 市北區管轄 國務院4月23日批覆同意
國函〔1994〕32號[25]
四方區管轄
嶗山區管轄 四方區市北區管轄
城陽區 370214
李滄區 370213
滄口區 370206
四方區管轄
潮陽市管轄 廣東省汕頭市 將潮陽市的河浦鎮劃歸汕頭市
汕頭市設立河浦區(縣級),以原河浦鎮的行政區域為河浦區的行政區域
廣東省汕頭市 河浦區[註 45] 440510 國務院4月25日批覆同意
國函〔1994〕35號[25]
濰城區寒亭區管轄 山東省濰坊市 設立奎文區[註 46] 山東省濰坊市 奎文區 370705 國務院5月23日批覆同意
國函〔1994〕45號[28]
牟平縣 370632 山東省煙臺市 撤銷牟平縣,設立煙臺市牟平區、萊山區[註 47] 山東省煙臺市 牟平區 370612 國務院7月3日批覆同意
國函〔1994〕69號[11]
萊山區 370613
郊區 450511 廣西壯族自治區
北海市
撤銷北海市郊區,設立銀海區
新設鐵山港區
擴大海城區的行政區域[註 48]
廣西壯族自治區
北海市
海城區管轄 國務院12月17日批覆同意
國函〔1994〕137號[10]
銀海區 450503
海城區合浦縣管轄
合浦縣管轄 鐵山港區 450512
巴縣 510222 四川省重慶市 擴大重慶市市中區、江北區、南岸區、沙坪垻區、九龍坡區、大渡口區、北碚區的行政區域
撤銷江北縣、巴縣,設立渝北區、巴南區[註 49]
四川省重慶市 南岸區沙坪垻區九龍坡區大渡口區管轄 國務院12月17日批覆同意
國函〔1994〕138號[10]
巴南區 510219[註 50]
九龍坡區管轄
大渡口區管轄
江北縣 510224 渝北區 510218[註 50]
江北區北碚區管轄
南岸區管轄 江北區管轄
沙坪垻區管轄 市中區九龍坡區管轄

撤銷縣、自治縣、旗,設立縣級市

原行政單位 所屬省市 變更方式 現屬省市 新行政建制 變更時間與批文
英德縣 441822 廣東省清遠市 撤銷英德縣,設立英德市(縣級) 廣東省直轄
清遠市代管
英德市 449019[註 51]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1月12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4〕3號[29]
永濟縣 142722 山西省運城地區[註 52] 撤銷永濟縣,設立永濟市(縣級) 山西省運城地區 永濟市 142702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1月12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4〕4號[29]
河津縣 142728 撤銷永濟縣,設立河津市(縣級) 河津市 142703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1月12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4〕5號[29]
富陽縣 330123 浙江省杭州市 撤銷富陽縣,設立富陽市(縣級) 浙江省直轄
杭州市代管
富陽市[註 53] 339021[註 54]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1月18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4〕6號[29]
安丘縣 370722 山東省濰坊市 撤銷安丘縣,設立安丘市(縣級) 山東省直轄
濰坊市代管
安丘市 379027[註 55]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1月18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4〕7號[29]
林縣 410521 河南省安陽市 撤銷林縣,設立林州市(縣級) 河南省直轄
安陽市代管
林州市 419014[註 56]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1月24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4〕25號[12]
瓊山縣 460021 海南省直轄 撤銷瓊山縣,設立瓊山市(縣級) 海南省直轄 瓊山市 [註 57] 460004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1月24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4〕26號[12]
長樂縣 350126 福建省福州市 撤銷長樂縣,設立長樂市(縣級) 福建省直轄
福州市代管
長樂市[註 58] 359011[註 59]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2月18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4〕28號[33]
大冶縣 420221 湖北省黃石市 撤銷大冶縣,設立大冶市(縣級) 湖北省直轄
黃石市代管
大冶市 429016[註 60]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2月18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4〕29號[33]
溫嶺縣 332723 浙江省台州地區 撤銷溫嶺縣,設立溫嶺市(縣級) 浙江省台州地區 溫嶺市 332704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2月18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4〕30號[33]
武岡縣 430526 湖南省邵陽市 撤銷武岡縣,設立武岡市(縣級) 湖南省直轄
邵陽市代管
武岡市 439011[註 61]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2月18日批覆同意[1]
民行批〔1994〕31號
宣威縣 532224 雲南省曲靖地區[註 62] 撤銷宣威縣,設立宣威市(縣級) 雲南省曲靖地區 宣威市 532202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2月18日批覆同意[1][35]
民行批〔1994〕32號
恩平縣 440723 廣東省江門市 撤銷恩平縣,設立恩平市(縣級) 廣東省直轄
江門市代管
恩平市 449020[註 63]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2月28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4〕33號[33]
