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Sth60/試驗:香港公營房屋大事記

歡迎蒞臨~

這裏記載了香港的公營房屋的大事,雖力求精簡為主但也需記載清晰,讓興趣者可以略略了解香港公營房屋的浩瀚發展里程;因為年份及大事眾多,本人量力而為!

這裏還是 草稿,兼本人有俗務纏身,下文絕不能短時間完成,請不要隨便引用下羅列之資料及編輯(即使您滿有熱心....)、悄悄地支持下就很好了,懇請蒞臨人仕多加注意。

香港公營房屋大事記

在上李屋開始發展同時,模範邨也在興建當中,原規劃有七座大廈,首兩幢大廈A及B座於1952年3月建成,並開放予合資格人士申請,並於5月起開始入伙,時間上略早於上李屋[1],但到1955年4月才建成其中五幢,整條屋邨要到翌年才全數完成,比後者更遲[2]。這兩條屋邨提供的單位不多,但租金相對其他住屋較為低廉,也令港府意識到興建多層大廈可以用較小土地安置大量人口,經濟效益明顯,後來的首批徙置區都因而以七層大廈為主[3]

自 "鄔勵德原則" 應用在上李屋之後,雖然未能套用在徙置區,但鄔勵德亦提出在徙置大廈天台設課室(天台小學雛型)、地下設商店等建議,這些提議之後都化為現實,改善了日後基層生活[4]。房協於1953年邀請鄔勵德加入執行委員會,為發展公共房屋給予意見,後來房協為表揚鄔勵德,將1976年落成的香港島大坑新公屋命名為勵德邨[5]

1920年代

年份 社會大事 公營房屋大事 香港房屋協會的發展 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屋署的發展 其他建屋團體的發展
1920年代
  • 全球經濟衰退
  • 政府開始構思香港的公營房屋計劃,但因全球經濟衰退而沒有得到落實
(未成立) (未成立) (多個志願團體提供公營房屋)

1930年代

年份 社會大事 公營房屋大事 香港房屋協會的發展 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屋署的發展 其他建屋團體的發展
1930年代
  • 政府重新研究房屋發展的方向,更發表附有公營房屋設計藍圖的《房屋發展建議報告》[6]
    • 後來日本戰侵中國,更南下佔領香港,計劃再度告吹
(未成立) (未成立) (多個志願團體提供公營房屋)
1937年
  • 日本侵華,並於1941年佔領香港3年8個月;1945年日本宣佈戰敗、香港得以重光

1940年代

年份 社會大事 公營房屋大事 香港房屋協會的發展 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屋署的發展 其他建屋團體的發展
1940年代 (未成立) (未成立) (多個志願團體提供公營房屋)
1948年
  • 正式成立
  • 開始委聘私人建築公司為所屬屋邨設計

1950年代

年份 社會大事 公營房屋大事 香港房屋協會的發展 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屋署的發展 其他建屋團體的發展
1950年 (未成立)
1951年
1952年
  • 許多機構(包括1973年後的香港房屋委員會、或其前身)於香港各區設置多個單層式臨時房屋、稱為 "平房區" (又俗稱 "徙置區" ),可謂香港早期之公共房屋。
    • 平房區乃根據《緊急情況規例條例[註 1]》之下的《緊急(徙置區)規例[註 2]》獲准在有關土地、根據認可圖則蓋搭相關建築物供合規格居民居住
    • 市政局待居民繳付相關費用後,便發出俗稱 "白咭" 之居住許可證,批准居民或慈善機構在合適土地上建造房屋,唯居民及機構不擁有其建築物之土地業權。至於居民就需要在每季繳交俗稱 "地稅" 之居住許可證費用
    • 其建築物以單層形式居多(平房)
    • 隨着社會及公共房屋的發展,政府銳意拆卸平房區;尤其在1997年的《施政報告》提出承諾在2001年年底前拆除餘下5個平房區[7]
  • 8月,首個出租屋邨上李屋邨正式落成
    • 同時為全香港首兩個發展的公共屋邨之一(另一個是位處北角模範邨,由香港模範屋宇會興建(由J·H·律敦治周錫年等人在1950年7月發起成立,並隨即獲港府撥地建屋[8]
    • 直至今日,香港政府仍然以石硤尾大火視為 "香港公屋歷史的起點" ,不過香港政府其實早於1951年展開 "徙置平房區計劃" ,並且在1952年1月公佈大約二十個徙置地點,所以政府其實是有注視住屋問題、但推行進度頗為緩慢
    • 只不過, "石硤尾大火" 事件促使徙置區急速發展,以及促成石硤尾邨的誕生[9],甚至改寫了香港公營房屋的發展
1953年
  • 10月,市政事務署設立屋宇建設處[10]
1954年
1955年
  • 政府決定有系統地推行 "徙置計劃" ,決定興建多層徙置大廈、興建21座第一型徙置大廈
  • 至於安置災民的石硤尾的兩層高包寧平房相繼被拆卸、完成其 "臨時" 任務
  • 香港經濟屋宇協會(經屋會)正式成立
    • 6月,葛量洪夫人新村落成;7月18日舉行開幕典禮
    • 因為業權糾紛、社區發展與涉及僭建建築,此屋邨最終在1977年至1984年拆卸
    • 經屋會亦漸漸消失,意味該會或許不再存在
1958年
  • 屋建會開始設計及興建廉租屋邨、廉租大廈及舊長型大廈(最初委聘私人建築公司或該會樓宇設計部負責設計,之後屋邨設計風格逐漸一致)

1960年代

年份 社會大事 公營房屋大事 香港房屋協會的發展 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屋署的發展 其他建屋團體的發展
1961年
1962年
1963年
1964年
1965年
  • 屋建會從日本引進 "工業化" 建築計劃,具體方案是以預製混凝土方式興建;為了試驗此興建方法有何益處,於是在福來邨第二期增建一幢七層樓宇——永隆樓作為試驗,最終於1967年落成[11]
    • 可惜,興建永隆樓後,了解到該種建屋方法雖然加快建屋效率,卻使建屋成本增加,所以後來屋建會並不再採用該種方法建屋
    • 另外,牛頭角下邨[註 3]樓宇於1967年至1969年興建,當中第8至12座是參照繼福來邨永隆樓的計劃、同樣採用預製組件技術建造[12],不過成效不彰,此技術沒有應用至其他項目樓宇;重建時採用特別形式以 "反方向" 拆卸樓宇
    • 直至1980年代中興建大埔太和邨第二期,此技術終於得到廣泛採用[13],由於成效不俗、有助節省施工時間,並且避免舊式技術導致樓宇容易滲水的缺點,因此決定往後的公營房屋(包括1986年後動工的Y型大廈、和諧式大廈非標準設計大廈等)以此技術興建,並且逐步廢止機械式/半機械式施工技術(抬模或預製樓板+主力牆)
1966年
1967年
1968年
  • 9月27日,時任香港總督戴麟趾主持華富邨的開幕典禮,同時慶祝屋建會位於屋邨內華美樓9樓第25,000個單位落成。
  • 華富邨是首個採用市鎮形式的屋邨,讓屋邨住戶的生活達到自給自足
    • 屋邨園林及住宅環境優雅、比廉租屋邨徙置大廈更理想
    • 樓宇佈局讓更多住戶享有海景,因而有 "平民豪宅" 稱號。
1969年

1970年代

年份 社會大事 公營房屋大事 香港房屋協會的發展 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屋署的發展 其他建屋團體的發展
1970年
1971年
1972年
1973年
1974年
  • 號稱 "九龍華富邨" 的愛民邨陸續落成入伙(因為它依據華富邨及 "城鎮概念" 為藍本並作改良)
    • 它是首個設有公共天線系統的公共屋邨
    • 而嘉民樓和康民樓是首批在每個單位配備 "兩個梗房[註 4]" 與 "浴缸" 的房委會樓宇[14];另外房屋委員會總部曾經設立在愛民商場內
1975年
  • 在專家顧問的協助下,尋找嶄新興建公屋的方法
    • 計劃在麗瑤邨長青邨所興建的雙塔式大廈開始採用機械化施工法技術興建,其後在餘下的雙塔式大廈均採用上述方法興建[15]
1976年
  • 推出居者有其屋計劃及私人機構參建居屋計劃,讓收入不足以購買私人樓宇的市民或公屋富戶可以購置低於市價的房屋、以助安居樂業
1977年
  • 着手規劃沙角邨
    • 7月,宣佈興建沙角邨;邨內樓宇以雀鳥品種(英語部份為意譯、非學名或音譯)命名
1978年
1979年

