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苗,出自缙云氏[1][2],是中国汉族传说中黄帝时代的一古国名[3],也被称为有苗有苗氏苗民,是炎黄集团的平民[4]

三苗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一带,战国时人认为上古三苗部落位于古洞庭湖鄱阳湖之间[5]。但也有观点认为上古三苗位于今河南省境内,钱穆在其书《国史大纲》中言至三苗:“……后被征伐,驱至甘肃境内,魏策吴起之言曰:“昔三苗之居,左彭蠡之波,右洞庭之水,汶山在其南,衡山在其北。[5]”后世误谓在湖湘之间。惟洞庭、彭蠡地位既左右互易,又古衡山不指湖南,且不当在三苗北。古河域亦有名彭蠡者(见吕氏春秋爱类、淮南人间训)。江北汉水流域亦有名洞庭者(楚辞所咏洞庭是也)。春秋河东有茅戎,又有陆浑蛮氏,亦称戎蛮子。杜注云:“在河南新城县。”苗与茅、蛮同声。古三苗疆域大率南北以此为度,正与壤地杂处。舜、禹驱逼苗民,渐迁而西,所谓“窜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也。若三苗在湖湘间,不应驱至今甘肃境。旧说又谓:三苗,姜姓之别。尚书吕刑言及苗民制刑,国河南南阳,正古代四岳姜姓居地,本古昔苗土,顾引以为戒尔。(范氏后汉书西羌传[6]:“西羌之本出自三苗姜姓之别,其国近南岳。”汉人多指南阳衡山为南岳也。)”[7]

三苗有十分悠久的历史。早在黄帝时,三苗部落就参加过九黎的部落联盟,有的文献说三苗是“九黎之后”,三苗可能在这时参加了尧的部落联盟。有文献说三苗的首领驩兜是“尧臣”,被称为“诸侯”。尧时,因为三苗反对尧禅位于舜,于是三苗作乱,尧发兵征讨,作战于丹水(今丹江),打败三苗,尧遂将他们的一部分人众流放到西北的三危山[6],将其首领驩兜流放到崇山[8]。舜成为部落联盟首领以后,三苗逐渐南移于江、汉一带,发展迅速,日益强大,对舜领导的部落联盟又有不服。舜于是整军振旅,没有经过战争而臣服了三苗。为防止再发生冲突,又把三苗迁徙到偏远的三危,但其三苗部分退至南方地区。传说中三苗是一个较为先进的部落,已有“君子”、“小人”之分,开始有了阶级分化。《墨子·兼爱下》载有《禹誓》,即禹征三苗时的誓师之词。禹又与不服的三苗进行了一场历时70天的大战,大败苗师,从此三苗衰微下去[9]。此后,史籍中便鲜见三苗的活动了。

争议

近年来,有学者认为三苗即现在苗族的祖先[10],唯一的原因是认为今日岜沙的苗族人以麻跟头发一起挽髻的做法与《淮南子》三苗人“髽首”相同;但也有学者认为三苗与今之苗族并没有关系,如陈国均、章炳麟、凌纯声,芮逸夫等学者不认同今日之苗族是来源于古三苗[11]

有学者认为今日的苗、瑶、黎、彝等少数民族是上古迁于“三危”的华夏平民(三苗)的后裔,他们由三危又迁至大西南,慢慢便形成了一个个小民族[4]

参考文献

  1. ^ 《史记·五帝本纪第一》孔安国注三苗云:“缙云氏之后为诸侯,号饕餮也。”
  2. ^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第五十八》正义注“尧舜放逐骨肉”云:“帝系云尧,黄帝之后;舜,颛顼之后。四凶之内,有承黄帝、颛顼者,而尧舜窜之,故放逐骨肉耳。四凶者,共工、三苗、伯鲧及驩兜,皆尧舜之同姓,故云骨肉也。”
  3. ^ 《汉书律历志第一上》颜师古注曰:“三苗,国名,缙云氏之后为诸侯者,即饕餮也。”
  4. ^ 4.0 4.1 “九黎”“三苗”为华夏族平民论_夏商周. z9ls.com. [2020-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31). 
  5. ^ 5.0 5.1 战国策·魏策》云:“昔者三苗之居,左彭蠡之波,右洞庭之水,汶山在其南,衡山在其北。”
  6. ^ 6.0 6.1 《后汉书西羌传》:“西羌之本,出自三苗,姜姓之别也。其国近南岳。及舜流四凶,徙之三危,河关之西南羌地是也。”
  7. ^ 钱穆. 国史大纲. 商务印书馆. : 一五页. 
  8. ^ 《史记·五帝本纪》:“迁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殛鲧于羽山,以变东夷:四罪而天下咸服。”
  9. ^ 墨子·非攻下》
  10. ^ 三千年古髻寻踪. 人民网. [2020-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31). 
  11. ^ 《蝴蝶与蚩尤:苗族神话的新建构及反思》