建陽縣 332723 福建省南平地區 撤銷建陽縣,設立建陽市(縣級) 福建省南平地區 建陽市 332704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3月4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4〕40號[36]
鳳城滿族自治縣 210621 遼寧省丹東市 撤銷鳳城滿族自治縣,設立鳳城市(縣級) 遼寧省直轄
丹東市代管
鳳城市 219016[註 64]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3月8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4〕41號[33]
從化縣 440122 廣東省廣州市 撤銷從化縣,設立從化市(縣級) 廣東省直轄
廣州市代管
從化市[註 65] 449021[註 66]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3月26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4〕48號[36]
豐南縣 130222 河北省唐山市 撤銷豐南縣,設立豐南市(縣級) 河北省直轄
唐山市代管
豐南市[註 67] 139020[註 68]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4月5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4〕49號[37]
餘杭縣 330125 浙江省杭州市 撤銷餘杭縣,設立餘杭市(縣級) 浙江省直轄
杭州市代管
餘杭市[註 69] 339021[註 70]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4月5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4〕50號[36]
密縣 410126 河南省鄭州市 撤銷密縣,設立新密市(縣級) 河南省直轄
鄭州市代管
新密市 419015[註 71]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4月5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4〕51號[39]
滎陽縣 410121 撤銷滎陽縣,設立滎陽市(縣級) 滎陽市 419016[註 72]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4月5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4〕52號[39]
簡陽縣 511027 四川省內江市 撤銷簡陽縣,設立簡陽市(縣級) 四川省直轄
內江市代管
簡陽市 519011[註 73]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4月5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4〕53號[33]
南川縣 512323 四川省涪陵地區 撤銷南川縣,設立南川市(縣級) 四川省涪陵地區 南川市[註 75] 512302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4月5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4〕54號[33]
澄海縣 440521 廣東省汕頭市 撤銷澄海縣,設立澄海市(縣級) 廣東省直轄
汕頭市代管
澄海市[註 76] 449022[註 77]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4月18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4〕56號[37]
高明縣 440624 廣東省佛山市 撤銷高明縣,設立高明市(縣級) 廣東省直轄
佛山市代管
高明市[註 78] 449023[註 79]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4月18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4〕57號[37]
連縣 441824 廣東省清遠市 撤銷連縣,設立連州市(縣級) 廣東省直轄
清遠市代管
連州市 449024[註 80]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4月22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4〕59號[45]
北流縣 452526 廣西壯族自治區
玉林地區[註 81]
撤銷北流縣,設立北流市(縣級) 廣西壯族自治區
玉林地區
北流市 452503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4月18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4〕60號[45]
潞城縣 140422 山西省長治市 撤銷潞城縣,設立潞城市(縣級) 山西省直轄
長治市代管
潞城市[註 82] 149003[註 83]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4月26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4〕61號[39]
江都縣 321026 江蘇省揚州市 撤銷江都縣,設立江都市(縣級) 江蘇省直轄
揚州市代管
江都市[註 84] 329025[註 85]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4月26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4〕62號[39]
海門縣 320625 江蘇省南通市 撤銷海門縣,設立海門市(縣級) 江蘇省直轄
南通市代管
海門市[註 86] 329026[註 87]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4月26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4〕63號[39]
海康縣 440824 廣東省湛江市 撤銷海康縣,設立雷州市(縣級) 廣東省直轄