1980年代

年份 社會大事 公營房屋大事 香港房屋協會的發展 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屋署的發展 其他建屋團體的發展
1980年
1981年
  • 舊藍田邨後方木屋區大火
  • 年終,政府決定清拆舊藍田邨附近的木屋區,並且推行藍田邨擴展計劃及藍田南發展計劃(下稱:藍田南)
    • 為了方便管理,決定將舊計劃分拆為多個屋邨及屋苑:
      • 擴展計劃首兩期分拆為康華苑興田邨,於1987-88年間竣工
      • 擴展計劃第三及四期[16]連同藍田南第一、七及八期期則於1990年分拆並命名為德田邨,並且於1991-2001年期間竣工
      • 藍田南第三期(廣田邨,早稱藍田南邨[17])則在1989年動工、1992年竣工
1982年
  • 發生「26座問題公屋醜聞事件」,直到
    • 1985年,政府及房委會宣佈有577座公屋結構在1982至4年間出現問題,需要維修
    • 同時,有26座(連一座獨立校舍)的結構遠低標準,為恐防倒塌而需要清拆
  • 推出中等入息家庭房屋計劃
  • 12月,興民邨分批落成,它是首個採用錯層式十字形樓宇設計的屋邨
    • 同時曾經保持 "全港最高公共屋邨紀錄" 達23年之久(45層高)
  • 美林邨第一期落成;11月17日舉行開幕禮,並由港督尤德爵士主持
    • 繼華富邨的 "城鎮" 概念、美林邨備有完善而前衛的社區概念設計,譬如設立購物區、學校社會福利康樂設施等,讓住戶可以達到自給自足的生活
    • 同年榮獲 "香港建築師學會年會優異獎"
1983年
  • "綠表置居計劃" 之概念誕生,但並非名為 "綠表置居計劃",亦不獨立出售,而是連同居者有其屋計劃發售
    • 此計劃因為當時居屋計劃反應熱烈、滿足公屋居民置業需求及提高居屋單位數目而面世[18][19][20]
    • 8月,基於以上理由、政府通過將部份Y2型大廈改裝為居屋[18]
    • 1984年6月,美林邨美桐及美樟樓獲改裝為居屋、歸入美城苑,並且撥入居屋第六期甲出售;以上房屋主要出售予公屋居民("綠表"),然而若未獲足額認購,才會售予 "白表" 申請人,而且該等房屋單位轉售限制等與居屋計劃無異
    • 及後因為計劃反應熱烈,另外加推豐盛苑與及青盛苑,發售模式與美城苑一樣[21]
    • 然而在1985/86年度之居屋供應量已經達目標、供應量超過10,000伙,故此房委會決定停止將Y2型大廈改裝成居屋[22],上述房屋發售模式暫告結束
    • 這個計劃更加發展成 "重建置業計劃" 、 "可租可買計劃" 及2015年制定以獨立出售形式的 "綠表置居計劃" [23]
1984年
  • 10月,恆安邨、恆安商場及邨內中央花園正式動工;於1987年落成
    • 1989年,邨內中央花園及恆安商場榮獲 "香港建築師學會優異獎"
1985年
  • 剛入伙的明雅苑,被揭發多個單位的窗台及天花板出現不正常滲水。經房署調查後,證實滲水根源來自屋苑採用的 "全機械式建築法",
    • 隨後,房委會決定不再在日後興建的公營房屋中採用該工法
    • 受影響業主,獲延長單位保養期一年[24]
1986年
  • 廣源邨地盤動工、於1989年至1990年落成,邨內樓宇以屋邨罕見的植物學名及英語意譯法命名
    • 1992年,廣源商場榮獲 "香港建築師學會優異奬"
1987年
  • 政府宣佈推行長遠房屋策略
  • 着手設計富具嶄新概念設計的和諧式大廈系列
    • 在着手設計前,房委會及房屋署已經為當時公營房屋之建築設計加以檢討,參考當代香港住宅設計,決意設計新款 "標準形式公營住宅房屋大廈" ;其宗旨是提高建屋效率及建築質素、增強設計靈活、為小型家庭建立合宜住屋、增加居住環境之面積、盼望家庭住戶融洽和諧等[25]
    • 和諧式是結合Y2~4型大廈及相連長型的優勢與特色而誕生
    • 系列中之和諧一型呈十字形,不但得以提高用地效率及讓住戶居住環境更舒適,亦予人較高級、突破等感覺[註 5][25],而且對往後公營房屋發展影響甚鉅
  • 美林邨第二期 - 美林室內運動場榮獲 "香港建築師學會年獎銀牌獎"
  • 實施公屋住戶資助政策(俗稱富戶政策),往後凡在公屋住滿10年的住戶,如果家庭總收入超逾資助入息限額,則須繳交雙倍租金、另加差餉
1988年
  • 舊藍田邨第17座清拆期間,被發現使用含石棉通花磚、需暫時停工
    • 繼而被揭發全港有320座公屋使用含石棉建材
1989年
  • 正式發表和諧式大廈系列;同年首批和諧一型大廈位於天水圍天耀邨天祐苑動工、並順利於1992年11月落成
  • 7月,房屋署副署長孟志凌在一個午餐會上,提及出售公屋的可行性。這項建議,讓日後 "出售公屋計劃" 及 "租者置其屋計劃" 得以誕生[28]