湛江市代管
雷州市 449025[註 88]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4月26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4〕64號[45]
額爾古納左旗 152126 內蒙古自治區
呼倫貝爾盟[註 89]
撤銷額爾古納左旗,設立根河市(縣級) 內蒙古自治區
呼倫貝爾盟
根河市 152105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4月22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4〕65號[49]
樂昌縣 440225 廣東省韶關市 撤銷樂昌縣,設立樂昌市(縣級) 廣東省直轄
韶關市代管
樂昌市 449026[註 90]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4月28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4〕66號[45]
陽春縣 441722 廣東省陽江市 撤銷陽春縣,設立陽春市(縣級) 廣東省直轄
陽江市代管
陽春市 449027[註 91]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5月5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4〕67號[45]
惠陽縣 441321 廣東省惠州市 撤銷惠陽縣,設立惠陽市(縣級) 廣東省直轄
惠州市代管
惠陽市[註 92] 449028[註 93]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5月6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4〕68號[11]
獲鹿縣 130122 河北省石家莊市 撤銷獲鹿縣,設立鹿泉市(縣級) 河北省直轄
石家莊市代管
鹿泉市[註 94] 139019[註 95]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5月18日批覆同意[1]
民行批〔1994〕78號[50]
新鄭縣 410123 河南省鄭州市 撤銷新鄭縣,設立新鄭市(縣級) 河南省直轄
鄭州市代管
新鄭市 419017[註 96]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5月18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4〕79號[11]
桂平縣 452526 廣西壯族自治區
玉林地區[註 97]
撤銷桂平縣,設立桂平市(縣級) 廣西壯族自治區
玉林地區
桂平市 452504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5月18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4〕80號[11]
揚中縣 321124 江蘇省鎮江市 撤銷揚中縣,設立揚中市(縣級) 江蘇省直轄
鎮江市代管
揚中市 329027[註 98]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5月19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4〕81號[11]
高密縣 370727 山東省濰坊市 撤銷高密縣,設立高密市(縣級) 山東省直轄
濰坊市代管
高密市 379029[註 99]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5月18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4〕82號[11]
瑞金縣 452526 江西省贛州地區[註 100] 撤銷瑞金縣,設立瑞金市(縣級) 江西省贛州地區 瑞金市 452503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5月18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4〕83號[53]
吳川縣 440821 廣東省湛江市 撤銷吳川縣,設立吳川市(縣級) 廣東省直轄
湛江市代管
吳川市 449029[註 101]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5月26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4〕84號[53]
登封縣 410125 河南省鄭州市 撤銷登封縣,設立登封市(縣級) 河南省直轄
鄭州市代管
登封市 419018[註 102]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5月30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4〕85號[53]
嘉山縣 341127 安徽省滁州市 撤銷嘉山縣,設立明光市(縣級) 安徽省直轄
滁州市代管
明光市 349002[註 103]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5月31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4〕87號[53]
邛崍縣 510130 四川省成都市 撤銷邛崍縣,設立邛崍市(縣級) 四川省直轄
成都市代管
邛崍市 519012[註 104]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6月6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4〕88號[54]
興寧縣 441425 廣東省梅州市 撤銷興寧縣,設立興寧市(縣級) 廣東省直轄
梅州市代管
興寧市 449030[註 105]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6月6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4〕89號[54]
崇慶縣 510128 四川省成都市 撤銷崇慶縣,設立崇州市(縣級) 四川省直轄
成都市代管
崇州市 519013[註 106]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6月10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4〕91號[54]=