1990年代

年份 社會大事 公營房屋大事 香港房屋協會的發展 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屋署的發展 其他建屋團體的發展
1990年
1991年
  • 6月,經行政局批准後,出售公屋計劃首期出售公屋計劃詳情正式公佈,該計劃主要出售樓齡多於4年的Y2、Y3型及相連長型大廈,合共約7,000伙,並且按市價之四折出售予公屋住戶,轉讓限制與居屋相同[29]
    • 7-10月,推出出售公屋計劃(租者置其屋計劃的前身),接受現有公屋住戶申請
    • 鑑於定價過高,該整體銷售期僅獲得500戶申請,最後決定腰斬出售公屋計劃,並將檢討單位按揭等以減輕住戶供樓負擔[30]
1992年
1993年
  • 着手規劃藍田邨重建計劃第二、三期(啟田邨啟田商場),屋邨住宅於翌年年動工、商場跟隨動工
    • 1996年12月10日 - 屋邨住宅落成入伙;翌年中 - 商場舊翼落成。不過整體項目要到2004年才竣工
    • 2001年,榮獲 "香港工程師學會結構分部 - 卓越結構大獎2001"
  • 年中,發現華富邨存在結構問題[32],雖然牽涉「26座問題公屋醜聞」,但直到此時才被揭發
    • 後來房委會決定於1996年安裝大型鋼架,此舉可將樓宇所承受的力量轉落鋼架、然後分散到地面,務求減輕結構承重牆的負擔;因為鋼架所佔面積不少,安裝前需先封閉部份樓層,然後方可安放。另外,亦為這些樓宇進行大型維修工程,以及更換鋼筋及混凝土,盡可能加固樓宇結構及更為安全,以及可以延長樓宇壽命[33]
1994年
  • 着手規劃將軍澳第五十九區 - 尚德邨、廣明苑及尚德商場等項目,是首個以雀鳥作為主題及設計靈感的屋邨[註 6],翌年動工
    • 1998年1月,尚德邨落成入伙,是最後一批採用38層和諧一型第三代設計的公共屋邨,同時為首批改用鋁製設備房門的和諧式大廈
  • 着手設計康和式大廈系列(不包括單方向設計版本)[34]
1995年
  • 正式發表康和式系列[35][34]
    • 首批康和式大廈位於昌盛苑(康和一型)、和明苑(康和二型)及錦泰苑(康和單向型)順利於1999年至2000年期間落成
      • 當中,昌盛苑採用以往僅摩天大樓使用的 "框筒建築工藝",在資助房屋之中屬首例,由禮頓建築承建施工
    • 最後一批是位於東濤苑及天頌苑,亦順利於2005年至2008年間落成,同時為最後一批康和式居者有其屋屋苑
1996年
  • 試行 "自選單位計劃(Self Selection Scheme)" ,此計劃為受重建計劃影響之住戶、提供安置心水房屋單位的服務,同時希望藉此提高配屋透明度及減少安置資源的空置時間。
    • 推行計劃之前,受重建計劃影響之住戶只能安置到指定屋邨及單位;即使可以揀選,前提可能須遵守房委會/房屋署特定條件,而且不如該計劃
    • 此計劃首個選定柴灣邨第二期重建(第9-12座),讓居民率先自行揀選新居單位。經認可之居民/新分戶家庭,在揀選單位前可以透過此計劃提供興東邨二期 "備供揀選單位" 目錄,該目錄同時附有屋邨模型硬照、經簡化地圖/總平面圖、樓宇樣本平面圖及單位平面圖,性質如同 "售樓說明書",讓居民揀選單位前得以初步參考
    • 揀選單位後,須在指定日期前往設於房屋署柴灣邨辦事處內的揀樓中心、分批揀選兩類屬意的同區安置房屋單位資源:1. 筲箕灣興東邨二期新建單位 2. 港島區未納入整體重建計劃屋邨內之翻新單位
    • 及後此計劃成功可行,而且達到計劃宗旨,故此房委會及房屋署決定將此計劃改良,然後在其他受重建計劃影響的屋邨推行,最近一次推行為白田邨住戶安置於同邨第11期之新建房屋單位
1997年
  • 平田邨服務設施大樓正式落成,大樓內設有長者住屋
    • 採用內向合院式設計,讓每個單位均享有內園景色,令住客可享用清幽的居住環境;大廈內燈光柔和,設有多個按鈕式緊急警鐘。為了使住客更有 "在家" 的感覺,單位經特意佈置,選用在一般家庭常見的傢俬;室內設有多個客廳和陽台,讓住客仿如置身於大家庭
    • 大樓在當時而言是首幢以嶄新概念設計的長者住屋,亦是首幢落成的1990年代合院式版本長者住屋,為香港公共房屋史上的突破
    • 大樓及長者住屋開幕儀式於1998年5月9日舉行,由時任行政長官(特首)董建華主禮[36]
  • 12月,重新推出租者置其屋計劃;本次以1991年同類計劃的失敗經驗為借鑒,銳意將單位售價降低等、價錢等條款變得合理,讓公屋住戶更易購置居所並成為業主
1998年
  • 政府發佈香港長遠房屋策略白皮書
  • 推出重建置業計劃
  • 9月,政府完成 "沙田區建屋地點可行性研究" ,建議把水泉澳北面近沙田圍博康邨21公頃(沙田52區)及中文大學九肚山間(沙田56A區,又稱新九肚)的前挖泥區範圍土地平整,該研究打算興建5,300個公共房屋及私人房屋單位、供17,000人居住,以提供長遠房屋土地需求[37]
    • 2000年,因應政府決定在沙田52區水泉澳內一幅2.5公頃土地興建 "環保居屋" 、並擬於2004年或之前推出第52區的房屋單位,房委會為此舉辦名為 "公共房屋新紀元-水泉澳建築設計比賽" 徵集設計,以興建具特色的居者有其屋計劃屋苑。此比賽由葉福全建築工程師樓夥拍Heerim Architects & Engineers Co Ltd的設計勝出[38];而吳享洪建築師有限公司是其中一間參賽建築事務所機構[39]
    • 但是,政府於2002年11月宣佈停售居屋,接近完成設計及勘探的水泉澳建屋計劃無奈被迫腰斬
    • 2009年,在同一幅土地規劃興建17幢樓高近40層的出租公屋、預計提供約10,000個住宅單位;隨後更改為興建20幢樓宇,樓高會縮至不高於30層;最終修正為興建18幢樓宇、並沿用2000年得獎的樓宇設計為主及非標準設計大廈為輔
    • 2011年,水泉澳公屋地盤開始動工、分4期興建,最終於2015至2017年分階段竣工;連接沙田至水泉澳邨的行人天橋亦於2017年7月開放使用,標誌着整個水泉澳邨建築工程已經圓滿結束
1999年
  • 愉翠苑與上水清河邨(當時尚未命名、隨後於2000年命名)獲選為 "香港建築環境評估計劃" 的評審試點[39]
  • 圓洲角居屋建築地盤(即愉翠苑)被揭發承建商偷工減料、使部份樓宇出現短樁,為後來的 "圓洲角短樁案" 事件
    • 事態嚴重、需拆卸愉翠苑D及E座
    • 事件引起公眾嘩然,以及一度打擊市民對居屋計劃及其樓宇質素的信心
    • 惟未能知道此事件有否間接影響政府停售居屋的決定
    • 其他同期建築項目亦被揭發有偷工減料,如天頌苑頌波及頌浩閣、石蔭邨
    • 隨後《廉政行動2007》於第二集《沙丘城堡》則以此事件為改編,同樣述說有居屋項目偷工減料以致短樁
  • 推出可租可買計劃,一律甄選特定屋苑內之和諧式大廈,然後供市民選擇購買或租住房屋單位,其價格比租者置其屋高、比居屋低
    • 可惜因為計劃本身具缺陷,如易牽涉屋苑業權紛爭、獲選屋苑往往偏遠、可選單位少及單位面積不多、影響輪候公屋的市民及公屋供應、準租戶一旦購買房屋單位則不能再租住公屋等)
    • 加上受短樁居屋影響令市民擔憂公營房屋質素,以及當時經濟環境低迷等原因,最終於2002年11月後終止此計劃
  • 訂立及發表 "非標準設計大廈" 及 "靈活式大廈" ,以推動及革新香港的公營房屋發展
    • 2000年8月,首次在石硤尾邨重建第一期設計階段採用非標準設計,並且在往後規劃及設計新屋邨時,均按個別地盤的特點而採用非標準化的設計
  • 開始制定環保政策,以提倡健康生活和綠化環境法,務求盡量減少對環境的影響[40]
  • 1月出版《公屋與我 - 香港公屋四十五年》特刊,以記念香港公營房屋在這一年經歷了45年[註 7]

2000年代

年份 社會大事 公營房屋大事 香港房屋協會的發展 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屋署的發展 其他建屋團體的發展
2000年
  • 踏入21世紀,本年為千禧年
  • 當時大部分電腦程式是使用兩位值數字來表示年份
    • 如1999年表示為 "99" 、2000年表示為 "00" (但這些電腦系統會誤解為1900年),可能會造成系統崩潰並引起事故
    • 因此全球引起了 "2000年問題(香港稱為千年蟲問題)" ,並加以關注,但亦引起恐慌及謠言散播
2001年
  • 由於「樓市下跌」 、加上為了提高公屋供應量,決定取消發售居屋第二十三期乙,擬於此期發售的屋苑都轉作為公屋
  • 開始對於房屋發展項目規劃及設計階段採用 "微氣候" 研究,當中涵蓋:戶外風環境、室內風環境、惡臭排氣、遮陽分析、垂直採光系數分析、眩光分析、太陽輻射熱分析及熱舒適度分析[41]
    • 自2004年起,規定所有新建公屋都需導入微氣候研究;目前已超過25個公屋設計藉由多項數據化的科學研究,確保住屋舒適[41]
    • 透過媒體採訪,公屋居民的反應相當正面,而這套方法也逐漸影響發展商及建築師對於私人住宅的設計
2002年
  • 原本表明只會減建居屋而不作停建;但是隨後遵循政府聲明、決定停售及興建居屋,並將剩餘居屋單位用作其他用途
    • 2007年至2013年,籌備並推出 "出售剩餘居屋單位" 、一共七期,旨在將原本在 "居屋第二十四期乙" 發售或從未發售的居屋單位作分批發售
    • 另外因為天頌苑頌波閣及頌浩閣因牽涉短樁醜聞[註 8]及改裝前的天利苑原本是出租公屋[註 9]而不能發售,之後才延遲安排於2013年悉數發售
2003年
  • 為培養居民具秩序及良好品格、撇除陋習、達致更佳管理等,於8月1日起實施公屋扣分制度 - 屋邨管理扣分制[42](當時名為 "屋邨清潔扣分制" 因為需先處理各項衛生問題。2006年10月18日易為現名[42]),由 "亂拋垃圾" 到更嚴重的 "高空拋擲可造成危險或人身傷害的物件" 都涵蓋,並且能對租戶作出勸喻/警告/扣分甚至終止租約(被扣至16分)等懲罰[43]
  • 繼1999年出版之《公屋與我》特刊,為記念香港公營房屋發展了50年[註 10],在1月出版《香港公營房屋五十年 - 金禧回顧與前瞻》
2004年
2005年
  • 決定將旗下大部份商場及停車場物業售予領展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實行屋邨商場物業 "私有化"
    • 部份商場及停車場因為某些原因、如房委會不願售出、領展認為「價值低」等而拒絶購入其等,至今還是由房委會及其聘請之管理機構繼續管理
  • 推出最後一期租者置其屋計劃,並暫停推出租者置其屋計劃、直至2021年才推出 "回收單位" 供市民選購,唯目前尚未計劃推出更多新屋邨、於租者置其屋計劃出售
2006年
  • 3月,房屋署總建築師(設計及標準策劃)為當時處於設計階段之 "因地制宜設計" 建築項目、設計新型 "小單位設計" ,這段期間採用此類設計的項目包括:善明邨、欣安邨第一期、葵聯邨第一期、油麗邨第五期、石硤尾邨第二及五期及東匯邨。由於沒有統一設計,這些單位的形狀、結構等來得更多元
    • 2008年10月,放棄採用 "小單位設計" ,改用當時新設計之 "構件式單位設計"
2007年
2008年
  • 雖然 "非標準設計大廈" 成功革新香港的公營房屋發展,但不同款式的單位設計佈局及組件種類較多、隨之而產生更多興建成本
    • 於是在10月發表標準構件式單位設計(英語:Modular Flats Design),並只為一些房屋地盤特有局限(如面對怪異地形等)、從而對少部份 "構件式單位" 作出修改,以進一步減低建造成本
2009年
  • 10月,秀茂坪南邨順利落成,同時為最後一個屋邨採用新和諧一型,為標準型大廈設計正式畫上終結句號
    • 不過,和諧式的構件單位設計則沿用到2012年,石硤尾邨第二及五期為最後一個使用此款單位的屋邨
    • 只是在後來的 "標準構件式單位設計" 其實也大幅度般參照和諧式單位設計,所以隨後香港的公營房屋的單位依然存在標準統一的設計。不過整體大廈之公用設計及結構則趨向多樣

2010年代

年份 社會大事 公營房屋大事 香港房屋協會的發展 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屋署的發展 其他建屋團體的發展
2010年
2011年
  • 因應市民訴求及中央政府施壓下,重新推出居者有其屋計劃及復建居屋屋苑
    • 可是居屋屋苑大廈的交樓標準與公屋一樣,是因為同樣採用 "非標準設計大廈" 、地下大堂不設中央冷氣,採用構件式單位設計(Modular Flats Design)、不設固定間格等,被市民及業界批評政府復建居屋為應酬市民,實際上擔心影響私人市場,繼而在設計上「倒退」以減低居屋吸引力,但沒有從用家角度出發[44]
    • 時任房屋署副署長馮宜萱於2017年接受訪問時透露「新居屋交樓標準與公屋一樣,目的是增加靈活性,可視乎市道情況,讓居屋及公屋可以互換,而且發展成本較低...」 ,但是未有回應是否會提升交樓標準[45];直到2020年,房屋署更表明「無意提升交樓標準及建屋質素」,恐怕居屋暫時不會回到「孫九招」前的建屋質素
2012年
  • 原有 "住宅發售計劃" 改稱為 "資助出售房屋項目" ,首個項目為2015年落成的綠悠雅苑
2013年
  • 宣佈拆卸白田邨1-3及12座(於2014年完成拆卸),成為首批被清拆之 "第七型徙置大廈"
2014年
  • 政府推行第二次長遠房屋策略
  • 12月,開放接受申請兼發售新居者有其屋計劃第一期(出售居者有其屋單位2014)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 政府宣佈改善租者置其屋計劃,以加快售出現存未售單位及重售單位
    • 遺憾的是,「反送中」社會運動爆發後,政府為平息民憤及改善民生,的確有考慮在此年之施政報告中宣佈推行一系列新房屋政策,當中包括 "重推租置計劃" ,並稱已向政黨游說支持[46]
    • 可是,現今公屋處於 "求過於供" ,最後政府承諾會加快售出現存未售租置單位。 "租置計劃第七期" 卻仍未推出,目前情況遙遙無期

2020年代

年份 社會大事 公營房屋大事 香港房屋協會的發展 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屋署的發展 其他建屋團體的發展
2020年
2021年
  • 4月12日,美東邨美東樓及美寶樓正式清拆。同時,第七型徙置大廈之淵源 - 美東樓、亦因此成為繼白田邨1-3及12座被拆卸後、第二批被清拆之 "第七型徙置大廈"
2022年
  • 決定於12月清拆最後一批徙置大廈 - 石籬中轉房屋(石籬邨第10及11座),意味第一至六型徙置大廈及 "徙置區" 正式步入歷史
2023年

香港公營房屋記錄與之最

  • "之最/記錄" 以每個機構分野對立為準,故此 "之最" 指的是單一機構、可以是兩項記錄、但不可是同一機構持有多於一項記錄(除非終歸究柢,只有一間機構持有該 "之最/記錄")簡單來說,同一要項/之最,"房委會" 及 "房協" 可以各自擁有一項記錄。(當中之拉丁文字意味:大寫當作例 年代或地區 ;小寫當作例 房屋計劃、即屋邨屋苑等
    • 首個:每間機構各自-只可有一項記錄(首:有一無偶。個:獨立體質。Aa/Ac/Bb/Cg)
    • 首批:每間機構各自-可以有多過一項記錄,但所有記錄之年代及性質需相差無幾(首:有一無偶。批:可多過單一。Aa+Ad/Bb+Be/Da+Dr)
    • (無註明數目/內容之數目/時空為前題下)最◯◯◯◯:每間機構各自-可以有多過一項記錄,所有記錄只要符合要項就行、不論年代及性質差異(最:有一無偶。◯◯◯◯:變數、然而特定情況下竟可突破 "最" 有一無偶之規限。Aa+Ab+Af+Aw)
      • 同時因為 "要項" 定必引出 "內容"(如要項:最少大廈座數之屋邨、內容:2座,引伸成:"有2座大廈座數之屋邨",當中有2座大廈之屋邨不勝其數,因為它們確實符合 "要項及內容"
      • 除非 "要項" 中加上 "最早",那麼就只能記載 "一個(資料足夠)" 或 "兩個年代及性質相差無幾(資料無從稽考)" 之屋邨記錄 )
      • 又或者在 "要項" 加上 "黃大仙區",那麼即使香港黃大仙區以外地方、同樣擁有 "有2座大廈座數之屋邨",皆一律不記錄,當然記錄會減少(想像下頗為接近 "過濾" 之排除果效),除非決要改變 "要項"。
  • 日期只計算 "落成/發表/實行/使用...." 等

規模

要項 內容 機構 房屋項目/數目 日期 備註
擁有最多屋苑物業的業主/組織 房委會 逾227個屋苑 數目截至2022年
住宅大廈座數最少的公共屋邨 1座 房委會 康東邨翠樂邨華廈邨連翠邨常樂邨顯耀邨金坪邨 (橫跨多重時代)
  • 部份樓宇之名稱隨同屋苑名稱,如浩明苑只有1座樓宇、同樣稱為浩明苑(並非 "浩明閣" 或其他名字),沒有另外命名
  • 有此現象出現,是房委會在1980年代起驟見居屋計劃熱烈,故此將部份原屬出租公屋之樓宇、從該樓宇之所屬屋邨分拆成獨立居屋屋苑,並改在居者有其屋計劃中發售
  • 另外亦有少部份房屋項目以 "見縫插針" 方式興建在狹小土地上,由於空間不夠,通常該屋苑只興建1座不等樓宇
住宅大廈座數最少的資助出售屋苑 1座 房委會 景翠苑東盛苑、東霖苑悅翠苑瓊軒苑景泰苑康強苑鳳鑽苑盈福苑彩峰苑鵬程苑振華苑康盈苑康瑞苑凱德苑冠熹苑德雅苑旭禾苑彩禾苑美盈苑美柏苑嘉順苑錦暉苑浩明苑顯明苑安盛苑宏富苑天麗苑兆隆苑兆邦苑尚文苑翠瑤苑青雅苑青盛苑天利苑銀蔚苑坪麗苑
房協 翠鳴臺翠嶺峰
歷來住宅大廈座數最多的公共屋邨 62座 房委會 慈雲山邨
現時住宅大廈座數最多的公共屋邨 52座 房協 沙頭角邨
住宅大廈座數最多的臨時房屋區 122座 房委會 圓洲角臨時房屋區
住宅大廈座數最少的臨時房屋區 6座 青安臨時房屋區
住宅大廈座數最多的資助出售屋苑 22座 房委會 麗晶花園
住宅單位數目最少的公共屋邨 187個 房委會 華廈邨
居住人口最少的公共屋邨 約600人[a] 房委會 常樂邨
住宅單位數目最少的資助出售屋苑 85個 房委會 天利苑
住宅單位數目最多的公共屋邨[b] 13,742個 房委會 葵涌邨
居住人口最多的公共屋邨[b] 38,674人[c] 房委會
住宅單位數目最多的資助出售屋苑 6,580個 房委會 天盛苑
居住人口最多的資助出售屋苑 20,664人[c] 房委會