昌邑縣 370726 山東省濰坊市 撤銷昌邑縣,設立昌邑市(縣級) 山東省直轄
濰坊市代管
昌邑市 379028[註 107]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6月10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4〕92號[54]
宜城縣 420623 湖北省襄樊市[註 108] 撤銷宜城縣,設立宜城市(縣級) 湖北省直轄
襄樊市代管
宜城市 429017[註 109]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6月10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4〕93號[54]
化州縣 440924 廣東省茂名市 撤銷化州縣,設立化州市(縣級) 廣東省直轄
茂名市代管
化州市 449031[註 110]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7月4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4〕95號[54]
深縣 133025 河北省衡水地區[註 111] 撤銷深縣,設立深州市(縣級) 河北省衡水地區 深州市 133003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7月4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4〕96號[54]
德惠縣 220124 吉林省長春市 撤銷德惠縣,設立德惠市(縣級) 吉林省直轄
長春市代管
德惠市 229012[註 112]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7月6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4〕97號[10]
額爾古納右旗 152125 內蒙古自治區
呼倫貝爾盟[註 89]
撤銷額爾古納右旗,設立額爾古納市(縣級) 內蒙古自治區
呼倫貝爾盟
額爾古納市 152106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7月13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4〕111號[10]
泰縣 321028 江蘇省揚州市 撤銷泰縣,設立姜堰市(縣級) 江蘇省直轄
揚州市代管
姜堰市[註 113] 329025[註 114]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7月27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4〕114號[10]

縣級行政區划行政隸屬變更

原行政單位 所屬省市 變更方式 現屬省市 新行政區劃代碼 變更時間與批文
隨州市 429001 湖北省直轄
襄樊市[註 108]代管
原委託襄樊市代管的隨州市由省直管 湖北省直轄 行政區劃代碼不變[註 115] 湖北省11月5日通知[59][60]
鄂政發〔1994〕152號

縣級行政區劃更名

原行政單位 所屬省市 變更方式 新行政建制 變更時間與批文
酃縣 430225 湖南省株洲市 酃縣更名為炎陵縣 炎陵縣 行政區劃代碼不變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4月5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4〕55號[37]
市中區 510202[註 50] 四川省重慶市 市中區更名為渝中區[註 49] 渝中區 行政區劃代碼不變 國務院12月17日批覆同意
國函〔1994〕138號[10]
郊區 440711 河南省平頂山市 將平頂山市郊區更名為湛河區 湛河區 行政區劃代碼不變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8月10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4〕118號[10]
城區 440702 廣東省江門市 將江門市城區更名為江海區,區人民政府駐地從環市二路17號遷至東海路338號;郊區更名為蓬江區,區人民政府駐地從港口路26號遷至建設二路18號 江海區 440704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8月10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4〕119號[10]
郊區 440711 蓬江區 440703
郊區 440602 廣東省湛江市 湛江市郊區人民政府駐地由霞山區遷至麻章鎮
郊區名稱更名為麻章區
麻章區 行政區劃代碼不變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10月10日批覆同意[1]
民行批〔1994〕140號

縣級行政區划行政機構遷移

行政單位 所屬省市 變更方式 變更時間與批文
峽江縣 362423 江西省吉安地區[註 116] 將峽江縣人民政府駐地由巴邱鎮遷至水邊鎮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10月22日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4〕141號[10]

註釋

  1. ^ 椒江區轄原椒江市海門白雲葭沚3個街道,東山、洪家三甲下陳前所章安大陳7個鎮和黃礁鄉;
    黃巖區轄原黃岩市的城關、寧溪頭陀北洋、焦坑、江口新前8個鎮和上鄭、富山、嶼頭、上垟、平田茅畲高橋沙埠8個鄉;
    路橋區轄原黃岩市的路橋桐嶼峰江新橋橫街、下樑、金清、蓬街8個鎮和螺洋、黃琅2個鄉。
  2. ^ 後調整為331082[6]
  3. ^ 後調整為331081[6]
  4. ^ 2017年4月9日,玉環縣批覆撤銷,設立縣級玉環市,行政區劃代碼331083(民函〔2017〕70號)[7]
  5. ^ 後調整為350781[6]
  6. ^ 後調整為350782[6]
  7. ^ 後調整為350783[6]
  8. ^ 2014年5月2日,建陽市批覆撤銷,設立南平市建陽區,行政區劃代碼350703(國函〔2014〕57號)[9]
  9. ^ 後調整為350784[6]
  10. ^ 蘭山區蘭山金雀山銀雀山3個街道和白沙埠鎮義堂鎮、大嶺鎮、李官鄉半程鄉棗溝頭鄉、南坊鄉、朱保鄉、馬廠湖鄉
    羅莊區羅莊鎮付莊鎮盛莊鎮冊山鎮、程莊鄉、岑石鄉;