房屋計劃歷史

要項 內容 機構 房屋項目 日期 備註
首批廣義的資助出租房屋計劃 房屋委員會(1923年) 香港政府成立房屋委員會(1923年),並構思公營房屋方案
  • 1920年代構思
  • 政府成立房屋委員會(1923年),計劃低價批地予承建商建屋出租
  • 嚴格來說不是 "方案",僅為概念構想
  • 後來因某些原因而擱置
房屋委員會(1923年成立)發表的《房屋發展建議報告》[47]
  • 1938年發表
  • 此為香港政府重新研究房屋發展方向之方案
  • 無奈因為日本戰侵中國,隨後更南下佔領香港,此建屋計劃告吹
首批正式實行的資助出租房屋計劃 房協 香港房屋協會之公共房屋計劃
  • 始於1948年及以後
  • 嚴格來說不是"計劃",是發展而來
  • 香港政府只提供土地,並不負責設計及規劃
模範屋宇會 香港模範屋宇會之公共房屋計劃
首個資助出售房屋計劃 房委會 居者有其屋計劃
  • 1976年開發推出
  • 1978年正式發售
  • 當時有六個屋苑推出市面,供公屋居民及其他合資格人士購買[48]
房協 住宅發售計劃(2012年及以後稱為 "資助出售房屋項目" )
  • 1985年開發推出
  • 1989年正式發售
  • 首個屋苑為祈德尊新邨,於1988年落成
  • 2012年起新建的屋苑則改稱為 "資助出售房屋項目"

整體項目歷史

要項 內容 機構 房屋項目 日期 備註
首個落成的公共屋邨 1952年3月建成 模範邨A及B座 原由香港模範屋宇會發展及營運,1973年起由香港房屋委員會接管至今
首個入伙的居屋屋苑 1980年1月入伙 順緻苑
首個入伙及拆卸重建的臨時房屋區 1974年入伙 下葵涌臨時房屋區 於1986年拆卸重建,現址為新都會廣場葵涌廣場葵青劇院
最後一個入伙的臨時房屋區 1990年6月入伙 欽州街臨時房屋區 於1998年拆卸重建,現址為深水埗公園
最後一個拆卸的臨時房屋區 2001年拆卸重建 沙角尾臨時房屋區 現址為逸瓏園
首個落成的房委會工廠大廈 1957年入伙 長沙灣工廠大廈 1990年至2007拆卸重建,現址為元州邨元逸樓、元謙樓、元滿樓及

元慧樓,聖公會聖多馬小學及中華基督教會協和小學(長沙灣)

最後一個落成的房委會工廠大廈 1982年10月入伙 開泰工廠大廈
首個由房委會工廠大廈重建為公共屋邨的項目 於2001年拆卸重建 葵涌工廠大廈 現為葵涌邨百葵樓與合葵樓
首個由房委會工廠大廈重建為資助出售屋苑的項目 於1996年拆卸重建 元朗工廠大廈 現為鳳庭苑
首個轉變用途的房委會工廠大廈項目 於2000年改建 石硤尾工廠大廈 現為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
首座由房委會工廠大廈轉為公共屋邨的項目(非重建) 於2013年改建 柴灣工廠大廈 現為華廈邨
首個由私人樓宇重建為公共屋邨的項目 房協 "市區改善計劃" 屋苑 駿發花園第5座
  • 唯一於此計劃興建的公共屋邨樓宇
  • 屋苑其餘住宅樓宇屬出售部份
首個由私人樓宇重建為資助出售屋苑的項目 市區重建局 "九龍城馬頭圍道/春田街重建項目" 煥然懿居
首個由資助出售屋苑轉為私人樓宇的項目(非重建) 於2004年改建 紅灣半島
  • 原為私人機構參建居屋屋苑
  • 政府宣佈停售居屋後,將紅灣半島業權賣回參與發展項目的地產發展商,其後改建成私人屋苑,現為海濱南岸
首個由公共屋邨重建為私人樓宇的項目(同一業主) 1982年拆卸重建 房協葛量洪夫人新村(第2至第4座) 房協 "市區改善計劃" 拆卸重建,現址為頌賢花園
首個由公共屋邨重建為私人樓宇的項目(不同業主) 1990年拆卸重建 房協四季大廈 現為萬景峯及荃新天地一期,金豐閣;當中萬景峯及荃新天地一期為市區重建局 "荃灣七街重建項目"
首個屬於港鐵車站上蓋物業,及由私人樓宇轉為的資助出售屋苑(非重建) 於1987年落成 康山花園 原為私人樓宇康怡花園第二期,其後改成資助出售屋苑
建設期最長的的公共屋邨 首座於1974年入伙,最新一座於2014年入伙,為期40年 美東邨 首兩座已於2021年拆卸重建
重建期最長的的公共屋邨 首座於1975年重建,最後一座預計於2022年入伙,為期47年 柴灣邨 分別重建為以下項目

建築歷史及其用途

要項 內容 機構 房屋項目 日期 備註
最後一座入伙的共用廚廁設計的公共屋邨樓宇 2002年入伙 富昌邨富潤樓 長者住屋大廈
首個被拆卸的公共屋邨樓宇(共用廚廁) 1973年拆卸重建 石硤尾邨第3-6座 現址為石硤尾邨19及20座
首座被拆卸的公共屋邨樓宇(獨立廚廁) 1985年拆卸重建 葵芳邨第5座 現址為葵芳邨葵仁樓
首座於房委會成立後落成之樓宇,但被拆卸的公共屋邨樓宇 2014年5月拆卸重建 白田邨第12座 現為白田邨清田樓、朗田樓
首個轉變用途的出租公屋樓宇 2005年改建 石硤尾邨美荷樓 現為美荷樓青年旅舍
首座由入伙後公共屋邨轉為資助出售屋苑的樓宇(非重建) 2013年改建 龍田邨天利樓 現為天利苑
首個被拆卸的資助出售屋苑樓宇 2000年拆卸 愉翠苑D座及E座 圓洲角短樁案的樓宇,仍未完成建築工程便宣佈拆卸,現址為小型花園
首個被拆卸的房委會工廠大廈 1990年拆卸重建 長沙灣工廠大廈第1座 現址為元州邨元逸樓及元謙樓
由拆卸至重建完成期最長的公共屋邨樓宇 2000年開始拆卸

2019年完成重建

石硤尾邨第35、36及38座 現為石硤尾邨美菖樓及美葵樓,因山泥傾瀉受影響而拆卸,重建工程歷時19年
屋邨/屋苑內之住宅大廈命名規律為 "◯◯邨◯◯樓/◯◯苑◯◯閣" /等等,

但全座建築不設任何住宅單位的樓宇(包括已拆卸樓宇)

全座只作幼稚園用途 房委會 慈愛邨愛仁樓
全座只作商場舖位用途 順安邨安澤樓
  • 與安群樓低層商舖部份以及停車場大樓相連
  • 目前屬領展物業
全座只作長者護理設施、社福機構、休憩設施以及停車場用途 元州邨元謙樓
  • 又名 "元州邨服務設施大樓"
  • 設有升降機連接長沙灣站A出口大堂
全座只作藝術鐘樓用途 健明邨建采樓
  • 本來稱為 "健采閣" 、原計劃是長者住屋大廈;但最終改為興建鐘樓,名字改以 "建" 開頭
  • 鐘樓地面嵌置了一張巨型拼貼相片、內容為調景嶺寮屋區清拆前所拍攝的人文風景相片[49][50]