    河東區九曲鎮相公鎮湯頭鎮芝麻墩鄉梅埠鄉、重溝鄉、黑墩鄉、湯河鄉鄭旺鄉太平鄉八湖鄉劉店子鄉
  11. ^ 2014年1月6日,蒼山縣批覆更名為蘭陵縣(民函〔2014〕6號)[9]
  12. ^ 後調整為371481[6]
  13. ^ 後調整為371482[6]
  14. ^ 2014年10月20日,陵縣批覆撤銷,設立德州市陵城區,行政區劃代碼371403(國函〔2014〕139號)[9]
  15. ^ 宛城區轄原南陽市新華東關2個街道和環城鄉,原南陽縣白河瓦店官莊3個鎮和新店紅泥灣高廟茶庵溧河、漢家、黃台崗金華8個鄉;
    臥龍區轄原南陽市梅溪街道七一靳崗臥龍3個鄉,原南陽縣的蒲山潦河石橋3個鎮和小寨、潦河坡、謝莊、安皋王村青華陸營英莊8個鄉。
  16. ^ 後調整為411381[6]
  17. ^ 資陽區轄原益陽市汽車路大碼頭、城內、大水坪4個街道和新橋河迎豐橋2個鎮及長春、香鋪侖、李昌港、過鹿坪、楊林坳5個鄉,原益陽縣沙頭鎮茈湖口鎮張家塞鄉
    赫山區轄原益陽市的黃泥湖、金花湖2個鄉和桃花侖會龍山2個街道,原益陽縣的赫山衡龍橋滄水鋪歐江岔泉交河蘭溪八字哨泥江口新市渡謝林港10個鎮和堤卡子、岳家橋、大泉、樊家廟、白石塘、槐奇嶺、珠波塘、上湖、牌口、張家塘、羊舞嶺、羊角、石筍、筆架山、濘湖、爛泥湖、千家洲、天成垸、鄧石橋19個鄉。
  18. ^ 後調整為430981[6]
  19. ^ 北湖區轄原郴州市人民路北湖下湄橋3個街道和郴江、市郊、安和3個鄉,原郴縣華塘鎮魯塘、同和、保和、小溪、南溪、芙蓉、大塘、月峰、永春、江口10個鄉;
    蘇仙區轄原郴州市的蘇仙、南塔2個街道和許家洞鎮,原郴縣的棲鳳渡白露塘、礄口、良田4個鎮和五里牌、馬頭嶺、塘溪、大奎上、坳上、廖家灣、崗腳、鄧家塘、太坪、荷葉坪、廖王坪11個鄉。
  20. ^ 後調整為431081[6]
  21. ^ 欽南區轄欽州、沙埠康熙嶺尖山久隆黃屋屯那彭那思那麗東場犀牛腳大番坡龍門港13個鎮;
    欽北區新棠板城小董大垌長灘那蒙大寺貴台大直青塘平吉11個鎮和那香鄉。
  22. ^ 後調整為610581[6]
  23. ^ 後調整為610582[6]
  24. ^ 2014年10月20日,華縣批覆撤銷,設立渭南市華州區,行政區劃代碼610503(國函〔2015〕186號)[13]
  25. ^ 後調整為130682[6]
  26. ^ 後調整為130681[6]
  27. ^ 後調整為130683[6]
  28. ^ 後調整為130684[6]
  29. ^ 2015年4月28日,徐水縣批覆撤銷,設立保定市徐水區,行政區劃代碼130609(國函〔2015〕73號)[13]
  30. ^ 30.0 30.1 30.2 2017年6月,中共河北雄安新區工作委員會、河北雄安新區管理委員會設立,作為河北省委省政府的派出機構,對雄縣、容城、安新三縣及周邊區域實行託管[14]
  31. ^ 後調整為420381[6]
  32. ^ 沙市區轄原沙市市解放路崇文街中山路勝利街朝陽路5個街道和立新關沮聯合羅場4個鄉;
    荊州區轄原江陵縣的荊州、川店馬山李埠彌市5個鎮和紀南八嶺山2個鄉;
    江陵區轄原江陵縣郝穴、觀音壋、岑河、資市灘橋熊河白馬寺沙崗普濟9個鎮和馬家寨秦市2個鄉。
  33. ^ 1996年11月20日,荊沙市批覆更名為荊州市(國函〔1996〕99號)[16]
  34. ^ 1998年7月2日,荊州市江陵區批覆撤銷,設立江陵縣,行政區劃代碼421024(民行批〔1998〕26號)[17]
  35. ^ 後調整為421081[6]
  36. ^ 後調整為421083[6]
  37. ^ 1996年12月2日,鍾祥市批覆改由荊門市代管,行政區劃代碼調整為420881(國函〔1996〕111號)[16]
  38. ^ 後調整為421082[6]
  39. ^ 1995年12月29日,松滋縣批覆撤銷,設立縣級松滋市,由湖北省直轄,荊沙市代管,行政區劃代碼調整為421087(民行批〔1995〕86號)[19]
  40. ^ 2020年6月12日,監利縣被批覆撤銷,設立縣級監利市,由湖北省直轄,荊州市代管,行政區劃代碼調整為421088(民函〔2020〕64號)[20]
  41. ^ 1996年12月2日,京山縣批覆改由荊門市管轄,行政區劃代碼調整為420821(國函〔1996〕111號)[16]
    2018年2月22日,京山縣被批覆撤銷,設立縣級京山市,由湖北省直轄,荊門市代管,行政區劃代碼調整為420882(民函〔2018〕51號)[21]
  42. ^ 後調整為445381[6]
  43. ^ 1994年地級行政區劃更名均未改變行政區劃代碼。
  44. ^ 具體行政區劃調整如下:
    將原台東區全域,四方區的吳家村、錯埠嶺2個街道,嶗山區李村鎮的4個村和中韓鎮7號線以西的區域劃歸市北區
    將原滄口區的四流中路、振華路、曉翁村、西流莊、永安路、營子、板橋坊、樓山後8個街道和樓山鄉、嶗山區李村鎮張村河以北的區域劃歸李滄區
    將嶗山區的城陽惜福夏莊流亭棘洪灘上馬紅島河套8個鎮劃歸城陽區;
    將原滄口區的水清溝開平路、鹽灘、鄭州路洛陽路5個街道,嶗山區李村鎮的10個村劃歸四方區
  45. ^ 2003年1月29日,汕頭市河浦區批覆撤銷,與原達濠區合設濠江區(國函〔2003〕11號)[27]
  46. ^ 濰城區白浪河以東的東關、東園、院校、新城4個街道,大虞二十里堡梨園3個鎮和軍埠口鎮的7個村,寒亭區郭家官莊鎮的8個村劃歸奎文區
  47. ^ 牟平區轄原牟平縣寧海、養馬島、姜格莊觀水水道高陵武寧大窯龍泉莒格莊、院格莊玉林店、埠西頭13個鎮和王格莊、劉家夼2個鄉;
    萊山區轄原牟平縣的萊山鎮解甲莊鎮芝罘區初家鎮
  48. ^ 具體行政區劃調整如下:
    銀海區轄從合浦縣劃入的福成鎮,原郊區僑港鎮咸田鎮高德鎮和西塘鎮,海城區的3個居委會;
    鐵山港區轄從合浦縣劃入的南康鎮營盤鎮
    將原郊區的潿洲鎮(含斜陽島),高德鎮]8個村公所和5個居委會及平陽村公所的2個村,西塘鎮的3個村公所劃歸海城區
  49. ^ 49.0 49.1 具體行政區劃調整如下:
    沙坪垻區大坪化龍橋2個街道劃歸渝中區
    南岸區郭家沱街道江北縣魚嘴鎮復盛鎮五寶鄉劃歸江北區
    巴縣長生橋迎龍廣陽3個鎮劃歸南岸區
    巴縣的陳家橋曾家虎溪西永土主青木關鳳凰回龍壩8個鎮和中梁鄉劃歸沙坪垻區
    九龍坡區茄子溪街道八橋建勝2個鎮,巴縣的跳蹬鎮劃入大渡口區
    沙坪垻區的石橋鋪街道石橋鎮,巴縣的西彭銅罐驛陶家白市驛巴福走馬金鳳含谷8個鎮和石板鄉劃入九龍坡區
    江北縣水土復興靜關柳蔭三聖、偏岩6個鎮和皮家山、石壩2個鄉劃入北碚區
    九龍坡區的李家沱、土橋2個街道和花溪南泉2個鎮劃入新設的巴南區
  50. ^ 50.0 50.1 50.2 1997年重慶直轄後,渝中區渝北區巴南區行政區劃代碼調整為500103、500112、500113。
  51. ^ 後調整為441881[6]
  52. ^ 2000年6月14日,永濟市河津市批覆改由山西省直轄、運城市代管,行政區劃代碼分別調整為140881、140882(國函〔2000〕68號)[30]
  53. ^ 2014年12月13日,富陽市批覆撤銷、設立杭州市富陽區,行政區劃代碼330111(國函〔2014〕157號)[9]
  54. ^ 後調整為330183[6]
  55. ^ 後調整為370784[6]
  56. ^ 後調整為410581[6]
  57. ^ 在2002年5月8日發佈、同年10月1日實施的推薦性國家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代碼》中明確省直轄縣級行政單位的第三、四位為90[31]瓊山市的行政區劃代碼相應調整為469005。
    2002年10月16日,瓊山市批覆撤銷,原轄區劃入新設立的海口市秀英區龍華區瓊山區美蘭區(國函〔2002〕92號)[32]
  58. ^ 2017年7月18日,長樂市批覆撤銷、設立福州市長樂區,行政區劃代碼350112(國函〔2017〕103號)[7]
  59. ^ 後調整為350182[6]
  60. ^ 後調整為420281[6]
  61. ^ 後調整為430581[6]
  62. ^ 1997年5月6日,宣威市批覆改由曲靖市代管,行政區劃代碼調整為530381(國函〔1997〕32號)[34]
  63. ^ 後調整為440785[6]
  64. ^ 後調整為210682[6]
  65. ^ 2014年1月25日,從化市批覆撤銷、設立廣州市從化區,行政區劃代碼440117(國函〔2014〕11號)[9]
  66. ^ 後調整為440184[6]
  67. ^ 2002年2月1日,豐南市批覆撤銷、設立唐山市豐南區,行政區劃代碼130207(國函〔2002〕7號)[32]
  68. ^ 後調整為130282[6]
  69. ^ 2001年2月2日,餘杭市批覆撤銷、設立杭州市餘杭區,行政區劃代碼330110(國函〔2014〕11號)[38]
  70. ^ 後調整為330184[6]
  71. ^ 後調整為410183[6]
  72. ^ 後調整為410182[6]
  73. ^ 後調整為511082[6]
    1998年2月26日,簡陽市批覆劃歸資陽地區管轄,行政區劃代碼調整為513902(國函〔1998〕15號)[40];2000年6月14日,簡陽市被批覆改由四川省直轄,資陽市管轄,行政區劃代碼調整為512081(國函〔2000〕71號)[30];2016年5月3日,簡陽市被批覆改由成都市代管,行政區劃代碼調整為510185(國函〔2016〕78號)[41]
  74. ^ 涪陵市及下轄政區使用的行政區劃代碼「511400」號段與2000年設立的眉山市重複,為避免混亂,在民政部官網上以「517000」號段表示,其中南川市表示為517081[42]
  75. ^ 1995年11月5日,南川市批覆改由四川省直轄、涪陵市代管,行政區劃代碼分別調整為511481[註 74](國函〔1995〕106號)[43]
    1997年12月20日,南川市被批覆改由重慶直轄市直接管理(中辦廳字〔1997〕34號);
    2006年10月22日,南川市批覆撤銷,設立重慶市南川區,行政區劃代碼500119(國函〔2006〕110號)[44]
  76. ^ 2003年1月29日,澄海市批覆撤銷、設立汕頭市澄海區,行政區劃代碼440515(國函〔2003〕11號)[27]
  77. ^ 後調整為440583[6]
  78. ^ 2002年12月8日,高明市批覆撤銷、設立佛山市高明區,行政區劃代碼440608(國函〔2002〕109號)[32]
  79. ^ 後調整為440684[6]
  80. ^ 後調整為441882[6]
  81. ^ 1997年4月22日,北流市批覆改由廣西壯族自治區直轄,玉林市代管,行政區劃代碼調整為450981(國函〔1997〕26號)[46]
  82. ^ 2018年6月19日,潞城市被批覆撤銷、設立長治市潞城區,行政區劃代碼140406(國函〔2018〕87號)[21]
  83. ^ 後調整為140481[6]
  84. ^ 2011年10月22日,江都市被批覆撤銷、設立揚州市江都區,行政區劃代碼321012(國函〔2011〕132號)[47]
  85. ^ 後調整為321088[6]
  86. ^ 2020年6月5日,海門市被批覆撤銷、設立南通市海門區,行政區劃代碼320613( 國函〔2020〕79號)[48]
  87. ^ 後調整為320684[6]
  88. ^ 後調整為440882[6]
  89. ^ 89.0 89.1 2001年10月10日,額爾古納市根河市批覆改由內蒙古自治區直轄,呼倫貝爾市代管,行政區劃代碼調整為150784、150785(國函〔2001〕130號)[38]
  90. ^ 後調整為440281[6]
  91. ^ 後調整為441781[6]
  92. ^ 2003年3月6日,惠陽市批覆撤銷、設立惠州市惠陽區,行政區劃代碼441303(國函〔2003〕36號)[27]
  93. ^ 後調整為441381[6]
  94. ^ 2014年9月9日,鹿泉市批覆撤銷、設立石家莊市鹿泉區,行政區劃代碼130110(國函〔2014〕122號)[9]
  95. ^ 後調整為130185[6]
  96. ^ 後調整為410184[6]
  97. ^ 1995年10月27日,桂平市批覆改由廣西壯族自治區直轄,貴港市代管,行政區劃代碼調整為450881(國函〔1995〕96號)[51]
  98. ^ 後調整為321182[6]
  99. ^ 後調整為370785[6]
  100. ^ 1998年12月24日,瑞金市批覆改由江西省直轄、贛州市代管,行政區劃代碼調整為360781(國函〔1998〕114號)[52]
  101. ^ 後調整為440883[6]
  102. ^ 後調整為410185[6]
  103. ^ 後調整為341182[6]
  104. ^ 後調整為510183[6]
  105. ^ 後調整為441481[6]
  106. ^ 後調整為510184[6]
  107. ^ 後調整為370786[6]
  108. ^ 108.0 108.1 2010年11月26日,襄樊市批覆更名為襄陽市(國函〔2010〕129號)[55]
  109. ^ 後調整為420684[6]
  110. ^ 後調整為440982[6]
  111. ^ 1996年5月31日,深州市批覆改由河北省直轄、衡水市代管,行政區劃代碼調整為131182(國函〔1996〕39號)[56]
  112. ^ 後調整為220183[6]
  113. ^ 1996年7月19日,姜堰市批覆改由泰州市代管,行政區劃代碼調整為321284(國函〔1996〕57號)[57]