建築設計、施工技術及設備標準

要項 內容 機構 房屋項目 日期 備註
首批採用全機械化建築法興建的公共屋邨樓宇 房委會 廣福邨廣智及廣崇樓
  • 1982年動工,1985年落成
  • 鑑於成效不彰,加上預製組件技術獲廣泛應用,最後不再有任何建築採用此技術
首座採用預製組件興建的公共屋邨樓宇 房委會 福來邨永隆樓
  • 1965年動工,1967年落成
首批採用預製組件興建的乙類公共屋邨樓宇(徙置區) 房委會 牛頭角下邨8-12座
  • 1967年落成,2011年拆卸
  • 鑑於成效不彰,往後興建之徙置大廈並沒有再採用預製組件工法
首批採用預製組件興建的標準甲類公共屋邨樓宇 房委會 太和邨翠和、麗和及安和樓
  • 1986年動工,1989年落成
  • 往後,房委會決定接納預製組件工法,成為興建公營房屋時、唯一可選之技術
首座採用預製組件興建的資助出售房屋樓宇 房委會 寶雅苑全部大廈
  • 本是太和邨雅和樓、緻和樓及永和樓;當中逸和閣與上述三座樓宇屬於同一份建築合約
首批將預製組件適用範圍擴大至窗戶的公共屋邨樓宇 房委會 天耀邨耀隆、耀昌及耀盛樓
  • 1990年動工,1993年落成
  • 技術由承建商瑞安建業主動引進[51]
  • 房委會接納此類技術、並加以改進,獲廣泛採用於往後房屋項目
首座採用塑膠窗框的公共屋邨樓宇 房委會 華心邨華冠樓
  • 1991年動工[52],1995年落成
  • 水邊圍邨疊水樓及富泰邨君泰樓亦曾經試用,唯成效不彰,最後沒有任何樓宇再度採用
首批預製組件適用範圍擴大至主力結構的公共屋邨樓宇 房委會 葵涌邨百葵及合葵樓
  • 2008年落成
  • 由於成本問題,往後興建的公屋並未完全採納此等施工方法;直至2019年在和田邨重新嘗試採用
首批預製組件適用範圍擴大至主力結構的居屋樓宇 房委會 錦駿苑全部大廈
  • 2019年動工,預計2023年落成
首座採用 "組裝合成" 施工法興建的新公共屋邨樓宇 房委會 東涌99區未命名屋邨第5座
首座採用 "組裝合成" 施工法加建的現有公共屋邨樓宇 房委會
房協 乙明邨明耀樓及松悅樓
  • 1982年落成(明耀樓)
  • 2023年落成(松悅樓長者屋大廈之加建部份,2019年動工)
首批採用梗房(預置房間)設計的公共屋邨樓宇(包括已拆卸樓宇) 房協 上李屋邨全部樓宇
  • 1952年落成
房委會 模範邨全部樓宇
  • 由模範屋宇會建造,後來交由房委會管理
北角邨全部樓宇
  • 1957年落成
首批採用梗房(預置房間)設計的公共屋邨建築設計類型(包括已拆卸樓宇) 房委會 舊長型/非標準型(模範邨北角邨等)
房協 非標準型(上李屋邨
首款採用梗房(預置房間)設計的資助出售房屋建築設計類型 房委會 舊十字型
  • 1976年發表
  • 1980年代陸續改為居屋,只有新田圍邨裕圍樓保留為公屋出租
  • 實際上舊十字型本是用於出租公屋,但後來轉為居屋,故此舊十字型成為此記錄
  • 新十字型本為居屋計劃而設計,於1983年發表(嚴格來說算到房委會資助出售房屋、新十字型可謂首款)
房協 錯層式H字型(首款為祈德尊新邨A及B座之建築樓宇設計)
  • 1980年代發表,1988年11月落成
  • 巴馬丹拿建築及工程師有限公司設計
  • 不過部份單位及其間隔本身沒有預置梗房,而是採用 "無間隔" 設計
首批採用一屋多房(梗房)設計的公共屋邨建築設計類型(包括已拆卸樓宇) 房委會 舊長型/非標準型(模範邨北角邨等)
房協 非標準型(上李屋邨
首批採用一屋多房(無間隔)設計的公共屋邨建築設計類型(包括已拆卸樓宇) 房委會 鄉村式(龍田邨一期)、錯層式十字型(興民邨)
房協
首款採用 "雙子星" 地下相連大堂設計的資助出售房屋建築設計類型 房委會 康和二型(和明苑和暢閣及和煦閣)
  • 1995年發表
  • 1999年落成後首次使用

建築之樓層及單位

要項 內容 機構 房屋項目 日期 備註
歷史上住宅樓層最多的公共屋邨樓宇 46層 房委會 牛頭角下邨貴新樓及貴輝樓
  • 2012年落成
  • 2012年-今
  • 只計算超過41層、並設有住宅單位之樓層,並不包括地下及隔火層
45層 油麗邨雅麗、智麗及逸麗樓
  • 2004年落成
  • 2004年-2012年
44層 興民邨全部樓宇
  • 1982-83年間落成
  • 1982年-2004年
住宅樓層最少的公共屋邨樓宇(包括已拆卸樓宇) 2層 房委會 柴灣邨第11座
  • 1963年落成,1996年拆卸
長貴邨長廣樓
  • 1984年落成
  • 只計算設有住宅單位之樓層,不包括地下
歷來住宅單位數目最多的公共屋邨樓宇 2,100個 房委會 東頭邨第23座
  • 1967年落成,2003年拆卸
住宅單位數目最多的公共屋邨樓宇 1,440個 房委會 新翠邨新芳樓
  • 1983年落成
住宅單位數目最少的公共屋邨樓宇(包括已拆卸樓宇) 4個 房委會 柴灣邨第11座
  • 1963年落成,1996年拆卸
長貴邨長廣樓
  • 1984年落成
每層標準樓層住宅單位數目最少的公共屋邨樓宇(包括已拆卸樓宇) 2個 房委會 柴灣邨第11座
  • 1963年落成,1996年拆卸
長貴邨長廣樓
  • 1984年落成
歷來每層標準樓層住宅單位數目最多的公共屋邨樓宇 - 共用廚廁 160個 房委會 李鄭屋邨第12座
  • 1955年落成,1982年拆卸
歷來每層標準樓層住宅單位數目最多的公共屋邨樓宇 - 獨立廚廁 141個 房委會 東頭邨第23座
  • 1967年落成,2003年拆卸
現時每層標準樓層住宅單位數目最多的公共屋邨樓宇 80個 房委會 新翠邨新芳樓
  • 1983年落成
由儲物室或空格位改建爲住宅單位數目最多的公共屋邨樓宇 38個 房委會 模範邨民康樓
  • 1973年至1979年間落成
  • 由模範屋宇會建造,後來交由房委會管理
室內樓面面積最小的公共屋邨住宅單位 8.19平方米 房委會 多層中轉房屋(即寶田邨天恩邨第一期所有樓宇) - 1P (A) 型單位
  • 2000年至2002年間落成
室內樓面面積最大的公共屋邨住宅單位 68.38平方米 房委會 大窩口邨富民樓214及314室
  • 1984年落成
住宅樓層最多的資助出售房屋樓宇 45層 房委會 嘉峰臺第4及第5座
  • 2003年落成
  • 只計算設有住宅單位之樓層,並不包括地下及隔火層
住宅樓層最少的資助出售房屋樓宇 6層 房委會 坪麗苑
  • 1996年8月落成
  • 地下設有住宅單位,亦計算在內
住宅單位數目最多的資助出售房屋樓宇 1440個 房委會 青富苑青盈閣
  • 預計2022年10月落成
住宅單位數目最少的資助出售房屋樓宇 56個 房協 翠塘花園第1、第2及第10座
  • 1997年落成
每層標準樓層住宅單位數目最少的資助出售屋苑樓宇 6個 房委會 全部康和二型大廈
  • 1995年發表
  • 1999年-今
全部單向設計康和型大廈
  • 1990年代發表
  • 2000年-今
尚翠苑翠湖閣
  • 2017年落成
每層標準樓層住宅單位數目最多的資助出售屋苑樓宇 36個 房委會 青富苑青盈閣
  • 預計2022年10月落成
青富苑青隆閣
  • 只限3至40樓
實用面積最小的資助出售屋苑住宅單位 184平方呎 房委會 麗翠苑
  • 麗森閣05及14室
  • 麗榕閣14室
  • 麗棠閣05及16室
  • 麗棋閣05及16室
  • 2019年落成
  • 原稱麗智邨,本是出租公屋,後來改在綠表置居計劃出售
實用面積最大的資助出售屋苑住宅單位 862平方呎 房委會 樂翠臺第1座A室及第2座A室
  • 1985年落成
  • 樂翠臺為私人機構參建居屋計劃之屋苑