    2012年12月17日,姜堰市被批覆撤銷,設立泰州市姜堰區,行政區劃代碼321204(國函〔2012〕208號)[58]
  114. ^ 後調整為321087[6]
  115. ^ 2000年6月25日,縣級隨州市批覆撤銷,設立地級隨州市,行政區劃代碼421300;隨州市設立曾都區,以原縣級隨州市的行政區域為曾都區的行政區域,行政區劃代碼421302(國函〔2000〕80號)[30]
  116. ^ 2000年5月11日,峽江縣批覆劃歸吉安市管轄,行政區劃代碼調整為360823(國函〔2000〕40號)[30]

參考文獻

  1. ^ 1.0 1.1 1.2 1.3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1994年). 中國政府網. 2007-03-23 [2021-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02). 
  2. ^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1993年). 中國政府網. 2007-03-23 [2021-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18). 
  3. ^ 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關於重慶、廣州、武漢、哈爾濱、瀋陽、成都、南京、西安、長春、濟南、杭州、大連、青島、深圳、廈門、寧波共16市行政級別定為副省級的通知(中編〔1994〕1號). 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 1994-02-25.
  4. ^ 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印發《關於副省級市若干問題的意見》的通知(中編〔1995〕5號). 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 1994-02-19.
  5.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4年第20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4-09-20 [2021-02-2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06-21). 
  6. ^ 6.00 6.01 6.02 6.03 6.04 6.05 6.06 6.07 6.08 6.09 6.10 6.11 6.12 6.13 6.14 6.15 6.16 6.17 6.18 6.19 6.20 6.21 6.22 6.23 6.24 6.25 6.26 6.27 6.28 6.29 6.30 6.31 6.32 6.33 6.34 6.35 6.36 6.37 6.38 6.39 6.40 6.41 6.42 6.43 6.44 6.45 6.46 6.47 6.48 6.49 6.50 6.51 6.52 6.53 6.54 6.55 6.56 6.57 6.58 6.59 6.60 6.61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截止1995年12月3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2008-03-02 [2021-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29). 
  7. ^ 7.0 7.1 中华人民共和国二〇一七年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变更情况. 民政部. [2021-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02). 
  8.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4年第22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4-09-30 [2021-02-2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06-21). 
  9. ^ 9.0 9.1 9.2 9.3 9.4 9.5 中华人民共和国二〇一四年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变更情况. 民政部. [2021-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16). 
  10. ^ 10.00 10.01 10.02 10.03 10.04 10.05 10.06 10.07 10.08 10.09 10.10 10.11 10.12 10.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4年第32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5-01-13 [2021-02-2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03-04). 
  11. ^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4年第28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4-12-03 [2021-02-2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06-21). 
  12. ^ 12.0 12.1 1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4年第7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4-04-13 [2021-02-2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06-21). 
  13. ^ 13.0 13.1 中华人民共和国二〇一五年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变更情况. 民政部. [2021-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0). 
  14. ^ 管理机构获中央编办批复. 新華網. 2017-06-23 [2021-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05). 
  15. ^ 15.0 15.1 15.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4年第23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4-10-14 [2021-02-2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5-09-24). 
  16. ^ 16.0 16.1 16.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6年第36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6-12-30 [2021-02-2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06-20). 
  17.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8年第31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8-12-30 [2020-12-30].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1-09). 
  18. ^ 18.0 18.1 湖北省人民政府關於荊州地區與沙市市合併設立荊沙市的通知(鄂政發〔1994〕143號). 湖北省人民政府. 1994-10-22.
  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6年第3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6-02-27 [2021-02-10].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03-04). 
  20. ^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撤销监利县设立县级监利市公告. 湖北省人民政府網. 2020-07-06 [2021-02-21]. [失效連結]
  21. ^ 21.0 21.1 中华人民共和国二〇一八年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变更情况. 中國政府網. [2021-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10). 
  22. ^ 仙桃市檔案館. 历史沿革. 仙桃市人民政府. 2020-10-26 [2021-02-21]. 
  23. ^ 历史沿革. 天門市人民政府. 2019-03-26 [2021-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20). 
  24. ^ 历史沿革. 潛江市人民政府. [2021-02-21]. 
  25. ^ 25.0 25.1 25.2 25.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4年第9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4-06-01 [2021-02-2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06-21). 
  26.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4年第2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4-03-10 [2021-02-2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03-04). 
  27. ^ 27.0 27.1 27.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二〇〇三年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变更情况. 民政部. [2021-02-21]. [失效連結]
  28.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4年第13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4-07-11 [2021-02-2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06-21). 
  29. ^ 29.0 29.1 29.2 29.3 29.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4年第4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4-03-25 [2021-02-2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06-21). 
  30. ^ 30.0 30.1 30.2 30.3 中华人民共和国二〇〇〇年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变更情况. 民政部. [2021-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0). 
  31. ^ GB/T 2260-2002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代碼.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2002.
  32. ^ 32.0 32.1 32.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二〇〇二年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变更情况. 民政部. [2021-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5). 
  33. ^ 33.0 33.1 33.2 33.3 33.4 33.5 33.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4年第8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4-04-18 [2021-02-2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06-21). 
  34.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7年第16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7-05-27 [2020-07-09].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06-20). 
  35. ^ 市情概览. 宣威市人民政府網. [2021-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3). 
  36. ^ 36.0 36.1 36.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4年第25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4-11-03 [2021-02-2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06-21). 
  37. ^ 37.0 37.1 37.2 37.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4年第10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4-06-16 [2021-02-2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09-29). 
  38. ^ 38.0 38.1 中华人民共和国二〇〇一年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变更情况. 民政部. [2021-02-21]. [失效連結]
  39. ^ 39.0 39.1 39.2 39.3 39.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4年第26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4-06-16 [2021-11-14].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07-28). 
  40.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8年第11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8-05-11 [2021-02-2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12-17). 
  41.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二〇一六年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变更情况. 民政部. [2021-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24). 
  42. ^ 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截止1996年12月31日). 民政部. [2021-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1). 
  43.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5年第28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5-11-23 [2021-02-2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06-22). 
  44.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二〇〇六年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变更情况. 民政部. [2021-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2). 
  45. ^ 45.0 45.1 45.2 45.3 45.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4年第17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4-08-22 [2021-02-2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06-21). 
  46.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7年第15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7-05-19 [2021-02-2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06-20). 
  47.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二〇一一年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变更情况. 中國政府網. [2021-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02). 
  48. ^ 省政府关于调整南通市部分行政区划的通知(苏政发〔2020〕60号). 江蘇省人民政府網. 2020-07-17 [2021-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1). 
  49.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4年第27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4-11-22 [2021-02-2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2-27). 
  50. ^ 鹿泉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历史沿革. 石家莊市鹿泉區人民政府網. 2020-06-16 [2021-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0). 
  51.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5年第27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5-11-15 [2021-02-2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06-22). 
  52.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8年第35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9-01-20 [2021-02-2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1-09). 
  53. ^ 53.0 53.1 53.2 53.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4年第29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4-12-12 [2021-02-2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03-04). 
  54. ^ 54.0 54.1 54.2 54.3 54.4 54.5 54.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4年第30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4-12-23 [2021-02-2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06-21). 
  55.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二〇一〇年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变更情况. 民政部. [2021-02-21]. [失效連結]
  56.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6年第16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6-06-13 [2021-02-2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11-29). 
  57.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6年第24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6-08-29 [2021-02-2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07-28). 
  58.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二〇一二年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变更情况. 中國政府網. [2021-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4). 
  59. ^ 湖北省人民政府關於隨州市由省直管的通知(鄂政發〔1994〕152號). 湖北省人民政府. 1994-11-05.
  60. ^ 历史沿革. 隨州市人民政府網. 2018-03-19 [2021-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