含重複的房屋建築大廈之名稱

名稱 機構 有使用之房屋項目 日期 內容 備註
重建前拆卸 重建後落成/入伙
BIK TSUI HOUSE 曉翠苑(碧翠閣)、葵翠邨(碧翠樓)
CHEUNG CHI HOUSE 祥華邨(祥智樓)、長貴邨(長緻樓)
CHEUNG FUNG HOUSE 祥華邨(祥豐樓)、長貴邨(長豐樓)
CHEUNG KING HOUSE 祥華邨(祥景樓)、長貴邨(長景樓)
CHEUNG LOK HOUSE 祥華邨(祥樂樓)、長貴邨(長樂樓)
CHEUNG SHUN HOUSE 祥華邨(祥順樓)、長貴邨(長順樓)
CHEUNG TAK HOUSE 祥華邨(祥德樓)、長貴邨(長德樓)
彩華樓

CHOI WAH HOUSE

彩園邨彩輝邨
富安樓

FU ON HOUSE

和樂邨大窩口邨
亨翠樓 富亨邨(HENG TSUI HOUSE)、長亨邨(HANG CHUI HOUSE)
HONG SHUI HOUSE 水邊圍邨(康水樓)、康東邨(康瑞樓)
康和樓

HONG WO HOUSE

禾輋邨長康邨
HUNG YAN HOUSE 紅磡邨(紅昕樓)、洪福邨(洪欣樓)
HUNG YAT HOUSE 紅磡邨(紅日樓)、洪福邨(洪溢樓)
嘉明閣 頌明苑(KAR MING HOUSE)、嘉盛苑(KA MING HOUSE)
KWAI MING HOUSE 葵康苑(葵明閣)、葵芳邨(葵明樓)
LAI YEUNG HOUSE 李鄭屋邨(禮讓樓)、麗翠苑(麗楊閣)
瑞滿樓 小西灣邨(SUI MOON HOUSE)、天瑞邨(SHUI MOON HOUSE)
德康樓

TAK HONG HOUSE

厚德邨德田邨
德瑞樓 德朗邨(TAK SUI HOUSE)、德田邨(TAK SHUI HOUSE)
天喜樓 龍田邨(TIN HEI HOUSE)、天平邨(TIN HEE HOUSE)
TIN LOK HOUSE 順天邨(天樂樓)、田景邨(田樂樓)
TUNG SHING HOUSE 大坑東邨(東成樓)、富東邨(東盛樓)
耀富樓 天耀邨(YIU FOO HOUSE)、耀東邨(YIU FU HOUSE)
耀昌樓

YIU CHEONG HOUSE

天耀邨耀東邨
耀豐樓

YIU FUNG HOUSE

耀興樓

YIU HING HOUSE

耀華樓

YIU WAH HOUSE

耀明樓

YIU MING HOUSE

華明邨耀東邨

拆卸後之大廈名稱獲得重用於新建設房屋建築大廈

名稱 機構 先前使用之房屋項目 再次使用之房屋項目 日期 內容 備註
重建前拆卸 重建後落成/入伙
ON YAN HOUSE 慈安邨(安欣樓) 慈安苑(安欣閣) 1992年 1994年
OI YIN HOUSE 慈愛邨(愛賢樓) 慈愛苑(愛賢閣) 1997年
OI YAN HOUSE 慈愛邨(愛仁樓) 慈愛苑(愛仁閣)
OI KAN HOUSE 慈愛邨(愛勤樓) 慈愛苑(愛勤閣)
OI WAN HOUSE 慈愛邨(愛慧樓) 慈愛苑(愛慧閣) 1995年
OI CHUNG HOUSE 慈愛邨(愛聰樓) 慈愛苑(愛聰閣)
OI NING HOUSE 慈愛邨(愛寧樓) 慈愛苑(愛寧閣) 1989年
OI FU HOUSE 慈愛邨(愛富樓) 慈愛苑(愛富閣) 1996年 2000年
OI YUE HOUSE 慈愛邨(愛裕樓) 慈愛苑(愛裕閣)
OI WING HOUSE 慈愛邨(愛榮樓) 慈愛苑(愛榮閣)
OI WAH HOUSE 慈愛邨(愛華樓) 慈愛苑(愛華閣)
OI HONG HOUSE 慈愛邨(愛康樓) 慈愛苑(愛康閣)
愛善樓

OI SIN HOUSE

慈愛邨 愛東邨 1992年 2001年
愛達樓

OI TAT HOUSE

安達邨 2016年
民健樓

MAN KIN HOUSE

慈民邨 慈民邨 1989年 1994年
民泰樓

MAN TAI HOUSE

民裕樓

MAN YUE HOUSE

正泰樓

CHING TAI HOUSE

慈正邨 慈正邨 1996年 1999年
正怡樓

CHING YI HOUSE

正明樓

CHING MING HOUSE

2001年
正遠樓

CHING YUEN HOUSE

正安樓

CHING ON HOUSE

1990年 1996年
正康樓

CHING HONG HOUSE

樂天樓

LOK TIN HOUSE

慈樂邨 慈樂邨
樂祥樓

LOK CHEUNG HOUSE

1993年
樂安樓

LOK ON HOUSE

1992年 1997年
樂仁樓

LOK YAN HOUSE

樂旺樓

LOK WONG HOUSE

樂誠樓

LOK SING HOUSE

樂信樓

LOK SHUN HOUSE

樂滿樓

LOK MOON HOUSE

1999年
樂合樓

LOK HOP HOUSE

樂泰樓

LOK TAI HOUSE

樂富邨 1993年 1999年
樂民樓

LOK MAN HOUSE

LOK CHING HOUSE 慈樂邨(樂正樓) 啟晴邨(樂晴樓) 2013年
長泰樓

CHEUNG TAI HOUSE

黃大仙上邨 長沙灣邨 1996年
長欣樓

CHEUNG YAN HOUSE

壽菊樓

Marigold House

蘇屋邨 蘇屋邨 2010年 2016年 重建後

蘇屋邨

的樓宇

皆重用

重建前

的樓宇

,除了

楓林樓

改建成

展覽館

以及

丁香樓

予以拆

卸之外,

所有樓

宇的名

字均得

以重用

牡丹樓

Peony House

金松樓

Cedar House

綠柳樓

Willow House

櫻桃樓

Cherry House

蘭花樓

Orchid House

2013年
茶花樓

Camellia House

2018年
荷花樓

Lotus House

2019年
百合樓

Lily House

杜鵑樓

Azalea House

海棠樓

Begonia House

彩雀樓

Larkspur House

2010年
劍蘭樓

Gladiolus House

石竹樓

Carnation House

參考的文獻及備註

維基其他站點(數量繁多、恕不全載)

~墊~

想瞭解多點嗎??來!下方提供了幾個有趣而實用的高品質網站,供各位參考~

  1. ^ 英語原文:Emergency Regulations Ordinance
  2. ^ 英語原文:Emergency (Resettlement Areas) Regulations
  3. ^ 前名牛頭角徙置區,前身為牛頭角村
  4. ^ 其實屋建會(現:房委會)第一個設有梗房單位的屋邨北角邨,但因為成本問題而取消此設計,僅在居者有其屋部份大廈建築設計才設有梗房。直至今天絕大部份出租公屋都不設梗房,據說是讓住戶「按需要自由增間或刪減房間」、為「一屋多房」概念
  5. ^ 和諧式出現之前,普遍私人樓宇及居屋均採用十字形大廈設計,甚少出租公屋大廈採用十字形設計
  6. ^ 首個以雀鳥為命名題材是位於沙田沙角邨各樓宇,不過沙角邨並非以雀鳥為總體設計主題
  7. ^ 實際上這裏的 "45年" 是指 "房委會及房屋署(包括其前身)有45年歷史",或者從徙置區出現起計算;若指香港實際發展多久公營房屋,必定多過45年歷史
  8. ^ 被揭發後隨即進行復修工程、於2008年才落成、是香港最後兩幢作出售入伙的康和式居屋大廈
  9. ^ 本來是龍田邨天利樓、隨後改為現名及改裝成為居屋用途才出售
  10. ^ 實際上這裏的 "50年" 是指 "房委會及房屋署(包括其前身)已經有50年歷史",或者從徙置區出現起計算;若指香港實際發展多久公營房屋,必定多過50年歷史,詳情見本表 "1953年之前的大事記"
  1. ^ 北角首批平民屋 一百層已建築完成 小家庭可申請居住 深水埗二百七十層八月竣工. 香港工商日報. 1952-03-31. 
  2. ^ 香港的住屋問題:香港模範屋宇會. 華僑日報. 1956-08-23. 
  3. ^ 徐頌雯. 戰後房荒(3)──政府提供公營房屋. 立場新聞. 2019-03-10 [2020-05-10]. 
  4. ^ 曾在集中營生活 堅持廚廁獨立 104歲勵德邨之父:公屋戶都有尊嚴. 香港蘋果日報. 2016-12-15 [2020-05-10]. 
  5. ^ 陳天權. 勵德邨的名字. 大公報. 2016-09-29 [2020-05-10]. 
  6. ^ 太陽報. 公屋概念始於1923年. 2013-09-27. 
  7. ^ 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資料文件 清拆平房區的撥款申請 (PDF). legco.gov.hk. [2009-12-2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10-01) (中文(香港)). 
  8. ^ 模範屋宇會成立 擬在北角興建平價樓四百層. 香港工商日報. 1950-07-26. 
  9. ^ 余震宇. 戰後香港寫照 1945-1967. 香港: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2016年07月: 59–62. ISBN 9789888420308. 
  10. ^ 《公屋五十年》. (暫不詳). (暫不詳). 
  11. ^ 建設及建築物-屋宇建設委員會屋村 香港地方
  12. ^ http://www.hk-place.com/view.php?id=202
  13. ^ 太和邨地盤兩幅牆相碰肇事 石屎牆壓斃工人 組合牆吊上樓裝嵌途中撞塌另一幅牆 生活担子重朱景耀轉做地盤工竟送命. 華僑日報. 1987-03-30. 
  14. ^ 香港房屋委員會. 1974-1975年度香港房屋委員會工作報告. 香港: 香港房屋委員會. 1975年: 第8頁. 
  15. ^ 香港房屋委員會. 1974-1975年度香港房屋委員會工作報告. 香港: 香港房屋委員會. 1975年: 第8頁. 
  16. ^ 藍田邨第4期項目圖片. hwccl. [2019-06-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2-19). 
  17. ^ 房署批價值十六億合約 興建萬個公屋居屋單位 天水圍天耀邨天瑞邨首期動工.《華僑日報》,1990年6月5日.
  18. ^ 18.0 18.1 居屋美樂花園下周二起發售 沙田公屋秦石邨三大廈重新裝修改作居屋出售.《大公報》,1983年8月7日.
  19. ^ 居屋美城苑單位兩週售出逾千個.《大公報》,1984年8月11日.
  20. ^ 美城苑受歡迎令人鼓舞 另外一批Y型居屋 將於年底推出發售.《華僑日報》,1984年8月28日.
  21. ^ 美城苑受歡迎令人鼓舞 另外一批Y型居屋 將於年底推出發售.《華僑日報》,1984年8月28日.
  22. ^ 居屋單位若達目標 當局不售Y型大廈 冼祖昭指出居屋目標為年建單位萬個.《大公報》,1985年3月2日.
  23. ^ 政府新聞稿-「重建置業計劃」助重建戶自置居所. [2020-06-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4-09). 
  24. ^ 窗台滲水修好四百天花剝落亦補竣 大埔明雅苑加緊維修 兩三星期內全部完成 房署建築師向區會解答保養延長至明年底 天花起因機械化已不再採用. 華僑日報. 1986-08-27. 
  25. ^ 25.0 25.1 香港地方. 香港地方 | 建設及建築物 | 公屋類型(四)和諧系列. 
  26. ^ 藍田邨第4期項目圖片. hwccl. [2019-06-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2-19). 
  27. ^ http://www.housingauthority.gov.hk/hkhd/hab/cpd/shop_c/chinese/kaitin/layout_plan.htm
  28. ^ 孟志凌強調建屋計劃 按長遠房屋政策興建 年耗六十億二○○一年完成.《大公報》,1989年7月19日.
  29. ^ 行政局批准出售公屋 首年賣三至四千單位 土委會通過批地安排土地需求即可實行.《大公報》,1991年6月8日.
  30. ^ 近七千出售公屋僅五百戶肯認購 鍾逸傑感失望惟不判定計劃失敗 房委會將檢討按揭減輕供樓負擔.《華僑日報》,1991年10月22日.
  31. ^ 出售公屋計劃 重新考慮推出 兩幢公屋大廈明年先作試驗 有建議售價為現時居屋七成.《華僑日報》,1991年12月22日.
  32. ^ 何亮亮. 解密香港廉政公署. 中信出版社. 2006年: 99. ISBN 7508605748. 
  33. ^ 黃華輝,《公屋醜聞 ─ 一名記者的追查實錄》,香港:進一步多媒體有限公司,1999(ISBN 962-8326-22-8
  34. ^ 34.0 34.1 香港房屋委員會. 1995-1996年度香港房屋委員會工作報告. 香港: 香港房屋委員會. 1996年: 第31頁. 
  35. ^ 居屋計劃邁向2000年. 香港房屋委員會. 1995年. 
  36. ^ 平田邨長者住屋締造住屋新里程. 新聞公報. 1998-05-09.
  37. ^ 177CL-沙田新市鎮-餘下工程,立法會 財務委員會 工務小組委員會討論文件,2000年1月5日
  38. ^ 公共房屋新紀元–水泉澳建築設計比賽. studioca.
  39. ^ 39.0 39.1 香港水泉澳邨(2000至2001年)參賽模型. M+故事.
  40. ^ 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 2010 年環保工作目標和措施的成效 (PDF). 2011-02. 
  41. ^ 41.0 41.1 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 公共屋邨的環保設計及措施 (PDF). 2007-11. 
  42. ^ 42.0 42.1 香港房屋委員會及房屋署. 乙 部 - 第二十章:屋邨管理扣分制 (PDF). 
  43. ^ 香港房屋委員會及房屋署. 屋邨管理扣分制. 
  44. ^ 新居屋的骰簡陋無間隔. 東方日報. [2014年12月2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年11月13日). 
  45. ^ 譚靜雯. 【綠置哥有嘢講】新居屋同公屋「撞樣」 點解房署會咁想?. 蘋果日報. 2017-06-19 [2017-06-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6-20). 
  46. ^ 紓民怨貪就手 政府過期藥亂投. 東方日報. 2019-07-30 [2019-08-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30). (繁體中文)
  47. ^ 太陽報. 公屋概念始於1923年. 2013-09-27. 
  48. ^ 盧君朗. 【居屋Wiki】居屋大事回顧:從1972年「十年建屋計劃」說起. 香港01. 2018-10-09 [2020-04-30]. 
  49. ^ 香港房屋委員會及房屋署. 物換星移 石浮雕展現景嶺春秋. 互信. 2003-09-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17). 
  50. ^ 千奇百趣香港地第18集 - 鐘樓. [2010-05-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5-08). 
  51. ^ 建築小組委員會委員參觀天耀邨外牆模板製造過程.《華僑日報》,1991年3月21日.
  52. ^ 房委會批出多份合約進行新建重建等工程 粉嶺一幅四點七公頃土地將建公屋.《大公報》,1991年2月22日.


引用錯誤:頁面中存在<ref group="lower-alpha">標籤或{{efn}}模板,但沒有找到相應的<references group="lower-alpha" />標籤或{{notelist}}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